天天看小說

223.第223章 甕中之鱉

第223章 甕中之鱉

【吾擢爾太守,何所負而反?

這是顏杲卿被送到洛陽後,聽到的第一句話。

在安祿山看來,顏杲卿原本不過是一介戶曹,後來遷升的判官、光祿丞、太常丞,都是安祿山親自報上去的。

在安祿山的構想中,他應該是顏杲卿的“座主”,顏杲卿是他的“門生”,何故造反?

汝營州牧羊羯奴,天子負汝何事,而乃反乎?這是顏杲卿的回答。

隨後更是大罵,我家世代都是唐臣,守忠知義,恨不能殺你獻君,居然說我反?荒唐可笑!

安祿山知曉沒什麼好談的了,將顏杲卿吊在橋上,當著顏杲卿的面將顏季明、顏誕、顏詡等三十餘口家人臠剮而死。

顏杲卿遭受酷刑罵不絕口,被安祿山鉤斷舌頭,最終在含糊不清的罵聲中遇害,時年六十五。】

光幕上的聲音漸漸隱去,但是背景音樂中,一羣少年合誦的聲音慢慢響了起來,這個聲音也愈來愈大。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孔明剛被這顏杲卿的閤家壯烈殉國所感染欲落淚,隨後就被這聲音勾起了興趣。

這個開頭起調,中正平和不加修飾,但彷彿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蘊匿其中。

這股力量使得他們不由自主側耳傾聽,生怕遺漏掉一字。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劉備心中有了一種巨大的安穩感:

這便是他漢兒後輩!

這果然是漢兒後輩!

貫華夏青史,記中華浩然之氣!

何曰史官?崔杼弒其君!

何曰史官?趙盾弒其君!

秉筆載我史,沛然正氣塞蒼冥!

劉備右手輕輕打著拍子,心中默唸了一個好字。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爲嚴將軍頭】

成都這羣東漢末年的失意人們互相對視一眼,隨後默契一笑。

後輩果然還記得丹青不足畫的蘇武,這便足矣。

威武不屈,富貴不惑,寧死不降,方能爲漢。

不過張飛倒是搜遍腦海也沒找到一個對上號的嚴將軍。

總不能是如今駐守漢中整天出去巡邏的嚴顏吧?

哈哈哈,怎麼可能。

張飛打心眼裡不能接受這個可能性。

【爲嵇侍中血,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

李世民負手而立,出神聽著這駢文。

顏杲卿,常山太守,顏常山。

此前的駁雜情緒在此時一一淡去,餘下的只有對這個臣子的追思。

醜惡的安祿山,驚慌的李隆基,爭權奪利的諸臣等等全都淡去。

李世民想起來了此前看過且特別喜歡的一句詩,並輕聲唸了出來: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不過心裡有點疑惑,這個張睢陽看順序,莫非亦是大唐人?

……

成都府衙孔明在邊聽邊抄寫。

正在感懷剛剛抄寫的隱士管寧能安貧講學。

然後便聽到了自己出現在其中,而腦袋還沒轉過來時,手上便已經寫完了。

“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張飛唯恐天下不亂,大聲跟著重複了一次。

感受著其他人匯聚過來的視線,孔明面無表情。

算了,回頭再寫出師表把你們都寫進去得了。

嗯,翼德將軍可以除外。

隨著繼續抄寫,孔明有點懷疑,這是以文作史嗎?

但很快便見識到了這後世的文采。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

“好!”寂靜的甘露殿中,魏徵輕聲喝彩。

這篇駢文就彷彿一個人在娓娓道來何謂浩然正氣,而隨著舉的那些例子,衆人心中也都有了一個模糊的感覺。

而這幾句文眼被誦唸出來後,衆人似乎都對這浩然正氣看得見摸著到了。

它並非那麼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反而是再簡單不過的爲人之本和處世之基。

“文采傳世之輩,何其多也!”杜如晦也忍不住輕聲讚歎。

但很快,聽著後面的“鼎鑊甘如飴”“陰房闐鬼火”等等,李世民眉宇間也浮現了惋惜之色:

“果真是時窮節乃見,後世亦有文公也!”

“也不知道如此大才是何朝代的人?”

沒人知道,不過如侯君集等已經站在房杜二人身後,伸著脖子瞧。

但都不敢擁擠,因爲陛下老早就站在這裡了……

很快,隨著房玄齡最後一句“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落下,李世民迫不及待搶過來一份。 隨即很快做了決定:

“此文,當送國子監,傳閱天下!”

成都的張鬆也提了建議。

“此文,當送小太學,讓漢兒讀之。”

不過成都府衙的劉備和甘露殿的魏徵,提出了同一個問題:

“其中些許典故,不解其意,如何能行?”

於是很快成都府衙與甘露殿都做了同一個決定:

察史冊,量身而改便是。

後世此公文采驚人,但咱們一殿一堂之人,合起來也未必就差了。

而此文的名字,想來光幕……

【文天祥文山公的《正氣歌》每每讀之有落淚之感。

南宋滅亡之際,他感懷這十二位先賢的貞潔與血性,作正氣歌貫之以自強,最終從容就義。

而顏常山舌與張睢陽齒的典故,皆出自安史之亂,相隔不過一年。】

〖文山公大賢,正氣歌極爲簡單,短短十二個典故道盡了咱們的民族脊樑。

從中倒也可以一窺宋因何而亡,十二個典故,沒有一個宋朝自己的。

強漢有氣節,盛唐有血性,而南北宋的士大夫能兼而有之的,不過兩掌之數而已。

趙匡胤:宋即宋,如何分兩宋?靖康降於誰?南宋又因何亡?〗

看著光幕上劃過去的文字,李世民自語:“原來這叫正氣歌……”

隨即就看到了那個似乎也是皇帝的趙匡胤在連連追問。

看著孔明似乎沒空回答,李世民便起了心思,提筆走到光幕前,揮筆連寫:

〖北宋有真宗,城下締親盟,宋遼成兄弟,年年輸歲幣,締約百官贊,封禪泰山誇。〗

或是讀了文山公作品的緣故,李世民感覺自己寫的東西也被帶駢……哦不,帶偏了。

不過想了下這宋皇看到這話的模樣,李世民感覺自己心情居然好了一點。

不過這張睢陽齒……李世民總覺得,或又是一位泣血唐臣。

另一邊房玄齡還在可惜:

“漢有氣節,唐有血性,可這宋有科技,若是能兼而有之……”

杜如晦倒是頗有信心:

“宋不能兼而有之,那便讓我唐來!”

【顏杲卿的人生在安祿山的屠刀下落幕,而顏真卿,還要爲河北人民奔走奮戰。

在這裡史書的記載是“十七郡同日自歸,推真卿爲盟主,兵二十萬,絕燕趙。”

一夜之間河北就直接光復了一半,不過這個兵二十萬自然是十七郡的合計虛報,但有這些已經足夠了。

朝廷這時候倒是挺給面子的,怕顏真卿名不正言不順,先是官加戶部侍郎,再拜河北招討採訪使。

顏盟主也不含糊,命將士直奔魏郡,在兵力較少的情況下,以精兵大破魏郡叛軍,收復魏郡。

戰報傳遍四方,由此大唐士氣大振。

魏郡爲什麼這麼重要?因爲這個地方西面是山脈,東面是黃河,安祿山南下就是由此渡河,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戰略支撐點。

安祿山在此留兩萬叛軍也是因爲這裡地勢緊要,怕被偷了屁股,結果沒想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叛軍將領袁知泰被顏盟主打的潰不成軍。

此時給顏盟主當狗頭軍師的是清河太守李萼。

李萼得到的小道消息是河東猛將程千里率十萬大軍正在開赴河北,但被堵在了太行山裡。

只要顏盟主能打下魏郡,截斷叛軍援兵,程千里這支人馬就能到達河北。

如此一來,就可以直接端了叛賊老窩,在回首包餃子,叛軍必然崩潰。

只不過讓顏真卿沒想到的是,等他擊破魏郡,從太行山裡開出來的並不是程千里的部隊,而是大唐的一對名將:

郭子儀,李光弼。

此時的顏真卿並不太清楚這些,顏盟主駐守魏郡的時候對大唐局勢做了一個基本的判斷。

洛陽的叛軍如今只有三條路能走:

要麼往北迴河北,但是自己魏郡是第一道防線,而且從河東趕赴過來的郭李兩位將軍打仗頗有章法,叛軍來此?自尋死路。

要麼往南去搶錢,但是南方地形多丘陵,叛軍完全施展不開,而且聽說雍丘有一個叫張巡的鐵血守將,攔著叛軍讓他們不好南下。

要麼往西攻破潼關,但是潼關有天險,而且有名將哥舒翰領大軍駐守,叛軍如何能破?

因此顏真卿認爲,此時的叛軍已經是甕中之鱉,就等著被煎炸烤滷燉了。

而此時的安祿山也已經陷入絕望,甚至開始責罵屬下:

你們好多年前就攛掇我造反,說有萬全之策。

結果今守潼關,數月不能進,北歸之路已經斷絕。

四方的唐軍已經開始合圍,伱們說的萬全之策何在?

叛軍將領們自然是沒啥辦法的,但是端坐在長安城中的唐玄宗似有所感:

祿兒莫慌,且看義父助你!】

長孫無忌忍不住回頭看了眼陛下,只見李世民一臉平靜的負手而立。

臉上只寫了個四個字:不出所料。

顏杲卿這個詳細資料說實話看的都有點抑鬱,太慘了。

(本章完)

第399章 先察使第468章 劫營滅膽,精騎誅心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616章 治大不敬之罪第44章 湘水之盟第711章 國祚第二164.第164章 消渴癥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541章 與關張功烈相彷彿第737章 俺也姓趙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第718章 可憐哉第106章 故鄉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387.第386章 太平道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681章 終入潁川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第770章 畫眉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318.第318章 滅倭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2章 江淮與江東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98章 全軍覆沒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88章 關羽勸學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223.第223章 甕中之鱉第96章 水軍陸戰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32章 工巧部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93.第193章 科舉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第714章 小宋風流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813章 秦漢七璽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第730章 一頓大酒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407章 亂世呵第407章 亂世呵第10章 三姓家奴147.第147章 歸義軍第481章 甜品戰爭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751章 不足道也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第25章 暮虎老狼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518章 稍遜風騷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763章 兄弟相會第717章 還是甭問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第699章 彌合南北350.一日請假條第764章 雜事諸事第589章 去病棄疾300.第300章 拿什麼換回你,我的愛徒第785章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
第399章 先察使第468章 劫營滅膽,精騎誅心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616章 治大不敬之罪第44章 湘水之盟第711章 國祚第二164.第164章 消渴癥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541章 與關張功烈相彷彿第737章 俺也姓趙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第718章 可憐哉第106章 故鄉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387.第386章 太平道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681章 終入潁川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第770章 畫眉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318.第318章 滅倭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2章 江淮與江東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98章 全軍覆沒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88章 關羽勸學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223.第223章 甕中之鱉第96章 水軍陸戰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32章 工巧部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93.第193章 科舉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第714章 小宋風流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813章 秦漢七璽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第730章 一頓大酒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407章 亂世呵第407章 亂世呵第10章 三姓家奴147.第147章 歸義軍第481章 甜品戰爭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751章 不足道也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第25章 暮虎老狼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518章 稍遜風騷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763章 兄弟相會第717章 還是甭問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第699章 彌合南北350.一日請假條第764章 雜事諸事第589章 去病棄疾300.第300章 拿什麼換回你,我的愛徒第785章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惠安县| 吴旗县| 沅江市| 新沂市| 类乌齐县| 都昌县| 龙南县| 江达县| 巴楚县| 西贡区| 翼城县| 公主岭市| 象州县| 若尔盖县| 布拖县| 丽水市| 姜堰市| 惠水县| 平南县| 和林格尔县| 镶黄旗| 清涧县| 顺平县| 永丰县| 栖霞市| 南川市| 宜州市| 宁德市| 平遥县| 金阳县| 前郭尔| 平昌县| 始兴县| 湖口县| 乌鲁木齐市| 英山县| 牡丹江市| 高州市| 格尔木市|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