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22.第222章 顏杲卿

第222章 顏杲卿

李世民對於這玄宗手筆冷淡的評價讓貞觀羣臣鬆了口氣。

只要不生氣,那就能聽進去話。

而且說實話,如今的貞觀方纔四年,要是陛下暴怒之下有個三長兩短……

呸呸呸,不能想這些。

魏徵先跟著讚了一句:

“燕趙齊魯多俠義忠良。”

隨後還是覺得玄宗這一手做的忒不要臉:

“國家正賴忠良,奸佞構陷不義。”

“上不察,下失心,國家大計反存乎義士胸臆。”

侯君集嘆氣:

“玄宗陛下何苦如此心急?”

“大可將這安思順收監,或是派其去潼關責罵叛首安祿山。”

“臨陣戧殺三帥,豈非令親忠者所痛,狡叛輩所快,寒敢戰者之心?”

李世民輕笑,在榻椅上稍稍往後一躺,悠然自在道:

“玄宗曾經駁天下之言爲安祿山作保。”

“如今正是羞惱近乎於怒之際罷了。”

說著還拿過來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徐徐吐出一口濁氣道:

“哥舒翰必敗,長安因此而失。”

“義士之舉,不敵昏聵之主也。”

長孫無忌有點難以接受,雖然早就知道玄宗最終逃到了成都,但還是不信:

“這哥舒翰能與其相持半年……”

李靖出聲打斷道:“是僅相持半年。”

大唐皇帝贊同道:

“堅守潼關便能勝。”

“但可惜,朕這好兒孫冒韙陷殺忠良,所求乃是速勝。”

“可不是讓哥舒翰在潼關上與安祿山安然聊天的。”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安祿山率領大軍破洛陽城時,首先遇到的是三個硬骨頭的人。

李憕,東都留守,面對十萬叛軍怡然不懼,選擇傾盡家財招募青壯守城。

然叛軍勢大,募集的青壯很快潰散,李憕與部分仁人志士抵抗到了洛陽城陷落最後一刻,殉國。

盧奕,御史中丞,留臺東都,面對叛軍,選擇送走妻子,自己身穿官服端坐御史臺,殉國。

蔣清,東都採訪判官,面對叛軍怡然不懼,與盧奕同死,殉國。

安祿山同樣也明白自己力量捉襟見肘,於是命令心腹段子光帶著李憕、盧奕、蔣清三人頭顱去河北示衆,意欲威懾民心。

只不過此舉起了反效果,三顆頭顱送到平原郡時,平原太守顏真卿乾脆利落的斬殺了段子光,親口舔舐了三位忠臣頭顱爲其整理儀容,身在河北無法收斂忠烈遺體,就只能用草做了身體,將三位忠烈厚葬,並設靈位祭奠。

隨後顏真卿舉起了討叛大旗,一時間河北義士爭相投靠,顏真卿也被推舉爲義軍盟主。】

成都府衙衆人動容。

劉備低聲道:“這唐,亦不缺守節死國之臣。”

這殉國三臣,讓他想起來了光幕中瞭解到的季漢遺忠。

死戰殉國的張嶷,戰陣盡忠的諸葛瞻父子、張遵。

更還有自己那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江山的好孫子。

漢有此後,何其有幸哉?

張飛撇撇嘴:

“是不缺,但可惜這盛唐忠臣沒活路啊。”

“玄宗殺忠臣,叛軍也殺忠臣,萬里盛唐,竟無忠臣容身之所。”

衆人頓時心有慼慼焉。

做忠臣難,做這玄宗的忠臣,更難!

法正此時也沒了調笑的心思,爲這盛唐的忠骨嘆了一口氣:

“就像那王忠嗣有戰功有兵馬,更與玄宗有義子之情,結果還是被一言而死。”

孔明默默將開頭的兩句話寫在紙上,讀了一讀。

簡單之言,瑯瑯上口。

孔明一時間有點好奇,不知有沒有機會看到這兩句話的原文。

【就在東都洛陽三位鐵骨忠臣殉國的時候,河北也有人率先行動了。

鐵骨的顏真卿有個同樣鐵骨的哥哥,顏杲卿,此時任職常山太守。

顏真卿本在中央任御史,因爲看不慣楊國忠參了一本,便被楊國忠抱著借刀殺人的心思扔到了安祿山的轄區。

來到這裡之後顏真卿便和自己哥哥聯繫上,確認了安祿山的反心。

但沒什麼用,因爲此時你若是去跟玄宗說安祿山要造反,玄宗會將你綁了送到安祿山那裡由他處置,以示信任。

顏真卿並不氣餒,到了平原郡之後呢,一方面泛舟遊湖,喝酒猜拳,讓安祿山麻痹大意,以免真的被一刀砍了。

一方面悄然積蓄糧草,修繕城池,廣結義士,招撫豪強,爲安祿山的叛亂做準備。

安祿山造反之後,在常山留下了李欽湊與高邈兩人率五千兵馬坐鎮後方。

常山太守顏杲卿曲意逢迎李欽湊,將其灌醉後斬殺,隨後以李欽湊名義邀請高邈,將其活捉,此時又恰逢安祿山親信何千年從洛陽回來送信,也被顏杲卿活捉。

此時常山郡已然光復,顏杲卿決定派兒子顏泉明押送高邈何千年兩人,並攜帶李欽湊的腦袋前往長安報捷。

只是這件事出了意外,顏杲卿起兵時的助手張通幽聲淚俱下,求顏杲卿同意讓他一起去長安獻俘。

張通幽的理由很簡單:他的哥哥張通儒追隨了安祿山,叛軍要是敗了,他們一家老小都要被噶,顏杲卿自無不允。

顏泉明於是帶著張通幽一起上路,不過此時北下之路都是叛軍,一行人只能繞道河東去長安。

太原府尹王承業熱情接待了顏泉明,然後詳細詢問了河西的情況,並主動表示: 此去長安路途遙遠,且河西戰況危急,不如由我替你去長安表功,豈不美哉?

顏泉明掛懷父親,於是略微思考就同意了,直接打道回府。

王承業當場殺了何千年和高邈,並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奏章,將河北亂局,顏真卿堅守,常山郡光復等等都寫了進去。

只是有一點不同,他將顏杲卿的名字抹去,替換成了自己的名字,並在其中力陳張通幽之功。

最終王承業從太原府尹升遷羽林大將軍,張通幽留長安爲官。

所以這時候送到安祿山手裡的就是兩到消息:

顏杲卿起義,光復了常山郡;顏真卿起義,殺了段子光。

暴怒的安祿山命史思明回河北“平叛”,自己則繼續在潼關下發呆。

史思明選擇的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顏杲卿,而顏杲卿則是第一時間向附近的王承業求援。

王承業吞了顏杲卿的功勞,自是巴不得顏杲卿死。

因此顏杲卿守城八日,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時也沒見到王承業的援軍。

常山失陷,顏杲卿以及一家老小都被送到洛陽聽候安祿山發落。】

李世民已經不再爲玄宗動怒。

但此刻卻因爲一個太原府尹有點破防:

“大唐怎麼成了這個樣子!”

“這王承業,當剮!”

平淡的口氣說出了冷冰冰的話,足以說明李世民心情的敗壞程度。

魏徵也看不下去了:

“短視之輩皆顧私利,忠臣泣血報國多艱!”

“與之相比,朝中如楊國忠之輩,皆面目可憎!”

李世民在心裡點了個贊,這魏徵不罵自己的時候,看起來就顯得面目和善多了。

長孫無忌則是打算給陛下找點舒心的,他盯著光幕旁的地圖尋思了一下,分析道:

“河北之地一馬平川,難抵叛軍。”

“然顏真卿所在之平原郡,臨湖臨海,騎兵不得用,且其有遠見,早有準備,應不會被克。”

侯君集也加入進來,用手比了一條線道:

“等叛軍力竭,集可戰之兵,攻……魏州!”

“魏州北通河北,南連河南,乃是叛軍緊要之地。”

長孫無忌也同意,唯一有點擔憂的就是:

“能如此順利乎?”

李世民硬邦邦道:

“河北多蹂躪,河東有重兵,潼關難進,東南應無節度使重鎮。”

“故叛軍定南下劫掠。”

對於胡兵的德性李世民簡直不要太瞭解,有利則趨之如狼,攻堅則畏之如虎。

與其潼關下面曬太陽,不如南下劫財糧。

這是李世民的判斷。

“如此…長孫無忌頓了下:

“若能攻取魏州,與潼關夾擊……”

“潼關必破!”李世民話語中滿是篤定確信。

長孫無忌精神錯亂了一下,對上了陛下的眼神:沒有笑意,沒有怒意,只有對於玄宗的相信。

於是長孫無忌也沉默了下去。

李靖用手比量著地圖,搖搖頭有點可惜:

“玄宗不應逃成都的,應順勢入隴右,集隴右安西可戰之兵。”

“長安無天險可守,必能克復。”

“成都雖易守,但亦難出擊。”

李靖略略有點可惜:

當初諸葛武侯爲了攻略關中差點都住在漢中了都,這玄宗跑的倒是絲滑。

……

“都這樣了還在勾心鬥角,瞞報搶功?”

劉備看不明白。

孔明沉默了一下道:

“我等知曉此亂有八年之久,身在其中人不知。”

“在這王承業看來,亂賊後路已斷,且河北義兵足以與亂軍抗衡。”

“潼關又有天險難破,叛賊豈非是甕中之鱉?”

法正接口道:

“既如此,如王承業之輩便想要提前瓜分功勞了。”

“不謀其功而急其利,國事衰敗皆因如此蠹蟲。”

劉備有點懂了,他想起來了董卓死後長安城內的公卿。

本來那時有一點機會重整朝綱,但……也是可惜。

張飛面露鄙夷:

“彼輩皆該遭土牆掩殺!”

晚了晚了

(本章完)

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545章 莫大焉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第484章 豆粕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723章 兒也一樣第470章 北狩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第531章 船臨飛鳥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518章 稍遜風騷273.第273章 釘馬掌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32章 工巧部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779章 雄猜好殺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76.第176章 巨弩強勁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730章 一頓大酒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68章 蒼梧之謀第632章 搖搖擺擺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807章 名臣作傳第524章 天下表率第38章 一斛涼州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818章 《太學傳抄》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275.第275章 制衡之道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78章 真名世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296.第296章 金開元第682章 臨河叫罵第6章 新禮物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506章 終須一試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730章 一頓大酒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177.第177章 舊人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580章 殘火復明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686章 就當我信了吧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第638章 知易行難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693章 時代侷限性第62章 武聖歸途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第438章 同道中人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562章 脫胡歸漢第83章 抄了!第714章 小宋風流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546章 報國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2章 殺人誅心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459章 酸鹼中和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
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545章 莫大焉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第484章 豆粕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723章 兒也一樣第470章 北狩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第531章 船臨飛鳥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518章 稍遜風騷273.第273章 釘馬掌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32章 工巧部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779章 雄猜好殺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76.第176章 巨弩強勁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730章 一頓大酒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68章 蒼梧之謀第632章 搖搖擺擺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807章 名臣作傳第524章 天下表率第38章 一斛涼州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818章 《太學傳抄》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275.第275章 制衡之道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78章 真名世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296.第296章 金開元第682章 臨河叫罵第6章 新禮物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506章 終須一試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730章 一頓大酒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177.第177章 舊人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580章 殘火復明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686章 就當我信了吧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第638章 知易行難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693章 時代侷限性第62章 武聖歸途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第438章 同道中人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562章 脫胡歸漢第83章 抄了!第714章 小宋風流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546章 報國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2章 殺人誅心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459章 酸鹼中和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济南市| 墨江| 诸城市| 会宁县| 广昌县| 都兰县| 井陉县| 中阳县| 安远县| 扶沟县| 海林市| 湘乡市| 许昌县| 石狮市| 望江县| 阳朔县| 武宣县| 永福县| 六安市| 泊头市| 富顺县| 闵行区| 察隅县| 蒲江县| 成安县| 宁河县| 镇坪县| 连州市| 宜春市| 河北区| 涪陵区| 克东县| 祁连县| 无锡市| 岳阳县| 晴隆县| 承德市| 蒙城县| 孟州市|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