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章 天墜

且說那瓦罐寺荒廢了幾百年,等閒怕是隻有孤魂野鬼才來投宿,一向多有古怪。張小辮兒分明聽得雞叫,又見到殿外天光已亮,還以爲三爺命裡的這場劫數躲過去了,他惦念營中的兄弟,急於離開瓦罐寺,恨不得三步並作兩步挪了,誰知出了後殿,擡眼一看,就覺情形不對,估摸著也就三更剛過,還不到四更天,他慌了手腳,趕緊轉身要逃。

沒想到身後黑濛濛地戳著一個人影,正是黑燈瞎火之際,張小辮兒和雁鈴兒也瞧不清楚別的,只是離得極近,看見對方那張臉毛茸茸的不似人形,兩個眸子裡閃過一抹詭異的寒芒,就算他二人膽子再大,也不禁被嚇得魂飛天外,腿肚子都轉筋了。

張小辮兒驚駭莫名,忽見面前有陣精光吞吐不定,定睛一看,原來有隻老狐貍,學做人模樣站在殿門前。那狐貍神態鬼祟,額間有塊白斑,看著有幾分相熟,正是自己當初在荒葬嶺遇到的三眼狐。

那三眼狐口中含著珠玉,身前咬死了一隻金冠紫翎的大公雞,它正對著張小辮兒擠眉弄眼。張小辮兒這才知道,原來是這老狐弄丹,欺得銅貓熒石失了光彩,又不知從哪兒偷來了一隻大公雞,竟在深夜裡作出了一場天亮雞鳴的鬼戲。

張小辮兒雖不知這老狐打的是什麼主意,但自己的大事可都教它敗壞了。他火撞頂樑門,從懷中掏出洋槍,就想將三眼狐當場射殺,可正在這時,就聽得頭上天崩地裂般的一陣巨響,聲如裂帛,震得人耳鼓齊鳴。

張小辮兒、雁鈴兒兩人,以及那三眼老狐和長面羅漢貓,全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鉅變驚得呆了,一同擡頭上望:在那陰雲密佈漆黑一片的天際,不知何時裂開了一條血紅的縫隙,隨著陣陣不斷的雷聲,就見東南有一大星,亮如明月,夾雜著幽藍色的烈焰,從空中一震而墜,正落到瓦罐寺後殿,轟的一聲巨響,將那座飛檐斗拱的殿閣砸了一個粉碎。

張小辮兒和雁鈴兒兩人站在殿前,見了天墜異象,都已是面如土色,腦中再無半點念頭了,就覺有股怪風吹至,灼熱酷烈異常,身不由己地被熱流衝出幾個跟頭,好半天也爬不起來。

天有星墜之象,在古代向來被視爲兇兆,那三眼老狐與羅漢貓似也識得厲害,都各自抱頭鼠竄,一溜煙似的跑了,轉瞬間就已逃得無影無蹤。

天墜之處隨即燃起了熊熊大火,映照得天地間一片赤紅,地上雖是積水成渠,卻仍然阻不住火勢蔓延,把千年古剎瓦罐寺的樑柱木閣都引著了。初時只如螢火,次時彷彿燈光,越燒越大,變作千盆鮫油焰,化成萬爐燒天火,簡直是五通神推倒了火葫蘆,宋無忌放翻了赤騾子。這場大火燒得瀉燭澆油般的煙飛火猛,就如同是“周郎赤壁施妙策,項王縱火燒阿房”。

張小辮兒盔歪甲斜,連水帶泥滾了滿身,多虧雁鈴兒拖著他逃到廟外。回身望望沖天的烈焰,二人皆是後怕不已,倘若適才沒有離開後殿,此刻早就被天墜壓成齏粉了。

兩人都覺心驚膽寒。據說天崩地陷之類的災難之前,往往會有許多妖異的先兆,諸如貓鼠蛇蟻一類的生靈也遠比世人的感應敏銳,怪不得青螺鎮古剎裡面萬物反常,地底牆洞裡的山蛤和老鼠都要爭相逃命,原來竟有大星墜於此地。

張小辮兒思量著自己能活到現在,恐怕是那老狐貍活得久了,能夠靈通感應,故意將三爺從瓦罐寺裡引出,報答了此前在荒葬嶺擒殺神獒,以及黃天蕩裡水上還珠的恩德。看來連畜生都知道有恩必報,可比那些忘恩負義的世人強過百倍了。

但是張小辮兒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瓦罐寺裡如此兇險,爲何林中老鬼爲三爺如此佈置?還說什麼迴天保命的奇策。所謂“花枝葉下尤藏刺,人心怎保不懷毒”,那林中老鬼到底是安的什麼心?他一時間心亂如麻,也想不出什麼頭緒了,正自恍惚之際,雁排李四已帶大隊團勇趕到鎮中。原來雁營惡戰了一天一夜,終於殺退了圍攻而來的粵寇,正在嶺子上休整的時候,見到有大流星下落,墜地有聲,雁營與太平軍上萬人看得心驚膽寒。

雁排李四唯恐張小辮兒與雁鈴兒被天墜砸死,急忙一路奔下嶺來,見兩人俱是安然無恙,纔算安下心來。他告訴衆人說此地不可久留,這回粵寇來得太多,一旦對青螺嶺形成合圍,倘若沒有大隊官軍在外接應,咱們想走可就走不脫了,趁著狂風暴雨停歇,又有天墜異象出現,使得粵寇軍心慌亂,得趕緊收攏隊伍衝出山外。

張小辮兒險些被天墜嚇破了膽,只道是撞上了姜子牙的老婆掃帚星君,還不知接下來要有哪些禍端,好漢不吃眼前虧,再不敢在此多耽了,忙說“正該如此”。當下率衆拔營起寨,從嶺下的山口殺將出去,打破了一條血路,丟盔棄甲,偃旗息鼓,匆匆退回了靈州城,不在話下。

只說星霜屢改,歲月頻遷,自從天墜青螺鎮瓦罐寺之後,當地的老百姓們重建家園,以爲星隕不祥,便聚衆在焚燬的古剎廢墟前,動手挖掘星石,打算挪到別處的山洞裡加以埋藏。

衆人發現隕石穿地數尺,竟把殿內的地面,砸出一個大窟窿來,等清理開倒塌的殘磚敗瓦,看那洞中有一黑石,表面疙裡疙瘩凹凸不平,有微熱留存恆久,半像是鐵,半像是銅,分辨不出是種什麼物質,權其重,不下數百斤,若以鏟斧劈磨,就會火光四射,堅如生鐵,根本分解不開。

由官家出面,徵集軍民壯夫,用牛牽馬引,使出了種種手段,更費了許多力氣,好不容易纔把隕石從坑裡拖拽出來。再看那坑內,卻有一具焦臭的屍骸,辨認殘缺不全的骸骨,竟似貓骨,多半是個貍貓之屬,只不過大得出奇,不類常貓,已被隕石燒灼得面目不存,若非是藏在地底最深處,恐怕連焦炭般的殘骸都留不下半點。

當時的愚民愚衆,認爲天墜就和雷劈一樣,絕不會無緣無故發生,更不會沒來由地擊殺世間生靈,這肯定是什麼妖邪躲在瓦罐寺裡,此輩生前不知造下過多大的孽業,受了鬼神之忌,竟至有星墜相擊。看來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瓦罐寺荒廢了多年,還能顯出如此靈異,果然是佛天甚近,報應從來不虛,欺心瞞天的勾當是做不得的。

於是就有那些專門好出頭的大戶人家,誠心誠意,出了大筆銀錢,購買磚石木料,聘請巧手工匠,在廢墟舊址上,重修廟宇,再塑金身。因有天墜擊妖,故將瓦罐寺的舊名,改稱爲截妖寺,並且造了一座偏殿,單獨供奉隕石,千年香火又漸漸興旺起來。每到廟會或是菩薩降誕的時節,方圓數百里內的善男信女,便會接踵而來,絡繹不絕。

這些風聞傳得極廣,張小辮兒在靈州城中也多曾聽說,卻始終不知其中原委,自己勸慰自己不應當以一時失勢,就自墜其志,又混了幾時,到後來見也無其他異狀出現,索性就不再多想了,他這是“只因上岸身安穩,忘卻從前落水時”。

雁營從青螺嶺退下來不久,便又有飛檄傳至,張小辮兒趕緊接了令,初時還以爲是要調兵繼續征剿粵寇,但這回的事情非同小可,原來英法聯軍逼近北京,朝廷急調各地精兵進京勤王,巡撫大人親點了驍勇善戰的靈州雁營北上。

雁營不敢怠慢,立刻整頓兵甲動身,誰知剛要出城,又傳來消息,朝廷已和洋人議和了,各路人馬繼續就地征剿粵寇,不必進京護駕了。張小辮兒聞訊鬆了口氣,便在營中與衆兄弟商古談今,最後說起那英法聯軍能有什麼本事,只不過幾千人馬,竟然能打到北京,要是咱們雁營去了,還不一刀剁了夷酋的腦袋回來下酒。忽有部下來報:“有位說書先生要來求見營官。”

張小辮兒一聽,立刻想起了血戰黃天蕩以前,帶著衆人到城中聽書的事情,那時孫大麻子尚未身亡,兄弟們相聚一堂,是何等的暢快。既是勾起舊事,自然免不了一聲嘆息,他心知那說書先生是個極有見識的人,應該以禮待之,使命手下把此人請了進來,一見面就招呼道:“先生,你來得正好,叵耐這閒日難過,快給我等講些古往今來的奇聞逸事。”

那先生先對衆人施了一禮,笑道:“張三爺,不知想教在下伺候哪段說話?”張小辮兒道:“公案史書類的說話無非就那幾般,早都聽得厭煩了。先生今日不如說說我們雁營的事蹟。”他異想天開,竟打算教那說書先生臨時胡編一段。單講皇帝在紫禁城中,得知靈州雁營平寇定亂,真有百戰百勝的手段,便在金鑾殿上設下御酒,傳忠勇雁營全夥進京,供皇上御前校閱。到那時京城裡萬人空巷,不分男女老幼,盡皆爭相來看。只見雁字營盔明甲亮,繞行九門之後,再從演武樓前經過,那短刀手、長槍手、弓弩手、藤牌手,一行行,一列列,隊伍齊整森嚴,真是兵如雲,將如雨,軍容肅穆,陣勢威武。

衆哨官聞言都是哈哈大笑,齊聲喝彩,喧聲如雷。那說書先生卻聽得冷汗直冒,心道,“這小子可真敢誇口,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還是先說正事緊要”,便告訴張小辮兒道:“在下此來,正有件異事要說與三爺得知。但這件事關係重大,不便張揚出去,只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就罷了。”

張小辮兒早知這說書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當下屏退了左右,又思量“隔牆尤有耳,窗外豈無人”,便壓低了聲音問道:“早看出先生是個有遠見卓識的非凡人物,今日特意到此,卻不知有何見教?”

那說書先生也低聲道:“張三爺,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可曾識得金棺墳裡的林中老鬼?”

張小辮兒暗自心驚,他向來口風甚緊,除了早已在陣前殞命的孫大麻子之外,此事並沒有再對誰吐露過分毫,想不到這說書人竟會知道。既然教他說破了“海底眼”,想必也是局中之人,何況正有許多疑惑未解,只好打開天窗說亮話,當下不再隱瞞,點頭認了,又問先生何以得知。

那說書先生道:“這事說來話就長了,山自青青水自流,要想知道其中的緣由,且聽在下從頭道來。靈州城外的荒山野嶺裡,有座埋香掩骨的舊時墓冢,民間俗稱其爲金棺墳,此墓非同小可,倘若講開來,真正是:話到迷霧寒千古,語出陰風透九霄。”

欲知後事如何,且留《金棺陵獸》下回分說。

第九章 銀錠禍第二章 金絲虎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靈異解第五章 貓借命後記 冷酷的貓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一章 打孤雁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竈上懶第四章 萬屍墳第一章 掘子營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三章 貓仙爺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七章 鐵公雞第八章 貓兒巷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靈異解第七章 鐵公雞第一章 狗屠人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二章 劊子手第六章 靈異解第七章 鐵公雞第一章 啞子貓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三章 富貴夢第九章 銀錠禍第五章 貓借命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筷子城後記 冷酷的貓第六章 貓兒臉第七章 天墜第八章 狐玉第三章 蛇母第二章 劊子手第一章 松鶴堂第二章 金絲虎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八章 狐玉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十章 金剛禪第八章 貓兒巷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七章 蛤蟆劫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貓狗道第六章 筷子城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三章 冥殿液第七章 天墜第八章 貓兒巷第一章 啞子貓第一章 掘子營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九章 銀錠禍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三章 剔魂剮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五章 水鼠堤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鬼掐頸第五章 貓借命第三章 冥殿液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十章 金剛禪第七章 人作狗第八章 喜錢兒第六章 靈異解第三章 蛇母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一章 啞子貓前言第六章 靈異解第三章 剔魂剮第七章 天墜第三章 冥殿液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七章 鐵公雞第九章 銀錠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狐玉第九章 銀錠禍第二章 金絲虎第九章 銅盞油第三章 冥殿液第九章 銀錠禍
第九章 銀錠禍第二章 金絲虎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靈異解第五章 貓借命後記 冷酷的貓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一章 打孤雁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竈上懶第四章 萬屍墳第一章 掘子營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三章 貓仙爺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七章 鐵公雞第八章 貓兒巷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靈異解第七章 鐵公雞第一章 狗屠人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二章 劊子手第六章 靈異解第七章 鐵公雞第一章 啞子貓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三章 富貴夢第九章 銀錠禍第五章 貓借命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筷子城後記 冷酷的貓第六章 貓兒臉第七章 天墜第八章 狐玉第三章 蛇母第二章 劊子手第一章 松鶴堂第二章 金絲虎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八章 狐玉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十章 金剛禪第八章 貓兒巷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七章 蛤蟆劫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貓狗道第六章 筷子城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三章 冥殿液第七章 天墜第八章 貓兒巷第一章 啞子貓第一章 掘子營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九章 銀錠禍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三章 剔魂剮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五章 水鼠堤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鬼掐頸第五章 貓借命第三章 冥殿液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十章 金剛禪第七章 人作狗第八章 喜錢兒第六章 靈異解第三章 蛇母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一章 啞子貓前言第六章 靈異解第三章 剔魂剮第七章 天墜第三章 冥殿液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七章 鐵公雞第九章 銀錠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狐玉第九章 銀錠禍第二章 金絲虎第九章 銅盞油第三章 冥殿液第九章 銀錠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金堂县| 区。| 宁武县| 天水市| 舟曲县| 蒙城县| 通城县| 洛隆县| 廉江市| 江华| 武穴市| 忻城县| 萨迦县| 德兴市| 五指山市| 宕昌县| 浮山县| 梅河口市| 钟祥市| 霍城县| 枣强县| 高淳县| 大余县| 汤原县| 台东市| 疏附县| 楚雄市| 民丰县| 南川市| 资源县| 南雄市| 驻马店市| 安陆市| 涞水县| 苍梧县| 宣化县| 卢氏县| 承德县| 梓潼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