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雷雨夜

倘若落在荒郊野嶺,身邊沒有房屋瓦舍,就想辦法鑽山洞子,鑽樹窟窿,總之要藏在仰不見天之地。躲進去之後,不管外邊山崩地裂,還是房倒屋塌,縱然有天大的動靜,也要不聞不問,只管坐住了不動,不到時辰絕對不能出來,否則橫禍立現(xiàn),當場就會死於非命。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大羅神仙也救不回你的這條小命。

這九隻銅鑄的小貓,是唐代皇宮大內(nèi)裡司掌時辰的古老器物,《九貓換命圖》中描繪的貓子,都是依此銅貓爲原型,端的靈驗非凡。那貓兒眼裡嵌有熒石,亮若曙星,能隨著日月輪轉(zhuǎn),會在夜裡依次產(chǎn)生明暗變幻之異;等到來日天亮之時,九對貓兒眼都會變得暗淡無光,那時就說明劫數(shù)已過,今後的榮華富貴,不求自來,高官厚祿,唾手可得。

張小辮兒把那竹筒裡的事物,反覆看了三五個來回。他是死中得活,真好比是月被雲(yún)遮重露彩,花遭霜打又逢春,心想自打出了靈州城,一路上趕前趕後,陰差陽錯,恰好落腳在這瓦罐寺千年古剎之中。看來張三爺果然是命不該絕,只消在此間躲到天明,何難之有?即便是皇帝老兒下旨來傳,三爺也要橫了心腸一步不挪。

張小辮兒是市井間的潑皮光棍出身,除卻一條性命之外,再無別般牽掛,他頑劣的性子發(fā)作起來,抗旨不遵的事情也是真敢做的。心中打定了主意,他便把後殿的空棺擺好,當作一條案子,在上點了燈燭,又將那九隻銅貓,按照大小模樣,依次放在燈下。

隨後張小辮兒席地而坐,周身上下披掛整齊,洋槍短刀就放在手邊,守著九隻熒石銅貓,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地苦挨起來。這時天還沒黑,但青螺嶺裡狂風驟雨,雖是在白晝裡,卻如同暗夜一般,風雨交作之聲雖然猛烈,仍然掩蓋不住古鎮(zhèn)外邊殺聲陣陣。

有許多傳遞軍情的團勇,走馬燈似的趕來飛報。原來青螺鎮(zhèn)四周環(huán)山,只這兩條道路可通嶺外,雁營事先扼險據(jù)守,太平軍本想趁著雨勢偷襲端營,結(jié)果都被打退了下去。雙方互有死傷,在戰(zhàn)況最激烈的時候,兩軍在風雨中以白刃相搏,殺得分不清敵我了。

張小辮兒藉機充了好漢,命手下都出去助戰(zhàn),並且告之全營,自古“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只偷生”,張三爺就留在青螺鎮(zhèn)中,半步不退,與全營兄弟共存亡,要是打退了粵寇,大夥一同回去請功邀賞,銀子要多少有多少;倘若被粵寇殺敗,咱就精忠報國,豁出去不要性命了,拼一個夠本,拼倆賺一個。當初雁營的弟兄們都曾結(jié)義爲盟,說好了同生死、共富貴,今天就應(yīng)了前誓,死也要死在一處,埋也要埋到一起。

張小辮兒說罷,就命雁鈴兒把隨軍攜帶的酒肉取出,擺出一副泰山崩於前而目不瞬的架勢。他神色自若,坐在棺材板子前,背後依著廟裡的泥神塑像,自斟自飲起來,竟像是對四周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充耳不聞。那些在他身邊的團勇見了,無不欽服,讚歎營官高義過人,今時罕有,哪曉得他還另藏了一副肚腸在心裡,只是覺得張大人如此膽魄氣度,視賊兵猶如無物,真顯出了幾分“月黑風高英雄膽,殺人放火壯士心”的綠林本色,我等在陣前交戰(zhàn),怎敢不用命殺敵。

卻不知張小辮兒心裡正自慌得打鼓,他是想借著酒勁兒以壯膽氣,又盼著喝多了昏昏沉沉睡上一夜,等醒來滿天的烏雲(yún)也都散了,有道是“飲得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可他心中沒底,酒喝下去也都穿腸而過了,反倒是越喝臉色越白,滿頭冷汗淋漓,連半分醉意也沒有。以前只道是光陰迅速,容顏易老,誰想眼下的光陰,會是恁般難熬。

張小辮兒自在棺材上飲酒,扔了塊肉脯在地上,要與那長面羅漢貓吃,可羅漢貓卻顯得焦躁不安。它不飲不食,對地上的肉脯看也不看一眼,貓尾來回擺個不停,時不時地嗚嗚哀叫。

雁鈴兒奇道:“天底下哪有不食葷腥的貓兒,這羅漢貓可真怪了,它似是在擔心什麼?青螺鎮(zhèn)瓦罐寺裡是不是要出什麼大事了?”

張小辮兒也有同感:“今天的雨也下得邪了,傾盆倒海般地下個不停,先前地底的羣蛙蜂擁而出,也是個極爲反常的徵兆。不過青螺嶺地勢獨特,周圍三十里並無江河,故此從來不遭山洪侵害,想來還不至於有大水衝入鎮(zhèn)中?!?

正說著話,一道閃電掠過,映得殿中雪亮雪亮,跟著就是炸雷霹靂之聲響起,震得屋瓦樑柱都跟著顫動。一時間電閃雷鳴,就好像在半空中,擦著頭皮子滾動。張小辮兒和雁鈴兒都擡頭向上觀瞧,見殿頂是個穿心獨樑的結(jié)構(gòu),古剎年久失修,在震雷暴雨之中,好像隨時都會轟然倒塌。

雁鈴兒聽這雷聲響得不善,擔心殿閣被雷火擊中,就勸張小辮兒到別處躲避,可張小辮兒認準了林中老鬼之言,抵死也不肯挪窩,眼看著已經(jīng)入夜了,現(xiàn)在出去肯定要功虧一簣。這天象雖然反常,但只要不離開瓦罐寺後殿半步,穿心樑砸下來也落不到三爺頭上,再說身上穿著官服,還會懼怕閃電霹靂不成?三爺是鐵石打成的心性,今夜索性就拿身家性命當作乾坤一擲,不等到那九尊銅貓的貓兒眼都滅了,絕不走出後殿,是死是活都認了,所謂“世事變化不定,英雄能屈能伸”。胳膊雖粗,卻擰不過大腿,凡人別跟老天爺過不去,到底是生是死,只好聽天公任意擺佈了。

張小辮兒雖然口上用強,也不免暗中忐忑,思量平生所爲,絕沒犯過該遭雷擊的罪過。自從受了督撫大人提拔,爲官從軍以來,披星戴月,早起晚眠,從沒有半日輕閒,帶著雁營一衆(zhòng)兄弟出生入死,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摸著良心想想,雖然從來沒做像什麼齋僧佈施、蓋塔造寺、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之類的大善舉,但張三爺自問也沒做過真叫人皺眉切齒的缺德事。在自己手底下了結(jié)的幾條性命,無不是大奸巨惡之輩,要說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毀僧謗佛、糟蹋良女這些天怒神怨的惡行,可是沒有半點兒瓜葛。張三爺滿腔子都是仁義心腸,專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不得別個受難,見了就必要出手相助,倘若今日果真躲劫不過,身遭橫死暴亡,兀的不屈煞我了。

張小辮兒又怕自己是“前生註定今生案,天數(shù)難逃大限催”,那冥冥之中的事,誰能猜想得到?他被那一個接一個的炸雷,唬得心驚肉跳,但自道張三爺以前混得好不落魄,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只在寒窯破廟裡容身,若不是得遇林中老鬼,哪有今時今日的作爲?眼下只當這條小命是撿來的罷了。

想到這裡,張小辮兒狠下心來,端起海碗來,“咕咚咚”灌了兩口燒刀子,耳根子發(fā)熱,膽氣頓生,再不去理會響徹雲(yún)霄的霹靂雷鳴。這陣炸雷聲剛剛從頭頂響過,就聽殿堂神龕裡一陣聳動,似乎在暗中有個什麼物事,正自寒寨率率地移動。

雁鈴兒發(fā)覺有異,回過頭去就是一箭射出,隨後舉燈察看。原來殿後有尊執(zhí)掌《生死簿》的判官泥像,腦袋都已沒了,一隻比貓子小不了多少的老鼠,被雁翎箭射個對穿,活活釘死在了泥簿的冊頁上,鮮血滴落地面,染紅了好大一片。

張小辮兒見是老鼠,就放下心來,稱讚道:“六妹真不愧是我雁營第一神手,看來這碩鼠……”他話音未落,就見從那神龕、殿柱、牆縫、屋樑間,鑽出無數(shù)蟲鼠蛇蠍,其中連少見的黑頭蜈蚣和夾板子也有。也不知這些東西平時都藏在哪裡,更不知此刻是爲了哪般,它們就好似預(yù)感到大禍臨頭一樣,沒頭沒腦地只顧往殿外逃竄,把那長面羅漢貓也嚇得不輕,避之唯恐不及,立刻騰起身形,無聲無息地躍上了棺材。

張小辮兒和雁鈴兒兩人也都慌了手腳,手撥腳踢,總算是把殿內(nèi)的蟲鼠蛇蟻都趕散了。說著話就已是後半夜了,天上雷聲漸收,山裡的大雨也止住不下了,由於戰(zhàn)況險惡,駐守在瓦罐寺裡的兵勇都被派去助戰(zhàn),偌大個廟宇中只剩他們二人一貓,除了殿外偶爾有幾聲蛙鳴,四周再也沒有半點兒響動,靜得連根頭髮落在地上都能聽得真真切切。

二人聽不到嶺子上的交戰(zhàn)之聲,心知雁營多半已經(jīng)殺退了粵寇,這一陣又不知折了多少兄弟,雁鈴兒黯然不語。張小辮兒見到窗外的天光隱隱放亮,耳中隱隱聽得金雞唱曉,不覺竟已到了黎明時分,急忙去看九尊銅鑄的小貓,發(fā)現(xiàn)貓兒眼裡嵌的熒石色澤如灰,都變得暗淡無光了。

張小辮兒自道撿回了性命,雖然吃了些驚恐,卻終歸是死裡逃生了,腦中的這根弦子都快繃斷了,至此方纔長出了一口大氣,自言自語道:“都說人是苦蟲,看來這話是半點不假,活人只有享不了的福,卻沒有受不住的罪,這一夜過得好不艱難,總算是被三爺熬到頭了?!彼驳肽钪銧I裡的一衆(zhòng)弟兄,心裡翻翻滾滾的感慨萬分,也說不上是喜是憂。他伸了一個懶腰,收起洋槍和寸青短刀,張口吹熄了棺材上的蠟燭,隨後抱起那長面羅漢貓,叫上雁鈴兒,一腳踢開房門走到外邊。

可張小辮兒剛剛走到庭中,就猛然發(fā)覺事有蹊蹺,恍惚之狀蕩然無存,心裡邊也清醒過來了,這天色何曾亮了?外邊濃雲(yún)墨染,天黑得跟鍋底似的,幾乎是伸手不能見掌。

張小辮兒全身如觸寒冰,顫了一個不住,霎時間三魂縹緲,七魄幽沉,嘴裡叫聲“見鬼了”。他知道劫數(shù)根本未過,急忙抓住雁鈴兒的手,轉(zhuǎn)身就往回跑,不料剛一回頭,就發(fā)現(xiàn)在身後的黑暗中,悄然無聲地戳著一個人影,距離近得幾乎是臉貼著臉了。那身影如鬼似魅,絕然不是活人,好似陰魂附體般緊跟在背後,半點生氣也無,若不是張小辮兒猛然轉(zhuǎn)身向後,哪裡能夠親眼得見。如此一來,可就把他迴天保命的退路給斷了,這正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欲知瓦罐寺中究竟生什麼變故,且聽《金棺陵獸》下回分解。

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松鶴堂第五章 貓借命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三章 剔魂剮第八章 喜錢兒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九章 銀錠禍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美人坑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貓兒臉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九章 銀錠禍第九章 銅盞油第九章 銀錠禍第八章 狐玉第五章 黑蟬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蛇母第五章 黑蟬第九章 銅盞油第五章 貓狗道第一章 啞子貓第五章 貓借命第八章 貓兒巷前言第九章 銀錠禍第五章 水鼠堤第一章 啞子貓第七章 鐵公雞第六章 雷雨夜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二章 雲(yún)中塔影第七章 蛤蟆劫前言第一章 松鶴堂第十章 金剛禪第二章 劊子手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啞子貓第二章 劊子手第六章 筷子城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筷子城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貓借命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五章 擒鼉魚第六章 貓兒臉第十章 金剛禪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貓兒臉第八章 貓兒巷第五章 貓借命第一章 打孤雁第二章 鬼掐頸第三章 蛇母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七章 鐵公雞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貓狗道前言第六章 雷雨夜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七章 蛤蟆劫第五章 貓借命第三章 金鱗鯉第十章 金剛禪後記 冷酷的貓第五章 擒鼉魚後記 冷酷的貓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六章 雷雨夜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筷子城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貓兒藥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後記 冷酷的貓第六章 貓兒臉第五章 貓狗道第七章 蛤蟆劫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貓仙爺
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松鶴堂第五章 貓借命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三章 剔魂剮第八章 喜錢兒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九章 銀錠禍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美人坑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貓兒臉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九章 銀錠禍第九章 銅盞油第九章 銀錠禍第八章 狐玉第五章 黑蟬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蛇母第五章 黑蟬第九章 銅盞油第五章 貓狗道第一章 啞子貓第五章 貓借命第八章 貓兒巷前言第九章 銀錠禍第五章 水鼠堤第一章 啞子貓第七章 鐵公雞第六章 雷雨夜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二章 雲(yún)中塔影第七章 蛤蟆劫前言第一章 松鶴堂第十章 金剛禪第二章 劊子手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啞子貓第二章 劊子手第六章 筷子城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筷子城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貓借命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五章 擒鼉魚第六章 貓兒臉第十章 金剛禪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貓兒臉第八章 貓兒巷第五章 貓借命第一章 打孤雁第二章 鬼掐頸第三章 蛇母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七章 鐵公雞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貓狗道前言第六章 雷雨夜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七章 蛤蟆劫第五章 貓借命第三章 金鱗鯉第十章 金剛禪後記 冷酷的貓第五章 擒鼉魚後記 冷酷的貓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六章 雷雨夜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筷子城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貓兒藥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後記 冷酷的貓第六章 貓兒臉第五章 貓狗道第七章 蛤蟆劫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貓仙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绥宁县| 太仆寺旗| 铜梁县| 饶河县| 汝州市| 拜泉县| 宁城县| 高台县| 公安县| 德兴市| 张家口市| 汕头市| 镇平县| 革吉县| 礼泉县| 静宁县| 玛沁县| 武功县| 保康县| 文水县| 西丰县| 合山市| 嵩明县| 石棉县| 新昌县| 巴彦淖尔市| 迁安市| 蓬莱市| 阜新市| 孝昌县| 沙坪坝区| 台中市| 柞水县| 于都县| 博爱县| 广宗县| 玉田县| 葵青区| 巴楚县|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