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萬屍墳

正說到潘和尚被押到法場吃了一剮,千零萬碎割淨了皮肉之後,劊子手又將他的五臟六腑掏拽出來,擺弄著一件件掛在木樁之上,正待引火焚化,卻憑空颳起一陣陰風,一時間失了日色,靈州城中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衆(zhòng)人見狀無不大亂,南街上的人們紛紛躲入臨街鋪面,給市中心裡閃出一條道路,在其餘的三條路口中,看熱鬧的百姓仍是擠成人牆不肯退場。

張小辮兒以前並非常進靈州城裡走動,沒見過決囚的場面,還以爲碾碎骨骸加以焚燒,就算完解了差事,但看南街上的人們忽然閃開道路,一個個屏氣吞聲,抻眉瞪眼地張望著什麼,顯然都知道今天這場凌遲極刑還不算完,後頭還有熱鬧可看。他忍不住好奇起來,就近向旁邊的一位老公差打聽究竟。

那公差知道張小辮兒是巡撫大人親點來的,正有心結交,便壓低了聲音道:“張牌頭有所不知,咱們靈州城設法場決囚,到最後並不像外地一般燒化死囚遺骸,只把骨頭碾碎,剩下的血肉內(nèi)臟,歷來都要留給城外的餓狗分吃。你瞧這滿城愁雲(yún)慘霧,定是亂葬嶺萬屍墳裡的神獒也進城了,誰個不要命了,還敢高聲喧譁?”

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聞言一怔,齊聲道:“原來如此,怪不得劊子手們把那些心肝肚腸都掛在木樁子上,竟是要給城外的狗子們發(fā)番利市!”

書中代言:自古便是人死之後,入土爲安,棺材木料越是厚實堅密,死者在地下就越得安穩(wěn),否則蟲吃鼠啃,雨水相浸,說不盡有多少苦處,其中最倒黴的,還要屬死後下了葬,卻當晚就被狗子扒開墳土,一頭撞破棺板,趁熱拖出來吃了。

但許多窮人家根本買不起棺材,臨死能有個草蓆子捲了就不錯,小戶人家也只能置辦三寸柏木板的“狗碰頭”。亂世之中天災,大部分老百姓都沒東西可吃,流竄於鄉(xiāng)間野地裡的餓狗就更多了,遇到打完仗,這些餓狗就到戰(zhàn)場上掏吃死傷的軍卒和馬匹,一個個養(yǎng)得膘肥體壯,兇悍異常,成羣結隊地出沒於亂葬崗中。那些個薄棺淺埋的窮苦百姓,死後多被躲在墳地裡的餓狗們挖出來吃個精光,種種慘狀述說不盡。

靈州附近戰(zhàn)事不斷,激戰(zhàn)過後,處處都有身首異處的死人。古代聖賢曾說:“收殮無主屍骸,覆以黃土,乃仁者所爲。”可眼下這世道人心不古,哪有人肯去收屍掩骨?況且死的人太多,根本埋不過來。只有官府出面,派下些賞錢,讓民夫們在附近收殮屍骸,都運往萬屍墳丟棄。在靈州城南門外,距城數(shù)裡有好大一片荒山野嶺。據(jù)說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此地曾是個鑄劍的山谷,但年代太遠,古時的地名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也不見留下什麼遺蹟古物,只在山中有條深溝。戰(zhàn)亂以前,凡是死在牢獄裡的囚犯,都會被棄屍其中,久而久之,得了萬屍墳這麼一個俗稱。

最近這幾年,死人多得無處掩埋,官府便指定把萬屍墳專作填埋無主屍體之處,不論是死於疫病災害,還是死在刀槍之下,只要是無人收殮的屍骸,不問身份來歷,一發(fā)扔進萬屍墳中填了丘壑。到現(xiàn)在誰也說不清坑中究竟有多少死屍,那一片山壑深處,真是雜草叢生,白骨嶙嶙,狐兔出沒,孤魂夜哭,從來無人敢近。

流竄在附近的野犬惡狗,竟把萬屍墳當作了糧倉。千百隻野狗成羣結隊,爭搶坑中屍骸,爲此往往引發(fā)內(nèi)鬥,互相間打得你死我活,被咬死的狗子,立刻就被同夥啃成一堆白骨,所以荒山裡的野狗數(shù)目總在幾百頭左右,對活人還無大害。

直到有一年,不知從哪兒來了一頭巨犬,體大如驢,吠聲近似牛鳴,神威凜凜,儼然有王者之態(tài)。此犬悍惡絕倫,竟成了萬屍墳大羣野狗的首領,到處闖村扒墳。棺材中的死人,甚至落單的活人,還有村舍城池中的牲口,沒有它們不敢吃的,而且數(shù)目越聚越多,漸漸形成了地方上的一樁大害。

但愚民無知,都道此犬神駿異常,不是等閒的世間俗物,多半是灌口二郎真君駕前嗥天犬下凡,故此皆以神獒呼之,誰也沒有膽量觸犯。也不知上任按察史是怎麼琢磨的,自己想了個辦法出來,號稱“以賊人換良人”,竟然與野狗們達成了一個協(xié)議,凡是城中處決人犯,在死囚被正法之後,一律不許其家屬收殮,屍骨血肉就地留下,給萬屍墳的野狗們發(fā)送利市,任其舔血噬骨,換此輩不要再傷害無辜的平民百姓。

從那時開始,只要靈州城裡一設法場,那神獒便有靈驗感應。它能在荒山窮谷中,遠遠嗅到數(shù)裡之外用刑的血腥氣息,隨即就會帶著大羣野狗呼嘯入城;又據(jù)說野狗們吃的人多了,羣狗之後總有無數(shù)孤魂野鬼相隨,帶得所到之處陰風陣陣。

所以城裡的人們大多知道慣例如此,見到半空裡屍氣沖天,就知道定是南門已開,把神獒放進來了,急忙閃出街道,躲在一邊繼續(xù)觀看。果然過不多時,便從南街上闖來一羣餓狗,約有數(shù)十頭之衆(zhòng),將一條兇猛猙獰的巨犬簇擁在當中。

張小辮兒雖是初次見到神獒,但他略得了些相貓辨狗的訣竅,一看之下已知此犬不凡。在《雲(yún)物通載·犬經(jīng)》一篇當中,把世間的狗按照體形大小,粗分爲三類:最大者爲“獒”,普通中常者爲“犬”,體態(tài)小的才稱作“狗”,這是從古就有的說法。可現(xiàn)今世上常將“犬”與“狗”混同,卻不知兩者有別。

那條被民間稱爲神獒的惡犬,比拉磨的驢子也小不了多少,身上有數(shù)片天生的血斑,行動之際如同被一團團火雲(yún)圍繞,只此一節(jié),便可斷定,並非是真獒,而屬於犬類中體形最近於獒的品種,應該是從漠北草原上來的“韃子犬”,可以屠獅滅虎追殺羣狼,性情最是兇猛無比,不知江南之地爲何會有此神異之物。

張小辮兒卻沒往深處去想,只顧著同衆(zhòng)人一起看熱鬧。只見那夥全身腥臭的羣狗,視周圍的人羣有如無物,大搖大擺地徑直來至法場刑臺,一衆(zhòng)野狗餓犬見了滿臺血腥狼藉,登時從口中滴落大串饞涎,一個個吐著猩紅的舌頭喘著粗氣,卻都在臺下?lián)u尾趴伏,誰也不敢搶在首領之前去吞吃老鼠和尚的屍骸。

那神獒軀體雖然巨大,卻格外靈動敏捷。它好似肋生雙翅,離得幾十步開外,竟呼的一聲從空中掠過,直躥到臺上,一口咬住擺在木樁上的血肉,三嚼兩咽便吞入腹中,隨即低頭舔血。那死囚潘和尚好生肥胖,被碎剮之後,木板上遍地盡是油膏鮮血。神獒一條大舌頭能有兩尺多長,一舔過去就是一大片,嘴裡“唏哈”有聲,神態(tài)怡然,把南街的大羣野狗們饞得沒抓沒撓。

待那神獒舔得心滿意足了,昂首幾聲狂嗥,聲如牛鳴,震動了乾坤,此時臺下的餓狗們聽得嗥聲,就如接了聖旨一般,一哄而上。有的趴在地上舔血,有的幾隻扯住塊肉互相爭奪,餓犬們吃得興起,個個齜牙低嗥,目露兇光。

四周圍觀的百姓和兵勇,看得俱是心驚神搖,但並無不忍之情。世風日下的時節(jié),人心喪亂,越是血腥殘酷,越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許多人還有幸災樂禍之意。只有個別明白道理的,暗中連連嗟嘆:“也不知咱國朝造了什麼孽,讓世人遭受如此酷罰?看來天下大亂難定,早晚還有禍事降臨。”

也就是不到一盞茶的工夫,法場上的血肉,連帶那些被劊子手碾碎的骨頭,便已被野狗們舔吃得一乾二淨,連半點兒渣滓都沒剩下,羣犬卻仍然圍著神獒徘徊不去,虎視眈眈地盯著四周的軍民。

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都看得呆了,就聽一旁那老公差驚道:“不好了,這羣餓狗沒吃飽,看來是要……”話音未落,就見法場上的神獒猛然躥起,一下?lián)涞沽苏驹谌肆t中的刑部劊子手劉五爺。還沒等衆(zhòng)人看清楚怎麼回事,那韃子犬早已掏出了劉五爺?shù)臐M腔心肺肚腸。它身後的野狗們四出如箭,狂吠聲中撲進人羣裡亂撕亂咬。

靈州百姓一下子就炸了鍋,都想躲避逃命,但人擠人、人挨人,哪有騰挪閃展的餘地,但見四下裡血肉橫飛,頃刻間已有百餘人橫屍就地,擠撞踩踏當中更不知傷了多少。

馬大人和圖海提督在樓上看得真切。老圖海見了這血肉橫飛的慘狀,驚得心膽俱戰(zhàn),連忙按住頂戴鑽到了桌下。巡撫馬大人還算得上是臨機鎮(zhèn)定,他早就有心廢除舊例,卻始終未能得便,眼看釀成了大禍,再後悔可爲時已晚了,拍案大罵道:“反了!反了!左右與我聽命,凡是城中野狗,一概格殺勿論!”

那法場上咬死劉五爺?shù)纳耖嵬塘藥卓诨钊缩r血,心意更是猙獰欲狂。它似乎也知道街角樓閣上都是當官的,縱身踏住擠作一團的軍民,先是伏腰埋首,隨即用盡全力,激射而起,騰身飛躥上了半空。這韃子犬矯捷絕倫,堪比插翅的熊獅虎豹,連數(shù)丈高的圍牆也能縱身躍過,二層的樓閣哪裡放在它眼中,它瞪起血紅的雙眼,在空中盯住馬大人直撲過去。

馬天錫大驚,萬沒想到惡犬竟想刺殺朝廷命官,極端駭異之下,不禁也是臉上變色,幸得他早有準備,隨從的數(shù)十名親兵衛(wèi)士都藏了火器在身,立刻擡起一排火槍射出。有道是神仙難躲一溜煙,滿擬將那神獒斃在當場,誰知此犬敏銳無比,更是識得火器犀利,它身凌半空,竟能使用腰腹之力,憑空拔起身形,倏然躥出數(shù)丈之高,一舉躍上了二層樓閣的房頂,踏翻了許多瓦片,再不多做停留,一路飛檐過壁而去,還不等槍聲硝煙散盡,便早已逃遁得無影無蹤了。

這正是:“鰲魚脫了金鉤去,搖頭擺尾不再來。”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萬屍墳第三章 冥殿液第一章 打孤雁第十章 金剛禪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五章 貓狗道後記 冷酷的貓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六章 筷子城第五章 貓借命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四章 地蛙聚塔後記 冷酷的貓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十章 金剛禪第三章 蛇母第十章 金剛禪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竈上懶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筷子城第五章 水鼠堤第二章 劊子手第三章 金鱗鯉第四章 貓兒藥第二章 金絲虎第八章 喜錢兒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萬屍墳第四章 竈上懶第八章 活烹人第九章 銀錠禍第八章 活烹人後記 冷酷的貓第一章 松鶴堂第六章 雷雨夜第三章 蛇母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掘子營第三章 貓仙爺第六章 雷雨夜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松鶴堂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五章 貓借命第八章 活烹人第二章 雲(yún)中塔影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掘子營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貓兒臉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六章 筷子城第九章 銀錠禍第五章 貓狗道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一章 啞子貓第一章 神偷盜魁後記 冷酷的貓第三章 貓仙爺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美人坑第四章 萬屍墳第六章 貓兒臉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四章 竈上懶第五章 貓借命第七章 蛤蟆劫第四章 萬屍墳第四章 貓兒藥第六章 雷雨夜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一章 啞子貓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剔魂剮第五章 貓狗道第八章 貓兒巷後記 冷酷的貓第四章 萬屍墳第三章 剔魂剮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八章 喜錢兒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塔教妖邪
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萬屍墳第三章 冥殿液第一章 打孤雁第十章 金剛禪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五章 貓狗道後記 冷酷的貓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六章 筷子城第五章 貓借命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四章 地蛙聚塔後記 冷酷的貓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十章 金剛禪第三章 蛇母第十章 金剛禪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竈上懶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筷子城第五章 水鼠堤第二章 劊子手第三章 金鱗鯉第四章 貓兒藥第二章 金絲虎第八章 喜錢兒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萬屍墳第四章 竈上懶第八章 活烹人第九章 銀錠禍第八章 活烹人後記 冷酷的貓第一章 松鶴堂第六章 雷雨夜第三章 蛇母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掘子營第三章 貓仙爺第六章 雷雨夜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松鶴堂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五章 貓借命第八章 活烹人第二章 雲(yún)中塔影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掘子營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貓兒臉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六章 筷子城第九章 銀錠禍第五章 貓狗道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一章 啞子貓第一章 神偷盜魁後記 冷酷的貓第三章 貓仙爺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美人坑第四章 萬屍墳第六章 貓兒臉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四章 竈上懶第五章 貓借命第七章 蛤蟆劫第四章 萬屍墳第四章 貓兒藥第六章 雷雨夜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一章 啞子貓第九章 銀錠禍第三章 剔魂剮第五章 貓狗道第八章 貓兒巷後記 冷酷的貓第四章 萬屍墳第三章 剔魂剮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八章 喜錢兒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塔教妖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湘阴县| 武乡县| 黑山县| 黄梅县| 岳池县| 泸西县| 琼结县| 城口县| 永德县| 宜黄县| 泰州市| 嵊泗县| 洪洞县| 安西县| 淮滨县| 英吉沙县| 紫阳县| 柳州市| 肃北| 景德镇市| 尖扎县| 东乌珠穆沁旗| 页游| 米泉市| 红桥区| 青冈县| 日喀则市| 故城县| 宜宾县| 靖安县| 芮城县| 镇原县| 平武县| 休宁县| 三原县| 瑞昌市| 南和县| 利川市| 尼木县|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