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宋忠的名望還是書院如此多的儒學大師的名望,都不及透露出來的精英班畢業的學子可以直接進入州牧府爲官這樣的消息吸引士子。
清高這種良好品質只是在少數人身上的,不爲五斗米折腰,不喜歡仕途的這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就更少了。
古代讀書不是爲了找個好工作混一口飯吃,也不是爲了能擺脫階層,魚躍龍門,在科舉沒出來之前,普通人讀書很能跨階層,讀書人大多數世家大族或者殷富之家,他們不用跨越什麼階層,魚躍龍門,所以大家讀書基本上都是爲了當官,走上仕途。
當然,也有少數的寒門弟子通過讀書走上人生巔峰,但是在龐大的士子羣體裡,這樣的寒門弟子實在是少的可憐。直到了科舉制的誕生,真正給了寒門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
秦川站在藏書館三層的陽臺往書院大門看的到是人山人海,書院正門前的廣場上,站滿了穿著儒生裝,頭戴博冠纏葛巾的士子。
“有三千之衆。”關平站在秦川的旁邊,對秦川說道。一眼就能看出大概的人數,這是作爲一個將軍必須具備的技能。
秦川說道:“今日招收的只是精英班的弟子,這三千人中有三十個人能成功考試通過,那麼就證明這些人中的人才質量還是不錯的。”
劉封驚訝道:“百裡挑一?”
秦川笑道:“這還是爲了不至於今日書院開山而招收不到學子,而特意降低的難度,可以說第一批學子是幸運的。第二批考試的將會難上許多倍。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了。”
“這些儒生也知道變通啊。”關平感嘆道。
秦川嗤笑道:“是耶耶我特意強烈要求的,今日是打響名氣,以後纔是寧缺毋濫。”
“其中寒門弟子恐怕要佔據三十個名額中的一半吧?”關平問道。
秦川點了點頭。
宋忠負責書院的事宜,這些事情也只能他這個祭酒帶著書院的這些教授來做。
這個時代,學院的校長叫做祭酒,也叫做博士祭酒,而學校的老師們則稱呼爲博士,也可以稱之爲先生、教授。博士是帶有官方色彩的稱呼。
秦川並不打算去搶風頭,這也不是給秦川出風頭的場所。作爲將軍,就應該在戰場上出風頭的。
考試從早上就開始進行了,試題只有三個題目模塊,一考治政,二考兵事,三考經學。
五個考場,每個考場可以進去一百人,而答題時間只有半個小時,每一批進入開始的學生的題目都是不一樣的,但三個題目都是考治政、經學、兵事。
午時考試結束,再有想要參與考試的學子只能等待下一次考試了。
批卷在第一場考試的時候就在進行了。
經學的題目自然是由書院中的這些儒學大師進行批改打分,而治政則是有諸葛亮帶著一批能吏進行批改,兵事則是徐庶帶著一羣通兵法的官吏進行閱卷。
開山大典的時候,劉備會親自到場,不過現在還沒有到開山大典的時候。
所有試卷批閱完成,最後會在開山大典上宣佈三十個入選的名單。
閱卷室有重兵把守,任何人進出都要搜查,天網諜子更是佈置了許多在閱卷室進行監視,以防閱卷的教授徇私舞弊,這本來引起了許多教授博士的不滿,但是秦川解釋,此例將會成爲慣例,今日他相信沒有人會徇私舞弊,但是日後未來或許會有教授徇私舞弊,這是爲了形成慣例才從今日開始,一番解釋,這些教授爲了書院的未來,也只能不做計較。
秦川和關平等人接受了檢查後,進入考場。
整個房間中,有百人在進行閱卷,百人也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批改試卷上的題目。
秦川徑直來到批改兵事的區域,徐庶正帶著人在進行批閱,秦川笑問道:“元直,可有賢才?”
徐庶苦笑搖頭道:“這些人都是讀了幾本兵書的人,答題算是中規中矩,不知變通,生搬硬套兵書上的兵法,若是上了戰場當上了將軍,也只是個庸才將軍。”
“終究是一羣沒有上過戰場的儒學,不可要求太高。若是有跳脫出兵法的,自可錄取。”秦川說道。
徐庶搖頭:“還沒有看到能讓我眼前一亮的答案。”
秦川拿過一張左伯紙做成的試卷,直接跳過治政和經學兩題,看向兵事。
這一批的兵事問題用著一大段文言文寫著,秦川閱讀了片刻,這批試卷的題目考的是曹操若是舉兵二十萬南下征伐荊州,作爲荊州主將的你,該如何與曹軍作戰取得勝利。
這張試卷上的答案卻是是中規中矩,以荊州之兵相抗,戰與南陽,將曹操軍隊阻擋在漢水以北,與曹操軍謀求決戰,最後還大大誇獎了一番荊州軍隊,言兵多將廣,將軍們的能力遠遠超過曹軍將領,定然能打敗曹軍云云。
秦川笑道:“拍馬屁可不能取得好名次。”
於是秦川在試卷上寫了一個丙等,答題成績分爲甲、乙、丙、丁、戊,五個等級,三十名入選學子最少都要有兩甲一乙纔能有資格入選,若是這樣才成績多於三十個,那麼就會從這些人當中選三十個更加優秀的答案出來。
有一個丙,那麼這個學子已經沒有資格進入書院了。
關平指著一張試卷在大笑,卻被旁邊的儒生給呵斥了,關平頓怒,秦川趕忙道:“你別在這裡發脾氣,暫且忍忍。”
關平放下怒火,對秦川道:“你看這個試卷,兵事一題,這是考的官渡之戰,詢問袁紹如何才能在官渡之戰中獲勝,這個考生寫的居然是沒得勝,引頸受戮。”
秦川一看,若然是如此,再看看他的治政和經學,全都是簡短幾句話,滿是調皮的意味。在治政一題上詢問如何治理交州,答案寫的是交州蠻野之地,不通王化,讓其自生自滅就好。
治政和經學的答案便都被寫上了一個戊字。
“這是來湊熱鬧的。以後這總湊熱鬧的人,不可再讓其參加學院的任何考試。”秦川說道。
關平道:“耽誤咱們的時間,也對,應該永不錄用。”
秦川將這份試卷交給了許靖,對許靖道:“這樣的試卷有多少?到時候名單整理出來,這樣的士子,以後學院永不錄用。”
許靖看完了這張試卷,再看了下寫在試卷上的名字,然後對秦川道:“這習衷乃是習家的二房的三子,是個紈絝。”
“這種紈絝也來湊熱鬧,更要杜絕這種學子。”秦川道。
許靖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兩個時辰後,所有試卷全部批改完畢,其中兩甲一乙的有二十四人,數量居然還沒有三十個。
“考試題目難度比較大,而且批卷也極爲嚴格。二十四人足夠了。”宋忠說道。
秦川和諸葛亮還是徐庶三人相互對視一眼,二十四份試卷中,居然只有一個寒門,而且那個寒門學子還是屬於家道中落的那種。
“一甲的試卷有多少?”秦川問道。
旁邊的小吏道:“有一百一十份。”
秦川道:“全部拿出來,重新看。”
宋忠不懂秦川其意,秦川對宋忠問道:“先生可有悲天憫人之心?”
“自然有。”
“寒門弟子向來不能比士家子,我打算借今日之機,告訴天下寒門士子,他們有一個機會了,也讓士家子們明白,以後他們要更加努力,從而不被寒門子追上。所以今日三十名額中,我要取十五位寒門子。”秦川直截了當的說道。
宋忠沉默半響,對秦川說道:“這有失公允,也是恥辱!學院絕對不能如此做!若是這樣做了,今後學院如何公開公正?”
秦川道:“公允?先生可知天下多少寒門士子有潛力才華,卻進取無門?世家坐大,隻手遮天,魚肉百姓,是因爲什麼?是因爲世家大族隻手遮天,壟斷官場,民間還有這樣的諺語‘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這對寒門子弟是公允嗎?
今日我以一場不公,換後世讀書子弟,千千萬萬年的公允。若有罵名,我秦川一人擔著便是。”
書院要表明一個態度,向世家大族宣告,以後的未來,不再是世家隻手遮天的天下,以後的官場將會出現更多的寒門子,也向天下的寒門子弟宣告,他們的人生不再是被拘束在土地上,而只要努力讀書,可能就是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有識之士有時候也會被自己所在的立場所影響判斷。
在場的許多儒學大師,都是大家族出生,少有寒門出生。
他們對於秦川的話並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反對。
宋忠嘆氣道:“但今日若是有失公允,以後如何著心天下?學院會成爲笑柄的。”
“今日是書院開山大典,也是給寒門弟子希望的一天,失信天下?是失信於世家大族罷了,這點我不在乎。若是能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書院那邊是成功了,縱然是死,也是重於泰山。”秦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