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歸藏門人

在揚州臨??だㄉn山,有一偏僻之所,東臨大海,朝雲暮靄,人跡罕至。只有那避世的隱士,訪仙的道人,纔會在此流連。

此值初秋時節,夏花未盡。清晨,太陽把山峰照得明麗非凡,在一處背陰的山腳,四下無聲,只聞蟲鳴鳥啾。一隻錦衣雉雞正挨在灌木叢旁,用金黃的爪子扒地上敗葉枯枝,不時警惕的擡頭四處張望。忽地,一支箭射來,“噗”,正中雉雞身體,又帶著餘威射入土中。那雉雞撐著翅膀,爪子虛劃拉幾下,眼見不活了。對面三十步外的山坡上,一個矮胖漢子從竹木叢後走出來,三十多歲年紀,光著頭,簪一根木簪,穿著一身裋褐,腳著芒鞋,左手擎一張弓,揹負一個箭囊。只見他三步並兩步,飛快走到那雉雞旁,右手拔起箭來,輕輕拋在空中,又用手接獵物在手中,嘟囔一句:“嫌輕,罷了,罷了?!闭f罷,將箭取下,放入箭囊,從腰上解下草繩,將雉雞系在腰間上,依舊擎著弓,只因弓內窄而他體胖,自然負不到身上。

等準備停當,那漢子邁開大步,沿山谷而行,步幅寬闊,與他體型甚不協調,足像個彈跳的冬瓜,倒有些滑稽。在山谷裡走了一截,又往山坡上走,穿過一片竹林,翻過凹陷的山樑,就見山下有一大片松林。松林縱橫六七裡寬闊,四周巖峰聳立,犬牙交錯,又有溪流隱現,分割地理,遠處紫氣流雲,纏山彌野,蔚爲壯觀。

矮胖漢子下到松林裡,直往裡走,松林茂密,樹粗如庭柱,枝葉遮天,陽光疏碎,顯得清幽暗淡,腳下的針葉不知厚有幾許,踩在上面軟綿綿的。往前行得半里,就見一巖石立在地上,如同生出來一棵竹筍,在滿眼樹木的森林裡,倒突兀異常。走得近了,才發現這巖石約摸有四尺高矮,六尺周圍,重怕有一千餘斤。那巖石頂上有一面平整有如刀削,以利器刻著伏羲六十四卦的謙卦,漢子卻不去理會石頭,輕車熟路的走到石頭附近的一棵松樹旁,摸了摸樹幹,又瞧了瞧。原來那樹幹上有個小孔,很不顯眼,那孔有指頭大小,深不盈寸,似有人用至剛指力戳入樹幹而成,漢子把手指伸進去,恰好合適。於是他順著小孔的朝向,筆直而行,漸漸的森林裡出現霧氣,且越往裡走霧氣越濃。行得一里,又見一巖石聳立,耳內也聽到水流聲,似乎附近有泉溪。那巖石與之前所見的“石筍”大小相仿,走過去,這次上面刻的是個離卦。他只顧找巖石旁松樹,尋摸那上邊的小孔,待找到後,便按小孔指向而行。如此,再行二里,又遇石頭,當真精準無比。再看石頭上卦象,乃是個節卦。原來,這些石頭是有人故意以歸藏六十四卦所立,分置於樹林,用來標示方位,但也能迷人心智。若不懂卦理之人置身其內,卻又想解卦而尋訪,必受困於卦陣之中。且用歸藏卦,而非周易卦,只爲倒換乾坤,若只知周易而不識歸藏者,必然解不出此卦陣。在如此寬闊的松林裡,若不以石頭之間的距離,再依卦象推算,根本得不出方位。那漢子顯然知曉其中關鍵,於是投機取巧,在常走的路線上做好標記,倒省去推算之功。

矮胖漢子以他的“小孔之法”又走了幾段,最後走到刻有坤卦的石頭旁,再不尋找小孔,而是徑直朝一個方向而去,想來此途已爛熟於心。走了裡許,便見一崖壁矗立在前,因有一巖峰生於此處,那崖壁皆青褐顏色,與尋常石頭並無不同。他走到崖壁前,直接用手捏起一面“巖石”來,露出一個洞口。原來那“巖石”是牛毛織物,青褐顏色,若不細看,直與崖壁渾然一體。他進入巖洞中,放下牛毛氈,崖壁又“復原”了。

巖洞中漆黑一片,漢子從洞壁的一個凹槽裡取了火摺子,吹燃了,巖洞前窄後寬,走了十多步,變得寬闊,好像個大廳,卻只堆了些草料,一匹毛驢赫然在裡面。毛驢看著來人,嘴巴咀嚼不停,眼中冒著幽幽的光,若非識得這漢子,定然會叫出聲來。漢子不理會毛驢,朝“大廳”旁邊的洞口走。這洞一路向上,腳下是臺階,自然由人力鑿出。走了一盞茶時間,就見有光線照進來,已到了出口。走近出口,把火摺子罩了,放在巖壁的凹槽裡。這才往外看,只見青天遠翠,地極窮涯,正好山風颳來,不禁使人渾身一爽,不用想,此處已是懸在山腰。

從巖洞中出來,踏上透黃的石面,這裡是一處山嶺,寬及四五丈,光禿禿的一片,不生寸草,且早被萬年的雨水洗涮得塵土盡去,有如圓頂。山嶺外邊則是懸崖,直垂到地面。漢子再往山上攀登,也不甚堅險,時而有鑿出的階梯,時而就著緩坡,等登上峰頂,又去了半柱香時間。

峰頂倒是平整得很,三面都有參差的巖柱,只上來這一面空著。那些巖柱寬的如牆,有十數丈長,細的也要五六人合抱,都直衝衝的向天,當真是鬼斧神工。柱上又刻有字跡,有道家名篇,也有武功招式。巖柱環繞下有四棟房子,都是樹木搭成,屋頂卻是用薄石片做瓦,蓋因山頂風大,免得其被吹走。屋前是兩畦菜土,種著南瓜、青菜,又用竹子搭了個藤架,青藤繞架而上,遮蔽棚頂,好似涼棚,若不是真隱士,誰人會覓得這放曠天地?而這山四周儘管有高出的山峰,因被巖柱擋住視線,不知此處別有洞天,缺了巖柱的一面,則對著個湖泊。那湖泊寬及十里,自然無礙。

矮胖漢子走了這許久,臉不紅也氣不喘,虧他有這麼粗胖的身體。他立住腳,正往一根細巖柱上望,果然,有個人立在柱頂。那人單腳而立,兩手伸展,一式金雞獨立,稀鬆平常。

矮胖漢子一邊往巖柱下走,一邊開腔朝上邊的人喊:“師父,我回來了!”

原來,這矮胖漢子叫做莫由之,而那“師父”叫莫虛之,他們自稱歸藏門人,將此地喚作歸藏山。

莫虛之早看到莫由之回來,聽他呼喊,也不多說,只道:“看到啦!”。那石柱高逾三丈,頂上方圓二尺有餘,中間竟還有棵蘭草,他立在上邊,上身隨風輕搖。山風時起,當面而來,只見他膝蓋稍彎,腳底使出暗勁,輕輕躍過蘭草,前腳掌往後落在柱頂邊緣,腳跟凌空。若身後來風,則向前躍起,腳跟往前落在柱頂邊緣,而腳尖凌空。左右來風則換腳而立,衣袂飄飄,好似一羽浮毛,正是:任爾八面風,我自虛與之。莫虛之遠眺那鱗波湖泊,見天遼地闊,不禁昂起首來,微閉著眼,深吸一口氣。忽然,腳下一點,從柱頂落下來,到中間時用兩手一扒柱面,右腳使力踢在柱子上,身體橫飛,泰然落在地上。這時再看他,只見其身高七尺五寸,面貌清癯,兩撇濃眉,一雙虎目,不怒而含威。額上滿是皺紋,頷下一撮花白鬍須,微微翹起,似有一股倔強氣。頭髮也已花白,一絲不茍的攏了個髮髻,髮髻上簪了一根玉簪。那玉簪有些許沁紅,頭上雕了一隻臥虎,那虎後腿微撐,做勢欲撲,栩栩如生。簪子這麼小,而雕琢如此精緻,此簪自非凡品。他身上穿著一件灰白對襟長衫,已經很舊了,卻又十分乾淨。腳下一雙布鞋,也無奇特之處。只他這年紀已是古稀,難得精神如此矍鑠。

莫由之一直在下面呆著,等師父下來,這才瞇眼咧嘴,一手提起草繩上的雉雞,一邊笑道:“打到只雉雞,可以給師父你下酒。”他臉上有肉,五官因笑展開,肉都散了,真是笑開了花,倒也憨樸可愛。

莫虛之面露笑容道:“好,好,就是嫌肉少了些。”又咳咳兩聲,正色道:“今日是爲安之餞行,酒自然是要喝的?!?

莫由之不以爲然,依舊笑著道:“師父,師兄他回來了吧?”

莫虛之知道他心思,側轉身說道:“比你早了一柱香時間,釣著條肥魚,正和你師弟在廚下拾搗呢?!?

莫由之臉色微變,說道:“師父,徒兒這就去把這雞給燒熟囉。”說吧,快步往師兄的屋子走去。

莫由之的師兄叫莫謙之,確切來說應該叫做二師兄。他自己則排行第三,還有個師弟姓杜名雲,字安之。要說兩位師兄爲什麼姓莫,只因爲他二人都是師父收養的,而杜雲卻是師父的故友之子,託師父教養而已。杜雲今日下山,是奉了他父親之命,要前往京城。別看這裡如此荒僻,他們竟還養了一些鴿子,以便通外邊消息。

莫謙之的屋前檐下用石塊壘成一溜兒花壇,其內覆土,種了蘭花、蕙若,竟還有一棵石榴,這些花草都是從山林中採來的,唯有這棵石榴是山外帶來的種子種植的,而土亦從山下負上來。這裡僻居世外,自然有大把的時間伺弄花草,修身養性。

莫由之從屋門入,直穿到師兄廚房,果然見兩師兄弟正在忙活。兩人一樣的灰布裋褐,腳穿芒鞋,莫謙之四十多歲,身材瘦削,頷下留著一縷鬍鬚;杜雲則是十七歲年紀,濃眉大眼,體格高健。杜雲正在竈下燒木炭煮水,而莫謙之則在竈臺上切姜搗蒜,準備烹魚。燒木炭是爲了免去炊煙,不然這山頂就變成烽火臺了。那魚早放在竈上木盆裡,已殺洗乾淨,是條大青魚,大小足有二十斤。

見莫由之進來,杜雲一喜,站起身道:“三師兄,你回來了!”他一起身更顯差別,身高有八尺,比莫由之高出兩頭,褲管下還露出一截小腿。又看到莫由之手裡提著雉雞,哈哈大笑,嘴裡露出兩顆小虎牙,說道:“又有雉雞肉吃了,三師兄,我最喜歡你做的燒雞了?!?

莫由之一聽,眉飛色舞,再看向莫謙之,只見他已面向自己,心裡不禁打鼓。

莫謙之一臉木然,開口對莫由之道:“三師弟,你這雞……”

莫由之搶著道:“這雞是南邊竹林外的山谷裡打的。”

莫謙之說道:“我是說怎麼不用布袋裝著,那雞血還不滴了一路?!?

莫由之臉上一紅,看了看雉雞身上已經結了血痂的傷口,說道:“師兄也太謹小慎微了,這麼多年了,這山野裡可曾進過一個外人?何況那血跡雨一下就沒了?!?

莫謙之依舊面無表情,說道:“二師弟可別不在意,你莫非是忘了大師兄的事了?我們隨師父避居這世外,就是爲了圖個清淨自在,還是多加小心纔是?!?

莫由之聽了,不再辯駁,只點頭稱是。然後轉身出屋去,到自己的屋裡去料理雉雞。

杜雲很小就知道有個“大師兄”,但每每向師父和兩個師兄問起,他們都避而不答,不知道有什麼玄機。所以見兩人這般言語,早已見怪不怪了。

忙完之後已日上三竿,衆師兄弟在屋前的涼棚裡擺下案席,那涼棚底下,離地半尺用竹管架起,再鋪上竹片,乘涼正合宜。案上備好酒菜碗碟,那案子竟是用沉香木所制,很是難得,碗碟亦然,乃是將木頭掏成碗碟的模樣。那席子也是用竹篾編織而成,坐之清涼,又有巖柱遮蔭,倒也不太熱。三人請了師父來,一衆人圍坐在案前,準備就食。

莫虛之看了看菜餚,一釜青魚湯,一隻燒雞,一盆紅芋野菜羹,栗子飯,一壺酒,皆擺在案上。他不盛飯,先抓起酒壺在手,說道:“爲師自己斟酌,你們各吃各的?!闭f著斟滿一碗,看其酒色暗黃,喝上一口,咂咂嘴,只覺甘冽爽口,回味無窮。到底是會稽佳釀,這產酒的地方每年都需給朝廷進貢,這酒雖比不得那御酒,卻也屬上乘,且平時難得喝一回,自然難捨。

見師父動酒,莫由之便不客氣,先用筷子分了一塊魚在自己碟子裡,又用湯勺舀了一碗魚湯。先抿了一口湯,鮮而味正,濃淡合宜。再吃魚肉,爽滑細嫩,入口而化。莫由之抿嘴一笑,心道:“這魚固然是好,師兄的手藝卻無大變化,平常的緊。”

杜雲看師父手拿著酒壺不放,心裡好笑,又不禁技癢。起身走到師父身旁,對他作揖說:“師父給徒兒餞行,徒兒感激不盡,且讓徒兒我敬師父一杯?!闭f罷,伸手去搶師父手裡的酒壺。

莫虛之席地而坐,左手執壺,右手擼須,瞧見杜雲面上微笑,眼裡藏黠,心中已有計較。待他雙手伸來,剛要觸及酒壺,左手忙移開一尺。

杜雲看酒壺移動,跟著往前移步一尺,猿臂再伸,有如竹稍,比腳下更長一倍。

莫虛之不等他招數用老,左手倏然下垂,右手舉起,抓向他腰帶,意欲借力使其前撲。

杜雲見師父手來,忙定住腳,身形回縮,又以左手格擋師父右手。

莫虛之右手招數未老,心念一閃,又將手斜伸向桌案。

杜雲左手撲空,身形已回,茫然見師父用右手端起案上酒碗,等師父將酒碗送到身前才恍然。急彎腰伸左手抓向師父前臂,右**碗,阻他飲碗中的酒。

莫虛之不等他手近,忽地,右手腕一使力,酒碗直飛向杜雲腳下。

杜雲一驚,不等身子擺直,忙要撤腿後退,不想師父右腳早到,就要鉤在他腳跟。他哪敢遲疑,硬生生一個“旱地拔蔥”,猛然躍起,往後翻出,跳得既高且遠,雙手撒開,似青燕凌雲,落地卻輕,已在涼棚之外?;仡^看師父,酒碗在手,正襟危坐,淡然飲酒,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原來莫虛之以手腕使力,乃是巧勁,那酒碗飛得雖快,卻不及遠。等杜雲躍開,只用右腳輕輕一掂,就將酒碗託在鞋面上,然後收回來繼續飲酒,兩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接觸絲毫。

兩位師兄看在眼裡,心情各不相同,莫謙之面無表情,若有所思,莫由之則鼓掌大笑,嘴中叫好。杜雲氣息平復,但覺頸後發熱,這是氣血上涌,自大椎穴發散所致。他本筋骨強健,只因這一翻騰來得急切,不覺已使了內力,心中道:“老頭兒果然不一般,又輸他一乘。”這哪裡只輸了一乘,他不知師父臨敵無數,拳腳上已浸染經年,自然能料敵於先。然而只是料敵先機尚不足以求勝,若能後發先至必然驚破敵膽,氣勢上便先贏了。

杜雲不敢再試,於是作揖道:“師父你氣足神清,眼明手快,本來就無需徒兒代勞,徒兒還是去吃自己的飯罷。”

莫虛之昂起鬍鬚道:“你又長進了,爲師很高興,能率性而爲,這樣很好?!毖韵聛K無責怪之意。

杜雲唯唯諾諾,回自己席上坐了。

莫由之湊過來,腆著臉,笑道:“師弟,你這一折騰,菜都快涼了,何不嚐嚐我做的燒雞?!?

杜雲一聽,嚯的起身,怎忘了這茬?莫由之止住他說:“師弟莫急,且看師兄分肉?!闭f罷,一手抓一雙筷子,朝碟子裡的燒雞肚子上插去,筷子插入輕輕一分,肚子撕開,裡面露出香菇、板栗、蒜子,只見熱氣騰起。

杜雲伸鼻聞了聞,一股肉香混著蒜香,不禁饞得流口水,問道:“二師兄,這又是什麼古怪?”

莫由之得意道:“這叫‘肚裡乾坤’?!闭f著將雞肉和裡面的菜分給三人,自己留的卻少。分完又對他們說:“嚐嚐,嚐嚐?!毖鄱⒅鴦e人吃,自己卻不急著動手,嘴中還吞了吞口水。

杜雲吃在嘴裡,只覺這雞肉甜鹹可口,酥嫩無比,忙叫好吃。莫由之面有得色,再看師父,只見他正一口雞肉一口酒,卻不住的搖頭。莫由之心裡發慌,忙問道:“師父,這雞肉不合你口味?”

莫虛之搖頭道:“非也,非也。這實在是人間美味,爲師是難以言表,唯有慨嘆了?!?

莫謙之吃得雙目圓睜,只覺不可思議,問道:“三師弟,這雞肉怎有甜味?這蒜子卻有肉味?”

莫由之哈哈大笑,而後娓娓道來:“我先將這雞褪毛洗淨,在雞腹切一個小口,剛夠手能伸入,然後將肚裡的臟腑去除,又用釘滿竹釘的木板在雞身上扎孔,在孔裡填入鹽末,再將蒸好的香菇、板栗還有醃製的蒜子塞進雞肚裡,最後在外面塗滿蜂蜜,等蜂蜜幹了,再用松枝燒烤,如此這般才得其味。至於蒜子有肉味,是因爲這些蒜子在醃肉裡蒸過,你們沒吃到雞肚裡的醃肉沫?”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倒似很得調味的法門。

杜雲看看手中雞肉,舔舔嘴脣,果然有醃肉的味道,鹹甜相宜。

莫謙之聽完,讚道:“三師弟的手藝獨樹一幟,確實比我高明多了?!彼共皇沁^謙,也明白三師弟有爭勝之心,但做菜和修道、學武一樣,守成者居多,創立者寥寥,能有新意,自然被人稱道,所謂物以稀爲貴。

莫由之得師兄讚譽,喜笑顏開,不覺輕了幾斤。莫虛之看看衆弟子,二徒兒內裡堅韌,外在謙和,不爭於勢,又綿裡藏針,然而終日沉默寡言似根木頭,了無生趣。三徒兒胸無城府,出言無狀,心寬體胖,又粗中有細,然而童心未泯,行事不免三心二意。只有四徒弟最肖年輕時的自己,有一股蠻勁,耿直豪爽又不失機靈,心中最是喜愛。雖然如此,倒也沒有厚此薄彼,他老來膝下無子,所以將衆徒兒都視若己出。

吃過飯,杜雲從屋中拿出行李,向師父拜別,在師父腳下畢恭畢敬的磕了三個響頭。

莫虛之受他跪拜,擼須微笑道:“今日作別,怎不見你哭???”

杜雲一聽,忽覺悲涼。他自小跟隨師父身邊,早將師父當作生父,如今師父年歲已老,不能相陪盡孝,此去又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悲傷既來,仰頭言道:“師父,弟子終不捨離開,願常伴於膝下?!?

莫虛之以手撫摸其頭,見他眼中泛淚光,哈哈大笑道:“傻徒兒,燕雀也有離巢之日,何況乎人?你常自比是虎子,如今模樣,卻好比羔羊?!?

杜雲聽了,既好笑且悲傷,語帶哽咽道:“師父還有心說笑,弟子這一去,也又不知何日才能再見慈顏?”

莫虛之道:“你我緣分未盡,自有相見之時,大丈夫豈可作小兒之態?”

杜雲聽了忙擦去淚水,稽首道:“徒兒慚愧,定遵師父教誨?!庇纸o兩位師兄各拜了一拜,這才起身。

莫謙之兩手拍拍杜雲肩膀,面容和藹,瞧著他就像是瞧自己的親弟弟,卻什麼都說不出來。

莫由之走近來,說道:“師弟,我送你一程。”又對師父拱手行禮說:“師父,我去送師弟下山?!?

莫虛之頷首答應,又對杜雲說:“騎驢去吧,此距京城路途遙遠,莫在路上耽擱了。”

杜雲稱是,兩人別過師父,下山而去。

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
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民县| 晋州市| 常德市| 南乐县| 思南县| 郸城县| 抚顺县| 玉溪市| 蕲春县| 长汀县| 石楼县| 铜川市| 新邵县| 美姑县| 徐汇区| 台中县| 德庆县| 苍山县| 西宁市| 乌鲁木齐县| 文水县| 外汇| 突泉县| 长葛市| 英德市| 新泰市| 东兰县| 康乐县| 阿鲁科尔沁旗| 石屏县| 八宿县| 巴南区| 万源市| 广宁县| 奉化市| 左云县| 海林市| 峨眉山市| 周至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