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

巴郡,過了一月,隗文已攻下墊江,而後回師江州城。

這日,鄧定正於江邊督造糧船,攻城略地自然是以水路最快。又戰(zhàn)艦難造,只好先造糧船。城中守將蕭恭往江邊稟報:“左僕射,成都來信,說晉軍已乘戰(zhàn)船順江而來?!?

鄧定出乎意料,問道:“可有荊州的消息?”

蕭恭說道:“江陵並無動靜,那桓溫此時身在建康?!?

鄧定納悶道:“周撫難道不怕中我調(diào)虎離山之計?”

蕭恭說:“隗將軍已攻下墊江,我軍正好北攻涪城。”

鄧定說道:“且命人多造箭矢,囤積糧食,以備守城!”

蕭恭拱手稱是。

隗文聽聞晉軍戰(zhàn)船自成都東來,便請範賁做主,定應(yīng)對之策。

郡守府的匾額已換作天師聖王府,大堂之內(nèi),蕭恭啓稟範賁:“聖王,有成都信使求見。”

範賁摸著白鬚問道:“周撫的使者?”

蕭恭答道:“並非晉使,而是尚書令王誓遣人前來?!?

鄧定稟道:“聖王,臣與尚書令於晉壽起兵,因人少而敗,尚書令或已死於亂軍,只恐有詐?!?

範賁說道:“你既與他相熟,可辨真假?!庇謱ψ笥业溃骸靶攀谷胍??!?

那信使進來,卻是平常差吏打扮,拜見範賁後,奉上書信。

範賁一看,信中有言:“生靈仰德,四海歸仁!今益州已屬晉土,天師侍奉神仙,何以起兵革而使百姓遭殃?成都內(nèi)藏精兵,外有關(guān)隘,起戰(zhàn)船浮於大江,不日將破巴郡。天師何不束甲倒戈,以降大晉,仍不失朝廷尊崇,蜀人敬奉……”云云。

範賁面色如常,將信交給鄧定,讓其一辨真僞。

鄧定看過書信,呵斥信使道:“賊子大膽,焉敢僞造書信!”

那信使睜大眼睛,辯駁道:“此乃官府文書,豈能有假?”

鄧定問道:“你是何地官差,書信從何而來?”

信使答道:“我乃江陽郡差使,書信自然是從成都而來?!?

鄧定看他神情、話語不像故意爲之,又和顏悅色道:“原來如此,此信自然是真的,你可回去交差了。”

那信使深入虎穴,正恨倒黴,聽讓他走,立馬告辭離去。

等信使一走,鄧定又對範賁稟道:“聖王,此信乃僞作。”

範賁不解,問道:“方纔你與信使說此信爲真,怎又說僞作?”

鄧定說道:“尚書令之書法樸拙險峻,卓爾不羣,而此信上文字雖有險峻之姿,卻少了樸拙之意,定然不是尚書令手書,因此乃僞作?!?

範賁又命他將書信拿來細看,言道:“果如左僕射所說?!?

鄧定說道:“周撫不過虛張聲勢,懼我前去襲取成都罷了?!?

隗文說道:“既然如此,我軍何不即刻出兵?”

鄧定說道:“我軍細作尚無回信,不知成都虛實。且我軍欲取成都,必先下涪城,若冒然出兵,恐挫傷士氣。”

隗文說道:“我已派船去涪城刺探,早晚有消息來報,不如早作準備。且我軍幾無戰(zhàn)船,若晉軍東來,扼住水道,那時便想出兵,恐怕也難。”

鄧定說道:“我何嘗不知,只不過我軍一走,此城將被晉軍所奪。且正當春季,我軍在外,糧草難籌,不得不慎。”

隗文稟範賁道:“還請聖王定奪。”

範賁說道:“就依左僕射所言,先等成都消息吧?!?

隗文雖不滿,但也只好遵命。

過了幾日,成都送來消息,又有常璩來信。送信之人是常璩的家僕,入堂中拜見範賁後,呈上書信。

範賁看信上言道:“晉道已衰,世家擅政,豪族專征。禍流蜀中,絕我宗社,焚燬宮室,荼毒百姓。幸得天師以大義舉兵,今成都空虛,璩爲內(nèi)應(yīng),專候王師……”云云。

範賁看完,交給鄧定,說道:“左僕射且看此信真僞?!?

鄧定看完書信,又問那家僕:“你家主人現(xiàn)居何職?”

家僕說道:“爲刺史參軍?!?

鄧定又問:“手中可有兵權(quán)?”

家僕說道:“雖無兵權(quán),卻有符節(jié)?!?

鄧定問道:“既無兵權(quán),如何作得內(nèi)應(yīng)?”

家僕說道:“成都本無多少兵馬,不過西門守卒多爲漢王舊部,只要天師大軍一至,我主便以符節(jié)開門相迎?!?

鄧定心中噗噗,總想抑制,卻聽隗文說道:“以時日算來,晉軍水師該出犍爲,再過五日可至城下。我已探得涪城守軍只有數(shù)百人,正好攻之?!?

鄧定問家僕道:“你路經(jīng)何地前來?”

家僕答道:“僕以快馬經(jīng)雒城、涪城,再乘船過遂寧、墊江南來。”

鄧定問道:“雒城、涪城可有晉兵?”

家僕答道:“僕實不知,守兵該是蜀人,晉兵或守於成都,或乘戰(zhàn)船在外。”

鄧定心想這僕人哪裡清楚守兵是蜀人還是晉人,只得作罷,讓其退下。

隗文朝範賁稟道:“成都空虛,我軍正好乘機引兵襲取。”

鄧定說道:“不如等成都細作來報再行出兵?!?

隗文說道:“那細作又不能飛鴿傳書,等其前來,晉軍已兵臨城下?!?

鄧定思量一下,對範賁拱手道:“時不我待,那便請聖王興兵,取道涪城,攻取成都!”

範賁見他們已有決斷,說道:“既然如此,明晨出兵!”

成都,刺史府中,周撫召衆(zhòng)人議事。朱燾已去雒城,堂中只有諸葛邪、杜雲(yún)。

周撫說道:“斥候多有查探,叛軍使大小船隻六七百艘往涪城來,怕不下兩萬人。我已命涪城守軍只許敗不許勝,退往綿竹?!?

諸葛邪說道:“以範賁的名聲不該只有兩萬人,我料他登岸之後,敵軍又會增長兩萬。”

杜雲(yún)睜大眼睛,說道:“我軍除卻往巴郡的水師,只剩一萬八千人,如何對敵?”

諸葛邪說道:“兵貴精,戰(zhàn)貴速。敵軍雖多,卻是烏合之衆(zhòng)。且其人馬陡增,必使糧草不敷,行軍愈緩,緩則有破綻可尋。我料叛軍攻取涪城後,必藉此水陸要衝籌集糧草。然涪城與雒城間相距兩百里,可命人於半道襲其糧草,挫其銳氣。”

周撫也皺眉道:“範賁果真有這等聲威,蜀人甘受驅(qū)策?今大軍已去雒城,成都僅五千守兵,倘若範賁以偏師繞過雒城來攻,城中百姓卻作內(nèi)應(yīng),該如何抵擋?”

諸葛邪說道:“刺史可張榜城中,言範賁被鄧定所殺,又命人假扮道士以範賁之名於各家索要財物,百姓將閉門不納。那叛軍全賴範賁名聲,一旦範賁身死,將作鳥獸散。”

周撫說道:“範賁身負絕學,又有兵馬保護,實難以殺之?!?

諸葛邪以食指摸摸脣上鬍鬚,說道:“常參軍使人送信於江州城,信使回稟說那範賁年逾八十,鶴髮童顏,以爲有不死之身。刺史何不出財帛收買細作,往叛軍散佈謠言,稱若吃範賁血肉可延年益壽,此乃催命符?!?

杜雲(yún)一聽,搖頭道:“此計不成,想龜可活千歲,但人食龜肉也未見延年。那範賁修道法,通九竅,因此長壽,並非不死。”

諸葛邪說道:“安之學道自然明白,但天下愚者甚多,隨附範賁者無非嚮往長生不死,定要求證。範賁本以道術(shù)蠱惑人心,敢言有假?”

周撫說道:“且不管它成與不成,只叫範賁寢食難安,費些財帛又算得什麼?只不過周某仍舊擔心寡不敵衆(zhòng)?!?

諸葛邪笑道:“昔日,將軍以二十戰(zhàn)船攻銅鑼峽時尚且不懼,今日以逸待勞,坐守堅城怎反而膽怯?”

周撫臉熱,說道:“攻守互易,卻任重如山,焉能不懼?”

諸葛邪看看杜雲(yún),說道:“不如讓安之去雒城破敵,也好安將軍之心?!?

杜雲(yún)起身道:“卑職願率先破敵,以挫其銳氣?!?

周撫被他激勵,說道:“安之有鼓桴,定能立此頭功,可速去雒城禦敵?!?

杜雲(yún)遵命而行。

叛軍以隗文爲先鋒,方至涪城登岸,守軍即棄城而逃。隗文佔住涪城,將範賁迎入城中,廣納民衆(zhòng)從軍,數(shù)日便增添萬人。

隗文大喜過望,於城中縣衙稟報範賁:“聖**名顯赫,義旗一舉,從者如雲(yún),我軍已有三萬人馬。”

範賁摸須而笑,神情得意。

鄧定卻說:“我軍以兩萬人足矣,從者雖衆(zhòng),卻無兵甲,且糧草不敷。”

隗文說道:“我軍不及晉兵精銳,自然要以多敵寡。聖王在此,民衆(zhòng)附心,豈能拒而不納?糧草不敷,可四處籌集,好在涪城乃水陸要衝?!?

鄧定說道:“兵貴神速,何必多添累贅?”

隗文臉色由白而紅,由紅而紫,鬍鬚抖動:“你……人言得道者多助,我軍有道,深得民心,怎能稱之爲累贅?”

範賁臉色已變,不復慈祥,反露戾氣:“孤素來敬天愛民,左僕射豈可輕視百姓?”

鄧定自覺言語不當,且從未見過範賁生氣,趕緊作揖道:“臣失言,還望聖王恕罪?!?

範賁看他低頭,這才臉色平和,說道:“罷了,且說如何進兵?!?

鄧定說道:“臣意以蕭將軍爲先鋒,急取雒城,而後聚兵於雒城,再攻打成都?!?

隗文怕蕭恭搶了功勞,說道:“臣願爲先鋒。”

鄧定說道:“哪有大將爲先鋒?”

範賁說道:“隗都督可領(lǐng)大軍去攻雒城,以蕭將軍爲先鋒?!?

隗文拱手道:“臣這便領(lǐng)兵前往。”

蕭恭躬身道:“微臣領(lǐng)命!”

鄧定坐鎮(zhèn)涪城,對那些草草來投之衆(zhòng)著實不放心,定要留下五千自巴郡帶來的士兵把守涪城,其餘人馬盡付與隗文。又以範賁之名傳檄四方,籌集錢糧。

隗文心道:“巴郡兵與這後來從軍者多未經(jīng)戰(zhàn)陣,並無不同?!彼允捁时懴蠕h,趕往雒城,自己則領(lǐng)兩萬多人馬以及輜重緩緩而行。

雒城高兩丈,北據(jù)沱江,乃通往成都的必由之道。蕭恭抵達沱江北岸,望見雒城駐有守兵,便命人蒐集民船,搭設(shè)浮橋。一邊命人乘船渡江,刺探守軍底細。

浮橋搭好,隗文尚未趕至,探子回報蕭恭:“雒城城門緊閉,不知有多少守軍?!?

蕭恭既是先鋒,自然不能等隗文來了再攻雒城。因急趨而來,並未攜撞木,只帶了數(shù)十架雲(yún)梯。蕭恭引兵從下游六裡之處的浮橋渡江,直奔雒城之下,往城頭叫戰(zhàn)。

城上並無動靜,只見旌旗隨風飄動。

蕭恭心中疑惑:“難道守軍如同涪城一般逃跑了?”於是下令擊鼓。

一通鼓響,叛軍吶喊著扛著雲(yún)梯衝至牆下,將梯子搭在牆上,開始攀登。

忽然,城上也擂起戰(zhàn)鼓,露出弓手來,紛紛以箭矢往牆下射擊。叛軍驚慌失措,被殺了三四百人,逃回本陣。

蕭恭見城上早有防備,下令重整隊伍,舉好旗幟,前邊爲持盾甲士,後面列輕兵、弓弩手。旗鼓發(fā)號,再次攻城,輕兵扶起雲(yún)梯,繼續(xù)攀爬。

城上以箭矢、檑木應(yīng)對,將雲(yún)梯上的敵兵打落。叛軍死傷枕藉,也未能攀上牆頭。

蕭恭心忖力寡,三十架雲(yún)梯難以取城,下令鳴金收兵。又齊整隊伍,高舉旌旗,看似不亂,緩緩往浮橋退卻。

行至半途,一個守橋的士兵狼狽來稟:“將軍,不好,浮橋被晉軍所奪!”

蕭恭腦袋“嗡”的一聲響:“這戰(zhàn)法好熟啊!”問士兵道:“又多少人馬?”

士兵說道:“怕有上千人。”

蕭恭心道:“還好,人數(shù)不比我多?!泵ο铝罴北几?,再不顧隊伍與旌旗是否齊整。

奔至浮橋,望見晉軍背水列陣,浮橋完好。蕭恭不禁發(fā)笑:“哈哈,我還道晉軍知曉戰(zhàn)法,竟敢學韓信,可笑,可笑!”下令列好隊伍。

一通鼓響,蕭恭率兵殺向浮橋邊的晉軍。

晉軍首領(lǐng)正是杜雲(yún),見叛軍殺來,命胡不二叫起鼓桴。鼓桴正躺在一排旌旗後面的草地上歇息,還不時用手摸摸草地,似乎在摸毛氈。胡不二將它叫起身來,敲響戰(zhàn)鼓。士兵讓出道路,旌旗一分,鼓桴提著狼牙大棒自陣前殺出。

蕭恭剛纔還笑,見晉軍箭矢射來,又奔出一鐵皮巨獸,面容立刻化作恐懼。瞪得大大的眼睛裡,只見巨獸揮舞鐵棒橫掃,前邊的士兵就像稻草人一樣被砸得四散。蕭恭兩腿發(fā)顫,只恨身上甲重,忙不迭往後退卻,生怕挨著那棒子。

晉軍已收起弓弩,持刀槍掩殺過來。

蕭恭一退,其他士兵也跟著後退。

這時,從雒城殺來一支人馬,領(lǐng)兵者正是周撫之子周楚。前後夾擊,叛兵潰不成軍,蕭恭被亂兵殺死,餘者四散而逃。

胡不二抹抹臉上的血跡,見鼓桴猶自舞棒,無人敢近。忙命氐兵取臘肉、大餅來,拋至它腳下,高聲安撫。

鼓桴有了吃的,性情安定下來,坐在草地上吃起臘肉、大餅。

張一笑將槍柄豎在地上,指著鼓桴說道:“此怪太過能吃,一頓能抵過你我兄弟十日的飯量?!?

張三嘆說道:“哎,兄長,它雖能吃,可你我再多十個兄弟也非它敵手?!?

張一笑說道:“人言鬥智不鬥力,此怪雖力大,無奈智短,可輕易敗之?!?

張三嘆說道:“哎,兄長未免誇口?!?

張一笑說道:“只需將它引上船,然後駛?cè)虢模賹⒋彸?,如何??

張三嘆說道:“兄長怎知鼓桴不會水?”

張一笑說道:“看它體沉,定然不會水?!?

張三嘆說道:“小弟不信,兄長可引它下水一試?!?

張一笑喉結(jié)一動,哈哈大笑:“我尚不敢惹它?!?

張三嘆說道:“哎,可見兄長只逞口舌之快。”

張一笑:“……”

周楚走到杜雲(yún)跟前,拱手說道:“司馬,我軍是否將此浮橋拆除?”

杜雲(yún)也學諸葛邪,以手指摸摸青髯,說道:“不必,即便拆了,叛軍又將擇地重搭。只留人看守,以烽火爲號。六裡之隔,可片刻被我軍所知曉?!?

周楚想想也是,兩人率軍回城,留十餘人在此看守。

敗兵乘船逃往北岸,往隗文軍中報信。

隗文聽敗兵稟報:“都督,蕭將軍攻城不利,敗死南岸!”

隗文大驚,問道:“晉軍到底多少人馬?”

敗兵說道:“這……恐有數(shù)千?!?

隗文又問:“幾千?”

敗兵說道:“守在城中的應(yīng)不下三千,阻擋於浮橋的又有一千。”

隗文說道:“不過四千晉軍,竟致大?。俊?

敗兵將如何攻城不利,又如何在浮橋被晉軍夾擊一一道來,然後說:“晉軍以逸待勞,設(shè)計於我,且那敵將杜雲(yún)軍中有一巨獸,無人能敵?!?

隗文早聽聞杜雲(yún)彪悍無比,手下還有一巨獸,高一丈五尺,殺人如麻。他心想:“不可力敵,只宜智取。若能將杜雲(yún)誘過北岸,重圍而殲之,雒城守軍何足道哉!”

率軍至沱江北岸,斥候稟報:“江上浮橋仍在?!?

隗文說:“敵人故意留此浮橋,怕早有埋伏。”命人再擇渡江之所。又距浮橋不遠搭營,無塹壕、望樓,使數(shù)十老弱士兵於營前防守。

守在浮橋的晉兵早以烽火示警雒城。

城內(nèi)有一萬二千守軍,杜雲(yún)善攻,所以領(lǐng)兵一千於城外遊擊,得斥候來報:“司馬,叛軍於北岸距浮橋兩裡紮營,外無塹壕、拒馬,只見羸兵防守。”

杜雲(yún)說道:“叛軍是想誘我渡江去攻?”

胡不二笑道:“此等拙劣伎倆焉能不被識破?”

杜雲(yún)說道:“可惜,我無意過江,倒要看叛軍耗得幾時?”

胡不二說道:“倒要放它由別處渡江。”

杜雲(yún)說道:“那便遣人駕船刺探。”

胡不二拱手稱是。

隗文將自己的中軍營壘扎得牢固,糧草輜重皆以重兵防守,過了兩日卻不見晉軍來襲營。

斥候來報:“都督,雒城四門緊閉,不見守軍動靜?!?

隗文心道:“晉軍不敢渡江,看來果真人少?!膘妒敲俗陨嫌嗡氖锎钤O(shè)浮橋。

帳下參軍王兕問道:“都督,我軍皆是步卒,往上游繞行四十里必然疲乏,且至城下恐天色已晚?!?

隗文說道:“不礙事,我只爲渡河紮營,以偏師去攻成都,且看雒城守軍是否回師救援。它若回師,我便乘機襲取雒城;若是引兵來攻我營寨,則中我誘敵之計?!?

王兕讚道:“都督高明!”

探子回報杜雲(yún):“叛軍於雒城上游四十里搭設(shè)浮橋?!?

杜雲(yún)問道:“叛軍可是以馬車馱運輜重?”

探子說道:“乃是以牛車、腳伕?!?

杜雲(yún)納悶道:“這麼遠?”

胡不二說道:“我料叛軍定是以輕兵去襲成都。”

杜雲(yún)對斥候道:“再去打探,看叛軍是否以輕兵渡江,往南而趨成都。”待斥候走了,又對胡不二說道:“成都有徵夫在,叛軍以輕兵難以攻取。若是以大軍前去,我便襲其輜重?!?

胡不二說道:“現(xiàn)在叛軍可自上游與下游兩路進軍,不如先拆去其下游的浮橋,如此我軍不用顧此失彼?!?

杜雲(yún)說道:“無事,可以疑兵佯攻上游浮橋,敵軍還道我中其調(diào)虎離山之計,必從下游來攻雒城?!?

胡不二說道:“安之所言也不錯?!?

過了一日,斥候來報:“叛軍已自上游渡過浮橋,正在紮營?!?

杜雲(yún)心道:“敵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當夜,隗文使兩千輕兵攜帶乾糧去襲成都。次日白天依舊紮營、掘塹,以掩人耳目。

杜雲(yún)的斥候竟沒發(fā)現(xiàn)輕兵動向,回報杜雲(yún):“敵兵依舊修造營壘?!?

杜雲(yún)心道:“步步爲營?”命人稟報城中,以五百疑兵去上游佯攻敵營,自己則率兩千人埋伏於下游樹林之中。

上游營寨,探馬稟報隗文:“都督,發(fā)現(xiàn)晉軍來攻!”

隗文說道:“速燃烽煙!”

營中騰起烽煙,信息傳至北岸,叛軍由王兕率領(lǐng)從下游的浮橋渡江。

王兕領(lǐng)一萬人,以牛車載撞木、雲(yún)梯至雒城東門之下。見城頭旌旗鮮明,守軍嚴陣以待。王兕列好陣勢,一通鼓響,叛軍開始攻城。

城上箭矢、檑木齊下,潑灑熱油、火炭。

叛軍攻了兩個時辰,未能攻破城池,人已疲乏。

王兕看看天色,正要鳴金收兵。

斥候來報:“晉軍出南門來攻!”

朱燾率一千精兵出南門,直奔攻城的叛軍。

王兕大驚,匆忙鳴金收兵,又命弓弩手備戰(zhàn)。

尚在攻城的叛軍忽見側(cè)翼被襲,又聽鳴金,忙扔下雲(yún)梯、撞木,撒腿逃往本陣,卻也遮擋弓弩手的視線。

朱燾追在逃兵後面,突擊王兕軍陣。

王兕的陣腳動搖,又見雒城東門打開,周楚率大軍殺出。

叛軍抵擋不住,往後潰退。王兕見難以收拾,撥轉(zhuǎn)馬頭,被裹挾著往浮橋奔逃。逃了一陣,中途又遭杜雲(yún)堵截。

一番廝殺,好不容易衝破包圍。趕到江邊,卻見浮橋已被拆斷,後面?zhèn)鱽頃x軍的喊殺聲。

王兕趕緊下馬,脫去盔甲,“噗通”一聲跳進江水裡,往半截浮橋游去。

叛軍見首領(lǐng)如此,也紛紛下水逃命,有疲勞無力者被江水一裹,便化作一縷冤魂。

晉軍追至江邊,紛紛朝水裡放箭。箭射了不少,卻沒能射中幾個敵兵,反不如江水殺死的多。

王兕逃得性命,望向身後,只剩寥寥數(shù)百殘兵。心道:“不如逃命去,若被隗文知曉,我命休矣。”不顧敗兵,獨自往野外逃走。

隗文的營壘遭晉軍襲擾一番,毫髮無傷。待晉軍退去,天色已暗,江北有快馬來報:“都督,王參軍大敗,我軍只三百餘人逃回?!?

隗文大驚失色,喝問道:“王兕何在?”

快馬答道:“不知去向?!?

隗文臉色由白而紅,又有紅而黑,恨聲道:“這敗類真誤我大軍!”

問明敗因,得知守軍衆(zhòng)多,並不似斥候所報只四千人,怕是有上萬人。隗文趕緊下令,命所部退還江北,只留千人守寨,又以快馬去涪城搬兵。

涪城,鄧定於縣衙中稟報範賁:“聖王大義昭如日月,城中又添一萬將士,只是我軍糧草不敷,若不能速取成都,恐難以持久。”如今方過春耕,他雖四處籌糧,但既需供給隗文用兵,又需守城,人馬一添,著實入不敷出。

範賁摸摸白鬚,說道:“可暫緩招兵?!?

鄧定稱是。

這時,小將入堂來稟報:“聖王,晉軍水師已至巴郡,且入嘉陵江?!?

鄧定對範賁拱手道:“晉軍水師欲斷我退路,需急命隗都督進兵。”

範賁點頭,讓小將前去傳命。

小將方走,隗文信使又在堂外求見。

鄧定許他進來,聽其稟報:“聖王,大都督被晉軍阻於雒城,蕭先鋒已戰(zhàn)死,又以偏師去襲成都。唯王兕攻雒城之時,輕敵不備,臨陣怯戰(zhàn),致大軍折損萬人而獨自潛逃。大都督請聖王準以立功贖罪,並派兵馬往雒城助戰(zhàn)!”

範賁皺眉道:“怎會折損這麼多人馬?”

信使說道:“那雒城守軍不下一萬,皆晉軍精銳,且有巨獸助陣,我軍難以取勝。”

鄧定說道:“聖王,以隗都督之謀尚不能勝,可見周撫早有防備。今我軍兵不精,糧不足,缺少車馬。攻城所需大盾、堅甲、各類器械,皆嫌不足?!吨\攻》有言:‘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臣以爲不宜在雒城遷延時日,應(yīng)北取漢中,再作圖謀。”《謀攻》的意思是:“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所帶來的災難。”叛軍乃烏合之衆(zhòng),能征慣戰(zhàn)者少,善做攻城器械的匠人也少,準備不足,自然難以攻堅拔城。

範賁搖搖頭:“去漢中關(guān)隘重重,只怕更難攻取,可使人先作刺探,卻不能就此讓隗都督退兵?!?

叛軍已無退路,鄧定只得說道:“臣這便遣人刺探金牛道?!苯鹋5朗俏鞔ㄍㄍ鶟h中的首要道路,涪城往北自梓潼、劍閣、葭萌關(guān)、陽平關(guān),然後出定軍山,方可抵漢中,險要無比。這幾處地方只要有兵把守,當真萬夫莫開。

範賁又道:“時不我待,孤要親領(lǐng)兵馬前去雒城。”

鄧定連連拱手道:“聖王切不可犯險,臣願領(lǐng)兵出征!”

範賁說道:“有你在此守城,籌集糧草,孤才安心?!?

鄧定心道:“籌集糧草談何容易,只盼聖王親去,可激勵士氣,早日破城?!弊熘姓f道:“微臣領(lǐng)命,祝聖王大破晉軍!”

範賁面無表情,緩緩摸了摸白鬚。

隗文的兩千輕兵有裨將李萌所領(lǐng),一日行八十里,夜間趕至成都,伏於野外。只吃乾糧而不生炊,又命人扮作商旅天明入城中知會常璩,好賺開城門。

常璩告知李萌,明日將趁夜偷開西門,放他們?nèi)氤恰?

李萌大喜,命大軍好生歇息,只等入城攻打刺史衙門。

次日深夜,李萌果然探明西門大開,忙率軍殺入城中。誰知街道上擺有三重拒馬,忽然城樓上一通鼓響,亮出許多火把,箭矢紛紛而下。街道上也出現(xiàn)火把,有晉軍列陣踏著步子持槍盾向前。兩側(cè)屋舍中,傳出鑼聲,窗戶裡射出箭矢,捅出長槍。

李萌大驚,高喊中計,匆忙下令撤退。叛軍一截在城內(nèi),一截在城外,冒著箭矢方退出城門。又見野外到處都是火把,鑼聲大作,只南面黑暗,悄無聲息。

李萌忙率兵往南面奔逃,跑了半里,不少人絆住繩索,搖得鈴響。前面喊殺聲起,箭矢如雨般射來。李萌心下駭異,不知晉軍底細,又率軍往西奔跑。

跑了一夜,及至天明,李萌點齊人數(shù),只剩三百餘。也不知多少士兵被射殺,又有多少士兵逃亡。乾糧將盡,只好領(lǐng)兵又撤往雒城,回稟隗文。

原來,常璩已將叛軍的消息稟報周撫。諸葛邪設(shè)下埋伏,只等叛軍入甕。

範賁領(lǐng)兵一萬前往雒城,又帶走不少輜重,一路大軍護送,倒也無虞。抵達沱江北岸,隗文親迎於道,伏地請罪:“臣治軍無方,多遭敗績,前以偏師襲取成都,又中常璩詭計,損兵折將,還請聖王責罰?!?

範賁聽襲取成都也不勝,說道:“此非都督之過,乃周撫狡詐,其反客爲主,引我軍前來。今已箭在弦上,我軍定要攻陷成都,方可重主益州!”赦其敗兵之罪,命大軍即日渡江,移師南岸。此營寨離雒城四十里,範賁又命往雒城五里處再扎一營。

營寨尚未紮好,就遭杜雲(yún)突擊,叛軍退兵而回。

隗文稟報範賁:“聖王,敵將杜雲(yún)引兵來攻,我軍難以紮營?!?

範賁說道:“都督儘可多帶人馬,定要在彼處紮下營寨!”

隗文不敢有違,三更造飯,五更啓程,又領(lǐng)一萬兵馬前去紮營。行了三十多里路,已至辰時。叛軍不免疲憊,卻遭遇杜雲(yún)所部五千人阻擋。

兩軍對陣,相隔一箭之地。隗文見晉軍衣甲鮮明,旌旗齊整。再看己方,雖然人多,但大半士兵身無片甲,兵器良莠不齊,旌旗少不說,還歪歪斜斜。相形見絀,心裡已矮了半截。

晉軍令旗打出,鼓桴走出陣前。

隗文一望,嚥了咽口水,心道:“那怪果然可怖!”

一通鼓響,鼓桴當先,晉軍衝向叛軍。

叛軍射出箭矢,只兩發(fā),便被晉軍突入陣中。

一番廝殺,隗文不敵,率軍撤退。

退回營寨,隗文稟報範賁:“臣又敗,請聖王降罪!”

範賁皺眉道:“晉軍到底到底多少人馬?”

隗文說道:“晉軍雖寡,然兵甲犀利,將士勇悍;我軍雖多卻衣甲不整,又少經(jīng)戰(zhàn)陣,因此難勝?!?

範賁說:“孤何嘗不知?。克圆庞允卮ィ冻峭饧櫊I、掘塹,將其包圍?!?

隗文說道:“臣以爲還需以多勝寡,需全軍出擊,方可一勝!”

範賁說道:“也罷,孤親率大軍前去一戰(zhàn),倒看晉軍如何勇悍!”

隗文拱手稱是。

範賁也不留人守寨,只多樹旌旗,以作疑兵。親率兩萬餘人直奔雒城,於城西五里又逢杜雲(yún)。

兩軍相隔一箭之地,杜雲(yún)今次依舊領(lǐng)五千兵馬,見叛軍比之昨日更盛,心道:“叛軍當真殺之不完!”

戰(zhàn)鼓擂響,兩軍廝殺,晉軍被圍。但外有長槍盾牌,內(nèi)有刀、弓,衝破槍盾而入的敵兵,往往被刀手斬殺。又有鼓桴在陣外發(fā)蠻,揮棒濫殺。杜雲(yún)一身重甲,騎在馬上,揹著破月刀,腰懸赤血刀。旁邊胡不二掌旗,號令弓手朝叛軍人多的地方發(fā)箭,張氏兄弟持槍在前方壓住陣腳。

杜雲(yún)望見敵將李萌也騎一匹馬衝擊前陣,從鞍上弓囊裡取出角弓,抽一支狼牙箭,距離百步,朝李萌發(fā)箭。一箭射去,李萌應(yīng)弦落馬。

晉軍後陣,有隗文親自領(lǐng)兵衝擊,陣勢已顯不穩(wěn)。杜雲(yún)想射敵將,可惜太遠,於是下馬,穿過弓手。他比旁人高出許多,瞧準騎在馬上隗文,張弓搭箭,“嗖”的射去。誰知隗文坐騎忽然受驚,前蹄離地,杜雲(yún)的箭未射中隗文,倒是射中了馬頭。

隗文落馬,站起身來,正了正頭盔,兀自高呼:“不前者斬!”

杜雲(yún)扔下弓箭,抽出雙刀,獨自殺出陣外。

隗文見晉軍陣中,殺出一猛將,擋者披靡,知道是杜雲(yún)。心中生怯,領(lǐng)著幾個親隨往繞陣而走,繼續(xù)衝著四周的兵丁高呼:“殺呀,有神明護體,不前者斬!”

戰(zhàn)至午時,杜雲(yún)難以取勝,但見鼓桴猶自狂躁奔突,心道:“退亦難退,且鼓桴恐爲叛軍所俘?!膘妒且а缊猿?,揮舞雙刀,砍殺不止。

範賁身邊站著兩個年輕弟子李素、張九,領(lǐng)千餘人馬。望見兩萬人圍住晉軍軍陣廝殺良久,仍不能取勝,反死傷慘重。晉軍訓練有素,兵甲精良,槍盾與刀弓相得益彰。陣外又有鼓桴,於叛軍中一棒橫掃能殺七八人,而杜雲(yún)也勇悍無比,身負絕學、神力,刀刀無虛。範賁心中打鼓:“鄧定所言果真不虛,我軍遠不及晉軍精銳,若要取勝,只能以多敵寡?!?

弟子李素說道:“師父,那敵將杜雲(yún)也不知用的什麼武藝,如此強橫?!钡降渍镜眠h,看不真切。

範賁摸摸鬍鬚,搖了搖頭:“似乎是葛氏道的武學。”

張九問:“何爲葛氏道?”

範賁說:“葛氏道源出於葛仙翁?!?

張九說:“葛玄?”

範賁道:“不錯,只是多年未遇其門人,也不知是也不是?”

李素說:“弟子聽聞葛氏道尚丹鼎,不知其武學竟也了得?!?

範賁又說:“你有所不知,此道分作少微、丹仙二派。少微尚武學,好歸隱;丹仙尚丹鼎,好修仙。爲師雲(yún)遊荊州時,曾遇莫虛之,又逢葛陽子。莫虛之乃少微派傳人,葛陽子則師從丹鼎派。二人皆有絕學,那莫虛之武藝不在爲師之下。”

李素說道:“弟子也曾聽聞莫虛之的名號,可惜無緣得見?!?

範賁說道:“那已是二十年前之事,爾等年紀尚輕?!?

範賁辭官之後,雲(yún)遊四海,及至歸隱巴郡方收弟子。李素、張九不過二十多歲,師從範賁十餘年,也學得不少武藝。

又戰(zhàn)了一個時辰,叛軍已折損六千餘人,既無力且驚懼,幾近崩潰。斥候來報:“有晉軍出雒城,往此地而來!”

範賁唯恐大軍疲憊,再遭衝擊,恐將潰散,忙下令鳴金收兵。隗文倒是未能與杜雲(yún)照面,揮師撤退。

杜雲(yún)也不追趕,望著叛軍紛紛退去,吁了口氣。他滿身已是血與汗水,連面目都看不清楚。手中的破月刀不大沾血,血順著刀刃滴在土裡,而赤血刀卻染得通紅,血凝而不散。

周楚率兵趕來,只剩清掃戰(zhàn)場。而杜雲(yún)折損一千多人,帶著疲兵回師雒城。

範賁命弟子張九、李素以其威名於廣漢、成都招舉義兵,由此也可動搖官府勢力。又派人往涪城催糧,以備不虞。

涪城糧食無多,只夠半月之用,鄧定好不容易籌集了三千石糧食,又從府庫裡湊二千石,命一千士兵押往雒城。士兵也不必回來,就往軍前聽用,城中好省些嘴巴。

運糧士兵行至綿竹,於途中過夜。誰知晉軍趁夜突襲,將糧草皆盡燒燬。這綿竹的晉軍本是從涪城撤退而來,伏於此地將近一月,之前叛軍的輜重皆隨大軍而行,沒有機會,今次終於得手。

叛軍失了糧草不知是去雒城,還是回涪城,途中又沒飯吃,結(jié)果一鬨而散。只幾個小卒逃回涪城,將此事稟報給鄧定。

鄧定聽聞糧草被焚,心中駭然,五千石糧草夠一萬人食用半月,簡直肉痛。又有人從巴郡來報:“稟左僕射,晉軍水師已陷江州城。”

鄧定聽了倒毫不詫異,江州城中只有一千守軍,本就難以持久。

實則晉軍水師只有兩千士兵,許多戰(zhàn)船空有水手。不過晉軍也無需攻城,只需阻斷水道,城中叛軍孤立無援,一旦糧盡,自然開城逃去。

十餘日,範賁又聚衆(zhòng)四萬人馬,仍然嫌少,正在帳中議事,卻巧涪城快馬來報:“聖王,左僕射有信稟報?!闭f完,奉上書信。

範賁一看:“江州城已陷敵手,五千石糧草於運往雒城的途中遭晉軍趁夜偷襲,皆盡焚燬,涪城已無餘糧,請聖王早作決斷?!惫犢S看完,起身對衆(zhòng)將說道:“涪城糧草不日將至,諸位好生歇息,明日三更造飯,五更出發(fā),進兵雒城!”實則軍中糧草只夠十日之用。

衆(zhòng)將遵命退出大帳。

那信使?jié)M臉疑惑,依舊跪地稟道:“聖王,涪城已無餘糧……”

範賁身形如兔起鶻落,眨眼便到信使面前,伸手一拂,點中其百會穴。

信使話還未完便一頭栽倒,頃刻變作臭皮囊。

範賁往帳外喊道:“來人啦!”

兩名弟子進來,見信使栽在地上,莫名其妙。

範賁一副悲憫的神色,說道:“信使跋涉而來,竟力竭而死,爾等將其好生安葬?!?

張九、李素得令,將信使的屍首擡了出去。

杜雲(yún)和朱燾在城中,十餘日不見叛軍來攻,只知其人多勢衆(zhòng)。這日,探馬來報:“叛軍洶洶,往此地而來。”

朱燾對杜雲(yún)道:“可那範賁名聲顯赫,已聚衆(zhòng)數(shù)萬,不能力敵,不如你我守在城中?!?

杜雲(yún)說道:“若不能於城外挫敵,雒城恐爲其所困。那時,敵軍只需深溝堅壘,圍而不攻,再引兵去取成都,你我奈何不得。”

朱燾說道:“敵軍縱然要深溝堅壘也非一日一夜可成,且不知其糧草幾何?”

杜雲(yún)說道:“我願領(lǐng)兵兩千前去襲營?!?

朱燾皺眉道:“只怕其營壘堅固,難以攻取?!?

杜雲(yún)回頭問胡不二:“不二以爲如何?”

胡不二說道:“司馬可領(lǐng)一千人在外,使叛軍有所顧忌。不必與之鬥力,只作襲擾。倘若敵軍圍城,則城上以烽火爲號,趁夜內(nèi)外夾擊?!?

朱燾聽只出兵一千,於守城無礙,說道:“也罷?!?

胡不二又道:“烽火難免被叛軍知曉,如西門燃起烽火,則攻打東門外敵軍,反之亦然?!?

朱燾點點頭:“安之多備乾糧,小心謹慎?!?

杜雲(yún)拱手稱是,領(lǐng)兵出城。

叛軍攜帶輜重,行四十里路,抵達雒城,將至午時。這次並無晉軍阻擋,斥候稟報範賁:“聖王,城南五里有一支晉軍?!?

範賁問道:“多少人馬?”

斥候說:“怕有兩三千?!?

隗文稟道:“臣願率軍前去破敵!”

範賁摸須道:“此乃疲兵之計,想讓我軍難以安營。不必使大軍前去,只消出兵五支,每支五百人,張旗而進,晉軍自退?!?

隗文以大軍圍城,搭設(shè)營壘,又出兵五支,大張旗鼓去攻杜雲(yún),有如五爪。

杜雲(yún)也是大張旗鼓,一千人看上去有兩三千,都是虛張聲勢。聽探馬稟報:“叛軍正於城下紮營,又分兵五支來攻我軍?!?

杜雲(yún)琢磨道:“五支,多少人馬?”

探馬說:“每支怕有八百?!?

胡不二說道:“我軍寡不敵衆(zhòng),恐被其所包圍。若範賁再以大軍前來,我軍必敗?!?

晉軍是步卒,若被衆(zhòng)多叛軍所包圍,想跑也只能是潰逃,不然跑不了。如果跑不了,就是被盡滅。杜雲(yún)說道:“我軍先退,引它遠離大軍?!毕铝钔鶘|撤退。

五支叛軍追至五里之外,合併一處。裨將姜華勒住人馬,卻不受杜雲(yún)引誘。只叫杜雲(yún)難以襲擾大軍圍城結(jié)寨便好,又派出斥候刺探其動向。

夜幕降臨,姜華引兵退回城南營寨。

叛軍剛打好營帳,面城的一側(cè)架設(shè)了拒馬,阻止晉軍出城。塹壕尚未挖好,只多燃燈火,叫弓手防備。

城南的中軍帳內(nèi),範賁對隗文說道:“我軍只消深溝堅壘圍住雒城,再以大軍前去攻打成都?!?

隗文說道:“聖王,成都亦難攻取,只怕糧草不濟?!彼褢岩杉Z食不敷,鄧定送糧則已,不必提前稟明。

範賁聽他提糧草,臉色陰晴不定,說道:“以我名聲,大可召四方百姓獻糧。何況我大軍抵達成都城下,城中百姓必然心向道義。周撫若敢激起民變,我軍則有機可乘。”

隗文自李萌奔襲成都失敗,而與晉軍數(shù)戰(zhàn)皆不能勝,已覺得鄧定的策略大有道理,應(yīng)占據(jù)巴郡,廣積錢糧,修兵甲、造戰(zhàn)艦。如今被周撫反客爲主,誘至此地,反而進退不得。他心中對於範賁所言實不以爲然,嘴上卻說:“聖王義旗一至,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成都早晚將破,只是我軍仍舊力寡,不如先招降蜀中大族,用作輔弼?!?

範賁當然知道那些大族掌握土地、佃戶,可借爲助力。不過他當年正是由於大族在朝廷的排擠,才辭官歸隱。起兵以來,光靠百姓簞食壺漿怎能支撐大軍?李勢敗壞朝綱,各郡入不敷出,民生凋敝,哪有餘糧?若非如此,百姓也不會踴躍加入義軍。鄧定重擔壓身又不能搶劫百姓,只能強迫各地大族繳納糧食,美名其曰“籌糧”。

晉軍則不同,可名正言順收繳賦稅,又從荊州調(diào)集糧草,一面安撫、起用蜀中大族。此時,這些人站在哪一邊,不言而喻。

範賁點了點頭:“待我軍攻破成都,蜀中士民必然歸心,那時大可起用有才德者爲官,都督可做丞相?!?

隗文聽了悅耳,喜笑顏開:“多謝聖王,臣願肝腦塗地!”

正說著,斥候入帳稟報:“聖王,晉軍於東城樓燃起烽火。”

範賁面色不改,摸摸白鬚。

隗文拱手稟道:“晉軍必是要從東門出兵,襲我營寨?!?

範賁說道:“那烽火是知會城外敵兵,好裡應(yīng)外合?!?

隗文說:“臣願率弓弩手去城東禦敵?!睔v經(jīng)數(shù)戰(zhàn),叛軍的弓手已所剩無幾,又缺乏弩,而新兵則多不會射箭,因此隗文將所有弓弩手編作一部,共七百餘人,以便調(diào)動。

範賁點點頭:“去吧,切莫自亂陣腳?!?

隗文稱是,退出帳外。

杜雲(yún)望見烽火,脖子上繫上白巾,率部趁著月光,繞道城西。一聲鳴鏑,士兵殺向叛軍營寨。城上見城西已亂,大門一開,周楚領(lǐng)三千人馬殺出來,內(nèi)外夾擊。

夜裡,叛軍被攻破營寨,不知晉軍底細,受驚而自相踐踏,潰往中軍。

杜雲(yún)和周楚率軍跟在潰兵後面,只管破營,好似摧枯拉朽。

張九、李素護著範賁出營,率軍往南奔逃。好不容易勒住人馬,命斥候前去打探。

斥候回稟:“晉軍正攻城東?!?

張九說道:“師父,我軍是否回援?”

範賁搖頭說:“夜裡難辨敵我,且讓隗都督與之廝殺?!?

晉軍遭隗文抵擋,戰(zhàn)至天明,又從西門退回城中。

範賁趕回城下,輜重被燒去許多。隗文血染戰(zhàn)袍,臉上黑一塊,白一塊,下跪稟報:“聖王,我軍已擊退敵兵,只是折損許多人馬?!?

範賁伸手將他扶起來,說道:“幸虧都督拼死力戰(zhàn),我軍方無大敗。”

命人收拾營寨,點算糧草,大軍盡歸於城東結(jié)寨,其餘兩面先放著不圍。

眼看夜幕降臨,叛軍營寨卻燈火通明。

糧官清點完畢,稟報範賁:“糧草只夠七日之用?!?

範賁揮揮手,讓其退下。一夜無事,天又啓明。

中軍帳中別無他人,隗文勸諫範賁:“聖王,我軍難以破城,糧草又不濟,臣請聖王退兵涪城?!?

範賁面露微笑,說道:“都督所言差矣,我軍若不能破雒城,就該去攻成都。如今退兵,將不戰(zhàn)自潰?!?

隗文說道:“成都比之雒城更難攻取,且雒城之敵將乘機襲我軍後背?!?

範賁說道:“不然,只消留一支軍在此,雒城之敵便不敢妄動。孤將領(lǐng)兵去攻成都,都督可願守在此地?”

隗文心道:“聖王怕是糊塗,雒城守軍上萬,我如何擋得???再者糧草將盡,難以爲繼?!弊焐蠀s道:“軍中缺糧,何以用兵?”

範賁說道:“糧食足夠七日之用,都督只需守在此地六日。”

隗文稽首道:“聖王……切不可以身犯險,臣請聖王還師涪城!”

範賁拉下面孔,說道:“範某本隱居山林,爾等非要擁我舉兵,如今騎虎難下,卻叫我退守窮城,哪得脫身?”

隗文啞口無言,退兵涪城,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終究要被晉軍乘勝討伐,若不能足兵足食,必敗無疑。他又說道:“聖王,恕臣無能!今攻成都勝負難料,不如重回巴郡。”

範賁說道:“哼,都督有所不知,江州已陷敵手?!闭f罷,將鄧定的帛書從袖中取出,扔在隗文膝前。手中則暗自運氣,眼瞧隗文頂門。

隗文撿起來一看,才知情勢比之自己所猜測的更爲險困,可嘆範賁卻秘而不宣。他面帶悲色,說道:“如此一來,我軍將敗,聖王何不早說?”

範賁臉色詭異,說道:“只叫你做個明白鬼。”

隗文未及驚訝,範賁的手掌已至。“啪”,頂門碎裂,隗文一頭栽倒,因有頭皮包著,倒是不見他**塗地。

範賁收手於衣袖中,臉色復又如常,心道:“有異心者將壞我大事,留之何用?”朝帳外喊道:“來人啦!”

張九、李素入帳來,見隗文倒在地上,大驚失色。張九向範賁行禮,問道:“師父,大都督他……”

範賁說道:“隗文屢戰(zhàn)屢敗,我每每恕他。今日又亂我軍心,怯敵欲逃,著實軍法難容!”

張九問道:“師父,隗文既死,何人領(lǐng)兵?”

範賁看著他們說:“就由你二人掌軍,且在此牽制雒城之敵,爲師引兵去攻成都。”

張九說道:“可是我二人從未掌軍?!?

範賁說道:“無妨,只堅守營寨便是?!?

張九、李素不敢有違,躬身領(lǐng)命。

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十章 驅(qū)狼遇虎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十章 驅(qū)狼遇虎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xiàn)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四十八章 波雲(yún)詭譎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四十八章 波雲(yún)詭譎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shè)伏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
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十章 驅(qū)狼遇虎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十章 驅(qū)狼遇虎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xiàn)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四十八章 波雲(yún)詭譎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四十八章 波雲(yún)詭譎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shè)伏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广南县| 鄂托克旗| 兰考县| 寻乌县| 西林县| 荔波县| 宜昌市| 永寿县| 荆门市| 阿克苏市| 灵台县| 胶州市| 两当县| 崇明县| 桂平市| 额尔古纳市| 昌江| 无棣县| 长葛市| 余干县| 定安县| 远安县| 文成县| 胶南市| 永吉县| 屯门区| 陆丰市| 汶上县| 巨鹿县| 亚东县| 修水县| 腾冲县| 濮阳县| 尼玛县| 高尔夫| 长葛市| 怀仁县| 山东省| 团风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