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優勢互補
賈正誼一聽這話是給自己聽的,付之一笑:“有道理。看來,是我來的少了。也是,沒大事我不能到你這來。省得島村說三問四的。我說寒山,你跟中國街的翟書田熟嗎?”
鄭慶義:“現在熟了,都在會裡。”
“你可得注意他點。上回島村跟我提他,以後要從他那兒進大豆。光研究搭橋的事,把這茬給忘了。今個兒想起來,就來告訴你。島村有個親戚叫佐滕,他跟翟書田走的挺近。”
“又是佐滕。你說的是不是精米所的那個?”
“這個不知。島村啥事都要針對你。只能提醒你,別的啥也做不了。”
“伯謙兄,沒關係。你這就是幫我的大忙了。噫——?他爲啥要把這事兒跟你說?”
“還不是讓我告訴你,讓你知道你是離不開三泰棧的。只要你依靠三泰棧,讓你咋整你就得咋整。”
“這是一定的,連張大帥都得聽小日本的,何況我一個草民。豆油咋辦?”
“大豆三品,就豆油難整。三泰棧能拿到出口訂單,就急著收。拿不到就不要。不過,豆油混合保管制度出來了。豆油也開始混保了,你就不如直髮大連埠頭。”
“看來,到時候的時候,大連建鋪子的事,必須快點辦了。”
這時,喬向齋進來:“鄭老寒一到關鍵時刻,總會遇到貴人。”
賈正誼:“看來喬掌櫃是常來的,不用人稟報。”
喬向齋沒明白,鄭慶義解釋說:“剛纔伯謙兄進來多了幾道手續。正跟我磨嘰呢。”
喬向齋:“辦啥手續?”
賈正誼:“你們是朋友,當然不必了。我就奇怪,你倆脾氣秉性不一樣,向齋多一些書生氣,鄭老寒則盛氣凌人。都是經營糧谷生意的,按說應該是競爭對手,可從來沒有爭鬥,交往這麼多年,從來都是和和氣氣的。”
鄭慶義:“都是商人未必就是對手。在買賣上優勢互補。只有一個利益趨動,均佔又有何不可?”
喬向齋:“寒山說的對,天地廣闊,何必叫真。”
鄭慶義迎到門口拉著喬向齋的手說:“忙啥呢?老長時間沒來了?”
喬向齋:“我正愁咋整呢。總號讓我碾米。腰站那塊地場我得用起來。對了伯謙兄,豆餅沒問題吧。”
賈正誼:“能有啥問題,你那才幾火車豆餅。
鄭慶義“碾米這事不用愁,派去兩人幫幫不就結了。”
喬向齋高興的說:“那太好了,我來就是爲了這個,可這求字還沒說出來,問題就解決了,我就沒啥愁的了。”
鄭慶義的義和順與喬向齋的益發合四平分號,兩家鋪子相互利用,優勢互補。遇有風吹草動,兩家一致對外。當然,還有張東旭的富益永。包括鄭慶義的老東家人和長也算在內。
鄭慶義:“向齋兄,其實我也在愁,你愁的是有形,只要問題擺在那兒,總能找出解決的辦法來。可我這愁竟然不知道問題在那裡。”
喬向齋:“人說知足者常樂,這話不假。你呀,總不知足,當然樂不起來。現在,你控制的範圍越來越大,糧食的價格差不多都得看你的眼色。”
“你說啥?看我的眼色?”鄭慶義重複說了一句後,仔細琢磨琢磨,突然一拍大腿:“你提醒了我。想讓人看我的臉色,各地糧食購銷存的情況就得了然於胸,知道啥時多,啥時缺,由我去調劑,不就得看我的臉色了嗎?到時候的時候,咱倆聯手,還有你總號做後盾。哈哈哈……。”
賈正誼一臉茫然。
喬向齋:“你鄭老寒可真是的。聽人說話,不止是聽一,總是能而二而三。這回一定是四以上了。”
鄭慶義說:“你的外棧碾米量要整的大些,到時候的時候,也許我會要你的米。”
喬向齋:“這感情好,米給你我放心。”
賈正誼:“你倆可真是珠連壁合,真羨慕。你說島村問起你給宋順才發豆子的事。扯上張大帥整備軍隊和整頓財政都離不開日本。”
喬向齋:“那是當然的了,很多事,你只要看看報紙,多想想就明白了。清國時,發行奉小洋票,這比提拉一串銅錢方便多了。誰不喜歡用?你們忘了,那幾年小日本報紙,常造謠說奉票準備金不足,在五站控制奉小洋票使用,自己成立銀行發行金票。指使和慫恿日本人擠兌奉票,兌換銀元。造成奉小洋票貶值。張大帥就得跟小日本商量,別在擠兌我。讓我幹啥就幹啥。所以,這幾年就消停了。張大帥又有錢了,他能不報仇血恨嗎?張大帥一入關,別不是不別的,咱的鄭老寒是最受益的,我多少也能借點光。張大帥一牛,就不願意聽日本人擺佈,說過的話也不兌現,日本人很不滿意。等著看吧,日本人不知又會搞啥鬼。”
賈正誼:“向齋兄分析透徹。島村說,張大帥不能拿日本人當外人,一當外人,張大帥就難過了。”
傍晚,鄭慶義回到義和順院內的四合院。
玉花開門:“寒山,又這麼晚回來。”
鄭慶義無心理睬玉花:“以後別等我了。”進屋就躺到炕上,閉上了眼睛。
玉花跟在身後,一臉無奈的樣子。看看鄭慶義,她轉身去了另一個屋,把女兒抱過來:“寒山,看咱女兒總看不見爹,她都想你了。”
鄭慶義只好起來親了親女兒,又躺下。
玉花坐在一旁噘起了嘴:“你呀,天天都這樣,早出晚歸的,影都見不著。晚上回來,跟你嘮兩句嗑,你也不理人家,都快悶死了。”
“沒事你就逛雜貨鋪。”
“沒你陪著逛沒意思。明個兒你陪我逛逛唄,我還想去花園。”說完再看鄭慶義已經睡著了,打起了呼嚕。
“你以前也不這樣啊。”玉花緊摟著孩子,呆呆地望著熟睡的鄭慶義。
第二天,早飯後,鄭慶義精神抖擻,他親親女兒:“我的心肝寶貝,爹給你掙大錢去。”帶著歉意的神色看了玉花一眼,轉身出去了。
鄭慶義走到會客廳門口,田若芊迎了過來:“東家,來這麼早?”
鄭慶義:“你比我還早。你姐夫走了?”
“沒有,我陪他吃了早飯,順便跟他說你要見他的事。他很高興。馬上打發我來,讓我問問你,什麼時間他過來。”
鄭慶義想了想:“你去找他吧。”
鄭慶義進客廳後,連續打幾個電話,詢問各地糧食市場情況。然後對站在門口的年青的說:“去吧吳老善他們找來。”
吳善寶進來問:“有大事?”
鄭慶義說:“一會兒有個朝鮮老客來。你們不要問這問那的,就看我眼色行事。”
朱瑞卿:“爲啥這麼神神秘秘的。”
鄭慶義:“不是神秘,是爲以後用他打開朝鮮的銷路。朱老瑞到櫃上提兩萬,去取引所用。還是吳老善準備陪陪他吧。這次我就不出面了。”
朱瑞卿:“還用這招啊?也行,真要把他給拉來,外棧磨的小米就有出路了。這回我得出面了。”
吳善寶:“這招挺靈。東家,你身邊沒有可用的年青人。我給你推薦一個。”
鄭慶義:“又進來新人了?考查好了嗎?”
吳善寶:“我看這小夥子行。他說在原來的鋪子施展不開。所以,纔來義和順試試,給不給他這個機會。”
鄭慶義:“只要沒有劣跡,人老實,能幹都行。”
吳善寶:“那就讓他來試試?”
鄭慶義:“那你也得在後面照照柱兒。叫啥?”
吳善寶:“郭寶中。”
鄭慶義:“讓他馬上來。最近接連見幾個人,弄得頭有點亂。翟書田說我‘鎮五站,又鎮關東’。喬向齋說‘看我的臉色行事’。我做到了嗎?沒做到!怎麼能做到?琢磨來琢磨去,想做到也容易。那得有人啊。”
吳善寶:“又想到啥?我不是每天都在給你踅摸人嗎?”
鄭慶義嘿嘿一笑:“有人那也得會用人。你把新滿徒的,進來的年青人都集中起來,好好學學鋪規啥的。考驗過關的都要給他們加擔子。”
電話鈴聲響起,鄭慶義拿起電話急切地問:“劉梓桐嗎?有啥情況。”
劉梓桐:“東家,這一陣子我發現大豆多起來。貨場上堆積如山。交易所大豆降了五釐。估計還要往下降。”
鄭慶義又問:“還有呢?”
劉梓桐:“最近又有五家油坊開工,豆油一天能出二三百噸。”
鄭慶義想了想說:“豆餅呢?賣的好不好?
劉梓桐:“我到埠頭看了,那豆餅,一垛垛的,老鼻子了。我看每天都有幾十船出港。”
鄭慶義:“你注意一下,我若直接發給你,到埠頭,看能賣的咋樣。”
劉梓桐:“沒問題,東家。我保證能都賣出去。”
“哦,白有文咋樣?”
“他跑城內各糧棧,情況都是他摟上來的。挺好的,不用惦記。”
“告訴他,月末回來。”
“東家,他乾的不錯,除了東永茂,往別的油坊賣了上萬噸了。最近琢磨往南方發高粱行不行呢。”
“高粱不能從大連走。我現在急需用人,馬上找到白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