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壬辰之夏(下)

入了夜之後,狂風捲來了一場暴雨,傾盆雨勢將大地淹沒。

大雨中的旅順城顯得靜寂非常,雖是下著雨,可街道上依然能看到巡邏的警察。隨著總督行轅暫駐於旅順,這原本因戰爭而顯得有些混亂旅順城,秩序早已井然,而那巡警巡邏時腰間刀鞘,腳上硬靴發出的聲響,總能讓百姓感覺到一絲心安。

在這傾盆大雨間,海軍公所附近電燈通亮,公所前,衛兵警惕的凝視著街道,這海軍公所便是東三省總督的臨時行轅所以,在過去的一個月裡,總督大人便一直於此頒佈政令,推行著東北建省事務。

一聲聲的雷鳴,像是敲在唐浩然的心坎中,當收不住雨勢狂傾而落,他有些失神地望向窗外幾乎將人吞噬的黑暗。

下雨了……

這是來到東北之後,他碰到的第一場雨……

窗外天色很暗,雨下得很大,轟隆的雷聲不斷的從城市上空以及大海上傳來……風同樣很大,也許是一場風暴?

也許吧!

不過對於中國而言,那場風暴卻已經暫時趨於平靜。

在這和著雷鳴的雨聲中,唐浩然的眉頭緊皺著,此時他的心情顯得有些沉重。一切都結束了,隨著一道東北建省和自己出任東三省總督的聖旨,所謂的“唐逆”便成了“天下九督”中的一員,非但從理藩小臣一躍爲封疆大吏,而且自己還將派出候兩位補道員,往京城任“參政員”,自此之後一切政務皆由“參政會”抉擇。

這一仗打得似乎有些稀裡糊塗,可不是嘛,所謂的“清君側”不過是用十幾名言官的腦袋作了交代,然後下旨寬慰自己一番。而自己呢?則感激涕零的接了旨,感激著朝廷的英明。

不過只是一場戲!

所有的一切,不過只是總督與朝廷們之間唱的一齣戲,而自己不過只是把這齣戲請上了戲臺。再接著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當然還有慈禧、奕訢等人,爲了各自的利益都或主動或被動的陪著自己唱了下去。

到最後,慈禧、奕訢他們如願以償的保住了大清國。雖然只是暫時的,而八大總督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權力,自此之後總督成爲權臣,距離某一個位置,只有那麼一步之遙。還好,他們不是軍閥,多年來“兄友弟恭”的總督們之間還不至於兵戎相見。當然,這也只是暫時的。

至於自己這個把晚清所謂的臉面都撕了個粉碎的始作俑者,如願以償的藉著滿清朝廷與幾位總督之間的矛盾,出任東三省總督,擔負起“三省建省”的重任。

現在,無論是滿清朝廷也好,總督們也罷,自己也行??此贫既珙娨詢?,大傢伙看似“兄友弟恭”,好一派“中外和樂”的模樣,可這一切只是暫時的,而這暫時的“和樂”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對不起了!”

在這一聲道歉之餘,卻伴著一記震動穹蒼的雷電打了下來,那雷鳴似乎就在海軍公所上空打響,只震得門窗顫動。

一聲巨雷,驚醒了陷入深思中的唐浩然。他無奈的嘆了口氣,政治從來都是如此,充滿了醜陋的一面。

“那些事情,總歸只是小事。眼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那一聲長嘆後,房間內卻響起了李光澤的話語,他明天就會離開旅順,乘船前往京城出任“東三省參政員”,這大清國舉國上下一共只不過二十一名參政員,他之所以來這是前來向大人辭行的??蓞s未曾想因言語中偶爾提到譚嗣同,令這房間內的氣氛隨之一變。

更重要的事情!

似乎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就像相比於浙江東三省更重要一般,不過唐浩然並沒有將內心的諷刺道出,但李光澤說的確實是實話,杭州只不過個“插曲”,而東北卻關係到中國的未來。

作爲政客有時候必須要學會取捨!就在唐浩然在心下如此勸說自己時,李光澤卻繼續說道。

“前幾日,我從農商部那裡獲悉,在過去一個月間,於農商部新註冊了超過一千五百家企業,其中差不多有七百多家都是墾殖公司!”

分不清憂喜的話語於傳至唐浩然耳中時,唐浩然微微一愣,那眉頭便是一皺。

“你是說墾殖公司?”

大人的反應落在李光澤的眼中,讓他不禁鬆了口氣,慶幸大人這麼快便意識到其中的問題。

“七百多家墾殖公司?都是什麼人開的?”

一個月間,這豈不是意味著在總督府設立的第一時間,便有人註冊墾殖公司,表面上這是好事,這充分表明大家對於總督的信任,但歷史的敏感卻讓唐浩然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或者說意識到了某種危機。

“這些公司的大小股東大都是公司的職員,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員的家人亦是其股東……”

前者倒是沒有任何問題,但後者卻讓唐浩然品出了味來,什麼是官員家人,分明就是官員自身的投資,於統監府中任職雖說沒有品級,但在薪酬上卻倍於滿清,再加上主動邀請官員投資企業股票,只要將工資之半投資於企業,即可獲得數倍的收益。

豐厚的收益與回報,使得府中公務員以公司職員樂意投資公司股票。這是一種利益的捆綁,甚至正因如此,在“清君側”時,大家纔沒有表述反對,因爲無論是官員也好,公司職員也罷,他們的利益早已同自己捆綁在一起,早已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股票分紅以及個人薪酬,使得這些官員以及職員皆有一定的資本,原本他們的投資行爲是不會引起唐浩然的注意,但猛然間幾乎所有人都紛紛投資墾殖公司的事情,卻讓他意識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而這種危機卻是源自於對歷史的瞭解,或者說歷史的教訓。

“……其實,這些人投資墾殖公司,歸根到底還是因爲利益,相比於工廠的股票,投資土地的回報是長久的,可以說是世代相傳的,這畢竟是國人的習慣……”

唐浩然焉能不知這是國人的習慣,中國人一但有錢了,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置辦田地,正因如此土地纔會禁錮財富兩千餘年,那些鄉下的土財主如此,怎麼這些見過世面的人亦是如此?

“……還有就是現在的大豆市場,衆所周知,自己貿易公司去年將東北大豆帶進歐洲市場後,這東北大豆便是供不應求的稀罕物,想提升大豆的產量,就必須擴大耕地面積,所以,這墾殖纔會有利可圖!”

李光澤提及的另一個誘因,完全是因爲去年,北洋貿易公司借俄國入侵日本之機,針對東北大豆出口銳減的情況,全面介入東北大豆市場。針對因出口日本斷絕,的東北過剩的數十萬噸堆積如山的大豆,北洋貿易介入後,便將東北大豆和豆製品運往倫敦試銷。

在北洋貿易的資助下,英國的研究人員對東北大豆考察和試驗以及比較,英國商人認識到用大豆榨油,在價格上便宜,豆油可以取代歐洲市場上的棉籽油、亞麻籽以及胡麻籽油,油渣餅亦可以作爲高蛋白牲畜飼料,一系列的試驗結果引起了歐洲各國的重視,並進一步發現大豆在食品和化學工業方面存在廣泛用途,東北大豆一躍成爲世界性的商品。

英國是第一個輸入東北大豆的歐洲國家,隨後迅速擴散至歐洲其它國家以及澳洲和美洲等地,歐洲各國利用豆油工省價廉的優點,經過提煉精製,取代橄欖油和棉籽油,充當人造豬油、人造牛乳的原料,普通豆油則用來代替亞麻仁油,製作油漆、塗料,也用來製造肥皂,豆餅原來只用作肥料和牲畜飼料,但歐洲商人又利用豆餅中豐富的蛋白質含量,用來製作豆粉,加在麪粉中烘製麪包。

相比於日本僅侷限於將豆餅用作肥料以及飼料不同,歐洲對於大豆的全面利用,迅速刺激了大豆的出口。那些壟斷出口貿易的公司職員以及制定政策方針官員又焉能不知,他們看到了大豆的市場,同樣也看中了東北這片未曾墾殖的處女地。

“……現在投資墾殖公司,是當下最時興的投資方式,投資幾萬元,就能獲得幾十萬畝地,再花上十幾萬元,便能墾出幾十萬畝良田,幾十倍回報率,焉能不讓人趨之若鶩?”

李光澤忍不住感嘆一聲,若是說統監府那種鼓勵投資的行爲帶來了什麼弊端,恐怕就是官員以及職員不恥言利,當然這種利指的是合法經營所得而非貪污受賄,當官員、職員紛紛投資墾殖公司時,李光澤卻看到總督府上下完全爲阿堵物所把持的一天,利益早已同唐浩然結爲一體的他,又豈能不擔心,如此纔會不顧得罪府中上下官員的風險,在臨走前給大人提個醒。

“大人,這表面上大傢伙紛紛投資墾殖公司,是給府中解了難,畢竟這墾殖、移民是府中未來幾年要辦的大事,可若是讓他們這般辦下去,恐怕……早晚非成禍害!”

(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無論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13章 背華之罪第41章 嫁衣第21章 特警第346章 變革第187章 潰敗第16章 總督府第145章 山路第172章 水下第34章 求知識於世界第53章 北洋衙門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127章 劉公島第44章 差遣第160章 新玩意第8章 撈一把第91章 藍天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207章 試一試第40章 笑一場第126章 東洋的希望第30章 問題第43章 八旗新軍第100章 乘機第340章 用意第168章 珍珠港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88章 “偷雞”第305章 驚雷第177章 許可第7章 訪客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274章 出擊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48章 毛遂自薦第135章 成軍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17章 藉機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第187章 潰敗第46章 取捨第89章 眼界第73章 飛艇第56章 關內第128章 鎮海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69章 緣何第97章 轉變第358章 陰謀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16章 總督府第155章 方案第160章 新玩意第252章 前沿第339章 無憂宮第38章 沉默第201章 激戰(下)第208章 炮壘第110章 逃兵第174章 軍營新丁第300章 革命第210章 天下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198章 奇襲(上)第14章 商鬥第72章 擴張第206章 興亡苦第229章 生死線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254章 難擇第46章 根基第24章 對牛彈琴第39章 洋操第46章 取捨第25章 北國第82章 講武堂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62章 忠臣第67章 府中出納第235章 四九城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26章 何以爲重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24章 合作第82章 根基(下)第45章 興業第166章 潛伏者第117章 統制第49章 湖廣之別第51章 “行家”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78章 紛亂
第13章 背華之罪第41章 嫁衣第21章 特警第346章 變革第187章 潰敗第16章 總督府第145章 山路第172章 水下第34章 求知識於世界第53章 北洋衙門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127章 劉公島第44章 差遣第160章 新玩意第8章 撈一把第91章 藍天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207章 試一試第40章 笑一場第126章 東洋的希望第30章 問題第43章 八旗新軍第100章 乘機第340章 用意第168章 珍珠港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88章 “偷雞”第305章 驚雷第177章 許可第7章 訪客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274章 出擊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48章 毛遂自薦第135章 成軍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17章 藉機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第187章 潰敗第46章 取捨第89章 眼界第73章 飛艇第56章 關內第128章 鎮海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69章 緣何第97章 轉變第358章 陰謀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16章 總督府第155章 方案第160章 新玩意第252章 前沿第339章 無憂宮第38章 沉默第201章 激戰(下)第208章 炮壘第110章 逃兵第174章 軍營新丁第300章 革命第210章 天下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198章 奇襲(上)第14章 商鬥第72章 擴張第206章 興亡苦第229章 生死線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254章 難擇第46章 根基第24章 對牛彈琴第39章 洋操第46章 取捨第25章 北國第82章 講武堂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62章 忠臣第67章 府中出納第235章 四九城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26章 何以爲重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24章 合作第82章 根基(下)第45章 興業第166章 潛伏者第117章 統制第49章 湖廣之別第51章 “行家”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78章 紛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孝感市| 石首市| 怀柔区| 安远县| 郯城县| 泊头市| 监利县| 志丹县| 武山县| 襄城县| 高雄县| 铜陵市| 凯里市| 澄城县| 垣曲县| 柏乡县| 兰溪市| 扎囊县| 南涧| 托克托县| 诏安县| 阿瓦提县| 太康县| 沅陵县| 桂东县| 长乐市| 广东省| 汉寿县| 江西省| 东光县| 岚皋县| 德令哈市| 皮山县| 新兴县| 台安县| 吉隆县| 滕州市| 东莞市| 双城市|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