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

南詔國內的戰果傳到長安的時候徐天翔急忙去找李玄清,卻被告知已經啓程去豐州了,徐天翔一愣之下恍然,李玄清這是在爲西征調整內部了,著手佈局新的工業發展規劃了。豐州作爲大唐帝國資格最老的工業基地,自然承載著標桿作用。想到這裡轉身去一旁的內閣大樓去找首相岑天時。

岑天時和徐天翔想的一樣,自己的這位皇上在經濟發展上的眼光有著超人一等的前瞻性,此次西征本來是一場消耗戰,但是看起來李玄清這架勢,八成要把這次消耗看成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以消耗帶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

“大哥哥,工業集團一期項目在豐州已經落地了,大型的煤化工工廠已經開始投產,目前焦炭作爲主力產品,準備往極大重工業基地推廣呢。”由於豐州目前沒有鐵路,所以在鹽州下了火車之後,李玄清依然和巧兮騎馬而行,一路上巧兮開始大略介紹一下豐州那邊這半年來的發展成果。

“豐州河面寬闊,只怕修建鐵路南下的計劃要擱置了,目前能夠提上日程的也只有往西和靈州接軌,索性關中那邊聚集著咱們帝國最尖端的重工業基地,大部分重工業企業的總部都在關中,如果鐵路連接到靈州倒也是一個選擇。”李玄清點點頭笑道:“不過從長遠發展來看,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豐州發展的出路應該是往南或者往東。所以工業集團下一階段的目的應該是在東受降城那邊興建一個綜合性的鍊鋼基地,這樣才能夠就近利用豐州煤化工基地的成果,支援整個帝國的鋼鐵工業的發展。”

“沒有問題啊,只要有路就可以,東受降城基本上就是後世的大同了,那邊可是不僅僅靠近煤炭基地,還有水和鐵礦資源,什麼都好。”巧兮依偎在李玄清懷裡嬌笑道:“要不讓交通部沿著黃河北線修建一條完整的鐵路線吧?草原上修路比起其他地方要容易的多吧?”

巧兮的這句話讓李玄清忍不住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只怕這條鐵路要延遲了,等過了今年要籌備西征的事情內閣那邊能夠騰出來的錢要全部拿過來才能夠修建這條鐵路了。”頓了一下忽然點點頭若有所思道:“徐興夏這去日本也有一兩個月了吧,算算時間八月份之前應該是可以回來了,說不定海軍到時候能夠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郭崇韜這小子如果看到徐興夏一行搶到的金銀財寶太多,估計他會直接開著軍艦過去搶的。”

“我覺得搶,還不如咱們把日本當做工業品的傾銷基地呢,下次去可以放開限制,將自行車、骨瓷、玻璃、鐵器等等甚至船隻這些他們生產不了的都算上,加上棉布和服裝,我覺得不用搶都可以帶回來大量的金錢的。”巧兮對於搶錢沒多大興趣,反倒是對於賣東西很感興趣,笑道:“把後世那些手段都用上,估計光日本一地就可以搜刮十年以上,再加上三韓地區的話那可就不止了,到時候別說一條鐵路,就算是咱們把鐵路修到安西的錢都有了。”

夫妻倆這一路上不停地討論著後世資本主義國家在資本原始積累的時候圈佔殖民地用的各種辦法,覺得這一套如果用到這個時代效果應該也不會差。巧兮則每天都會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等著回到長安的時候遞給工商部,讓他們研究之後加以運用,制定對外貿易條例,以指導隨後廣泛開展的跨國貿易。

到了豐州之後李玄清沒有驚動豐州布政使府,而是在張強的帶領下直接去了工業集團在豐州的基地。如今的豐州早已經不是當年李玄清初來的時候的模樣了,光是城區就擴大了好幾倍,在最新式理念的推動下,這裡已經有了後世的工業城市的影子,除了城內的商業區、居民區之外,城外也擴建了好幾個專門的工業園區和商業中心,可以說豐州是李玄清苦心推動的工業化的最高成就了。滿眼望去基本上都是三層以上的高樓,甚至在新式的水泥推廣之後,幾大豪商在豐州這邊已經開始動工興建十層以上的高樓了。

而城內和城外的道路也都是清一色的水泥路面,豐州已經提前長安一步組建了專門的交通指揮部門,以指導進進出出來往的行人。李玄清之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立即指示交通部和警衛部讓他們在豐州進行試點,以期在真正的動力車輛面試之前摸索出初步的交通規則。

“大哥哥,咱們才一年多沒來豐州了吧?這個變化可真大,想必豐州布政使府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大哥哥你看很多草原來的商人都來豐州進行交易,等於依靠豐州一地就能輻射整個陰山草原地帶了。”巧兮見到李玄清站在工業集團豐州煤化工基地的門口眺望遠方,走過來笑道。

“有這等盛景,咱們也算是值得了。”巧兮拉著李玄清的手笑道:“大哥哥這次我告訴你啊,我在烏樑素海那邊準備修建一個旅遊基地哦,估計每年能帶來很多收入呢。咱們老區的百姓現在的收入水平可不比杭州這些久歷繁華的城市差,而且我們是普遍提高。”

“走吧,咱們在豐州事了就去那邊待幾天,這次走得太急忘了將寶貝兒子帶來,讓他也來感受一下大唐帝國的廣大無邊。”李玄清邊走邊跟著張強走進這個佔地廣大的化工基地。

“皇上,皇后娘娘請看東邊,那裡的三座高爐現在可以做到日產焦炭一萬噸以上,二期我們打算興建九座高爐,爭取可以日常交談無萬噸,這樣就可以滿足深州那邊的鋼鐵基地的需求了,如果加上幷州那邊的高爐基本上可以滿足全國的需要了,只是豐州這邊運輸是個大問題,所以二期工程目前進展速度被拖慢了。”張強有點遺憾的說道。

“你們現在的辦法是什麼?”李玄清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撓了撓頭問道。

“因爲豐州的黃河水面平緩,所以行船也比較方便,我們從徐家的關中運河航運公司租借了二十條自由動力貨船,利用水運將焦炭等產品運到對岸的南原渡口,然後委託黨項豐家的運輸公司負責運輸到其他地方。算起來的話其實這種方式耗費比較大,不是太可取。”張強繼續道:“冬季的話則利用冰面進行運輸,相對來說運輸量就比較小一點了。我們現在也在積極開拓其他道路運輸方式,近期準備開船利用夏季黃河水量上漲的優勢將焦炭運輸到鹽州,然後用鐵路運輸到關中,這條路就方便多了,關中那邊的鋼鐵企業都在鐵路沿線,這條路算起來的話我們還是盈利的。”

“看樣子是要啓動鐵路建設將豐州和其他地方連接在一起了。”李玄清點點頭,對於耗費的問題倒是有辦法解決,但是如果生產的焦炭不能及時運送到鋼鐵企業裡必然會導致李玄清提出的新一輪鋼鐵冶煉技術革新的計劃面臨擱置的風險。所以李玄清轉頭問道:“巧兮,咱們工業集團的賬戶有多少錢?”

“大哥哥的意思準備咱們自己修鐵路?”巧兮有點驚疑不定道:“工業集團除了這兩個煤化工基地的建設費用以外倒是有幾百萬唐幣,但是不管鐵路往東還是往西幾百萬只怕無濟於九牛一毛啊。”

“到時候以咱們今年的收入作爲交通部從錢莊貸款的抵押,這樣估計能借個三四千萬吧,我馬上傳訊給豐州布政使府讓他們會同交通部立即準備勘探從豐州到其他地方的鐵路路線,爭取短時間內修建一條能源鐵路,輸送豐州產品進入全國市場。”李玄清道:“如果運氣好的話,過幾個月等遠航船隊回來之後內閣財政部就有錢將這個借款補上,這樣就不會耽誤這三四個月的時間了。”

李玄清的辦法讓巧兮點了點頭,這種在後世很常用的辦法對於他們夫妻倆來說倒是不覺得奇怪,但是對於今年超支嚴重的交通部和財政部只怕風險不是一般的小,尤其是交通部那邊還有長金線需要修建,只怕交通部長吳作棟頭髮都要白了。

說完這些之後李玄清繼續參觀煤化工企業,工業集團此次在豐州投產的除了焦炭,還有其他的煤炭化工產品,其中另一項重要的產品就是硫化物,不過能夠投產的也只是用來製造火柴和煙火的產品以及用來製造燃料的產品。說起來工業集團實驗室的化學水平在李玄清夫婦孜孜不倦的言傳身教之下已經領先整個帝國了,包括化工學院裡面學習的化學知識都是從實驗室裡面總結出來的。在李玄清和巧兮的干預之下,早期的化學已經逐漸摸索到真正的門檻,進入了正軌的發展階段。不過按照張強和牧塵的規劃,後期會繼續興建大型的化肥工廠和焦油工廠。這些基本上不需要大型交通運輸,所以如果不是李玄清要求首期必須興建焦炭生產基地,這些項目肯定會優先擺在工業集團的日程上來。

這些工廠和設備基本上都是工業集團自行設計生產的,很多機器設備都是首次出現在市面上,光是這些東西就讓牧塵的實驗室全體研究員這些年苦心鑽研的成果都用上了,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很多問題,被傳回實驗室之後反覆修改才生產出來的。

不過李玄清對於牧塵和張強居然能夠想到用硫化物的產成品來生產火柴倒是讓他很新奇,火柴在後世可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完善的,而且還經歷了很多次原材料的更換才摸索出來的經驗。不過這一點李玄清也沒有細問,工業發展尤其是化工工業的發展本來就是一個很奇妙和偶然的過程,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實施的工業革命本來就是一個偶然性,所以其經歷的過程不可能和後世歷史上記載的一樣。

看完了這些之後李玄清很滿意,和巧兮現場將張強和牧塵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之後第二天讓親衛迅速給長安傳訊,同時通知豐州布政使去烏樑素海的納仕鎮,那裡是巧兮規劃的旅遊基地所在地。

如今的豐州布政使已經換成了長安行政學院第一批畢業生高崇民,這個當年第一名的畢業生對於工業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癡迷,在納仕鎮見到李玄清之後聽說準備修建鐵路將豐州和其他地方連接在一起,激動得無以復加,豐州因爲是帝國的起家之地,所以政策、資源和財力等等都不是問題,唯獨交通讓他日野犯愁,所以一聽說李玄清要修鐵路當即表示,自己絕對會竭盡全力完成任務,甚至表示願意捐出自己所有的積蓄,並且信誓旦旦的表示準備去豐州工商界去化緣,幫助交通部解決資金問題。

高崇民的舉動讓李玄清感到一陣欣慰,自己培養出來的新式的政務官員終於能夠跟上自己的步伐了,等到他們成長起來必然會將這種傳統傳承下去,從而徹底改變以前的那種爲官的作風和作爲,提前奠定工業發展的基礎。

天啓二年六月初,在帝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夏季的時候,岑天時帶著交通部吳作棟和財政部祁宏趕到納仕鎮,不過他們聽到李玄清的計劃之後都是直搖頭,都覺得這個計劃風險太大,交通部和內閣的財政壓力太大,而且將預期還款來源放到了遠航船隊帶回來的金銀上面,一旦船隊沒有帶回來或者沒有帶回來那麼多金錢,必然會導致整個帝國金融出現系統性風險。

“先生你的想法太過於保守,就算遠航船隊到時候沒有帶回來足夠的收益,光是抵押工業集團一年的收入也能夠完成還款,不會出現風險的。”李玄清搖搖頭道:“而且我相信徐興夏回來的時候必然會讓你大開眼界,到時候你應該擔心的是讓慕容約束其他商人,不要一窩蜂的都去日本或者海外,忘記了國內的發展。”

“先生放心吧,巧兮不會讓錢莊收不回貸款的。而且工業集團會選擇按期還本付息以確保財政部和錢莊的金融風險降到最低。”巧兮的話算是將三人的反對意見徹底壓制住了,工業集團每年的收入都是數千萬,在巧兮層出不窮的掙錢方式帶動下,只要是她準備做的事情沒有不掙錢的,就連之前一直虧損的傳媒集團今年都能夠保證收支平衡了。

“首相,兩位部長,豐州工商界盤完鐵路修到豐州已經是望眼欲穿了,我相信只要鐵路修到豐州,豐州的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個臺階的,我願意立下軍令狀,如果鐵路修到豐州,三年之內豐州的工商業如果不能夠達到帝國第一的水平,我高崇民辭官去修路,爲帝國修一輩子路。”高崇民站起身來道:“而且我會帶動整個豐州工商界捐款捐物,豐州布政使府下屬的所有官員都會親自上陣的,不要報酬,也一定會完成任務的。”

“皇上,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擔心今年的交通建設太大了,長金線本來就是超支建設的,如果再次興建鐵路咱們會不會拖累帝國發展的速度。”岑天時急忙將高崇民按下來坐在位置上苦笑道:“現在咱們還在進行統一戰爭,每年的軍費支出都會大幅上揚,我怕來年沒有那麼多的財政支出修路。”

“放心吧,交通運輸從來都是經濟發展的增速器,就如崇民所言,只要鐵路修通,憑藉豐州的地理條件和優勢的政策條件,豐州必將超越其他地方稱爲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沒有之一。”李玄清的話爲這條鐵路定下了最後的基調,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擁有煤炭和鐵礦兩種資源的豐州有著多麼大的優勢。

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
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大冶市| 伊金霍洛旗| 临武县| 荆州市| 佛教| 思茅市| 温州市| 淳化县| 乌兰察布市| 房产| 郸城县| 新平| 白玉县| 平山县| 德庆县| 固阳县| 临颍县| 伊吾县| 湖州市| 渑池县| 萍乡市| 昭觉县| 浦江县| 双城市| 濉溪县| 灵璧县| 通江县| 永川市| 大埔县| 平陆县| 军事| 大邑县| 禹州市| 晋中市| 兴隆县| 陇川县| 德保县| 治多县| 茶陵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