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大唐亂局

天寶十四年春末,整個大唐處於一種混亂之中,首先是傳來南征大軍的消息,將近二十萬大軍加上同等數量的輜重兵,還有大唐將近兩年的賦稅全部毀於一旦,大軍回來的只有五千多人,其餘的唐軍幾乎全部消失,死於瘟疫的唐軍在撤退的路上幾乎將路都鋪滿了,死去的唐軍的屍體在路邊堆積如山,根本沒有人掩埋,一路的惡臭使這一路從南詔入蜀的道路幾年沒有人敢通行。

直到此後六年年之後這段路纔開始有人來往,路邊還經常可見唐軍士兵的屍骨,死於南詔軍隊的唐軍不到五千人,其餘的唐軍完全是被這邊惡劣的自然環境打敗的,由於準備不足,在軍中爆發了大規模的傳染疾病時候唐軍從上到下都是隻有慌亂,結果精銳的關中唐軍加上隴右唐軍精銳在這一戰中十不存一。

鮮于仲通不敢回來面聖,自殺身亡,唐玄宗盛怒之下命令將鮮于仲通在蜀中的家業全部查抄,家人流放兩千裡,女眷賣官充爲教司坊爲ji,但是大唐立國以來的最重大的損失已經造成了,因爲楊國忠是力主此次出兵的,因此唐玄宗對楊國忠也怒不可遏,要治罪楊國忠,楊國忠馬上上書請罪,在安慶宮門外整整跪了一天一夜,加上楊貴妃的勸說,唐玄宗居然不顧朝中大臣懲治楊國忠的意見,原諒了楊國忠,還升楊國忠爲左相,至此楊國忠反而因爲這次打敗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大唐第一相的位置。

此次大敗南詔固然無力攻入大唐,但是大唐的隱患卻爆發了,安祿山回到自己的地盤之後藉此機會上書力主嚴厲制裁楊國忠,說楊國忠爲誤國奸臣,望聖人能夠斬楊國忠而給天下一個交代,沒想到楊國忠反而得到了提拔,對於自己的死敵楊國忠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相,安祿山爲了自保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反唐了。

就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間吐蕃人行動了,吐蕃十萬大軍衝出伽達多山道,對神威城和應龍城進行了圍攻,唐軍兩城的兵力也經過了加強,不過總數還是沒有超過一萬,面對十倍於己的吐蕃大軍唐軍一面拼力抵抗,一邊對隴右道河西道代節度使長孫成華髮出求救,長孫成華立即調動兩鎮節度五萬唐軍由長孫成華堂弟長孫成冕領軍支援。

沒想到這長孫成冕不能說是一個草包,但是卻是類似趙括一般的人物,紙上談兵可謂厲害,但是沒有領兵作戰的經驗,更不要說領五萬精銳大軍了,要只是這樣還好,畢竟這五萬唐軍是哥舒翰留下的唐軍精銳,和吐蕃人作戰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偏偏這個長孫成冕卻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

剛剛要到達神威應龍兩城的時候就將唐軍分爲兩部,他是設想得很好,一部唐軍在前示敵以弱,然後退後進入剩下唐軍佈陣之地,然後一起反身與追來的吐蕃軍決戰,吐蕃人沒有料到會有唐軍接應,必定能一戰而定,從而解兩城之困。

結果趕路了十多天了唐軍在沒有修整的情況下馬上兵分兩路開始進攻吐蕃軍,兩萬唐軍作爲誘餌去進攻神威應龍城下的吐蕃大軍。

這樣沒腦子的戰術前面獲得了成功,派去的兩萬唐軍被八萬吐蕃軍進攻確實敗了,長孫成冕沒有想到自己並不是哥舒翰,唐軍敗了容易,沒有威望的主將卻不能夠將敗陣的唐軍立時組織起來投入反攻,於是兩萬真敗的唐軍衝亂了三萬唐軍的陣腳,然後一片大亂中吐蕃軍衝了進來,堅持了不到半個時辰,又餓又疲的唐軍崩潰了,被吐蕃軍斬殺一萬多,俘虜了兩萬,殺散的唐軍最後回到涼州的士兵不到一萬人。

大唐的趙括長孫成冕打仗不行,而逃跑卻是一等一的好手,在這樣的情況下居然逃了一命,回到了涼州之後爲了推卸責任居然要將唐軍的幾個將領捆起來,要說是這幾員將領亂命才導致此敗,其中就有哥舒翰心腹大將左車。

長孫成冕又一次高估了自己,唐軍拒絕執行他的命令,唐軍差點譁變,憤怒的唐軍將長孫成冕捆了起來送入涼州城,交到了他的堂哥長孫成華手中,一看這個情況,長孫成華爲了安定軍心,避免更大的損失,將長孫成冕斬首示衆,從而平息了敗軍的怒火。

但是穩定了敗兵之後更大的問題擺在了面前,吐蕃軍擊敗了唐軍之後立即回頭猛攻神威城和應龍城,失去後援的城中唐軍進行了殊死絕望的抵抗,在又抵抗了一個月之後兩城先後被攻破,在兩城之下損兵折將的吐蕃軍副帥桑央嘉措下令將城中唐軍包括平民全部斬殺,同時長孫成冕手下被俘的唐軍被同時斬首五千,被斬首的唐軍的百姓達到了一萬多,鮮血將不遠的青海湖都染紅一片,吐蕃搬開了擋在自己面前的最後兩塊絆腳石,他們現在可以直接進攻大唐的腹地了。

面對如此惡劣的情況長孫成華手中除了一些團練部隊就再也沒有軍隊了,向長安求援之後被唐玄宗下旨申斥,其實就是一個意思,長安已經無兵可派,你自己想辦法,要是吐蕃的問題解決不了,那麼就不是丟官的問題了,連項上人頭都保不住。

無奈之下長孫成華向自己看不起的安西節度使,安西大都護李嗣業求援,希望安西唐軍能夠進入隴右道幫助擊退吐蕃大軍,李嗣業接到求援信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做好了準備的安西軍在河洲的三萬唐軍作爲先鋒,李護爲主將進入了隴右道,對著正在石堡城下集結兵力的吐蕃軍直插過去。

吐蕃這一次也是出動了全國七成的兵力,源源不斷的在應龍城神威城下聚集兵力準備趁大唐損失了很多兵力,國家空虛的時候狠狠的在大唐的身上咬下一塊肥肉,然而李佐國絕對不會允許在馬上要面對安祿山反唐的時候令大唐國力損耗太大。

安西這個一直在李佐國手中變強的最西的邊鎮終於在大唐的國土上露出了獠牙,李護作爲前鋒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殺傷吐蕃的軍隊,因爲騎兵的力量不在一條線上,李護的三萬軍隊的實力可以說非常強大。

而李佐國則開始整合安西的唐軍,使其真正的捏合在一起,隨後李佐國親自領兵五萬出河洲,開進隴右,尋求與吐蕃軍決戰,以掃平大唐西南邊境的最後一個隱患。

隴右道的大部分處於現在的青海境內,這裡已經是高原了,由於地處內陸,雨水較少,並不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因此人口比之安西也是遠有不及,貧瘠荒涼的土地上一些頑強的耐旱植物生長著,遠遠的可以看到連綿的羣山,每年雪山融化的雪水形成了一條條河流,在留下了一道道綠色之後又消失,剩下的就是河流乾涸之後的裂口,明年的雪水一樣回來,但是走的河道也許就不是這條了,就在這個高原上,一羣黃羊正在悠閒的吃草,領頭的公羊一邊吃草一邊警惕的轉動耳朵,在高原上任何疏忽都會送命,黃羊正是狼和雪豹等猛獸的食物。

突然黃羊的頭羊發現了什麼,立即開始奔跑,身後的妻妾子女一起跟著奔跑了起來,黃羊羣很快的就消失了,高原又開始了靜寂,不過很快靜寂就打破了,一隊騎兵約有五十幾騎從遠處奔來,戰馬是吐蕃特有的吐蕃馬,這種馬胸部寬闊,肺活量較大,體格粗壯骨架也大,體毛比一般的平原戰馬要長,更適合高原,這些戰馬都喘著粗氣,顯然是跑了不短的路程了,馬上的騎士衣甲基本相同,都是皮甲配合綴鐵片組成的嵌甲,這種甲重量較輕,防護也不弱,是吐蕃騎兵的只要護具。

騎兵身上的武器是橫刀和矛,大多數騎兵用的是角弓,少數幾個軍官模樣的吐蕃騎兵揹著軍弩,顯然這些武器裝備是從唐軍手中得到的,這些軍弩弩臂較長,其實不適合在馬上使用,但是這些吐蕃騎兵還是揹著,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吐蕃人的臉上充滿驚慌,戰馬看見了近處的一條小河,再也不想跑了,都立足長嘶起來,一半以上的戰馬口角都流出了白沫。

跑在第二的一個吐蕃人一把拉住最前面吐蕃騎兵的馬繮,說道:“錯給,不能再跑了,馬已經到極限了,不休息一下馬就只有死了,沒有馬離神威城還遠,我們也是死路一條。”

被叫做錯給的吐蕃軍官聽了緩緩的拉住戰馬,點點頭說道:“好,就在這裡休息一下,不過只有半個時辰就走,後面的唐軍簡直陰魂不散,根本甩不掉。”

吐蕃騎兵下了戰馬,騎兵們紛紛從馬背上拿下皮製的水桶去河中打水飲馬,飲了馬之後自己也掏出乾糧來吃,拉住錯給的吐蕃人是這隻騎兵隊伍的副將,名叫桑傑,他飲好馬之後走到錯給身邊,臉帶憂鬱說道:“我們這次探哨走得遠了點,不過遇到的唐軍騎兵到底是什麼地方的軍隊?這麼難纏,先是遇到了十人的小隊,我們一百人的騎隊就攻擊,結果根本追不上,還被他們用弩箭射死了好幾個,然後他們的人就像聞到了血腥味的狼羣一樣越來越多,最後都有七八十人了,我們就開始逃跑,要不是戰馬更適應高原,恐怕我們昨日就已經被他們殺光了吧?”

錯給聽了桑傑這種傷士氣的話並沒有發火,反而沉思了起來,想了一會錯給擡頭說道:“我聽說安西的騎兵作戰就是這種風格,遠程的弩箭犀利無比,每名騎兵都是好馬,而且是雙馬以上的配置,一遇戰鬥就興奮雀躍奮勇當先,是比任何蠻族還要好戰,我在吐火羅見過安西唐軍外銷的弩,一具弩的價格可以換三匹好馬了,但是確實非常的不錯,不但力量大,而且操作簡單,準確度好,比我們繳獲的這些隴右唐軍的軍弩要好得多,重量也輕,威力還大,那還是外銷的弩,聽說他們自用的弩要更加的好,我估計這次我們碰到的唐軍騎兵就是安西的唐軍,我們一定要將安西唐軍已經出動的消息傳回去。”

說道這裡錯給將桑傑拉遠了一點,生怕手下的吐蕃士兵聽到,低聲說道:“等下如果我們被唐軍追上,我要你立刻帶著兩個士兵逃走,我會帶剩下的人拖著唐軍,你要馬上將那兩個士兵解決了,有他們的兩匹馬你就有機會將這個消息傳回去,不然我們會全部死在這裡。”

桑傑臉色一變,忙說道:“錯給你怎麼這樣說?說不定我們已經甩掉了後面的唐軍呢,我桑傑寧願和兄弟死在一起也決不願暗算自己兄弟做那逃跑的懦夫。”

錯給大怒:“甩掉唐軍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跑了將近一天了,結果呢?半夜唐軍就追上了我們,要不是我們人還多過他們,早就被他們殺光了,結果死了四十多個兄弟,要是我們全死了,消息沒有傳回去,你知道是什麼後果嗎?”。

錯給怒視著桑傑,桑傑不由低下頭去,錯給說道:“要是這些唐軍騎兵有一萬人,那麼在他們面前的我們的軍隊就危險了,你認爲我們的軍隊能夠抵擋多少這樣的騎兵的攻擊?五千,還是一萬?所以無論如何就算我們死光了都要有人將這個消息傳回去,你聽見了嗎?這時命令,你不能叫我們白死。”

桑傑嘴裡嘟囔著:“這不是還沒有肯定這些唐軍能夠追上我們嗎………..”

正說到這裡不遠處的吐蕃騎兵突然鼓譟起來,桑傑和錯給兩人的心一下沉了下去,唐軍追擊的速度越來越快,現在還才休息了不到一刻鐘,就已經又來了,兩人擡眼望去,果然遠處出現了黑點,黑點越來越多,看上去遠遠的不止一百多騎了。

錯給馬上往自己正在啃食青草的戰馬跑去,翻身上馬之後看著都上戰馬的吐蕃騎兵說道:“桑央和估錯,你們兩人和桑傑馬上往我們大營撤退,其餘的人留下來擋住唐軍,你們一定要將消息傳回。”說道後面的幾個字眼神凌厲看向桑傑,讓想說話的桑傑低下了頭。

三匹戰馬小跑著往遠處去了,錯給拔出腰間的橫刀,將背上揹著的軍弩丟給身邊的一名吐蕃戰士,說道:“我們是優秀的戰士,爲了勝利留下阻擋唐軍,如果擋不住也要拖時間,就要讓消息傳回去,唐軍是仁義的部隊,我允許你們投降,這樣你們還是能夠保住性命,現在只是拖住唐軍而已。”

錯給在這隻騎兵中威望還是很高,聽說要留下來阻擋唐軍吐蕃騎兵騷動了一下,錯給又說道:“我們再跑下去也是跑不掉的,相信你們也清楚,唐軍追到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短了,我確定他們的戰馬每人必定不止一匹,所以我們只有在這裡一拼纔有活路,要是擊敗了唐軍我們就是英雄,要是實在抵擋不住也就結束了這場逃跑了,勇敢的戰士不願背對敵人逃命。”

錯給的這番話激起了剩下的幾十名吐蕃騎兵的士氣,不少吐蕃騎兵都舉起了手中的武器狂呼了起來,錯給橫刀一揮,所有的吐蕃騎兵都準備好了弓箭軍弩,站成一個橫排靜靜的等待起來。

很快唐軍就接近了,唐軍似乎也沒有料到這幾十個吐蕃騎兵居然敢在這裡等待,唐軍比較鬆散的隊形就集中了起來,這時錯給纔看出唐軍騎兵已經超過了三百名,騎著一匹黃馬的一名唐軍軍官站在唐軍排好的陣形前面。

唐軍騎兵開始了換馬,每名唐軍果然是帶有兩匹備馬,兩邊相隔不到五百米,唐軍領頭的校尉是萬海,李佐國將原來手下的親衛基本上全部下放到了軍中,很多親衛的官職都做到了校尉一級,要想再進一步就需要軍功了,萬海看著眼前的吐蕃騎兵。

這些騎兵裝備並不好,戰馬卻不錯,不過讓萬海生氣的是吐蕃騎兵使用的武器一看就知道很多都是唐軍的制式武器,這說明了唐軍失敗在了這些裝備非常簡陋的吐蕃人手中,這讓萬海心中像火燒一樣,他決定先拿眼前的吐蕃士兵開刀。

萬海舉起手中的騎槊,瞇起眼,高原的陽光還是比較刺眼的,身後的唐軍紛紛舉起了手中的角弩,萬海輕輕的一磕坐下戰馬的腹部,黃色的大宛戰馬搖搖頭,輕輕打了個響鼻開始向前小跑起來。

萬海在馬上大聲說道:“就按李護將軍的吩咐,我們就是來收拾這些殺我大唐俘虜的吐蕃人的,我們也不留俘虜,一個也別放過,前進……..”

望著鋪天蓋地般衝來的唐軍,三百多騎居然看上去就像千軍萬馬一般,那種精銳的程度是錯給見過的唐軍中沒有的,錯給將牙齒一咬,手中的橫刀往前一指,吐蕃騎兵紛紛舉起了手中的弓箭和軍弩,戰馬也向前迎了過去,人數相差巨大的兩軍接近著,就像是一直小羊迎向了餓狼一般,還沒有進入吐蕃騎兵的射程唐軍的角弩就發射了,錯給一馬當先,第一時間身上就射滿了弩箭,在掉下馬的瞬間,錯給看見了唐軍當先將領舉起了手中的騎槊,那鋒利的槊尖在陽光下發出閃爍的寒光…………..

第5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第28章 定親18章 鐵與血決死一戰上第12章 死太監真是找死第22章 古牧爾血戰(中)第54章 西歸安西書生反第21章 交戰第4章 給我打得連他媽媽都不認識第27章 安西節度使第23章 準駕到第58章 鉅額賠償第38章 撤兵第31章 權相歸天虎離京第50章 擒將敗軍胡騎逃第37章 兇狠的阿力射第14章 小人構陷第5章 橄欖球的起源第46章 安慶緒揮軍擊長安李佐國連夜斷後路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52章 高仙芝之死第20章 殷秀實的如意算盤第29章 烏蘭會戰(上下)第38章 撤兵第53章 安齊斯關前第5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1章 收服第41章 怛羅斯之戰--封谷第5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第49章 區域霸權第44章 地稅局第17章 殿見定議第44章 厲兵秣馬東指劍第9章 定計謀李亨第16章 三部聯合第42章 名將身隕戰靈州第24章 槍名:霸王!第35章 怛羅斯之戰--楚天舒第22章 古牧爾血戰(中)第6章 李護第35章 郭子儀遣使約戰第55章 血流成河第16章 鄭春雲的憤怒第25章 明月幾時有第24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0章 疑惑第51章 殺戮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第36章 大決戰(上)第49章 火器破騎李麒到第10章 大周帝國第28章 烏蘭會戰(上中)第16章 三部聯合第12章 死太監真是找死第9章 定計謀李亨第27章 赤河之戰(完)第18章 戰前第44章 厲兵秣馬東指劍第37章 大決戰(中)第8章 凋謝的格桑花(中)第43章 太子監國靈州定第43章 太子監國靈州定第19章 鮮于踆第49章 火器破騎李麒到第6章 夜宴第8章 路遇太子第22章 古牧爾血戰(中)第4章 大唐亂局第51章 殺戮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第7章 咄魯之死第31章 烏蘭會戰(下中)第44章 地稅局第48章 怛羅斯之戰--血流第62章 石堡城血戰第39章 陌刀如林血如海第14章 太子黨第48章 婚禮(下)第70章 定安史第30章 遊騎兵第9章 阿麗兒、李白第52章 揮軍西進第53章 國殤三十四章 怛羅斯之戰插曲第33章 戰前準備第14章 兩年(下)第31章 權相歸天虎離京第27章 安西節度使第7章 籌謀21章 古牧爾血戰上第22章 高仙芝的盤算第6章 夜宴第34章 李嗣業的困惑第42章 新年新氣象第17章 李嗣業之死(上)第68章 鐵壁合圍攻洛陽第25章 赤河之戰(三)第7章 凋謝的格桑花(上)第25章 赤河之戰(三)第6章 李護第24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7章 咄魯之死第47章 婚禮(上)
第5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第28章 定親18章 鐵與血決死一戰上第12章 死太監真是找死第22章 古牧爾血戰(中)第54章 西歸安西書生反第21章 交戰第4章 給我打得連他媽媽都不認識第27章 安西節度使第23章 準駕到第58章 鉅額賠償第38章 撤兵第31章 權相歸天虎離京第50章 擒將敗軍胡騎逃第37章 兇狠的阿力射第14章 小人構陷第5章 橄欖球的起源第46章 安慶緒揮軍擊長安李佐國連夜斷後路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52章 高仙芝之死第20章 殷秀實的如意算盤第29章 烏蘭會戰(上下)第38章 撤兵第53章 安齊斯關前第5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1章 收服第41章 怛羅斯之戰--封谷第5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第49章 區域霸權第44章 地稅局第17章 殿見定議第44章 厲兵秣馬東指劍第9章 定計謀李亨第16章 三部聯合第42章 名將身隕戰靈州第24章 槍名:霸王!第35章 怛羅斯之戰--楚天舒第22章 古牧爾血戰(中)第6章 李護第35章 郭子儀遣使約戰第55章 血流成河第16章 鄭春雲的憤怒第25章 明月幾時有第24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0章 疑惑第51章 殺戮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第36章 大決戰(上)第49章 火器破騎李麒到第10章 大周帝國第28章 烏蘭會戰(上中)第16章 三部聯合第12章 死太監真是找死第9章 定計謀李亨第27章 赤河之戰(完)第18章 戰前第44章 厲兵秣馬東指劍第37章 大決戰(中)第8章 凋謝的格桑花(中)第43章 太子監國靈州定第43章 太子監國靈州定第19章 鮮于踆第49章 火器破騎李麒到第6章 夜宴第8章 路遇太子第22章 古牧爾血戰(中)第4章 大唐亂局第51章 殺戮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第7章 咄魯之死第31章 烏蘭會戰(下中)第44章 地稅局第48章 怛羅斯之戰--血流第62章 石堡城血戰第39章 陌刀如林血如海第14章 太子黨第48章 婚禮(下)第70章 定安史第30章 遊騎兵第9章 阿麗兒、李白第52章 揮軍西進第53章 國殤三十四章 怛羅斯之戰插曲第33章 戰前準備第14章 兩年(下)第31章 權相歸天虎離京第27章 安西節度使第7章 籌謀21章 古牧爾血戰上第22章 高仙芝的盤算第6章 夜宴第34章 李嗣業的困惑第42章 新年新氣象第17章 李嗣業之死(上)第68章 鐵壁合圍攻洛陽第25章 赤河之戰(三)第7章 凋謝的格桑花(上)第25章 赤河之戰(三)第6章 李護第24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7章 咄魯之死第47章 婚禮(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武安市| 敦煌市| 恩平市| 梅州市| 页游| 秭归县| 黄梅县| 平江县| 峡江县| 株洲县| 宜城市| 乾安县| 斗六市| 桂东县| 岗巴县| 福建省| 奈曼旗| 永善县| 广水市| 资中县| 云霄县| 河南省| 金堂县| 绵阳市| 元谋县| 枣阳市| 宿迁市| 霍州市| 封丘县| 房产| 苍溪县| 鄱阳县| 图木舒克市| 东乡族自治县| 梁河县| 盐山县| 双城市| 读书| 永吉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