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

.,最快更新大宋將門最新章節!

不得不說,趙二當初做得太過分了,哪怕幾十年過去了,身爲趙二的孫子,趙禎想起老祖宗的作爲,也是滿頭大汗,心裡發虛。

沈端指出陳琳要幫著太祖一系恢復皇位,哪怕趙禎再不敢相信,也必須要查!

不知要查陳琳,還要查各種消息,看看究竟有沒有苗頭,尤其十幾年前,當時有人就跳出來,推薦過太祖的後代,要求過繼……這類的情況,必須仔細清查,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誰,再替趙大後人搖旗吶喊!

經過一番查證,陳琳那裡沒有任何證據。

可市面上各種手抄本,各種文章,茶館,酒樓,那些說書唱戲的,還真有不少讚頌趙大的,還有人煞有介事,講著斧聲燭影,說什麼皇帝得國不正,應當還政云云……

放在幾年前,這些情況趙禎大可以一笑了之。

但是在這個當口,皇帝再也忍不了了!

必須查,一定要查到底,牽連進去的,一個不留!

趙禎有些神經質了,他覺得凡是和趙大有關係的人,或者說趙大的子孫後代,都不應該放過!

趙禎一遍遍唸叨著:“朕躬德薄,朕躬德薄啊!”

皇帝語氣淒涼,杜鵑啼血,聽著心酸。

可不是嗎,三代人,八九十年的皇帝,還趕不上趙大,是該找塊豆腐撞死算了!趙禎五味雜陳,一肚子鬱悶。

王寧安沉吟了許久,才緩緩開口道:“回聖人的話,臣倒是覺得,事情未必如此。”

“哦?景平,你有什麼高見?”

“陛下,臣以爲太祖皇帝駕崩那麼多年,當年的舊人,早就作古了。就拿陳琳來說,他還不到80歲,並沒有經歷過太祖時期,當然了,他的父輩或許還可能忠於太祖,他早年的時候,也可能有些想法,但傳到了第三代人,那可就未必了。”

王寧安當即給趙禎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王家的老家丁王忠,他的哥哥當年跟著王貴作戰,僥倖沒有殉國,他保護了王貴老將軍的屍體,心心念念著大宋,到了第二代,也心念著大宋,並且時常去給墳墓降香。

但是到了第三代人,他們從小就和契丹人一起生活,他們知道的大宋,就是敵人,他們甚至厭惡宋人的身份和血統。

他們加入耶律重元的軍隊,和契丹人一樣,夢想著搶掠大宋,發一筆橫財,根本不在乎長輩的管教。

直到後來,大宋光復了幽州,重新進行教育,恢復漢魂,差不多十年下來,才漸漸有了成色,新出生的一代人,從小就念大宋的學堂,說漢話,寫漢字,拜漢人祖宗神靈,穿漢家衣服,吃漢家食物……漸漸的,這些人才恢復了曾經的狀態。

根據王寧安的估計,至少要二三十年之後,原本臣服於契丹的一代人,徹底老了,死了,從社會的核心層淘汰掉,幽州纔會變得和中原一模一樣。

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很多東西也必須靠時間來改變!

思想觀念,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

“陛下,臣想說聖人御極四十多年,我大宋的子民,多數人窮其一生,只有陛下一個君父,無不把陛下視爲天下之主。放眼天下,經歷過太祖皇帝統治,對太祖還有感情的,或許都要年過百歲,試問,又有幾個?”

王寧安的這番話,讓趙禎心裡頭好受了不少。

“景平,照你這麼說,既然不是真的懷念太祖皇帝,那爲何又有人寫文章,表演戲曲,更有陳琳一般的逆賊,想要恢復太祖一系的皇位呢?”

王寧安滿臉爲難,欲言又止,趙禎立刻鼓勵道:“景平,朕心已經亂了,現在能信任的人,也不過就是你罷了,你還不說實話嗎?”

“這個……臣斗膽言之。”王寧安理了理思緒,然後在說道:“陛下,臣以爲所謂恢復太祖一系皇位,不過是個藉口,或者說,只是爲了他們的行動,增加一點說服力而已!”

趙禎蹙著眉頭,又問道:“那景平以爲,他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

“反對變法!”王寧安輕輕吐出了四個字,便不再多話。

倒是趙禎,卻陷入了沉思。

聰明不過帝王。

趙禎思索了半晌,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不得不說,隨著吏治改革,一大批舊派老臣都被趕走了。

如今的政事堂,包括京中地方官吏,多數都是新派官員,主張變法的力量佔據了絕對優勢。

正因爲如此,在趙禎的心裡,也對變法派領袖王寧安產生了懷疑和忌憚,這也就是整件事情的根源!

但是此刻的趙禎,卻發現自己錯了。

所謂的變法派,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

而舊派官僚士紳,他們的力量,依舊足以撼動整個大宋。

趙禎緩緩閉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當年趙大問趙普的一個問題,趙大問天下什麼最大?趙普沒有回答皇帝最大,而是說要去思考,過了一天,趙普告訴趙大,說道理最大!

趙禎也在問自己,這朝廷,什麼最大?

是皇帝最大嗎?

不是!

是規矩!

是立國百年,延續下來的規矩,是千年道統傳承,一代代人傑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案例。譬如說,皇帝要祭天,立刻禮部就會把歷代的祭天程序找出來,斟酌損益之後,皇帝照著辦就是了。

皇帝想要立太子,立刻就有人出來,拿出歷代的掌故,是立嫡,立長,立賢,他們都有一堆說話,你要是沒兒子,拖延日久,不立太子,這幫人也會跳出來,打著什麼祖宗江山,社稷爲重的旗號,逼著你過繼宗室子弟,繼承大統!

對外用兵,對內施政,甚至是任用臣子,全都有一套規矩,如果臣子們的看法一致,基本上沒皇帝什麼事,只有當臣子看法不同的時候,才需要皇帝站出來裁決。

……

說了一大堆,其實就是一點,當前朝廷的規矩,歷代的法度,還是偏向舊派官員的,畢竟這些東西就是他們的前輩訂立的!

如今看起來變法派充斥朝廷,勢力雄厚,那是因爲出了王寧安這個異類,加上一個不敬天,不畏祖的王安石,二王輔佐,加上皇帝的意志,才讓變法順利往下推。

如果這三方,稍微出現一點問題。

皇帝改主意了,王安石倒臺了,或者王寧安被排擠,那些被壓制的舊派官員,就會立刻反撲,摧毀變法,重新奪回大權。

絲毫不要懷疑他們的力量!

在歷史上,王安石和神宗的結盟,不就是如此嗎!

相比之下,二王和趙禎的結盟,只不過比歷史上更加強大而已,遠遠沒有到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地步。

想通了這些之後,趙禎突然變得慚愧起來,他甚至不太敢看王寧安。

變法遠遠沒有成功,人家舊派官員,隨便出了一招,用陳琳設計,就葬送了十萬人馬,差點毀了西北大局,也差點讓君臣翻臉!

趙禎啊趙禎,你有什麼自傲的本錢?

變法遠沒有成功,天下遠遠沒有太平大治,中興沒有完成,還有那麼多虎狼環視,內憂外患,還必須要賢臣輔佐。

這時候和王寧安鬧翻了,簡直是自毀長城。

哪怕贏了又如何?

變法只會迅速失敗,大宋又會回到原來的老樣子,甚至更加不如!

人亡政息,這個教訓還不夠慘痛嗎?

趙禎相比起一般的皇帝,他還是很有大局觀,又很想建功立業,真正中興大宋……經過了這一番的反思,他對王寧安的猜忌化解了大半。

當然了,身爲一個帝王,懷疑是他的本能,只是趙禎重新清醒了。

他和王寧安,還需要聯盟,還需要一起對付龐大的守舊派,千萬不能自以爲是,自毀長城!

想到這裡,趙禎越發尷尬,他咳嗽了兩聲。

“景平,朕真是老了,竟然連這點小把戲都沒有看穿,真是慚愧啊!”

王寧安注意著趙禎的神色,當發覺皇帝有了悔意,王寧安也暗暗鬆了口氣。

他是真不想和趙禎翻臉。

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些年,他見趙禎的次數,遠遠多於老爹,他對趙曙下的功夫,不在親生兒子之下。

王寧安終究不是一個可以不顧一切的人,像武則天那樣,毫不猶豫弄死親生骨肉,王寧安永遠也幹不出來。

重新化解了誤會,君臣之間的默契又恢復了過來。

“景平,你看接下來要如何辦案?”

“陛下,陳琳和沈端當然要繼續審問……只是陳琳年紀太大,不能動刑,偏偏他又心志堅定,未必能問出什麼有用的東西。至於沈端,應該加緊詢問,他的肚子裡肯定藏了許多秘密。再有臣以爲內廷已經查得差不多了,該對政事堂下手了!”

趙禎遲疑一下,點了點頭,“是啊,光憑著陳琳一個奴婢,想要輔佐太祖一系登基,根本不可能!如果沒有文臣參與,是絕對不行的……不只是文臣,就連將門之中,也要清查!”說到這裡,趙禎衝著王寧安一笑,“景平,朕說的這個將門,可不包括你們家啊!”

王寧安淡淡一笑,表示理解。

嚴格說起來,王貴老將軍也是倒了趙二的黴,可問題是王貴之後,王家就徹底衰敗了,沉寂了幾十年,根本沒有資格參與朝中的爭奪。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除了將門,另外宗室也要查,尤其是太祖一系,誰和陳琳有關係,誰和沈端過從甚密,誰的實力大,誰的名聲好!

總而言之,槍打出頭鳥!

趙禎是存心要大動干戈了。

在衆多的目標當中,排名的第一的當然是政事堂!

趙禎看了一眼太子趙曙,吩咐道:“你和王卿一起去政事堂吧,朕倒要看看,他們能給朕什麼解釋!”

趙曙連忙道:“兒臣遵旨,請父皇好好休養龍體,兒臣這就去。”

太子和王寧安離開了寢宮,氣勢洶洶,殺向政事堂!

第1136章 皇后病危第77章 職業武士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462章 連西夏也被買通了第250章 猖狂的交趾人第296章 下血本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國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張方平第1159章 龐大資產的處置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431章 富相公栽了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358章 經濟制裁第911章 王爺問案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822章 皇帝病危第504章 天子怒了第912章 皇帝長大了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630章 王相公死了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174章 老將王德用第555章 做個好女婿第1031章 九命文彥博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4章 一家亡一家興第156章 這是天譴第134章 冒險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522章 妄做小人的文彥博第64章 拉皇帝下水第556章 我是來殺人的第903章 苦力換農夫第1070章 工程師和循吏第750章 要立地成聖的文相公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840章 滿朝皆敵第127章 要蓋一座城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1063章 他們是奴隸第661章 殺一于闐人,十倍償之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559章 清查交子務第24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432章 百姓悍勇,士紳背叛第778章 春秋筆法第980章 雪恥的最後一戰第673章 戰前總動員第439章 文彥博和狄青的聯盟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246章 趙宗景立功了第882章 鹹魚翻身的文彥博第1111章 皇帝的價碼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054章 果斷撲殺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101章 學堂也怕出名第348章 二程很傻眼第602章 大功可比李靖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933章 牢頭變知府第225章 千萬大單第774章 暴富第423章 一門兩國公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624章 金殿辯論第409章 王貴的遺骸第107章 封賞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95章 賑災妙法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1097章 皇帝爭奪戰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第692章 一個跑不了第1156章 遺物第1131章 拋棄金本位第838章 無恥的三個境界第202章 汴京遊第1027章 金融集團的反撲第909章 南鄉子·晏幾道第130章 大寫的服第751章 宋相公悟道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795章 妖女蕭觀音第1097章 皇帝爭奪戰
第1136章 皇后病危第77章 職業武士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462章 連西夏也被買通了第250章 猖狂的交趾人第296章 下血本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國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張方平第1159章 龐大資產的處置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431章 富相公栽了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358章 經濟制裁第911章 王爺問案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822章 皇帝病危第504章 天子怒了第912章 皇帝長大了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630章 王相公死了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174章 老將王德用第555章 做個好女婿第1031章 九命文彥博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4章 一家亡一家興第156章 這是天譴第134章 冒險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522章 妄做小人的文彥博第64章 拉皇帝下水第556章 我是來殺人的第903章 苦力換農夫第1070章 工程師和循吏第750章 要立地成聖的文相公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840章 滿朝皆敵第127章 要蓋一座城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1063章 他們是奴隸第661章 殺一于闐人,十倍償之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559章 清查交子務第24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432章 百姓悍勇,士紳背叛第778章 春秋筆法第980章 雪恥的最後一戰第673章 戰前總動員第439章 文彥博和狄青的聯盟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246章 趙宗景立功了第882章 鹹魚翻身的文彥博第1111章 皇帝的價碼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054章 果斷撲殺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101章 學堂也怕出名第348章 二程很傻眼第602章 大功可比李靖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933章 牢頭變知府第225章 千萬大單第774章 暴富第423章 一門兩國公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624章 金殿辯論第409章 王貴的遺骸第107章 封賞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95章 賑災妙法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1097章 皇帝爭奪戰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第692章 一個跑不了第1156章 遺物第1131章 拋棄金本位第838章 無恥的三個境界第202章 汴京遊第1027章 金融集團的反撲第909章 南鄉子·晏幾道第130章 大寫的服第751章 宋相公悟道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795章 妖女蕭觀音第1097章 皇帝爭奪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丰县| 宝清县| 剑河县| 贵德县| 新密市| 常德市| 苏州市| 洛川县| 镇远县| 水富县| 淮安市| 宜城市| 灌南县| 日照市| 广汉市| 县级市| 健康| 西安市| 浮梁县| 宁陕县| 盈江县| 五莲县| 庆元县| 新兴县| 南汇区| 铜山县| 天全县| 于都县| 五峰| 呼玛县| 慈利县| 进贤县| 阳曲县| 青冈县| 永川市| 云和县| 迁安市| 湘乡市| 龙南县| 惠来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