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24章 金殿辯論

王寧安曾經問過自己,爲什麼要費好大的力氣,把文彥博留在朝堂上,這樣的老狐貍既不忠誠,也不可靠,和他打交道費心費力,乾脆把老貨都趕出朝堂,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相信不止王寧安想過,還有很多人也是這麼看的。

但問題是到了關鍵時刻,還真離不開老前輩的智慧。

文寧安不行,王安石不行,司馬光不行,甚至趙禎都不行。

必須要靠文彥博!

當百官敲響登聞鼓,一場君臣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此刻的文彥博,意氣風發,血液沸騰,就好像一顆燃燒的太陽,比王寧安還要耀眼幾倍……老狐貍清清楚楚,很有可能這一場爭鬥,就奠定他一輩子的功業。

就像寇準逼著真宗皇帝御駕親征一樣,日後不斷多少年,提起寇準,誰都要豎起大拇指,力挽狂瀾,拯救大宋,功高蓋世,無人能及!

以後提到他文彥博,就會提到這場吏治改革,就會提到他的颯爽英姿,因此文相公必須做到盡善盡美,讓人無可挑剔。

所以當登聞鼓響起之後,他立刻派遣王珪、劉沆、張方平三位重臣,去把所有敲鼓的官吏帶來,一定要維持秩序,不能亂,也不能隨便欺負他們,更不要大言恫嚇,以勢壓人。

交代之後,文彥博,王寧安,王安石,司馬光,大家一起來到了金殿。

此時趙禎拉著小太子已經趕來了。

趙宗垕也感到了氣氛凝重,他緊緊跟著父皇,亦步亦趨,絲毫不敢怠慢。小傢伙用力抿著嘴脣,繃著一張小臉,只是看到了師父也來了,露出瞭如釋重負的表情,在他的印象裡,就沒有師父做不成的事情!

“陛下,老臣以爲,天子當發堂堂之師,據正道而臨有罪,聖人云不教而誅謂之虐。如今百官敲響登聞鼓,就應該在金殿上坐而論道,一較高下?!?

趙禎頷首,“文相公,朕聞報有數百官吏前來,唯恐愛卿等人勢單力薄?。俊?

“陛下不必擔心,臣等無所畏懼!”

文彥博氣勢洶洶道:“老臣來的時候,已經反覆思量過,無論是變法,還是革新吏治,都是爲了大宋江山,爲了天下蒼生,問心無愧,不懼辯論。”

“好!”

趙禎欣喜道:“那朕就恭聽卿等高論?!?

……

今天的朝堂和往日不同,有點類似宴會的狀況,趙禎居中而坐,小太子陪在身邊,左右是兩排條案。

以文彥博爲首的宰執重臣主動坐在了西邊,把東邊留給了百官。

雙方遙相呼應,楚河漢界,涇渭分明,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這時候敲響登聞鼓的百官也都趕到了,他們稍微遲愣一下,就被領到了東邊的位置,坐了下來。

這次帶頭來的官員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狀元馮京。

大宋朝的狀元不算少,馮京何以在一羣人當中,鶴立雞羣呢?

這位至少有三個優點,第一他長得很帥氣,儒雅斯文,如果說狄詠是武夫當中的人樣子,那麼馮京就是文官的人樣子!

第二那就更了不起了,馮京連中三元,才華橫溢,能說會道,文采風流,是當世第一等的人物。

至於第三點,就說到了他的岳父。

馮京的岳父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富弼老相公,有個宰相岳父,還不算出奇,真正出奇的是富弼先後將兩個女兒嫁給了他!

我的老天爺??!

姐妹花啊!

你富相公找不到女婿了是吧?

你怎麼就那麼喜歡馮京???

兩條腿的大活人滿世界都是,你再找一個女婿能死???

不管多少人暗中痛罵,咬牙切齒,但是馮京“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聲名赫赫,無人不知。

就這樣一位官場新秀,前途遠大的苗子,居然在這一次的改革當中,被免去了官職,成了一介白衣!

天可憐見,狀元是士中極品,而三元及第,更是極品中的極品!

連他都能被罷黜,可見這次的改革有多不合理!

明白了,不論是文彥博,還是王寧安,都和富弼有仇,公報私仇,黑了我馮大狀元,簡直豈有此理!

馮京覺得他佔盡了天時地利,滿肚子道理,只要讓我說,就會立刻迎來滿堂彩。

“陛下,文相公,王相公……”

馮京先施禮,然後沉著臉,緩緩念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這是一首很格調的詩,甚至連音律都不正確。

但是每一個讀書人都牢牢記在心裡,做夢都不會忘記。

這首詩的作者是一位皇帝,他叫趙恆,也就是趙禎的便宜老爹!

馮京這時候拿出先帝的詩作,顯然是處心積慮。

“下官要請教,先帝詩作如此,難道十年寒窗,苦讀經史,屢次參加科舉,把心血都熬幹了,把頭髮都熬白了,只爲了報效大宋,莫非也錯了嗎?”

……

此時的金殿之上,雙方劍拔弩張,涇渭分明,還有更多的大臣也都趕來了,比如在打醬油的人羣當中,就有王寧安的一衆弟子。

他們職位太低,還沒有資格參加辯論,甚至沒有資格站在金殿之內。只能伸長了脖子,拼命巴望,尤其是蘇軾,更是焦急無比,迫不及待想要上去一展身手。

但是很可惜,他們只能作爲觀衆了。

第一個站起來應付馮京提問的正是王寧安。

“先帝此詩,名爲勸學……書中有千鍾粟,有顏如玉,也有黃金屋……只是馮大狀元,你讀出了書中的顏如玉,黃金屋嗎?”

馮京一拍胸膛,“王相公,下官三元及第,不像某些人,連功名都考不上?!?

王寧安淡淡一笑,“是啊,三元及第,鍾靈毓秀,文采風流,天上的文魁星下凡……馮大狀元,你除了考中三元之外,還有別的嗎?或者說,你能拿得出什麼政績嗎?”

王寧安輕笑道:“本官在慶曆七年,承蒙天子垂愛,賜下官職,那一年開始,我王家繁育北地馬,至今王家馬場,已經繁育出良駒30萬匹,我大宋騎兵七成的戰馬,皆出於此!馮大狀元,你頂著文魁星的名頭,可有一舉利國利民?不妨說一說,也讓本官開開眼界!”

馮京一時語塞。

司馬光笑道:“養馬不過是王大人衆多功績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南平儂智高,發兵交趾,出使遼國,廢除歲幣,收復幽州,開邊青唐,解決錢荒,裁撤多餘廂軍……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司馬光道:“馮大人,你或許還不明白,自己是堂堂狀元之尊,爲什麼會被罷官?不妨就告訴你,因爲你入仕之後,碌碌無爲,尸位素餐,不得不罷黜!”

“你胡說!”

馮京怒了,他瞪圓了眼睛,“我幾時無所作爲,你這是誣陷!”

“哈哈哈,有沒有誣陷,自有公論!”司馬光笑容不該,聲音溫和道:“你中狀元之後,以匠作監丞,通判荊南軍事,在任內,你每日約請朋友,吟詩作賦,寄情山水,不理政務,荊南軍務亂七八糟,你卻被調回京城,高升天章閣侍制,後來富相公在朝爲官,你又外調江寧府,一連三年,還是政績平平,期間江寧遭災,數萬戶百姓家園淹沒,流離失所,當時你居然還泛舟江上,做了十幾首詞,我沒有誣陷你吧?”

馮京的臉色越來越青,他只能咳嗽,掩飾尷尬。

司馬光卻不肯放過他,“後來你調回京城,糾察在京刑獄事……當時負責這一部分的是參知政事韓琦,你一連幾個月,不去拜會韓琦,曠工怠政,無所作爲,多虧你岳父富弼給韓琦寫信,才保住了你的官位,居然又擢升翰林學士!”

馮京是天才不假,可是司馬光也不是吃素的,他本就過目不忘,又得到王寧安的指點,更是犀利兇悍。

他把馮京的履歷說得清清楚楚。

這位馮大狀元,就是那種能讓所有人嫉妒死的上天寵兒。

學歷高,有宰相當岳父,長得又好……什麼都不用做,就能步步高昇,比誰都快,入仕十多年,就已經到了翰林學士,再往上一步,就能擠進決策圈了。

可謂神速,但是通觀他的作爲,乏善可陳,懶惰,無爲,庸碌,平凡,白吃飯,不幹活……作爲一個讀書人,他是成功的,三元及第,不需要懷疑!

但是成爲官員之後,他馮京是平庸的,甚至是不及格!

“你被罷黜官職,皆因你政績平平,作風散漫懶惰?!彼抉R光道:“朝廷開科取士,是爲了招攬人才,入仕之後,科舉成績就是過去,必須放下身段,好好學習政務,兢兢業業爲官,馮京,你沒有做到,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這時候文彥博也開口了,他先是威嚴地掃過百官,盯得衆人不自覺低頭。

“或許你們之中,許多人都不服氣,可老夫敢說,罷黜你們的官職,皆有章可循,不是胡亂來的,你們更應該反躬自省,捫心自問,你們對得起朝廷的高官厚祿嗎?”

天雷滾滾!

馮大狀元被轟成了渣,他被說的老臉通紅,恨不得鑽進地縫兒裡。他的身旁竟有人站起來,不服氣道:“朝廷養士,你們這麼做,是殘害士人!天下讀書人不會答應的?。 ?

第417章 一起發瘋的君臣第679章 抗旨第461章 不死世家第297章 決戰之開門第20章 無商不奸第1081章 一個滅村大案第429章 告御狀第1146章 九錫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913章 惡鬥第319章 負荊請罪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75章 很慘的楊大公子第590章 拜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424章 兒皇帝第1章 妹妹和弟弟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629章 恩科第72章 楊家槍第469章 有用的小人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171章 指鹿爲馬第1122章 好多年前的坑第362章 宿命的敵人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1039章 復甦的開始第567章 真正的對手第272章 紈絝的價值第1017章 瘋了第664章 融合的開始第999章 首相之爭第596章 一個老兵的選擇第276章 無恥是沒限度的第891章 第一世家的選擇第55章 茶館發威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666章 龍心大悅第947章 發飆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581章 最殘忍的報應第544章 奪得一城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83章 大龍頭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1024章 大宋的仁與威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772章 規範金融市場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學生們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765章 賈相公要掛了第245章 驚天大案第1033章 文彥博跌倒,王寧安吃飽第276章 無恥是沒限度的第532章 霸氣的皇帝第685章 國事爲重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405章 小人得志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4章 王寧安的反擊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447章 兇猛的王寧澤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179章 漸漸改變的皇帝第936章 宣戰漕幫第597章 張開的包圍圈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國第820章 令不出京城第906章 歡樂的技工學院第437章 趙禎的執著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360章 心軟的代價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642章 凌遲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583章 絕不妥協第635章 鐵騎出擊第629章 恩科第464章 民變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254章 打出來的奴才第576章 天子劍的用處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442章 窘迫的耶律洪基第216章 一線生機第568章 張方平的真正使命第402章 十萬倍暴利第320章 重建鐵騎
第417章 一起發瘋的君臣第679章 抗旨第461章 不死世家第297章 決戰之開門第20章 無商不奸第1081章 一個滅村大案第429章 告御狀第1146章 九錫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913章 惡鬥第319章 負荊請罪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75章 很慘的楊大公子第590章 拜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424章 兒皇帝第1章 妹妹和弟弟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629章 恩科第72章 楊家槍第469章 有用的小人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171章 指鹿爲馬第1122章 好多年前的坑第362章 宿命的敵人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1039章 復甦的開始第567章 真正的對手第272章 紈絝的價值第1017章 瘋了第664章 融合的開始第999章 首相之爭第596章 一個老兵的選擇第276章 無恥是沒限度的第891章 第一世家的選擇第55章 茶館發威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666章 龍心大悅第947章 發飆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581章 最殘忍的報應第544章 奪得一城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83章 大龍頭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1024章 大宋的仁與威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772章 規範金融市場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學生們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765章 賈相公要掛了第245章 驚天大案第1033章 文彥博跌倒,王寧安吃飽第276章 無恥是沒限度的第532章 霸氣的皇帝第685章 國事爲重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405章 小人得志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4章 王寧安的反擊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447章 兇猛的王寧澤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179章 漸漸改變的皇帝第936章 宣戰漕幫第597章 張開的包圍圈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國第820章 令不出京城第906章 歡樂的技工學院第437章 趙禎的執著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360章 心軟的代價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642章 凌遲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583章 絕不妥協第635章 鐵騎出擊第629章 恩科第464章 民變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254章 打出來的奴才第576章 天子劍的用處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442章 窘迫的耶律洪基第216章 一線生機第568章 張方平的真正使命第402章 十萬倍暴利第320章 重建鐵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藁城市| 江口县| 托克逊县| 临猗县| 鄂托克前旗| 永州市| 应城市| 武邑县| 平阴县| 营口市| 清新县| 塔城市| 弋阳县| 阿拉善右旗| 本溪市| 浦北县| 乃东县| 工布江达县| 河南省| 梁平县| 昌乐县| 汤原县| 仙居县| 子洲县| 永城市| 磐安县| 霍州市| 永寿县| 密云县| 台山市| 长治县| 潮州市| 思茅市| 淳安县| 虎林市| 广州市| 班戈县| 沭阳县| 调兵山市| 崇文区|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