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三章 迂腐老夫子,記仇熊孩子

“既如此,洪卿過幾天就可以回去了。”

皇帝這短短十來個字,張壽絲毫不意外,嶽山長則露出了震驚的表情,而洪山長,此時反而是一臉的平淡。他一板一眼地深深躬身道謝,等到直起腰時赫然一臉坦坦蕩蕩。

“多謝皇上成全!臣無意於仕途,更無意於顯達,只求天下太平,民風淳樸,朝中風氣肅然,能夠爲國多教出一些正人君子。臣舉薦小女,也是因爲小女淡泊名利,不求富貴,所以若是有其餘賢惠女子心甘情願,並不是非她不可。”

“大皇子從前便是因爲敬妃爲母失職,方纔會一錯再錯,若有賢妻規勸,將來有愛子陪伴,想來他總能稍稍改過。不但他如此,二皇子也是同樣如此。臣聽說京城從權門到百姓,婚姻往往先看門第,再看相貌,人品這種看不出來的東西往往就忽略了。”

“比如說二皇子,據說就曾經因爲道聽途說的傳言,在街頭羞辱官宦千金,便是這種陋習之故!所以……”他頓了一頓,目光突然落在了一旁的張壽身上。

“臣對張博士固然理念不合,也看不慣他的做派,但對於趙國公能夠遵守當年婚約,把女兒下嫁給門第完全不相稱的張博士,卻還是得贊一個好字。糟糠之妻不下堂,多少飛黃騰達的官員說是如此說,卻無不是左一個右一個納妾蓄婢。而貧賤時爲子女定下的婚約,更是在顯達之後說毀約就毀約,簡直是人品低劣!”

“婚姻二字,難道不應該是娶媳娶賢,嫁女嫁賢?”

在旁邊聽著的張壽簡直有些無語。這老頭一上來就先疾言厲色數落了他一通,而後卻又給他——或者說他那未來岳父趙國公朱涇戴了一頂高帽子,若是想就這麼一筆勾銷,他自然不可能這麼大度地就放過。可現在他算是聽出來了,人就是個刻板到古板的老頭!

都什麼年代了,還想在婚姻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死摳著賢德兩個字?這就和某些死摳著上古聖賢之世如何如何的老學究一個樣!大道理人人都懂,但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不是先顧著利益,這是你號召大家講仁義道德就有用的嗎?

見張壽和嶽山長全都在看自己,皇帝自己的臉色也不知不覺變得有些詭異,心裡更是哭笑不得。要知道,他此次召上京的四位大儒,全都派人訪查過,確信並不拘泥於所謂聖賢書,而是博覽羣書,在諸科上都有所涉獵,甚至可以說頗有建樹的人。

就比如這位豫章書院洪山長,雖然給書院定立了名目繁多的規矩,書院中有衆多鼓吹復古的老師以及曾經的臺諫清流,因而比不得重視水利以及農科的召明書院,但在諸科上卻也有相當有趣的亮點。派出去的人就訪查到,豫章書院出過一些有趣的小事件。

比如說,江西布政使進貢的,能夠看清楚遠處事物的望遠鏡,據說出自豫章書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之手用白水晶磨製而成,業已被軍器局引入。比如說,南昌府懸而未決的一樁疑案,是豫章書院一個學生提供破案思路,於是最終告破,其中思路頗爲有趣。

再比方說……豫章書院居然還有一個班招收女學生。而且招收的不是那種富貴人家,生活無憂,讀書也就是爲了吟詩作賦,消磨大好時光的千金,而是針對貧寒人家的女孩子,甚至還有寡婦。教習的除卻針黹女紅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實用技能……

學生如此,那掌管書院的那位老師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出於這個原因,覺得好奇的皇帝這才把洪山長給加入了這一次召見的大名單中,誰曾想洪山長沒到京城就突然來了一道讓他又驚又怒的上書不說,還大言不慚地推薦了一個大皇子妃的人選。

而就在他召見人時,這老頭兒更是一張口就是一堆聽著很有道理,實則卻迂腐之極的話。

此時此刻,見洪山長說完這話之後,就直接一躬到地,心裡轉過一千一萬個念頭的皇帝努力管理好了自己的表情,這才微微點頭道:“洪卿此言,確有道理。”

誰不知道娶媳娶賢,嫁女嫁賢……問題是看得出來嗎?他那皇后當初剛進宮的時候那也是容貌性情都不錯,太后可不單單是衝著對方家世給他定的人選。可有道是人心易變,現在好好的人,誰知道三五年後是什麼光景!

然而,張壽一聽見皇帝這模棱兩可的話,他就知道壞了。果然,下一刻,直起腰來的洪山長那就猶如打了雞血似的,激動到無以復加。

“皇上聖明!天佑我大明!以臣之見,朝中如今這風氣,是該整治一下了……”

眼見這麼一個剛剛還對自己大肆批駁,之後又是一番大道理的老頭兒又要開始滔滔不絕,張壽趕緊趁機對四皇子耳語了幾句。

於是,最討厭這些大道理的四皇子立刻一溜煙跑到了皇帝身邊,然後和剛剛張壽與他說話一樣,悄悄對皇帝耳語了一番,只當沒看見洪山長的異色。

而因爲熊孩子的這一跑腿,得到張壽提示的皇帝終於找到了終結今天這番談話的關鍵所在。他輕輕咳嗽一聲,及時打斷了洪山長的口若懸河。

“洪卿,朕對令嬡實在是有些好奇。這樣吧,兒女婚事並不僅僅是朕一個人能決斷的,太后爲了大皇子也操碎了心。令嬡既然和你一同入京,明日就去清寧宮覲見太后吧。嶽卿數日前抵達京城,好歹是休整了幾日,你剛到京城,也不妨先回住處休憩。”

說到這裡,見洪山長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話,皇帝不確定人到底是要答應,還是要抗爭,當下立刻霸氣十足地說:“這是朕的旨意,不是和你商量!來人,送洪山長回雅舍!”

洪山長這纔有些失望地開口答應。隨著之前帶他來的那個司禮監隨堂趕忙進來,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一大把年紀今天卻已經愣頭青了好幾次,一絲不茍地長揖行禮,隨即正面對著皇帝小步後退,最終才一聲不吭地轉身出去。一舉一動,無不深合禮儀。

他這一走,偌大的乾清宮正殿中,竟是人人齊舒一口氣,就連小小年紀的四皇子亦然。

而一貫很注意儀態的召明書院山長嶽不凡也如此,那卻完全是因爲和這樣一個頑固的老頭兒一同受召見,此時那心情憋悶得著實無以復加。

所以,在長吁了一口氣之後,他就立刻開口說道:“皇上,洪山長之前在來時的路上也說了些不合時宜的話,但還請皇上看在他年長的份上,稍加寬容。據臣所知,這些年來,豫章書院人才濟濟,只因洪山長不但嚴於律己,而且更嚴於律人。”

他可沒打算濃墨重彩全都花在別人身上,就這麼一說,隨即就立刻把話題岔回到了自己身上:“各家書院有各家書院的規矩,就比如召明書院,學生收進門,修行看各人,除卻經史之外,餘下的全憑學生自己興趣。”

“而因爲召明書院中寒門子乃至於貧家子農家子最多,所以對農科感興趣的人著實不少。他們都希望能夠將所學用到家鄉,使家鄉父老能夠每年多收三五斗,安居樂業。如今東粵、瓊南,都有三季稻,而其中良種,不少都是召明書院親耕的學生們改良流傳出去的……”

張壽坐在旁邊,聚精會神地聽嶽山長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家書院如何注重農科,如何改良種子,如何努力研究更高效肥料,心中把人和剛剛老學究似的洪山長加以對比,心想陸三郎和紀九一個勁讓他重視皇帝特召的四位賢達,嶽山長此時的表現還算不負他們的警惕。

而等到嶽山長在農科之後又轉而大談水利,他就更在心裡給人打了個高分。因爲這位赫然在那擺事實,講道理,將曾經召明書院出來的兩位水利名臣拿出來,卻沒有大說特說他們的功績,而是隻談他們對後輩們做出的榜樣,如今召明書院的學生在廣東主持修水渠的不少。

這一次,就連起初心存反感的四皇子,此時那不耐煩的表情也漸漸消失了,甚至一邊聽一邊磨著張壽給他講解其中那些他不明白的名詞。

皇帝更是一邊聽一邊問,當確證嶽山長確實如訪查到的那樣頗有真才實學,他方纔微微頷首,隨即就突然開口問道:“之前葛老太師曾經對朕建議,建國之初用的歷法到現在已經越來越不精確了,因而請求仿效元時郭守敬四海測驗那般重新測算,未知嶽卿怎麼看?”

突然被問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嶽山長頓時微微變色,差點忍不住去看張壽。好在他把控自己的本事極強,立時就恢復了過來,當即含笑說道:“術業有專攻,曆法這種事,葛老太師比臣這種半吊子要懂得多,皇上就是問張博士,也比臣來得強。”

沒等皇帝看向自己,張壽立刻不假思索地說:“皇上,臣只是略通算經,於曆法只是門外漢,但既然嶽山長對農科如此重視,想來應當知道如今的歷法是否適合如今的農時纔對。”

自己的問題被人就這麼直截了當推了回來,嶽山長頓時有些措手不及。

如果說他對張壽是七分警惕,那麼對張壽背後的朱涇,那就至少是九分警惕,而對張壽那位老師葛雍,說是十二分警惕也不爲過。

儘管人已經不在朝堂了,但朝堂滿是這位老太師的各種傳說,眼下人年紀這麼一大把卻還要推行什麼四海測驗,重訂曆法,他怎麼想怎麼覺著這位老太師是在爲張壽鋪路。

於是,哪怕張壽說對曆法是個門外漢,他還是立刻拿出了十二分重視,打起精神說道:“皇上既是不吝垂詢臣這個門外漢,張博士卻又如此謙遜,那麼臣覺得,葛老太師年紀大了,雖然臣聽說還有齊褚二位老先生佐助,但畢竟年老體衰,此事也不能全靠欽天監那些人。”

“所以臣建議,不妨下詔天下,允許民間精通算經的人才於官府自薦,然後召入京城,以備皇上垂詢。”

聽到嶽山長用異常懇切的態度說出這麼一句話,張壽差點要拍大腿叫好,然後大大稱讚一聲嶽山長神助攻。要知道,如今招進九章堂的這些人,頂多只能算是天賦尚可,前途無門的潛在數學苗子,離開人才兩個字還很遠,那些真正的高端數學人才估計還看不上他。

但如果藉由編修曆法,朝廷放開天文禁令,那麼一定會有很多高端人才雲集京城!就算其中有的是人看不上他,但也肯定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於是,他立刻慨然響應道:“皇上,嶽山長所言極是,臣附議!”

皇帝見嶽山長聞聽此言臉上閃過了一絲明顯異色,隨即就迅速掩藏似的微微低頭,他就暗自呵呵——張壽這小子師承葛雍,想法自然與常人不同,你們這些城府深沉的人老喜歡用世俗想法去衡量於他,那豈不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而且……朕其實也等著你這話!

嘴角露出笑容的天子欣然擊節讚賞道:“嶽卿此言精到,就這麼辦。來人,去內閣傳命,此前因欽天監人才不夠的緣故,四海測驗進展緩慢,如今因嶽卿之諫,當放眼天下召集精通算學之才。爲求延攬的是真正的人才,請葛老太師和齊褚二位出題,有意者可於地方官府解題,然後公車送京城!”

這一刻,很難要用什麼字詞來形容嶽山長的心情。他只覺得之前一直自認爲表現得體的自己,被皇帝和張壽聯手耍了!

可此時面對氣定神閒的天子,興高采烈的四皇子,喜上眉梢的張壽,他卻又不能再反對,只能暗自在心裡生悶氣。偏偏就在這時候,他就聽到四皇子突然問道:“父皇,我聽說之前三哥和我報考九章堂時,有召明書院學生在那質疑三哥,後來嶽山長就把人逐出門牆了?”

張壽記得自己收留方青的這事兒早就知會過皇帝,皇帝也完全沒有追究的意思,卻沒想到四皇子竟會突然拿出來說。這小小熊孩子,居然這麼記仇?

他正這麼想,就只見四皇子狡黠地笑了笑:“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嶽山長教都不教就把人逐出門牆,是不是有點太嚴苛了?”

第二十六章 唱作俱佳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無情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卻不同第十九章 要想富……第二百七十四章 錯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婚第三百二十章 贈劍,耿直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異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靜第八百六十章 威嚇尾聲1 兄弟第三百八十三章 從公式到建港第三百七十四章 本是同根生,性情各不同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兩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狀?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氣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戲到一半亂紛紛第七百二十五章 非專業扮鬼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渡漂流記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內定的?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惡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八百章 證明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求同存異第五百零五章 題海無涯,陪襯難當第四百零七章 請千萬留他一條命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五百七十四章 不講理,看張郎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六百零六章 一個都不靠譜!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題海無涯,馬蜂窩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纔有鬼!第二百四十八章 過年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八十七章 當滷煮開始掉書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爭?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八百四十八章 請君出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東宮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唾面自乾?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宮?第五百八十五章 誰難倒了誰?
第二十六章 唱作俱佳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無情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卻不同第十九章 要想富……第二百七十四章 錯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婚第三百二十章 贈劍,耿直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異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靜第八百六十章 威嚇尾聲1 兄弟第三百八十三章 從公式到建港第三百七十四章 本是同根生,性情各不同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兩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狀?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氣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戲到一半亂紛紛第七百二十五章 非專業扮鬼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渡漂流記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內定的?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惡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八百章 證明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求同存異第五百零五章 題海無涯,陪襯難當第四百零七章 請千萬留他一條命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五百七十四章 不講理,看張郎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六百零六章 一個都不靠譜!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題海無涯,馬蜂窩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纔有鬼!第二百四十八章 過年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八十七章 當滷煮開始掉書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爭?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八百四十八章 請君出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東宮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唾面自乾?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宮?第五百八十五章 誰難倒了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洛隆县| 都匀市| 南皮县| 塔河县| 曲松县| 周口市| 通河县| 青铜峡市| 南岸区| 磴口县| 广汉市| 临颍县| 昌平区| 四川省| 陕西省| 双辽市| 云霄县| 余干县| 怀宁县| 兰溪市| 体育| 德昌县| 威海市| 涿鹿县| 互助| 全南县| 宽城| 拉孜县| 亚东县| 稻城县| 理塘县| 泗洪县| 行唐县| 哈密市| 永吉县| 丹阳市| 临沂市| 文登市| 东源县|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