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5章 吳越

錢王對開發(fā)和繁榮兩浙經(jīng)濟,文化之功,代有評述。著名的宋代鐵面御史趙汴的《表忠觀記》,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開國元勳劉基分別撰寫的《武肅王傳》中,均有詳細記載。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蘇東坡稱道錢王有保衛(wèi)兩浙之功,並說“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其德於斯民甚厚。”綜上所述,錢王讓吳越爲“人間天堂”蘇杭的奠基人已當之無愧了。

城區(qū)的擴大,錢鏐擔任杭州刺史後,於大順元年(890年)九月第一次擴大杭城。史書記載:“築新夾城,環(huán)包家山,泊秦望山而回,凡50裡,皆穿林架險而版築。”第二次擴大杭州城是景福二年(893年),周圍70裡。據(jù)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一《帝王都會》記載,羅城的城門有十:朝天門,在吳山下,今鎮(zhèn)海樓(即鼓樓);龍山門,在六和塔西;竹車門,在望仙橋東南;新門,在炭橋東;南土門,在薦橋門外;北土門,在菜市橋門外;鹽橋門,在鹽橋西;西關(guān)門,在雷峰塔下;北關(guān)門,在夾城巷;寶德門,在艮山門外無星橋。

鳳凰山麓王宮,鳳凰山麓,爲隋唐兩朝的州治所在,吳越國時擴建王宮,南邊有通越門,北邊爲雙門,範圍數(shù)裡。相當於南宋皇城九里的範圍。內(nèi)有八會堂、功臣堂、天寵堂、天冊堂、閱武堂、握髮殿、思政堂、仙居堂、麗春院等十多處殿堂建築,規(guī)制恢宏。

建造捍海石塘,消除了錢塘江潮對杭州的危害。捍海塘南起六和塔,北至艮山門外。

保護西湖環(huán)繞,從錢鏐起,設(shè)立撩湖軍兵千人,專事清理西湖葑草之事。

佛教名勝,吳越國統(tǒng)治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內(nèi)卻興建了150多座寺院與數(shù)十座塔幢,爲杭州成爲著名的佛教風景勝地奠定了基礎(chǔ),其中著名的寺院、經(jīng)幢等名勝如下:

名勝,錢塘門外昭慶寺龍井延恩衍慶院雷峰下顯嚴寺廟,寶蓮山寶仁寺,月輪山開化寺,鳳山梵天寺,南高峰榮國寺,孤山瑪瑙寺,赤山埠六通寺,赤山埠高麗寺。吳山海會寺,南屏山淨慈寺,寶石山崇壽寺,五雲(yún)山雲(yún)棲寺,九溪理安寺,靈峰靈峰寺,紫陽山寶成寺,天竺法喜寺,水樂洞淨化院,龍山天真寺。

塔幢,六和塔,閘口白塔,保俶塔,雷峰塔,梵天寺兩座經(jīng)幢,靈隱寺內(nèi)兩座經(jīng)幢。

石窟藝術(shù)與佛像,慈雲(yún)嶺石窟佛像,煙霞洞石窟佛像,天龍寺石窟佛像,鳳凰山三石佛與十六羅漢,飛來峰佛像。

太祖武肅王?錢鏐,(字具美852年-932年在位907年-932年),世宗文穆王?錢元瓘(字明寶887年-941年在位932年-941年),忠獻王?錢佐(字符佑928年-947年在位941年-947年),忠遜王?錢宗(字隆道929年?-971年在位947年),忠懿王?錢俶(字文徳929年-988年在位948年-978年)。

吳越國五位國王錢鏐:(公元852年-932年),吳越國開創(chuàng)者,字具美,小名婆留,臨安人。錢鏐出身微賤,但卻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guān)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羣兒遊戲,喜歡到石鏡鎮(zhèn)看鎮(zhèn)兵跑馬射箭,他也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相士驚爲“真貴人也”。長大後,不務(wù)正業(yè),販鹽爲盜,奔走兩浙之地,深知習武纔是同路,十七歲開始苦練硬弓、使長矛,讀《孫子兵法》,二十歲到石鏡鎮(zhèn)投軍當“義兵”,改名爲錢鏐。黃巢起義時,錢鏐成爲當?shù)剀婇y董昌的部將,屢立戰(zhàn)功。

唐光啓三年(887),董昌爲越州觀察使(今浙江紹興),自杭州移鎮(zhèn)浙東;唐以錢鏐爲杭州刺史,從此就獨據(jù)一方。景福二年(893),錢鏐升任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駐杭州。乾寧三年(896)錢鏐滅董昌,得越州。唐以錢鏐爲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使。天覆二年(902),唐封他爲越王。後梁又封他爲吳越王。923年後樑國主又冊封錢鏐爲吳越國國王。

錢鏐在政治上貫徹“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的國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獎勵墾荒,發(fā)展農(nóng)桑;平息藩鎮(zhèn)戰(zhàn)亂,維護兩浙安寧,有利於人民生活和經(jīng)濟繁榮。他開拓杭州城郭,大興土木,營建宮殿,修築海塘,疏浚湖浦,灌溉農(nóng)桑,開拓海運,發(fā)展貿(mào)易,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使兩浙安定繁榮。特別是他在統(tǒng)治區(qū)內(nèi)興修水利,修建錢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閘,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隻往來。世人奉之爲“海龍王”。又加之戰(zhàn)爭較少,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所以,吳越對江浙地區(qū)的開發(fā)是有一定貢獻的。錢鏐於後唐長興三年(932)卒。終年八十一歲,諡武肅,葬臨安錢王陵。

錢元瓘,字明寶,原名錢傳瓘,五代時期吳越國君主,是吳越國建立者錢鏐之子。

開平元年(907年),升爲衙內(nèi)都指揮史。天成三年(928年)升爲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使。長興三年(932年)嗣王位,在位十年。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卒,享年55歲,諡文穆。他承繼了父王朝奉中原、保境安民的國策,又發(fā)展了與日本、朝鮮半島古國的友好交流。舊時西湖邊的涌金池上石刻“涌金門”三字爲他親書,今已廢。元瓘愛好文學,喜賦詩,有詩數(shù)百首,編集爲《錦樓集》。

錢弘佐,(公元928-947年),字玄祐,錢元瓘第六子。母許氏。少兒時便封官至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副使、檢校太尉。天福六年(941年),年僅14歲便嗣王位,由丞相曹弘達攝政事。大赦境內(nèi),免租稅一年。弘佐在位七年,於開運四年(947年)卒,諡忠獻。

錢弘倧,(公元929-971年),字隆道,錢元瓘第七子。

魯國夫人鄜氏所生。官曆內(nèi)使衙指揮使、檢校太尉、東府(越州)安撫使,尋拜丞相。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嗣王位。十二月被內(nèi)衙統(tǒng)軍使胡進思發(fā)動政變所廢,在位僅半年。廢后貶遷會稽臥龍山麓,生活起居仍與王同級,至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卒,諡忠遜。

錢弘俶,(公元929-988年),字文德,錢元管第九子。恭懿夫人吳漢月氏所生。吳越國的末代國王。初爲內(nèi)衙指揮使、檢校司空等。開運四年(946年)三月,爲臺州剌史,次年正月回杭州嗣王位。他丞繼先王的國策,尊奉中原。吳越國開國國君錢鏐割據(jù)兩浙時,於境內(nèi)保國安民,對外奉中原爲正朔所在,殷勤有加,一時間,吳越國國泰民安,經(jīng)濟繁榮。公元947年,錢俶繼承吳越國王位,繼承了祖先留下來的繁榮,也繼承了祖先留下的遺訓,對中原諸王朝貢奉之勤,海內(nèi)罕有其匹。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在宋朝統(tǒng)一全國的政治攻勢下,爲保一方平安,錢俶更是傾國所有以事貢獻。

974年,趙匡胤討伐南唐,矛頭直逼江南。錢俶拒絕了南唐後主李煜的求援建議,975年,出兵助宋滅南唐。南唐亡國後,吳越國脣亡齒寒。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一月,錢俶祭別錢鏐陵廟,失聲痛哭:“孫兒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悲傷得幾乎不能站立。稍後,錢俶即啓程赴開封納土獻地,端拱元年(988年)卒,諡忠懿,死後葬於洛陽北邙山。錢俶畢生崇信佛教,爲吳越國王時,在境內(nèi)廣種福田,建造佛塔無數(shù),最爲著名的爲雷峰塔、梵天寺塔和靈隱寺經(jīng)幢。還有六和塔和保俶塔。

第28章 全軍整訓第38章 帝王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26章 阿保機第33章 夜宴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9章 囂張氣焰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151章 長安亂第82章 要朕禮佛?第28章 潤州第165章 王仙芝第20章 北漢第150章 楊行密第67章 三營分練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69章 聲東擊西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55章 雨幕殺機第32章 夜襲第59章 南漢第15章 戰(zhàn)後第162章 敗亡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43章 鐵鷹銳士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118章 踞城而守第24章 大戰(zhàn)尾聲(下)第12章 昏君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122章 佛家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35章 龍門峽谷第71章 金陵,朕回來了第41章 羣雄逐鹿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7章 龍門軍營第34章 藩鎮(zhèn)割據(jù)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42章 魂歸來兮!第56章 癡虎戰(zhàn)瘋牛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78章 土地隱患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39章 後蜀第119章 北伐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60章 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九)第91章 金沙渡口第96章 金沙城第25章 北地瀛州第29章 新式軍訓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162章 敗亡第62章 溫柔清鄉(xiāng)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26章 才驚四座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2章 門第之風第77章 軍心大振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45章 聲東擊西第138章 錢弘左第163章 唐末史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49章 汴軍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137章 曲終人散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22章 可堪一戰(zhàn)否!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39章 激將法第98章 火燒叛軍第32章 軍情走漏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54章 晉陽帝第86章 箭如雨下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44章 伐蜀第11章 初戰(zhàn),血勇!第156章 激戰(zhàn)黃縣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72章 陰雲(yún)密佈第41章 步卒大陣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51章 長安亂第25章 江南文會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
第28章 全軍整訓第38章 帝王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26章 阿保機第33章 夜宴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9章 囂張氣焰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151章 長安亂第82章 要朕禮佛?第28章 潤州第165章 王仙芝第20章 北漢第150章 楊行密第67章 三營分練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69章 聲東擊西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55章 雨幕殺機第32章 夜襲第59章 南漢第15章 戰(zhàn)後第162章 敗亡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43章 鐵鷹銳士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118章 踞城而守第24章 大戰(zhàn)尾聲(下)第12章 昏君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122章 佛家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35章 龍門峽谷第71章 金陵,朕回來了第41章 羣雄逐鹿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7章 龍門軍營第34章 藩鎮(zhèn)割據(jù)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42章 魂歸來兮!第56章 癡虎戰(zhàn)瘋牛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78章 土地隱患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39章 後蜀第119章 北伐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60章 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九)第91章 金沙渡口第96章 金沙城第25章 北地瀛州第29章 新式軍訓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162章 敗亡第62章 溫柔清鄉(xiāng)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26章 才驚四座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2章 門第之風第77章 軍心大振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45章 聲東擊西第138章 錢弘左第163章 唐末史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49章 汴軍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137章 曲終人散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22章 可堪一戰(zhàn)否!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39章 激將法第98章 火燒叛軍第32章 軍情走漏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54章 晉陽帝第86章 箭如雨下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44章 伐蜀第11章 初戰(zhàn),血勇!第156章 激戰(zhàn)黃縣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72章 陰雲(yún)密佈第41章 步卒大陣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51章 長安亂第25章 江南文會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尼玛县| 丰县| 辉县市| 铁岭县| 涿鹿县| 曲阳县| 乳山市| 南昌县| 乳源| 布拖县| 玛沁县| 甘肃省| 满洲里市| 通化县| 开平市| 莱阳市| 西宁市| 综艺| 台中市| 东乡| 炉霍县| 衡东县| 松溪县| 乌什县| 阳高县| 色达县| 长宁区| 拜城县| 页游| 绥棱县| 墨竹工卡县| 湟中县| 攀枝花市| 抚州市| 噶尔县| 宁陕县| 东源县| 毕节市| 贵港市|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