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

……公元975年四月二十八日,晨,此時己是進入開寶八年的春末了,後世陽曆則是在五月的十幾日,春耕即將結束了。

由於宋唐之戰的耽擱,唐國的春耕已經在各農戶的自發組織下緩慢的開始了,在種子上,李煜己是讓常郢與文則二人去收繳今年的賦稅,以充國庫,再方便今年各州縣糧種的調撥,由於大戰,唐國錯過了去年冬的耕種,只得在今年開春種這些雜糧了。

這粟米在北地稱爲穀子,在南方,稻穀則被稱爲穀子。

“啓稟聖上,此番我大唐歷兵災**,數十萬百姓手中都沒有多少存糧了,爲保百姓口糧不失,故,此次田賦只徵其三成稅,經過統計,我大唐一府十三州共徵的錢糧賦一百二十七萬石!”唐國皇宮書房之中,文則手持奏摺恭敬的報道。

“嗯,此事你與常愛卿做的不錯,待完事之後朕會爲你們論功行賞,時間緊迫,你們且先下去歇息吧,朕去準備下祭春大典,待會兒便要開始了。”

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在伏羲之後。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每到這一天都會親自耕種那一畝三分地。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

列朝列代沿襲周禮制,這個這麼重要的傳統自然不會忘記!同過去不同,李煜在穿越過來之後,時常閱讀古籍之時,李煜特別對古代的禮儀以及重要的傳統可是很研究了一番!

昨夜李煜在讀古籍之時,突的想到此季乃是祭春之際,一番思索,李煜昨夜便連夜讓黃元才前去傳詔,今日祭春,讓百官準備好,所以這天一大早,李煜便起來準備今日的祭春大典了。

領近午時,李煜率一衆文武大臣盛裝出現在了咸陽近郊的渭水之濱,舉行唐國一年中最爲重要的典禮之一的“祭春大典”。

除文武大臣外,唐國有頭有臉的世家貴族也盡皆是攜兒帶女盛裝而來,雖然他們不一定能夠露臉,但是相對於只能遠觀的百姓來說。他們能夠佔據的位置還是夠好的。

最關鍵的是這個時候顯然是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不是?就算皇帝不一定看的見自己的臉,但是自己總能記住皇帝的臉不是?

聽聞李煜舉行祭春大典,無數的唐國百姓蜂擁而至,祭春大典是古時人們對天對未知的敬畏,但是更多的卻是寄託著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的期盼!

李煜衣著華麗金色滾龍袍,領著已經全部換上了嶄新官服的文武百官一出現,原本人聲鼎沸的祭春露臺瞬間就安靜下來。

從正一品一直到從九品,所有的唐國官員都衣冠袍帶,穿著整齊。唐國雖小,但禮制卻是如同一個皇朝一般,自謂正統,承唐制,行自魏晉南北朝便流傳下來九品中正制。

而這九品中正制則主要通過官服顏色以及官服上的刺繡來分辨官階高低!

文官:一品玄鳥,二品仙鶴,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鸕鶿,七品鴻漱,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顯然,歷朝歷代的皇帝又在其中的完善和制度優化上出了不少的氣力。文官一品至三品著紫袍,四品至六品著青袍,七品至九品著紅袍,同以往有了明顯的區別和明確的劃分!至於武將,創立之初曹丕便早就明確規定過,朝服看刺繡,披堅則看內繡!

文臣著進賢冠(也稱儒冠),冠上有樑爲記,亦稱樑冠,以冠上樑的多少來分官階品級,一品九樑,九品一樑!冠內襯巾幘,如無巾幘與樑數,則爲沒有官身的士大夫們戴用的。

同時,亦是規定了武將著鶡冠(又稱武冠),這鶡冠本就是歷朝武將日常佩戴的頭冠!

從取消以爵位論官階,廢郡縣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如今明確各個品階的朝服、刺繡、顏色以及冠帽,自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制遺留下來的模糊朝廷制度正在歷朝皇帝的手中逐漸完善並形成嚴格的禮儀制度。

這九品中正制對各朝各代而言,確實重要無比!歷史上也是倍受尊崇的,自曹丕創立後,上千年一直爲後世歷朝沿用。

這種新式的統一官服能夠讓人看一眼就分辨出各個朝臣的品階,同以前僅以顏色來論官位高低的袍服顯然要好的多。再加上官服上的刺繡色澤,較之以前不知道要莊嚴和肅重多少倍!

未時一刻,吉時到,頓時黃鐘大呂齊鳴,繁瑣的儀式足足持續了一個時辰纔算結束!儀式結束顯然並不算完,在李煜的帶領下,一衆文武百官齊齊出金陵城,於城野下地耕種!

每人標準的分了一畝三分地,身爲皇帝的李煜同樣也不能例外。耕完了地,播下了種,李煜吃完皇后周女英送上來的晚飯,唐國曆時三十九載的祭春大典纔在一衆百姓和文武大臣的齊聲歡呼聲中告一段落!

文武大臣在同李煜一道舉行完祭春大典之後,打道直接回了金陵皇宮正殿,今夜將在金陵皇宮正殿將會舉行自李煜當上皇帝之後的第二次大朝會!

“皇上駕到!”黃元才尖銳的聲音自高大莊肅的碧玉屏風之後傳來。

羣臣肅然,待一衆大臣躬身跪下,山呼萬歲之後,換了一身袍服的李煜龍行虎步,緩緩出現在金陵皇宮正殿。

大殿之上,李煜踱步至龍椅處坐下,對著侍立在一邊的黃元才輕輕點點頭!黃元纔會意,上前一步,雙手平放於腹間,緩步走上殿內玉階,朗聲道;“朝會起,衆臣入列!”

衆人退至李煜的兩側,躬身坐下,眼觀鼻,鼻觀心,神色肅然的看著李煜。

“呵呵,衆愛卿不必拘謹,大家也都累了一天了,且放鬆放鬆吧,來啊,宣歌姬們上殿,爲衆愛卿舞上一曲。”

酒過三旬,菜過五味,一舞盡興,今日的朝會的其樂融融與上次朝會的血腥殺戮不同,見李煜今日心情不錯,談笑間一臉溫和,衆臣亦是漸漸開始在李煜的面前放開膽子,推杯換盞,談笑風聲起來。

“衆位愛卿,”李煜端起酒杯望著衆臣朗聲道,衆人聞言皆是停下動作,恭敬的看著李煜。

頓了頓,李煜繼續道:“此番我大唐突遭此險亡國之禍,甚是危急,然,有賴衆位愛卿與朕同舟共濟,衆志成城,爲朕力御外辱,共保大唐,朕心甚慰,也甚是感謝列位愛卿。

此前重光(李煜表字)之所爲,重光每自思量,亦是甚爲悔恨,實是有負衆愛卿之期望,然衆愛卿之不離不棄,生死相隨,朕每每念及,時常感慨莫言,來,衆位愛卿,朕敬諸位一杯!聊表心意!”

說著,李煜緩緩起身,目露感激,神色誠懇的雙手端起酒鐏,居高臨下遙對衆人。

“吾皇聖明!”羣臣震驚,不禁心下感動萬分,這時,中書舍人高行參搖搖晃晃的起身,醉眼朦朧的望著李煜迎聲道。

“哈哈,當浮,當浮一大白!”隨既,滿面潮紅的常郢亦是起身笑道,雖是初入官場,但是在這種應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常郢還是明白的。

“來!衆卿家同飲此杯!”李煜擡手一邀,衆臣同時起身隨飲。

隨後,李煜放下酒鐏,緩身坐下,衆臣飲罷則是躬身一揖,亦是隨即坐下,李煜走下玉階與衆人同樂,羣臣盡歡,朝會變成了李煜和衆大臣拉近距離,聯絡感情的宴會。

自李煜上次朝會時一連斬了數十位大臣之後,君臣之間的距離便不知不覺的疏遠了,一衆大臣對李煜也只有畏,並無敬了,這一次,衆文武大臣和李煜的距離和感情則是被無限的拉近了,果然,酒桌上談感情,拉近距離,這一方式卻是幾千年來優勝劣汰之後流傳下來的最好的談事的方式。

宴至亥時時分,李煜以不勝酒力,提前退席回宮了,回到皇后周女英所在的淑芳宮,藉著酒興,兩人又一番翻雲覆雨的折騰,開始著他們的造人大業,一夜盡歡,直至凌晨兩人方纔疲憊不堪的睡下。

第7章 小周後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84章 馬蹄鐵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65章 封賞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67章 長安亂第65章 封賞第28章 潤州第13章 灰飛煙滅第97章 大敗吳越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76章 千里追殺第96章 曹彬隱傷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119章 北伐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11章 夜戰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86章 驚豔第73章 聲東擊西第124章 中計也!第65章 封賞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7章 高季興第41章 羣雄逐鹿第18章 常郢領軍第18章 常郢領軍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152章 收兵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157章 南唐三帝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51章 骨肉不可相爭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20章 滾滾煙塵第143章 齊王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11章 風聲鶴唳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22章 大戰尾聲(上)第164章 逝去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55章 鄴城第88章 刺殺賊首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7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37章 龍門軍營第39章 激將法第30章 禪位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97章 怒髮衝冠第149章 江東第12章 大破宋軍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22章 郭無爲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78章 土地隱患第71章 爲何而死第53章 夜巡第148章 小諸葛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南唐歷史上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67章 長安亂第24章 梟雄末路第115章 吳越第11章 初戰,血勇!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59章 匹夫之勇第156章 激戰黃縣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7章 高季興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7章 南唐變法之賈闔第45章 佈陣第129章 黃家信儒
第7章 小周後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84章 馬蹄鐵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65章 封賞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67章 長安亂第65章 封賞第28章 潤州第13章 灰飛煙滅第97章 大敗吳越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76章 千里追殺第96章 曹彬隱傷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119章 北伐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11章 夜戰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86章 驚豔第73章 聲東擊西第124章 中計也!第65章 封賞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7章 高季興第41章 羣雄逐鹿第18章 常郢領軍第18章 常郢領軍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152章 收兵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157章 南唐三帝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51章 骨肉不可相爭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20章 滾滾煙塵第143章 齊王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11章 風聲鶴唳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22章 大戰尾聲(上)第164章 逝去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55章 鄴城第88章 刺殺賊首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7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37章 龍門軍營第39章 激將法第30章 禪位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97章 怒髮衝冠第149章 江東第12章 大破宋軍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22章 郭無爲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78章 土地隱患第71章 爲何而死第53章 夜巡第148章 小諸葛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南唐歷史上第143章 兵發楚國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67章 長安亂第24章 梟雄末路第115章 吳越第11章 初戰,血勇!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59章 匹夫之勇第156章 激戰黃縣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7章 高季興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7章 南唐變法之賈闔第45章 佈陣第129章 黃家信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大埔区| 峨眉山市| 彰化市| 麻江县| 庐江县| 灵台县| 赤壁市| 和龙市| 子长县| 泗阳县| 城步| 绥宁县| 吉安市| 山阳县| 北辰区| 许昌县| 云龙县| 龙门县| 海兴县| 大石桥市| 江永县| 乐都县| 厦门市| 宜都市| 遵义县| 札达县| 同心县| 五家渠市| 新民市| 巨鹿县| 松江区| 慈溪市| 信宜市| 桂林市| 抚顺县| 镶黄旗| 泊头市| 巧家县| 淮滨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