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5章 淮南楊家

楊家雖然失了勢,但楊行密經(jīng)營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溫知道揚州不是他的地盤,想經(jīng)營一塊自己的戰(zhàn)略根據(jù)地。樑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溫讓楊隆演封自己爲升州刺史,並在升州建造水師,由義子徐知誥率領。徐溫看的很遠:揚州雖然是天下財賦重地,但卻在江北,只有淮南一線可以防禦北方勢力,而金陵卻多了一道長江防線,況又是東晉南朝故都,地勢易守難攻。

危全諷反徐溫失敗,不等於其他人都願做徐溫的走狗。宣州觀察使李遇是楊行密的故交,徐溫在他面前都是小輩,徐溫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經(jīng)罵徐溫:“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時候,徐溫在哪裡?憑什麼就敢挾嗣王號令諸鎮(zhèn)?”徐溫沒有老資格,但有能力,李遇是老臣又如何?

社會競爭的不是資歷,而是能力。徐溫派都指揮使柴克用去滅李遇,並把李遇的小兒子抓來在陣前,李家少爺哀告父親不要造反。李遇最疼這個兒子,心軟了,決定歸順徐溫??尚鞙厥鞘颤N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殺光了纔好。柴克用進宣州後,奉徐溫命,先斬李遇父子,再將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殺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幫老傢伙,沒人再敢和徐溫較量。

徐溫除掉了一些不聽話的,開始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當然首先要扶持自己的兒子們。徐溫六個兒子:徐知訓、徐知詢、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徐知諤,但這些親生的都不如徐溫另一個收養(yǎng)的兒子:徐知誥(李昪)。

徐知誥事徐溫如親父,極爲孝順,徐溫非常感動,經(jīng)常對自己的兒子們說“你們雖然是我親生的,但若論起孝道來,沒一個超過知誥的?!眳峭鯒钚忻芑钪臅r候,對徐知誥也偏愛有加,徐溫白撿了本是自己養(yǎng)子的徐知誥,楊行密常吐酸水:“知誥這孩子人中俊傑,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誥不僅在孝順上強過徐知訓他們,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雲(yún)泥。徐知誥坐鎮(zhèn)南京,黜庸進賢,寬簡得當,一時間,四方賢士蜂擁來投,其中名頭最響的就是洪州人宋齊丘。宋齊丘素有辯才,有戰(zhàn)國蘇張之風,其他如王令謀、王翊、曾禹、張洽、徐融、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誥都允以重用,參預政務。徐知誥禮賢下士,慷慨大方,甚得軍民士心。徐知誥手下文武雲(yún)集,徐溫對徐知誥大加讚賞,嘆爲奇才。

淮南被徐溫牢牢的控制在手裡,楊隆演什麼權(quán)力也沒有,只好當起“漢獻帝”,對這個“徐操”不敢不敬,他知道他大哥楊渥是怎麼死的。徐溫也當仁不讓,權(quán)力鬥爭就是這樣,總要用失敗者的鮮血或屈辱來記載下成功者的榮耀,古今中外,沒有例外。

樑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九月,吳越王錢鏐想考察徐溫的軍事能力,派三個能幹的兒子錢傳瓘、錢傳璙、錢傳瑛大舉進攻常州。徐溫根本不怕你這手,親率吳國最精銳的“黑雲(yún)都”前來會戰(zhàn),徐溫以正合、以奇勝,遣黑雲(yún)大將陳祐率一部分主力繞到吳越軍身後,前後夾擊,將錢家的三個小子差點揍死,落荒竄回杭州。

剛當上大梁皇帝的朱友貞也聽說了徐溫的本事,也想考察一下,便派南面北面行營招討應接使王景仁率樑軍直逼壽州(今安徽壽縣)。這位在柏鄉(xiāng)被李存勖大敗的王景仁公可是淮南人的老朋友了,誰呢?就是淮南前宣州觀察使、後逃奔錢鏐的王茂章!王茂章後來被錢鏐出使汴梁,被朱溫留下,爲避樑諱,改名王景仁。徐溫很想念茂章兄弟了,便請朱瑾代他問候茂章兄弟,兩軍在霍丘(今安徽霍丘)擺開架式,大戰(zhàn)一場。樑軍不善水戰(zhàn),吳軍依靠淮河發(fā)起進攻,樑軍屢戰(zhàn)不勝,只好敗走。

樑朝和吳越同是淮南的死敵,徐溫都給修理了,威望直線不漲。樑貞明元年(公元915年)八月,吳主楊隆演策封徐溫爲齊國公,兩浙招討使。在封建社會中前期,如果封外姓爲大國公,就意味著權(quán)力交接的開始。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然後曹丕禪代。之後的司馬昭、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等人都善學前輩,徐溫也跟著描。徐溫是今連雲(yún)港人,古鄰齊國,所以封爲齊國公。

徐溫的大兒子徐知訓知道老爹將來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氣傲,連吳主楊隆演都不放在眼時,經(jīng)常出難題,讓楊隆演下不來臺。幹兄弟徐知誥在徐知訓眼中也不算個人物,徐知訓能瞧得起的,估計也只有老爹徐溫了。

淮南名將朱瑾此時守在揚州,在徐知訓手下做事,朱瑾曾經(jīng)教過徐知訓武功,算得上師生之誼,可徐知訓卻把朱瑾當成了家奴,經(jīng)常頤氣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現(xiàn)在倒給徐家小兒當奴才,哪裡咽得下這口氣?後來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訓派江湖刺客去暗殺朱瑾,朱瑾武功可比呂奉先,不在乎這幾個小賊,全都做了,埋在後花園裡。

樑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溫知道朱瑾在揚州和兒子鬧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裡拐,便調(diào)朱瑾去泗州(今江蘇盱眙)做淮寧軍節(jié)度使,明擺著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這個窩囊氣,決定幹票大買賣。朱瑾知道徐知訓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騎寶馬,便盛情邀請徐知訓來宴,願意把桃氏和寶馬送給大少爺。

徐知訓不知有詐,歡喜前來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請徐少爺上坐,然後轉(zhuǎn)呼:“桃兒,過來侍侯少主子。”簾響處,香氣襲來,果見一個大美人搖拽而來,奉大卮酒跪地請飲。徐知訓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愛,知訓哪裡承受的起,多謝!”痛飲數(shù)卮後,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見機會來了,遞個眼色讓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將徐知訓的人頭剁下來。

朱瑾急入宮,把徐知訓的人頭丟給楊隆演:“徐知訓無禮大王,臣以斬之!”楊隆演膽小怕事,嚇的魂飛九霄外,如果徐溫要是知道他和徐智訓之死有牽連,哪還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顫抖言道:“這是你自己乾的,日後齊公問罪,與我無關(guān)!”

朱瑾見楊隆演如此不中用,氣的大罵“婢子不足與成大事!”這時徐溫的親兵已經(jīng)追來,朱瑾跳牆逃跑,結(jié)果摔斷了腿,再找所乘馬,已經(jīng)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沒救了,要被徐溫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爲了不受辱,橫劍自刎。

在金陵的徐溫聽說揚州有變,急率精銳入揚州。大肆誅殺朱瑾黨羽,並滅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屍於揚州市中。徐溫留下最器重的義子徐知誥總督揚州軍政,然後回到金陵。

徐知誥到底是做大事的,在揚州繼續(xù)施行他的“仁政”,遠近百姓都稱道徐知誥所爲,徐溫對這個乾兒子非常放心。樑貞明五年(公元919年)三月,徐溫強迫楊隆演稱帝,楊隆演對當皇帝沒興趣,死活不同意,只稱吳王,改唐天祐十六年爲吳武義元年,封徐溫爲東海郡王,尊父楊行密爲太祖武王。

楊隆演一直活在徐溫的陰影下,當吳主十幾年沒有掌過一天的權(quán)力,鬱悶成疾,於武義二年(公元920年)五月病死,徐溫假惺惺哭了一番。按順序,楊行密三子楊濛當立,但楊濛不似楊行密幼子楊溥懦弱無知,立楊溥更符合徐溫的利益,便越次立了楊溥爲吳王,打發(fā)楊濛去舒州(今安徽潛山)做團練使,並改武義二年爲順義元年。

徐溫已經(jīng)主政吳國十多年,就算立了楊濛,楊濛也弄不出多大動靜,最多做回“曹髦”,帶著幾百個老蒼頭去殺徐溫,結(jié)果被徐溫幹掉,這也是最有可能的結(jié)局。

徐溫再一次回到升州享福,揚州大事都交付徐知誥。這一年的七月,徐溫改升州爲金陵府。南京在五代十國時只有一次建都的經(jīng)歷,就是後來徐知誥在南京建立南唐政權(quán),基礎就是徐溫這時候打下的。

徐溫做爲吳國實際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金陵也實際上成了江東的行政中心。對於楊溥,徐溫不冷不熱,徐溫久慕曹操爲人,不想被後人罵爲國賊,他只想做“周文王”,至於“周武王”的人選,徐溫雖然看好徐知誥,只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人心難度。順義七年(公元927年)十一月,徐溫再一次強迫楊溥稱帝。還沒等楊溥考慮好呢,吳國大丞相徐溫就已經(jīng)死了。

行軍司馬徐玠曾經(jīng)勸徐溫把權(quán)力傳給徐知詢,嚴可求也不喜歡徐知誥,經(jīng)常播弄是非。徐溫也有了換掉徐知誥的打算,徐知誥運氣不錯,徐溫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病死,徐知詢天大的能耐也沒轍了。吳**政大權(quán)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誥的手裡,徐知誥繼承義父遺志,繼續(xù)逼迫楊溥當皇帝。楊溥無奈,只好徐溫死後不久自稱大吳皇帝,改元乾貞。

徐知誥當政,徐溫的幾個親兒子非常不滿,暗罵父親糊塗。徐溫糊塗,徐知詢比老爹更糊塗,徐知詢不會籠絡人,甚至連自己的幾個親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誥那邊了。徐知誥能做楊行密和徐溫的乾兒子(雖然楊行密沒認下來),這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徐知詢是他最大的勁敵,必須要除掉後患,反正徐溫已經(jīng)死了,諾大淮南地界,誰還敢對徐知誥說半個不字?

乾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誥以皇帝楊溥的名義讓徐知詢來揚州朝見,徐知詢不知是計,剛到揚州,徐知誥就把“陰謀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詢的頭上,關(guān)了起來。徐知誥改任和自己關(guān)係不錯的六弟徐知諤去守金陵重鎮(zhèn)。

不過徐知誥對徐知詢還算客氣,在徐溫的四子、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徐知諫病死後,徐知誥念及舊情,又讓徐知詢?nèi)ナ睾橹?。當然徐知詢也只是個掛名的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實權(quán)還在徐知誥手中,即撈名聲又撈實惠,何樂不爲?

吳大和三年(公元931年)十一月,徐知誥上奏皇帝楊溥,說自己想回金陵養(yǎng)老,楊溥同意。徐知誥這年只也有43歲,養(yǎng)哪門子老?不過是徐知誥準備在金陵建立新政權(quán)的前奏,揚州實在不是一個建都的地方,從哪方面來說都不如金陵。徐知誥學起義父徐溫,坐鎮(zhèn)金陵總控淮南,讓親生兒子徐景通(後來改名李璟)在宋齊丘、王令謀的幫助下在揚州“輔政”,實際上是監(jiān)視楊溥。

楊家的孩子們自從楊行密死後,三個小主子都是傀儡,一個比一個窩囊,年紀輕輕就當上“精神領袖”的痛苦,也只有他們自己體會得到。楊溥命運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至於生死,聽天由命吧。

第二年(公元932年)封徐知誥爲東海王,徐知誥做事穩(wěn)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只是飯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氣。這跟殺人一樣,讓人慢性中毒比當場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覺,徐知誥就是這樣。到了大和七年(公元935年)九月,楊溥先將年號改爲天祚,然後“順從民意”,加封徐知誥“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爵位再進一級,進封爲齊王,加九錫,弄了十個州爲“齊國”封地。

事情到了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誥下一步要幹什麼了。四百多年前,蕭道成這也是混過來的,齊公、齊王、大齊皇帝。徐知誥假惺惺的三辭三讓,羣臣一個勁的勸,估計這些人都在想:“你有完沒完?演的一點也不真?!毙熘a只辭去了尚父和丞相,當上了大齊王。

吳天祚二年(公元936年)十一月,楊溥下詔允許徐知誥在金陵建“齊都”,稱爲西都,和東都江都府(揚州)併爲吳國二都。這些都是額外的小菜,徐知誥根本感覺不到吳國皇帝的“厚恩”。徐知誥爲了“報答”楊家給自己的“厚恩”,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了楊溥的兒子江都王楊漣,曹操也這樣做過。不過漢獻帝太不劃算,撈了一個曹操的女兒,又把自己的兩個閨女賠給了曹丕(輩份有點亂)。

徐知誥掌握吳**政大權(quán)近十年,統(tǒng)治基礎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楊行密時代的老臣,看到楊家血脈不久就要滅絕,心痛不已,但又沒膽量給徐知誥使絆子,也只好向現(xiàn)實低頭,象德高望重的中書令周本就是這樣,徐知誥本希望周本能帶頭勸楊溥下臺,周本不想幹這缺德事,長嘆:“楊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祿,不忠於人,傳出來,臉面何存?”他的兒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誥稱帝,好在新朝中謀個好位置,強迫周本去勸進,拗不過兒子,周本只好低首下心的率羣衆(zhòng)向徐知誥勸進。

徐知誥裝好人,自稱“無才無德,不足宰制天下?!辈煌?,一勸即進也太假了(三勸三進更假)。沒等徐知誥等二勸呢,楊行密的二兒子歷陽公楊濛痛心楊家將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幫他搞掉徐知誥。周本做爲楊行密的嫡系,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誥,也算給老主子楊行密有個交待??伤膶氊悆鹤又芎腱衲倪€把楊濛當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楊濛抓起來送給徐知誥。還那有什麼好?以吳國皇帝的名義將楊濛處死。

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絕路第19章 軍令如山第99章 天下精銳?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14章 屠戮第21章 兵發(fā)漳泉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42章 騎兵陷陣第35章 盡人事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第122章 陷陣虎賁南唐歷史下第21章 兵發(fā)漳泉第43章 澤州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24章 大戰(zhàn)尾聲(下)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15章 吳越第90章 荒原第67章 三營分練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79章 回師夷陵第24章 常郢論勢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章 常孟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121章 吳越國第36章 殺出重圍第40章 叢林首戰(zhàn)第144章 將軍百戰(zhàn)死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77章 軍心大振第39章 小長老第19章 章 烈烈遼風(下)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31章 將府議事第26章 竟然是你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61章 夜襲第52章 蒼狼夜襲第40章 叢林首戰(zhàn)第4章 督政院第15章 戰(zhàn)後第68章 天意第138章 李煜親征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22章 可堪一戰(zhàn)否!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120章 宋太祖第61章 驚變第165章 天下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82章 江東猛虎第65章 甕中捉鱉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80章 袞州張合第20章 北漢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36章 殺出重圍第95章 老驥伏櫪第144章 將軍百戰(zhàn)死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24章 三大勢力第56章 寧江大軍第14章 屠戮第5章 鄉(xiāng)野密聞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158章 過關(guān)第126章 吳越一統(tǒng)第38章 帝王第19章 大戰(zhàn)起第98章 形勢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26章 竟然是你第149章 江東第41章 悲悽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18章 踞城而守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
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絕路第19章 軍令如山第99章 天下精銳?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14章 屠戮第21章 兵發(fā)漳泉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42章 騎兵陷陣第35章 盡人事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第122章 陷陣虎賁南唐歷史下第21章 兵發(fā)漳泉第43章 澤州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24章 大戰(zhàn)尾聲(下)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15章 吳越第90章 荒原第67章 三營分練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79章 回師夷陵第24章 常郢論勢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章 常孟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121章 吳越國第36章 殺出重圍第40章 叢林首戰(zhàn)第144章 將軍百戰(zhàn)死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77章 軍心大振第39章 小長老第19章 章 烈烈遼風(下)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31章 將府議事第26章 竟然是你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61章 夜襲第52章 蒼狼夜襲第40章 叢林首戰(zhàn)第4章 督政院第15章 戰(zhàn)後第68章 天意第138章 李煜親征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22章 可堪一戰(zhàn)否!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120章 宋太祖第61章 驚變第165章 天下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82章 江東猛虎第65章 甕中捉鱉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80章 袞州張合第20章 北漢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36章 殺出重圍第95章 老驥伏櫪第144章 將軍百戰(zhàn)死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24章 三大勢力第56章 寧江大軍第14章 屠戮第5章 鄉(xiāng)野密聞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158章 過關(guān)第126章 吳越一統(tǒng)第38章 帝王第19章 大戰(zhàn)起第98章 形勢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26章 竟然是你第149章 江東第41章 悲悽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18章 踞城而守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桐城市| 宜阳县| 独山县| 磴口县| 聂拉木县| 昔阳县| 马鞍山市| 肥乡县| 广平县| 嵊泗县| 安吉县| 马尔康县| 鹤壁市| 象山县| 客服| 项城市| 河间市| 柳林县| 台中市| 徐州市| 兰考县| 渭源县| 酉阳| 城固县| 屯昌县| 武川县| 兴业县| 东海县| 中阳县| 忻城县| 无为县| 蓬安县| 湖北省| 兴宁市| 赞皇县| 广西| 边坝县| 剑川县| 青冈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