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5章 士氣大損

關於趙匡胤鎮守滁州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時任周朝的馬軍副都指揮使,奉柴榮命令,前來幫助趙匡胤守城。趙弘殷來到滁州城下時已經深更三夜,趙弘殷在城下叫門,趙匡胤知道父親來了,但這裡不是講私情的地方,便大聲回道:“雖然我們父子情誼相關,但匡胤爲大周守城,半夜不識軍情,不敢放大人進來。”到了天亮時分,趙匡胤這纔打開城門,放趙弘殷進來。

趙匡胤公事公辦,確實值得稱道,這時的趙匡胤還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只想多建軍功,多博得些富貴。但趙匡胤的這種態度,千載之下仍不失借鑑意義,現在的有些人,假公肥私,奉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哲學,手頭有點權力,就把七姑八婆的都塞進來吃皇糧。人都是有感情的,但這種私情不能凌駕於國家民族的利益之上,不然,人人如此,天下不亂何待?

爲了給趙匡胤找個幫手,宰相範質推薦原在永興節度使劉詞門下的幕僚趙普來做滁州軍事判官,趙匡胤和趙普都是幽州人,同鄉也且都姓趙,關係自然一處就好。趙普是國史上著名的半吊子宰相,相宋二十餘年,古時有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趙普說的。

唐軍經過幾場挫折,士氣大沮,南唐皇帝李璟見柴榮可不是亡閩的王延政和亡楚的馬希崇,不想再打下去了,派人去和柴榮講和,希望柴榮就此收手,李璟願意兄事柴榮,每年都送給不菲的財物。這樣的條件豈能打動柴榮?理都理沒他。

李璟知道柴榮的胃口太大,再派戶部侍郎鍾謨和工部侍郎李德明來到柴榮駐軍的下蔡(今安徽鳳臺),願意向周稱臣納貢,並獻金器五千兩、上錦兩千匹、肥牛五百頭、好酒兩千石,以及其他一些珍玩,希望周軍快回去吧。

柴榮既然來了,要的是土地,幾個小錢加幾頭牛打發不了柴榮。柴榮命武士持械立在中軍大帳,柴榮高坐於上,喝問鍾謨和李德明:“你家主子這時候知道害怕了?早前爲什麼通使契丹,謀攻我朝?而且李璟號稱唐朝後人,爲什麼如此不懂規矩?你們想說服我罷兵,告訴你們,沒這個可能!快滾回去,讓李璟快來見朕請罪。不然,朕一怒之下,連金陵都給你們端了。”鍾謨和李德明也號稱口才一流,但見柴榮這架勢,嚇的沒敢吱聲。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探馬來報:“揚州城今夜不設防”,城中沒有多少唐兵。柴榮覺得有利可圖,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和趙弘殷等人率軍去攻南唐的東都揚州,給李璟點顏色看看。揚州是之前吳國的國都,在南唐的地位類似唐朝的洛陽。拿下揚州,能把李璟給嚇死。

韓令坤輕兵急進,一舉攻入揚州,南唐東都屯營使賈崇放火燒城,然後逃去。賈崇真不夠意思,他倒跑了,把南唐的東都副留守馮延魯(大詞人馮延巳的弟弟)堵在了城中。馮延魯不想去見柴榮,尋把刀來,剃了一個大光頭,換上僧服溜進廟裡敲起木魚來。

周軍進城後,四下搜找,終於把馮延魯從和尚堆中揪了出來,送給柴榮唸經。柴榮殺他沒什麼用,先養起來。韓令坤稍做休整,發兵直進泰州(今江蘇泰州),泰州將少兵寡,一戰既下,刺史方訥竄回金陵。

李璟越打越沒脾氣,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再遣司空孫晟赴周營求和。而這時周軍也沒閒著,四處掠地,攻下光州(今河南潢川)、舒州(今安徽潛山)、蘄州(今湖北蘄春)、黃州(今湖北黃岡)。孫晟等人趕到下蔡,表示李璟願意割讓壽州、濠州(今安徽鳳陽)、泗州(今江蘇盱眙)、楚州(今江蘇淮安)、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光州六州,年輸金帛百萬,乞求柴榮回師。

此時淮南的大半土地都被周軍奪去,這時撤回不劃算,柴榮拒絕了李璟的求和。之前還留在周營的李德明勸柴榮:“請陛下給臣五天時間,臣趕回金陵,請國主盡數割讓淮南。”柴榮同意了,李德明回去通知李璟去了。

柴榮這時一直爲沒有攻下壽州頭疼,能在五代時讓一代英雄柴榮如此難堪的,大約只有劉仁贍這獨一份了。柴榮讓唐使孫晟到壽州城下勸降劉仁贍,孫晟素稱南唐忠臣,哪肯幹這等有損名節的事情。

劉仁贍望見孫晟,重甲朝孫晟下拜,孫晟大聲對劉仁贍說道:“劉將軍!你現在只有死路一條,別想活著回金陵見聖主,殺敵不成,則殺身成仁!若失節事周,遺臭千載,不足爲將軍計!”劉仁贍在城上痛哭流涕。

柴榮知道後,大罵孫晟:“我讓你去招降劉仁贍,你這是在幹什麼?難道你不知朕有利劍?!”孫晟理直氣壯的說:“我是唐朝宰相,天下哪有宰相讓守牧屈膝降敵之理?!陛下神武明理,能容忍這樣的事情麼?”柴榮理屈,只好作罷。

南唐武有良將,文有賢臣,可惜不爲李璟所用。柴榮平生最愛惜的就是人才,而且柴榮手下也不缺人才,但英明的君主是不會覺得人才多的,如果劉仁贍和孫晟這樣的人才能爲柴榮效命,遠比送給柴榮金銀玉帛更來的實在。南唐人才濟濟,怎麼就出了李璟這樣的詞人皇帝?南唐這些牌如果由柴榮來打,別說不會弄丟淮南十四州,北伐中原也不是什麼難事。

李璟自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人,難道忘了李世民是怎麼用馬周的?象李璟這樣出生在帝王家的文學家,人生往往都是悲劇性的,別人不說,他的兒子李煜,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此時已經回到金陵的李德明苦勸李璟速割淮南,以免周軍過江,玉石俱焚。李璟直罵李德明誤國,而南唐的開國頭號重臣、太師楚國公宋齊丘在李璟面前說李德明的壞話:“李德明貪生怕死,不惜賣主求榮,況且割讓淮南只能讓柴榮貪得無厭。”加上素來是李德明對頭的樞密使陳覺等人在旁邊煽風點火,李璟大怒,命斬李德明於金陵市中。

雖然李德明曾經嚇唬過李璟“攘袂大言周師必克”,但李璟殺了李德明根本就無足輕重,南唐的敗勢其實在公元951年消滅楚國馬氏時就已經顯現出來。李璟用人不明,朝中充斥著五鬼(馮延巳、陳覺、馮延魯、查文徽、魏岑),外加一個當道大佬宋齊丘,政治非常**。以這樣的底子和柴榮過招,沒在柴榮生前被消滅就算李璟好運氣了。

李璟在衆人的勸說下,決定不再對柴榮奴顏婢膝,該來點硬通貨了。李璟一邊派人去教訓到常州來搗亂的吳越兵,一邊遣皇弟齊王李景達爲統帥,陳覺爲監軍,率軍北上防禦周軍。名義上李景達是主帥,但實際管事的則是陳覺。

陳覺是南唐著名的“亂鬼”,專門壞人好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李璟派出這麼一個寶貝疙瘩,真是不長記性,忘了十年前陳覺在福州是怎麼給自己壞事的?這幫蠢貨當道,也無怪南唐氣數已盡。

南唐這時略有起色,右衛將軍陸孟俊帶著一萬南唐軍從常州過江北上,來收復泰州。按常理說,大敵當前,防禦一方應該嚴陣以待,或者去搬援兵,可守泰州的周兵居然給嚇跑了(這是柴榮帶出來的兵?),讓出空城給南唐軍,陸孟俊取得“泰州大捷”後,進軍揚州。而坐鎮揚州的韓令坤不知是不是吃了泄藥,也了精神,也準備棄城逃跑。

柴榮知道後怒氣沖天:“強將手下無弱兵,朕手下怎麼會有這些窩囊廢?!”急讓張永德提兵來救,韓令坤這才放下心來。柴榮對韓令坤這廝不太放心,又急調趙匡胤帶兵駐守**(今江蘇**),趙匡胤知道其中的利害,傳令三軍:“發現逃跑的揚州兵,就地打斷狗腿。”好友韓令坤瞭解趙匡胤的脾氣,哪還敢逃跑?國法也不能容他!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四月,韓令坤見來了援兵,恢復了常態,放膽和南唐軍在蜀岡(揚州瘦西湖附近)展開了一場廝殺,周軍都怕逃跑被趙匡胤打斷腿,自然不敢懈怠。一戰下來,南唐軍大敗,陸孟俊被活捉。正好韓令坤有個小妾楊氏和陸孟俊有滅族之仇,哭告韓令坤,那還有什麼說的,陸孟俊死在韓令坤的刀下。

這時南唐統帥齊王李景達率著兩萬唐軍精銳從瓜步(今南京的長江北岸)渡過長江,準備進攻**的周軍趙匡胤部。周軍將士要求出兵進擊南唐兵,趙匡胤不同意:“唐軍兩萬,而我軍只有兩千,出城與戰,唐軍見我人少,士氣肯定大振,吃虧的還是我們。不如等他們來到城下,我軍以逸待勞,一戰必勝。”

過了兩天,李景達率軍來到**城下,趙匡胤趁唐軍立足不穩,縱馬直撲入陣中,周軍如虎趟羣羊,唐軍大敗,戰死五千多,剩下的準備逃到江邊南渡,結果衆人搶船,互相踩踏,死傷慘重,李景達和陳覺等人急急如喪家之狗逃回金陵。

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68章 天意第5章 鄉野密聞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23章 陳洪進第157章 三日當成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101章 曹彬品酒唱空城第43章 澤州第48章 徹底交惡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96章 金沙城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52章 收兵第45章 佈陣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122章 佛家第8章 王審知第26章 驚宋第50章 雄雄虎賁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3章 局勢第42章 騎兵陷陣第20章 精忠尚武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63章 迴天無力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80章 袞州張合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52章 收兵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47章 蒼狼出動第94章 大事休矣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21章 朝秦暮楚第72章 陰雲密佈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26章 竟然是你第156章 上古關第163章 唐末史第159章 追兵第43章 澤州第14章 開寶九年第90章 荒原第34章 十面埋伏第21章 兵分兩路第43章 鐵鷹銳士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10章 採石山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78章 土地隱患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82章 南漢新帝第49章 汴軍第62章 溫柔清鄉第129章 決戰第44章 金大牙第87章 五百鐵騎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76章 乞丐第102章 上谷關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42章 豹子軍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32章 軍情走漏第145章 孟知祥第95章 進退維谷第85章 打造第94章 大事休矣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162章 敗亡第23章 陳洪進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162章 敗亡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81章 裡通外敵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3章 江寧府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165章 王仙芝第49章 汴軍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96章 金沙城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104章 南楚
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68章 天意第5章 鄉野密聞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23章 陳洪進第157章 三日當成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101章 曹彬品酒唱空城第43章 澤州第48章 徹底交惡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96章 金沙城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52章 收兵第45章 佈陣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122章 佛家第8章 王審知第26章 驚宋第50章 雄雄虎賁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3章 局勢第42章 騎兵陷陣第20章 精忠尚武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63章 迴天無力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80章 袞州張合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52章 收兵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47章 蒼狼出動第94章 大事休矣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21章 朝秦暮楚第72章 陰雲密佈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26章 竟然是你第156章 上古關第163章 唐末史第159章 追兵第43章 澤州第14章 開寶九年第90章 荒原第34章 十面埋伏第21章 兵分兩路第43章 鐵鷹銳士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10章 採石山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78章 土地隱患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82章 南漢新帝第49章 汴軍第62章 溫柔清鄉第129章 決戰第44章 金大牙第87章 五百鐵騎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76章 乞丐第102章 上谷關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42章 豹子軍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32章 軍情走漏第145章 孟知祥第95章 進退維谷第85章 打造第94章 大事休矣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162章 敗亡第23章 陳洪進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162章 敗亡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81章 裡通外敵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3章 江寧府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165章 王仙芝第49章 汴軍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96章 金沙城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104章 南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惠安县| 赫章县| 中西区| 遵义县| 新干县| 武威市| 新余市| 云和县| 黔西县| 西宁市| 青浦区| 伊宁县| 南平市| 泸溪县| 杭锦旗| 云安县| 南安市| 南康市| 城步| 神池县| 霍林郭勒市| 琼海市| 白朗县| 夏津县| 新安县| 璧山县| 马鞍山市| 金沙县| 武陟县| 天全县| 张家口市| 柳林县| 淮安市| 湘西| 高台县| 林周县| 惠水县| 隆回县| 辽源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