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32章 有朝廷,無公道

蘇~州府城一處尋常宅院,兩個披著官制斗篷的中年人進了院子,縮手跺腳不已,嘴裡念著這江南怎麼比臺灣冷了這麼多。

“喲,朱縣爺杜縣爺……稍待,小的這就去張羅茶水!是啊,江南這冬日可不比臺灣,冷著呢!這裡是挺偏的,龍門那租價太貴,好不容易在這裡租下宅院……”

管事唸叨著將兩人迎進廂房,還順手扶了扶門口歪了一半的豎長牌匾,上面寫著“福~建臺灣府江南公會”。

英華所謂“公會”涵義太廣,就是大家一起湊份子辦事,只求維持,不求獲利的“事業單位”,要獲利那就得叫公司了。最常見的是官府、工商聯會和院事一同在要緊地點辦的招待所,工商、官員來往,都能享受便利,這裡就是臺灣府的官府和工商立足江南的會所。

應天府就有衆多縣府的“公會”,龍門更是熱鬧,一些偏遠縣府因爲財力貧弱,無力立足龍門,就跑到蘇鬆一帶建公會。聽管事的招呼,這兩人竟是臺灣府的兩位知縣。

熱茶下腹,紅暈上臉,兩人才似乎活了過來。

臺灣府嘉義知縣杜君英埋怨道:“日本人也在搶咱們的鹿皮生意,知府也不跟巡撫嘮叨下,讓朝廷再擡擡夷貨的海關稅。賣跌了價,縣裡那幫父老還不得用唾沫活淹了我!?”

鳳山知縣朱一貴苦笑:“海關稅的權柄在計司手裡,找知府巡撫甚至湯豆腐都沒用處。別忘了咱們來江南,更主要是跟文部屈尚書爭助學銀子,那可是上萬兩,咱們嘉義鳳山兩縣……”

正說話時,一箇中年儒士帶著幾個隨從進了院子,卻是福~建巡撫楊文齊,皇帝老嫡系向懷良的女婿,現任川陝總督楊俊禮的族弟。兩人趕緊起身長拜,楊文齊拱手回拜,一臉熱絡地招呼著:“朱王爺、杜大帥,二位居然也來這江南湊熱鬧了。”

聖道四年,英華收福~建,臺灣也收歸囊中,立了王號的朱一貴和自封大元帥的杜君英迫於大勢,不得不向英華俯首稱臣。每人分了個知縣,收攏各自部衆,安安生生過起自己的小日子。

轉眼六七年過去了,朝廷從農工商醫教學等各個途徑滲透下來,加之一直刻意安撫朱杜兩人,由著他們連任知縣,部衆再沒了追著誰舉大事的心思,開始跟其他地方上的民人一樣,在“國賦”、“省賦”、“府賦”和“縣賦”之間來回計較,爲自己爭取好處。兩人原本一是反王一是反帥,現在也被部衆推著,過上了英華所有知~縣都痛並快樂著的日子。

英華官制異於明清,巡撫、知府和知縣雖有上下屬關係,卻並非完全統括對應,相互之間禮節沒那麼嚴謹,而楊文齊叫著兩人原本很忌諱的外號,反而是親熱之舉。

一番客套後,朱杜二人就開始訴苦了,“咱們臺灣府本就是偏地,嘉義鳳山更是……窮啊……”

楊文齊笑著聽完兩人嘮叨,他本就是來江南遍訪福建縣府公會,替地方官府和工商解憂的,江南新定,大把商機,他身爲一省父母,自然得撥馬在前,爲一省謀福利。

不過這笑容也是虛應故事,兩人的訴苦更是沒往心裡去,嘉義鳳山兩縣跟其他地方不同,幾乎就是朱杜二人的私人地盤,雖有基層官府框著,朝廷法令刷著,兩人其實已經不能在縣裡呼風喚雨,但從臺灣府到福~建省,都還不太把這兩縣當自己人看。

敷衍過了兩人,楊文齊拔腳就朝另一處廂房走去,那裡人生鼎沸,正是臺灣府的工商和院事,他自然對這些人更爲在意。

朱一貴杜君英再落座時,心口也跟手裡的茶杯一樣,由熱轉涼。

杜君英微微苦澀地道:“王爺……咱們終究不被當作自己人看啊。”

朱一貴壓下心緒,一邊翻開報紙,一邊爲楊文齊說話:“咱們把得縣裡太緊,也不怪朝廷。”

杜君英忽然冷了腔調:“王爺,你還真當自己是個小小知縣?當年咱們一同起事,要爲天下人討公道的宏願,就這麼丟掉了?王爺……你真的甘心!?”

朱一貴眼角一跳,低叱道:“你還在胡思亂想?有這個朝廷討公道,咱們就得讓賢!我甘心……我甘心得很!”

杜君英悶了會,不服氣地道:“天下哪有公道的朝廷!?頭上有朝廷,就有不公道!”

朱一貴許久沒說話,靜靜看完報紙,然後兩眼望著屋樑,眼瞳裡升起光彩:“杜帥啊,你說得沒錯,再好的朝廷,都有不公道,就像咱們掌著兩縣,平日不也是護著族人親友,爲著他們的利,損其他小民利時眉頭都不皺麼?”

“你說得沒錯……我是不甘心,我才四十歲,天下這麼大,我當然想著幹大事業!可在朝廷的眼裡,我們始終得不了信任,這知縣就是頂天了。”

杜君英呼吸也重了,咬牙道:“咱們在縣裡努努力,也能……實在不濟,拉到南州去拓片地立個國也成!”

朱一貴呸了他一口:“想什麼呢!?你還以爲咱們還是王爺,還是大帥?你相不相信,你再去振臂一呼,當年跟你起事的老夥計,十個裡面能應你的絕不超過三個?就算咱們兩縣都能動,區區十來萬人,澎湖的一千灰衣就能把咱們滅了。還拉去南州?南州那幾家公司在臺灣兜了幾圈,有幾人願去?最後不還是全抓了土人抵數?”

杜君英不說話了,眼珠子卻轉著,顯然是在認真地想著“大業”。

卻聽朱一貴道:“你剛纔說的話提醒了我,皇帝開了新的天下,如今的世道,跟以往再不一樣了。如此這世道,權勢在誰手裡?咱們這些官老爺手裡?咱們自己再明白不過,官老爺得爲工商,爲農人奔忙,還得跟那幫院事幹仗,什麼知縣知府巡撫,其實就是個敲鑼勸事的,真正讓朝廷,讓皇帝上心的動靜,不在官府,在東西院,在民間……”

想到那楊文齊馬馬虎虎敷衍過自己,一門心思就去籠絡旁邊廂房的院事和工商,杜君英也鬱悶地點了點頭。

朱一貴拍了拍報紙:“公道,你說得好哇,有朝廷,就沒公道!公道在民間,不在朝堂。這公道……纔是我能大展身手的好地方。”

杜君英側頭去看報紙,有龍門出的《江南時報》,首版標題是“漕幫呈請加行腳,羅教鼓譟竟作惡”,而另一份是嶺南老報《正氣》,首版標題是“天子腳下威儀重,行營門外血重重”。

兩份報紙說的是一件事,接手漕運的船業公司漕幫船伕覺得官定的腳錢太低,齊聚龍門請願,不知道是因鑾駕就在龍門,官府反應過激,還是漕幫背後有羅教這類江南早有的教會蠱惑,兩方起了肢體衝突,傷了十多人。

兩份報紙立場不一,各有偏幫,但杜君英卻沒看出,跟朱一貴所說的“大展身手”有什麼關係。

“民心、民情、民聲,大帥啊,咱們縣院的院事都是族人鄉親,沒覺出什麼。可外縣的院事卻不一般,而咱們遇上府院的院事,省院的院事,都還得拱手行禮。遇上東西兩院的國院院事,那些老爺簡直就當咱們是小民,他們是官老爺……”

朱一貴越想越通透,話也說得深了。

“就說這事,官府處置,沒敢給這些漕幫扣上邪教的帽子,是皇上仁德,朝廷憐憫?不是,是民聲廣開,有讀書人,有江南的國院院事替他們討公道!皇上擺開了一盤大棋局,讓大家都入局,以天下大利定天下,就得讓大家都能說話,就算是卒子,也得有自己的步子可走……”

話語間,朱一貴似乎也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既然有這麼一盤棋,卒子也能自己動,我朱一貴,爲什麼不能成那過河的卒子,一步步去拱那將帥?”

杜君英呆呆地聽著,他還是不懂:“王爺,你到底有什麼盤算?”

朱一貴捏拳道:“我這就寫辭文!再不當什麼知縣了,大帥,今年福~建選國院院事,你得扶著我上去!就算選不入國院,先入省院也是好的。”

杜君英皺眉:“院事?那幫只知道挑剔、發牢騷,在官府面前擺架子的廢物,跟他們混在一起?”

朱一貴冷笑道:“他們之所以廢物,是因爲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手裡握著最能威脅到這個朝廷的武器,那就是公道!”

龍門,孔興聿住所,一羣短打麻衣人和一羣儒衫士子正面對面,高談闊論,如先秦一般辯難。而孔興聿則端坐一側,左望望右看看,顯得很是迷惘。

“天人之倫,重在公道!無公道,人人自利而相害!公道仁人,這是我們墨社跟儒家相通的根底!”

“你們墨社講的兼愛,比人人皆一更近一步,我儒家倫常該放在何處?仁者,人也,失了人之倫常,私道不具,又何談公道?咱們墨仁兩家,就沒可能並在一起!”

“孔先生立仁學,非純言孔聖之儒。而今工商羣起,無人代言農稼,墨社以扶弱爲志,儒家以平天下爲志,既道相同,又都言仁,爲何不能捨小異而求大同?”

“只以強弱論公道,天理又何在?平天下是循理求仁,而不是求一灘死水,我們仁學扶理,不扶弱!”

一方是墨社人馬,一方是孔興聿旗下的仁學人馬,爭得不可開交,但爭吵的目的,卻是求兩派合一。

可爭到這個地步,兩方差距太大,怎麼也是沒辦法湊在一起了,一個短打麻衣人起身,朝孔興聿遺憾地行禮道:“孔先生,你們仁學幾乎就是天道一黨,既如此,就該亮明瞭根基,何苦套上仁儒之衣?”

他挺身長立,衣衫雖樸素,卻有一股傲然於天地的風骨,兩眼目光飄渺,竟像是半瞎了,但這無礙他鏗鏘話語的勁力:“道黨再有天理,人間總有疾苦!朝廷官府再仁德,也難免鄉里倒餓殍。我們墨社,不問世事背後的道理,只管眼中所見的公道……”

“我們眼中能見什麼?便是黃埔那等首善之地,也有倒斃於道的乞人,萬民稱頌的清官治下,也有欺壓良民的惡吏。更不用說,工商盛,農稼傷,鎮裡擡貨歡笑,鄉間扶苗哭號!”

“工商盛,也是人人皆利嗎?國中婦人喜珍珠,一粒就是珠民一年壽命。安南煤東食魚翅,一斤魚翅,就是瓊州漁民一條人命。一尺青綢是便宜,織工月織千尺,所得卻不到百尺……”

“公道!我們墨社之人,沒看到公道,反而看到這天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請教孔先生,你的仁學之說,對此有何道理可言?請教孔先生,你的仁學,要爲誰而言?就爲道理?道理都要握在人手,不爲人而言的道理,如何能成一學!?”

這個四十多歲的麻衣人一番言語,連孔興聿都覺招架不住,壓住抹汗的衝動,孔興聿嘆道:“近人兄,白玉總有微瑕,管中總能見到斑點,立學求道,都是心懷天下,怎麼能拘於……”

那人卻搖頭道:“我見不得天下,就只見一斑,既那斑在,就要求個公道!”

兩人再無話說,待那人轉身走了,孔興聿搖頭深嘆:“都說汪士慎是汪瞎子,我看他才把這天下看得最清,可什麼公道……天底下,就從沒有,也不可能有他們要的公道。”

羅店黃家村私塾裡,百數人濟濟一堂,煙霧繚繞,就聽米五娘如仙音一般吟唱著,這是在誦唸寶卷。

寶卷誦畢,百數香火捧起,在米五孃的低喝中,黃家村的村人朝著“寶座”叩拜不停。

“一層老母三拜一叩……”

“二層老母三拜三叩……”

“無生老母九拜九叩……”

禮成,米五娘端坐聖姑蓮花座,其實也就是一圈蓬葉繞起來的書案,她俯視這夥新入幫的教衆,心中充滿了成就感,異地再起,總算有了好的開始。

“世間有朝廷,天下無公道……”

她沉沉說著,隨著她的話語,以及這些日子來,妖孽橫行村裡的事實,“力殺妖孽”的經歷,朝廷等於妖孽的概念,一分分地凝了又凝。

“侍奉無生老母,避開紅陽劫數,回到真空家鄉,我們就得一心爲公,再不藏私。人上就是老母,大家都是兄弟,這是白蓮的公道……”

隨著米五娘熟捻的話語響起,十多護法巡行教民之間,將教民奉上的銀錢、田契一一收下,有遲疑或沒交的,護法也不出聲,只是牢牢記下該人姓名形貌。

“老母傳下真經,我就是受經人,我就是白蓮聖姑,我請下老母時的話,就是老母的法旨……而你們若是心誠,若是有功,自然也能領得職司,更近老母一層。”

米五娘看向頭排,一個個分封了引頭、香頭,點到許三時,加重了語氣:“許三,你來作黃家村的堂頭。”

許三大喜,蓬蓬朝米五娘叩首。

“我是堂頭了!”

散了壇,許三還被留了下來,許久後,出了香壇,許三滿心歡悅,就覺自己魂魄已經牢牢有依,作什麼都無所畏懼。當然,接下來的事,更不值得大驚小怪,也不能三心二意。

“王黑子、顧長腿……一家家地滅!連家財都不願獻,他們都被妖孽蒙了心,留不得!”

對身後十來個壯丁這麼說著,說到“留不得”時,牙咬得格格作響。

正要出發,小姑娘出了香壇,許三下意識地喚著大丫頭。

女兒許福娣細眉豎起,不悅地道:“許堂頭,你忘了在老母下念過的經言?你再不是我爹爹,我現在是聖姑座下弟子,你還不行禮!?”

許三心中微微一抖,看著女兒那刻意擺出來的冷臉,覺得極爲陌生,可轉瞬間,香壇下的經言涌上心頭,又覺得自己還把女兒當女兒這念頭也極爲陌生。

聖姑的嫡傳弟子地位超絕,即便是聖姑身邊那些護法,也要行三拜之禮,他這種小頭目,常禮也要一跪三拜。

他堆起笑容,雙膝跪倒,朝著女兒叩頭道:“小聖姑在上,請受堂口許三一拜……”

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500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26章 匠之大者爲天下第396章 老天爺到底降下了什麼妖孽第417章 明暗極彩鋪陳來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94章 閉關三折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594章 君臣大義,奴才覺迷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907章 哥薩克,撤退!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第791章 爲了蒙古,請你去死!第603章 江南路,再見老白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1007章 北美的新時代之門第202章 翻翻我的小賬本第164章 鑼鼓喧囂,大戲登臺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382章 戰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319章 五箭之訓第761章 帶刺的節杖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1007章 北美的新時代之門第794章 王道之始第225章 加班加點安全期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118章 講秩序守規矩第167章 你的頸圈鬆了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945章 君民搶恩,此世還未足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669章 好機會……麼?第44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383章 歷史再次得到證明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181章 忍無可忍,還得再忍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611章 江南路,戰前戰第301章 破關而入新天地第1012章 寰宇新世之心第91章 甜蜜的獎勵第929章 還鄉團與RUSH的官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641章 北洋艦隊……備戰!第840章 獅虎黨爭:時光的壓迫第902章 末路彷徨第52章 手裡有槍,心裡不慌第367章 天主有何道,此國爲誰國第96章 老師你說得對,但是你錯了第53章 恢恢密網第581章 咱們都是狗腿子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475章 稅收暴漲的煩惱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174章 我這叫飛蛟船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747章 窮則變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322章 諜戰密雲第921章 鬧劇與悲劇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390章 一腔熱血灑何方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397章 戰長沙,糊塗的八旗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5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73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65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853章 清宮碎夢:三里屯驚魂第21章 世間最繁是人心第634章 朝廷、朝堂和官府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104章 對戰狼狽的代價第583章 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分子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六百四十八章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
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500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26章 匠之大者爲天下第396章 老天爺到底降下了什麼妖孽第417章 明暗極彩鋪陳來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94章 閉關三折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594章 君臣大義,奴才覺迷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907章 哥薩克,撤退!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第791章 爲了蒙古,請你去死!第603章 江南路,再見老白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1007章 北美的新時代之門第202章 翻翻我的小賬本第164章 鑼鼓喧囂,大戲登臺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382章 戰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319章 五箭之訓第761章 帶刺的節杖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1007章 北美的新時代之門第794章 王道之始第225章 加班加點安全期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118章 講秩序守規矩第167章 你的頸圈鬆了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945章 君民搶恩,此世還未足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669章 好機會……麼?第44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383章 歷史再次得到證明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181章 忍無可忍,還得再忍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611章 江南路,戰前戰第301章 破關而入新天地第1012章 寰宇新世之心第91章 甜蜜的獎勵第929章 還鄉團與RUSH的官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641章 北洋艦隊……備戰!第840章 獅虎黨爭:時光的壓迫第902章 末路彷徨第52章 手裡有槍,心裡不慌第367章 天主有何道,此國爲誰國第96章 老師你說得對,但是你錯了第53章 恢恢密網第581章 咱們都是狗腿子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475章 稅收暴漲的煩惱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174章 我這叫飛蛟船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747章 窮則變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322章 諜戰密雲第921章 鬧劇與悲劇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390章 一腔熱血灑何方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397章 戰長沙,糊塗的八旗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5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73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65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853章 清宮碎夢:三里屯驚魂第21章 世間最繁是人心第634章 朝廷、朝堂和官府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104章 對戰狼狽的代價第583章 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分子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六百四十八章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余县| 凌云县| 称多县| 韶关市| 嘉义市| 怀宁县| 尖扎县| 灵丘县| 霞浦县| 梧州市| 象州县| 文昌市| 渭源县| 汾西县| 穆棱市| 溧水县| 林西县| 宁蒗| 松阳县| 淅川县| 广州市| 汝南县| 和静县| 晋州市| 清水县| 攀枝花市| 阿尔山市| 岳普湖县| 浏阳市| 伊春市| 金川县| 炎陵县| 虹口区| 杭锦后旗| 苍溪县| 平湖市| 汉阴县| 板桥市| 天长市| 牟定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