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94章 君臣大義,奴才覺迷

雍正要誅腐儒之心,就面臨著一樁絕大難題,那就是“道統”。他立起“變局衛道說”這桿大旗,號稱大清和自己是衛護道統,如果這道統還是腐儒心中所想,嘴裡所說的道統,那就跟他所行之事發生了衝突。

腐儒,也就是明清以來的理儒,他們所言的道統,是三綱五常、親親尊尊。但別忘了,儒家還講一個權變用來作緩衝。所謂“小杖受、大杖走”,所謂“無道當伐”,這些聖賢言,還橫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前。理儒還更借天意,借民心,借一張嘴和一桿筆,握著限君之權。不管能不能變現,但這權依舊立在他們心中,是他們天生該得的。

滿清入關是竊占華夏,不僅得靠漢人打天下,還得靠漢人裡的讀書人治天下,不敢也不能將理儒盡數摧折。剃髮易服一舉,最核心的需求還在於從形式上握住漢人對滿人的恭順。

之下的統治實質,滿人沒有根底,不像元朝,靠自己的武功得天下,靠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治理天下。不管怎麼糟糕,那都是蒙古人吸收阿拉伯和華夏各方思想融出來的大雜燴,對漢人怎麼想不是很在意,因此元朝的“文治”很是粗疏。

而滿清是驅策漢人得的天下,怎麼治理,也只能靠漢人,對漢人文治格外注重。就如寄生體,它仍要所寄生的這個人能活下去,反抗和自我意識得割掉,但還得容這個人能有人的基本意識,可以自行找食。

理儒就是這個人的基本意識,它能維持著這個肌體存活下去,給滿人寄生體供應營養。這也是康熙大力推行“仁治”的原因。平心而論,不管是莊家《明史》案,還是《南山集》案,規模都不大,程度也不烈,畢竟那時的理儒,亡國剃髮之後,本就自律了許多。

但理儒根底裡的一些東西,還保留著這個人的一絲自我意識,有意無意地在排斥寄生體,這就是理儒所堅持的道統。

這個道統向下的部分,滿清寄生體無意干涉,包括官僚、科舉、宗族和道德治國。但向上的部分,明朝時被用來限君權,在滿清寄生體看來,就是不好的東西。其中的華夷之辨,更是華夏大義,與寄生體安穩吸血格外犯衝。

還好,理儒所託之儒家,本就是融匯了諸子百家所論,兩千年傳承,不斷演化下來的,並非一個渾然無懈的體系,其中關於“大義”這部分的內容,自身就存著一樁矛盾。

那就是華夷之辨和君臣之倫,到底誰該服從誰。

華夷之辨有地域論、民族論和文化論的區分,到理儒時,已基本定爲文化論,也就是隻要守“道統”,那就是華夏,廢道統,就是夷狄。因此滿清儘管剃髮易服,但講三綱五常,親親尊尊,也就是守住了道統,此時北面理儒都覺得,滿清能算華夏。

或者說,就算不是華夏,但是滿清擺出文治架勢,理儒覺得能將滿清變爲華夏。

可雍正覺得,自家老子康熙在位時,演戲演得過火,把這幫理儒寵壞了。讓他們覺得能循著與康熙演戲的這個套路,可以伸張他們理儒的治政理想。瞧,從呂留良牽出的讀書人之心再明顯不過,他們還覺得讀書是爲了施展自己的治國理想。

“真是會丟爛攤子的父親……”

想到自己花了三四年,纔將康熙朝丟下的錢糧窟窿補全,雍正就是一肚子氣。

理儒之勢,不能再這般蔓延下去,而要理儒轉變爲聽話的犬儒,就得對“道統”的內涵作一番調整。

大清所要的道統是什麼?什麼華夷之辨,滾蛋!君臣纔是至高大義,君臣大義高於一切,這就是大清和我雍正所守的道統。

這本來也是你們理儒所倡的嘛,你們講親親尊尊,血脈之道。由父子、夫妻、兄弟之禮推及到君臣之倫。現在就得從君臣往下推,沒有君臣大義,就沒有父子、夫妻和兄弟之倫,三綱不存,五常何在?所以這君臣大義,是道統裡最重要的東西。

華夷之辨,是跟君臣大義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題,有了君臣大義,以及君臣大義之下的人倫,這纔是華夏。沒有這一套,就是夷狄。

這可不是他雍正的新倡,自董仲舒而下,漢人帝王,都將這一樁事作爲至極之求,遺憾的是,漢人之君實現不了,異族之君纔有可能實現。

既然他這個滿人之君,能真正立起君臣大義,那麼守這君臣大義的臣,就不再可能是理儒,而是犬儒,奴儒。

想到這兩個經常在南蠻報紙上見到的名詞,特別是“犬儒”一詞,雍正心說用得真是妙,大清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讀書人。一國不一心,怎能行得大事?而這一心,自然是應在他這個皇帝身上。其他的人,以君心爲唯一,就如犬奴一般,乖順辦事,自能比那人心紛雜的南面雷厲風行。

聽了雍正一番講解,要以此道統來教誨曾靜,同時整肅讀書人之心,張廷玉叩首道:“此書莫若取名爲……《大義覺迷錄》。”

大義,就是強調君臣大義纔是道統之要,覺迷,則是顯示曾靜洗心之路,雍正點頭:“著翰林院速速擬稿,以君臣大義爲綱,批駁呂留良之說以及曾靜妄語。”

之前印的小冊子,僅僅只是諸項批駁,不成體系,現在則是要系統地闡述雍正所舉道統大旗,這是樁大工程,張廷玉隨口問:“是還如之前如邸報一般發放?”

雍正沉默片刻,緩緩道:“不,朕要天下每一個讀書人都看到,都看得明白!”

“雍正這是要將意識形態一抓到底了啊……”

黃埔無涯宮,御前聽證會上,李肆放下手中的《中流》報,嘴裡唸叨著大家聽不懂的詞語。《中流報》專講北面局勢,雍正的一番動靜,自然也落在了報上。

曾靜出來了,呂留良也出來了,那麼接著出來的《大義覺迷錄》也就不讓人意外了。唯一值得期待的是,因自己摻和了一腿,雍正喊出了“變局衛道論”,那麼他再出的《大義覺迷錄》會不會也有新料呢?

李肆還在出神,史貽直嗯咳一聲道:“官家,都察院的彈劾案……”

北面雍正面臨著壓力,南面他李肆也面臨著壓力。他讓法司把沈在寬交給李方膺“調教”,由此法司招來都察院的猛烈炮火。

英華朝堂的運轉跟滿清可不一樣,都察院監察官員,沒有在國事定策上發話的權力,只好曲線救國,彈劾辦事的人。

都察院這麼幹的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沈在寬必須死,造反可是第一重罪,雖說鼓動造反跟實際造反有差別,但危害卻沒差別。

都察院的御史老爺們狂嘯,沈在寬不死,這一國律法就要成玩笑了!咱們英華是言路大開,但不等於可以謗君,更不等於可以鼓動造反!

不止沈在寬,都察院還彈劾法司不將嶽超龍一併拘押審問,搞明白爲什麼沈在寬非要去找嶽超龍,一個巴掌拍不響,嶽超龍自己肯定也有問題!

隸屬門下省的都察院大多是儒黨出身,這儒黨根底,其實就是理儒。儘管李肆有所預料,但事臨上頭,對這幫理儒所持的邏輯也是哭笑不得。

細細一想,李肆又覺份外沉重。誅心,華夏一統以來,誅心已成深入骨髓的定勢。他所凝練出來的天主道,提倡“上天罰行不罰心”,還是根基太淺,離清除這樣的流毒還差得太遠。

“看來我們這一國,也有必要將意識形態再錘鍊一番了。”

李肆這麼自語著,沒理會史貽直,他看向中書省蘇文采。

“讓通事館加緊那些西學書籍的翻譯,同時跟老師那邊聯絡好,讓他那邊也加快經義新論的工作。”

史貽直不悅地再喚道:“官家!”

李肆舉手:“好好,這是朕獨斷專行,可以了吧?”

不止史貽直,好幾位相爺都不滿地念道:“官家/陛下!”

範晉擺著那張已經臭了幾個月的臭臉道:“琉球之事還關係到曰本,暹羅與緬甸之戰也就是年內的事……”

顧希夷撐著一臉熬夜過度的憔悴道:“江南攻略,蓄勢待發……”

李朱綬勉強聚攏兩眼的焦距:“東院推選的章程,各地都還有諸多異議……”

湯右曾抹著額頭的汗道:“福建官府下鄉,遭了宗族太多阻力……”

大家的意思很明白,正是一國內政要緊之時,無數事務堆著,皇帝你在沈在寬這事上鼓搗什麼呢?徑直殺了就好!

李肆心說你們這些傢伙,竟然聯合起來逼宮了?

“什麼是意識形態?就是人心,信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在凝練華夏上天之道,雍正也在凝練滿清主奴之道。”

李肆悠悠說著,諸位相爺心中咯噔一跳,皇帝拿南北如此對比,難道是也要在南面掀起一場“文治”?

感覺到衆人放輕了呼吸,李肆一笑:“朕之前放了道黨出籠,現在,又該放西學出籠了。英華一國的人心,是不是能在這西學大潮下立穩自己的腳跟,朕信心十足。沈在寬代表著一干想外於我英華和滿清的讀書人,朕也想從他身上看看,我英華一國的人心,是不是能浸透這些人。”

()

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563章 誰來管住皇帝?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第802章 南洲記:陌生的老天,未知的禍福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428章 快線已通,喧囂待涌第127章 心如流水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454章 因爲平等,所以蠻橫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159章 栽贓第一環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第328章 悲觀的開場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495章 燒了她!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1003章 政黨大爆炸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920章 你們還沒有準備好第216章 青浦商約第230章 以喜促談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588章 醬油打成黴油第415章 歸途南北異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918章 洗禮之地第543章 賽里斯人的驕傲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著乘涼第195章 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575章 隆科多的位子第324章 暗箭來往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899章 天命之戰將臨第86章 學費與犧牲品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916章 土霸王還是工商?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96章 老師你說得對,但是你錯了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846章 西京諜影:飛天不是仙,帝皇終凡人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681章 時勢造新機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951章 燕皇如曇,聖道將聚鼎第225章 加班加點安全期第97章 一隻猛獸,一隻猛獸在華夏蟄伏第71章 成材要純粹第807章 南洲記:聖心和天威第374章 噩夢至,轉頭顧親情第539章 胡漢山偷港記第96章 老師你說得對,但是你錯了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307章 真正的戰場在他背後第340章 湖南大決戰:憋不住了,那就射吧。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579章 英華的咬文嚼字第283章 誰纔是真正的黃雀第116章 造反一小步,清亡一大步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819章 炮膛中旋轉的歷史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594章 君臣大義,奴才覺迷第928章 真正的傾國之力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831章 獅虎黨爭:皇子的疑惑第340章 湖南大決戰:憋不住了,那就射吧。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491章 南北非一國第158章 爲什麼?這是個問題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
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563章 誰來管住皇帝?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第802章 南洲記:陌生的老天,未知的禍福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428章 快線已通,喧囂待涌第127章 心如流水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454章 因爲平等,所以蠻橫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159章 栽贓第一環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第328章 悲觀的開場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495章 燒了她!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1003章 政黨大爆炸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920章 你們還沒有準備好第216章 青浦商約第230章 以喜促談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588章 醬油打成黴油第415章 歸途南北異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918章 洗禮之地第543章 賽里斯人的驕傲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著乘涼第195章 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575章 隆科多的位子第324章 暗箭來往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899章 天命之戰將臨第86章 學費與犧牲品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916章 土霸王還是工商?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96章 老師你說得對,但是你錯了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846章 西京諜影:飛天不是仙,帝皇終凡人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681章 時勢造新機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951章 燕皇如曇,聖道將聚鼎第225章 加班加點安全期第97章 一隻猛獸,一隻猛獸在華夏蟄伏第71章 成材要純粹第807章 南洲記:聖心和天威第374章 噩夢至,轉頭顧親情第539章 胡漢山偷港記第96章 老師你說得對,但是你錯了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307章 真正的戰場在他背後第340章 湖南大決戰:憋不住了,那就射吧。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579章 英華的咬文嚼字第283章 誰纔是真正的黃雀第116章 造反一小步,清亡一大步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819章 炮膛中旋轉的歷史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594章 君臣大義,奴才覺迷第928章 真正的傾國之力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831章 獅虎黨爭:皇子的疑惑第340章 湖南大決戰:憋不住了,那就射吧。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491章 南北非一國第158章 爲什麼?這是個問題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休宁县| 洛浦县| 蚌埠市| 望江县| 玉林市| 会宁县| 新昌县| 龙山县| 连平县| 长寿区| 莎车县| 和平区| 恭城| 肥乡县| 阿拉善右旗| 洪雅县| 水城县| 苍梧县| 大同市| 从江县| 平顶山市| 安庆市| 怀仁县| 察哈| 瓮安县| 大英县| 汝阳县| 塔河县| 易门县| 武义县| 怀集县| 五大连池市| 隆林| 陆良县| 安徽省| 琼海市| 彭阳县| 休宁县| 平舆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