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選

楊應麒敲著地圖上的會寧,喃喃自語:“諜報無誤的話,只怕遼使習泥烈剛好也在會寧,這下可熱鬧了……”

會寧這個“皇帝寨”在吞併漢部九村以後,終於像個城了。雖然在漢部主體南遷以後,北來的商人便明顯少了許多。但這裡畢竟是新興大國的都城所在,親貴豪強都聚集於此,因而人口物流都十分繁庶——當然,這種繁庶也是相對於東北大地而言,若放在大宋,這裡仍然只能算是個二三流的城鎮罷了。

吳乞買、斜也、斡魯古、宗乾等人佔據了漢村以後,其部族家人住著漢村的磚房,種著漢部的田地,對於主子佔到這麼一個好地方十分得意。

但楊樸這次回來一看,發現原漢村的各處莊稼長勢都不如往昔,想來是女真人經營不善的緣故。

漢部在會寧還保有一個西村,是當初不願南遷者的聚居點。折彥衝在會寧時候也住在這裡。西村除了村民外,還駐有折彥衝的親兵五百人——這五百人的隊長大多是從當初起兵一百六十騎中挑選出來,不但精銳,而且忠誠。

大宋使團在日落後纔到達會寧城外,折彥衝派了外甥蒲魯虎來迎接。蒲魯虎是宗雄長子,宗雄的幾個兒子都仰慕他們這個英雄了得的姑父,日常無事時常纏著折彥衝不放,宗雄也不禁涉。蒲魯虎十五歲後,折彥衝便在西村挑了十個勇士,讓蒲魯虎做隊長,日常無事時就跟他講演兵法武藝,又答應下次若有大戰一定帶他上陣。

蒲魯虎得折彥衝、狄喻教導,小時候又常在曹廣弼、楊應麒身邊轉,和平常女真少年大爲不同——身上胡氣甚少,但剛勇溢面,出迎的人馬在他指揮下一絲不茍,和楊樸馬上對答又甚有條理,隱隱然有乃父文武雙全之風。

聽了蒲魯虎的話趙良嗣等才知道折彥衝夫婦傍晚時進宮去了,不過對使團的到來西村內部早有安排,便由蒲魯虎代姑父接進村去安頓好,楊樸料理慣了漢村庶政,這時卻不插手,且看蒲魯虎如何行事。蒲魯虎年紀雖小卻把一切都處理得有條不紊。趙良嗣、馬政等人見蒲魯虎這樣一個女真少年也如此強幹,心中各有感觸。

這一晚折彥衝徹夜未回,第二日完顏希尹前來過問,互致殷勤之意。趙良嗣促請完顏希尹,盼能早日得見金主,完顏希尹道:“今日我主另有要務,明日定然召見。”

晚間趙良嗣和馬政商量道:“今日這個完顏希尹有些推諉,莫非是出了什麼變故?”要找楊樸來問,侍從卻回說楊大人也進宮去了。

西村外部到處是往來胡騎,趙良嗣和馬政心中懼怕,不敢出村。女真人對他們雖然保持禮貌,其實看管得甚嚴,初到異族之地,趙良嗣也沒法出去打聽。

馬政等人忽然想念起津門了——那裡雖然也是“外國”,但一切都讓宋朝來的人感到舒服。而在這個地方,似乎連空氣中飄蕩的風都有胡味!他們就是和完顏希尹這個還算比較漢化的女真人交流也甚感吃力,不僅因爲完顏希尹那一口的北國口音,更因爲他那不失女真本色的樸直思維和大宋官僚化的政治語言格格不入。

趙良嗣和馬政都不知道,此刻身在會寧的使者其實並不止大宋一家。

他們還沒到達會寧時楊應麒就已經在惡意地想象著:如果趙良嗣和馬政忽然聽說遼使習泥烈就住在他們隔壁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楊應麒在千里之外想象著這一“趣事”的時候,金國方面也正考慮著用什麼樣的規格來接待宋使。完顏希尹主張用盛禮,諳班勃極烈吳乞買卻不以爲然。因爲宋國此次出使目的顯然就是要說服大金聯手攻遼,而大金現在已經決定和大遼停戰,所以這個時候與大宋走得太近並不合適。

阿骨打問折彥衝的意見,折彥衝卻反問道:“叔叔心中,是否準備就此與契丹東西並立爲北國雙雄?無心再圖西進?”

阿骨打道:“自然不是!”

折彥衝又問道:“然則我大金與大遼之間,只是暫時停戰了?”

阿骨打還沒回答,斜也哼了一聲道:“這還用說!等把領土內的事情料理清楚,我就領軍馬衝過去!”

吳乞買、宗翰、宗望等聽了斜也的話都點頭稱是。折彥衝道:“我們和大遼也打了幾年的仗了,越是往西、往南,阻力就越大!前兩年本來是契丹人千里遠征,我們有在家門口打仗的便利。但到了中京一帶,千里勞師的就換成我們了。大遼剩下的領土是他們的菁華所在,不能輕忽。如能與大宋聯手夾擊,對我們大爲有利。”

阿骨打道:“彥衝所言在理。”

折彥衝又道:“既然如此,我們與大宋聯合便是遲早的事情。宋使到此,當妥善接待。”

吳乞買道:“可如今習泥烈也在這裡,他要和咱們講和,宋人卻要我們和契丹開戰!兩家所請不兩立。以當前的形勢看,暫時和契丹停戰勢在必行,大宋的要求,我們只能先推了。”

折彥衝道:“五叔所言極是,不過這兩家所求未必完全矛盾。對大宋我們也不用推。兩國聯軍乃是大事,不是一次就能說清楚的。從會寧到汴京路途萬里,又不能走陸路,得由海路迂迴來往——這一來一回就要一年半載。不如這樣:我們且許了他,卻不把話說死,只是要派人去和大宋談條件。幾番來回,怕不要費兩三年!有兩三年時間,還不夠我們料理內政麼?”

宗翰聞言附和道:“彥衝所言正中要害!”

吳乞買也微笑道:“好小子!虧你想得出來!只是這出使大宋之人,卻派誰去好?”

折彥衝道:“大宋皇帝還不清楚我大金兵威,這時候若派重臣去只怕未必能得他們禮遇。”

宗翰道:“便讓希尹爲正使,楊樸爲副,如何?”

“希尹去不得。”阿骨打道:“我們族內善戰之將成千上百,能如希尹這般文武皆通的卻不過三五個!會寧少他不得!”女真新興之族,有時候行事類於強盜,常常做出扣留其他國族使者做人質的事情,他們以己度人,也怕大宋扣押使者,因此阿骨打意下頗不願派遣親貴宗族前去。何況他們此時對大宋所知不深,也不願派不可或缺的重臣前去。

吳乞買道:“那便讓楊樸去吧,這個渤海人也還算老實。”

阿骨打點頭道:“反正也就是傳個話,讓趙家天子知道我們的意思就行。該決斷的事情,讓趙家天子再派人來會寧跟我談。能聯手自然最好。不過天下的城池,最終還得是用刀殺出來的才實在!”

第三日阿骨打仍不接見宋使,只是讓人送來細酒十罐,羊肉二十斤,驢肉十五斤,松子兩盆,以及白麪、油、鹽、醋、粉、野蒜等物,甚至還有個血淋淋的狼頭!

那個宦官見了這狼頭嚇得三魂不見七魄,加上水土不服,竟然由此病倒,此後再幹不了正事,直拖到回汴京便一命嗚呼。

拖到第四日上,趙良嗣爲人機敏,終於探到一些端倪,和馬政道:“昨夜我託故派出去冒險探察的心腹回來,說臨村竟有契丹語。我這心腹懂得契丹話,依稀聽說是女真要和契丹議和。”

馬政聽得大驚,兩人商議良久,馬政說道:“此事不能再拖,否則只怕有變!”

趙良嗣道:“他們不肯接見,我們又有什麼辦法?”

馬政道:“這村裡的人顯然事先得了戒令,不許和我們說話。但這兩日我暗中留意,還是發現了此村樞紐所在。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西北那間大屋子應該就是那位漢部大將軍的居室!”

趙良嗣聞言驚道:“你要做什麼!”

馬政說道:“君子奉令在外,當置生死度外,但求不辱使命!班超之舉,就在今日!”

趙良嗣聽得眉頭緊皺,然而扭不過馬政,只好答應。兩人捱到吃飯時分,拋下飯食不顧,帶了幾個人直闖折彥衝的居室。居室外的護衛上來阻攔,雙方衝突起來。當漢部的人拔出刀來後,趙良嗣不由得大爲後悔,幸好裡間有個聲音喝道:“什麼事情這麼吵鬧!”跟著便走出一個少婦來,頭插荊簪,身穿粗布,懷裡抱著一個兩歲大的孩子,正是完顏虎。

侍衛長稟道:“公主!這兩個宋人忽然闖來,意圖不軌!”

趙良嗣和馬政對望一眼,心中都想:“這女人是公主?怎麼穿的和一個農婦差不多。”他們卻不知這位大金公主從不在意穿著,楊應麒雖然給她準備了許多絲綢衣裳,她卻嫌不耐穿,“一碰就裂!”便一直穿著粗布衣服,折彥衝也從來不管妻子的這些小事。

完顏虎走近兩步,掃了趙良嗣和馬政兩眼,問道:“你們不好好在屋裡呆著,闖這裡來幹什麼?”她的漢話已經說得頗爲流利。

馬政高聲叫道:“我們來這裡已經四日了,折大將軍卻天天推諉,今日也不在,明日也不在!我等雖然文弱,卻也是大國使者!如此對待,豈不令人寒心。”

完顏虎皺了一下眉頭,看了一下週圍的人,那侍衛長道:“這等大事,我們不敢問,也輪不到我們問。”

若是兩年前的完顏虎,早就嚷著讓人去折彥衝那裡問個明白,這時卻沉吟片刻,對趙良嗣和馬政道:“大將軍此刻確實不在,你們先回去,他回來了我讓人去請你們。”

馬政道:“這樣卻還是要我們空等!還請公主娘娘給我們個實訊!”

完顏虎哼了一聲道:“實訊?我的話就是實訊!”轉頭對一個侍衛說:“去叫楊樸來見我!”又對趙良嗣馬政道:“先回去吧!大將軍也是漢人,算來是你們本家,還會誆你們不成?”

趙良嗣扯了一下馬政,兩人見好就收,施禮離去,回到所住房內,都各自捏了一把冷汗。方纔若不是完顏虎出來及時喝止,兩人便是身死刀下也未必沒有可能。

完顏虎派出去的人找到楊樸時也見到了折彥衝,這人將西村發生之事原原本本說了,楊樸不悅道:“他們急躁不安可以理解。可是膽敢冒犯公主鸞駕,這算什麼!”

折彥衝想了想道:“行了,也是時候見他們一下了。不過如今天色已昏,不適合與他們見面。你安排一下,讓他們明天來議事堂相見。”又對那侍衛道:“回去告訴公主,我自有安排。”

楊樸換了一身胡服來見趙良嗣馬政,面責他們不該冒犯大金公主。趙良嗣馬政據理力爭,說了半天楊樸才道:“實不是大將軍不願見你們,只是朝中議論未定,大將軍不宜私自與你們會面。”

馬政冷笑道:“是因爲大金又想與契丹議和麼?”

楊樸微微一怔,馬政又緊逼一步道:“常聞契丹與女真有宿怨深仇!如今局勢稍安就要納仇寇、拒友邦!大金豪酋何短視如此!”

楊樸臉色一變道:“大膽!”

趙良嗣忙道:“馬大人說得太過了。只是大金將我們晾了這麼久,怎能叫我等不起疑心?”

楊樸沉默半晌,見左右無他人,小聲說道:“既然兩位已經知道,我也便不再隱瞞。沒錯!遼使習泥烈也在會寧。”

趙良嗣和馬政都是心頭一凜,楊樸道:“此事我不宜多說,否則便是不忠!只是我朝也正爲此事大起紛爭。和遼攻遼、聯宋拒宋,幾位當政者都是各執一詞。”

馬政道:“遼仇宋友,自然是拒遼親宋纔是正途——卻不知大將軍意下又如何!”

楊樸小聲道:“若非大將軍,此事已不可爲!如今大將軍已說得國主意動,只是未決而已。這樣吧,明日大將軍回村後我安排兩位面見大將軍,有什麼話,請兩位直接和大將軍說!”

趙馬二人相視頷首。

第二日楊樸引兩人來西村議事廳,趙、馬二人進門,便見一個男子面牆而立,兩人心中都想:“這大將軍卻不知生的什麼模樣。”

楊樸朗聲稟告後便出去了,折彥衝回過頭來,指座請坐。

趙良嗣心道:“此人好生年輕,只怕還不上三十歲。”其實折彥衝不過二十出頭,只是鬍鬚多日未剃,趙良嗣卻把他的年紀估量得大了。

馬政心中卻想:“此人氣度沉穩,和胡將的蠻橫大大不同!”

三人初見,趙馬一時都不知當如何開口。折彥衝道:“彥衝在北國日久,今日得見大宋使臣,便如見了故人一般。這幾日來怠慢,還請見諒。”

趙良嗣問道:“大將軍真是漢人?”

折彥衝一笑道:“如今大宋在北國無甚威望,我冒充來作甚!”

馬政眉頭一皺,說道:“大宋眼下雖不如漢唐隆盛,但聖天子在位,內修政局,外服四夷。凡炎黃子孫,自當顧落葉歸根之情,懷狐死首丘之念,以興父母之邦!”

折彥衝神色一黯,說道:“我漢部雖然是大宋棄民,但也還不敢忘祖!你要我顧情懷念,是要我辦什麼事情麼?”

趙良嗣和馬政見他言語親和,兩人對視一眼,一齊微微點頭,趙良嗣取出一卷詔書來道:“折彥衝,接旨!”

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一八三章 臨第一九七章 聯姻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三二二章 刀馬佛經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九十一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覆第二零八章 陳家貨第四十七章 後院的狼客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九章 塞外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二七五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一七八章 會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三一零章 火急密奏第十四章 烏古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三三章 靈壽墳第六章 邊關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四十七章 後院的狼客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六章 邊關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二零五章 挖牆角第三零一章 胡商大算盤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二零零章 兵臨
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一八三章 臨第一九七章 聯姻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三二二章 刀馬佛經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九十一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覆第二零八章 陳家貨第四十七章 後院的狼客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九章 塞外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二七五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一七八章 會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三一零章 火急密奏第十四章 烏古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三三章 靈壽墳第六章 邊關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四十七章 後院的狼客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六章 邊關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二零五章 挖牆角第三零一章 胡商大算盤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二零零章 兵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余县| 渝北区| 芜湖市| 江津市| 穆棱市| 河源市| 石林| 广丰县| 苗栗县| 亳州市| 宁南县| 大庆市| 汶上县| 剑河县| 海原县| 正安县| 丹棱县| 麻阳| 通州市| 武城县| 金乡县| 醴陵市| 当雄县| 健康| 咸阳市| 柘城县| 贡嘎县| 内乡县| 农安县| 彰化县| 武陟县| 安国市| 溆浦县| 太康县| 绥江县| 张北县| 永川市| 五河县| 黔江区| 唐海县|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