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

當日趙良嗣和馬政等人入宮覆命時,那個宦官已經病得不行,只好筆奏一書,道君皇帝命人善加看護醫療。

趙良嗣等將入金見聞一一道來,其中曲折一絲不漏。一殿君臣聽那女真人如此野蠻不遜無不皺眉,道君皇帝對摺彥衝不接詔也頗爲不悅,王黼奏道:“聽二使所言,遼南漢部實較會寧女真易打交道。這折彥衝不敢接詔,或是身在胡人之地,不敢不慎。”

蔡京的大兒子蔡攸也連忙附和道:“正是。若那折彥衝真的忠於大金,便不會幫忙掩飾二使宣詔的事情了。”

趙良嗣又奏道:“依臣看來,那楊樸名爲金國轉運副使,實爲折彥衝私臣。這次由他來出使,或許其間另有玄機!若我朝能示以恩威,則或許能套出他的真心話。”

道君皇帝神色轉緩,命蔡京童貫善待金使,便宜行事。

楊樸來到後第三日,受宣即將入見的前一天,他摒退左右,問楊應麒道:“宋人禮節甚繁縟,七將軍以書童身份難以進入正殿。楊樸此去,將軍可有什麼吩咐?”

楊應麒笑道:“你纔是正使啊!我跟你來其實也就是來見識見識,並沒有半點不信任你的意思。該掌握的分寸,我們在遼東時不是已經商量好了麼?你應付得來的。”

楊樸聽了這兩句話心中欣慰,第二日便隨來宣命的內宦入宮去了。楊樸一走,楊應麒對林翼道:“咱們溜出去玩兒吧。”

“玩兒?”林翼奇道:“七哥你又有什麼奇策麼?”

“奇策?什麼奇策!”楊應麒罵道:“你才幾歲!別弄得像個小大人一樣。這次沒什麼奇策,就是去玩兒。”

林翼皺了皺鼻子,說:“小大人?論到‘小大人’,誰比得上七哥你啊!聽說漢部長征遠遁那時候你才十二三歲,便已連出奇計,風頭之盛連大將軍、二將軍他們也被你比下去了。我便是再活十年,也比不上你當時。”

楊應麒道:“你以爲我想做小大人的麼?哼!我……算了!跟你說這些幹什麼!反正我要溜出去,你來不來隨你。”

林翼忙道:“誰不來誰是小狗!”

楊應麒和林翼換了普通衣裳,買通了關節,從後門出去——這些楊應麒昨日早已規劃好了。當年死谷那樣的環境他都能想辦法逃出來,這座小小都亭驛哪在話下?

大宋對遼使的看管本來嚴格,但當此末世,辦事的人執行不力,放著種種嚴密的規章都不遵守,以至於把一座都亭驛的內防外衛弄得寬縱異常。楊樸出門後,各級人員對幾個“女真下人”的監視更是形同虛設。

汴京是天下古今第一等要去的地方!大相國寺又是汴京第一等要去的所在!玩穿越去宋朝的人若不到大相國寺,那真是空入寶山了!

湊巧大相國寺和都亭驛分處御街東西,對楊應麒來說甚是方便:過路就是!

他們二人遊了半日,楊應麒拿著一大堆零食,一路看一路吃。林翼跟在他身後,不斷地絮叨:“七哥你都十八歲了吧!怎麼還邊走路邊吃零嘴?像個孩子一樣!”

楊應麒口中咀嚼,含含糊糊說:“誰叫汴京的小吃這麼……桀桀……好吃……再說這裡又沒人認得我!怕什麼!”

林翼道:“來汴京的商人多的是,就是有一兩個熟人也不奇怪。”

楊應麒嗤之以鼻道:“汴京上百萬的人口,哪有那麼容易就遇上!”

林翼道:“萬一遇上了呢?”

楊應麒擦擦嘴笑道:“若是遇上了……反正是熟人了,還怕什麼!”

林翼聽得翻白眼。

兩人進大相國寺上了香。當今皇帝崇道貶佛,大相國寺因其特殊地位而得以保全,然而香火卻不如往昔之勝。楊應麒此際一副浪蕩樣子,很像是一個外地暴發戶的子侄進京來趁熱鬧,這種紈絝子弟在汴京滿街都是,因此知客僧絲毫不加重視。

楊應麒環寺看了諸般好玩事情,流連壁畫,玩賞碑刻,到午時在食肆點了兩碗合羹,準備吃完去看書肆。忽然聽前面大道喧鬧起來,有人叫道:“當街調戲良家婦女,還有王法麼!”

楊應麒心中一動,衝口叫道:“乖乖!不會讓我遇上林教頭吧。”

林翼問道:“林教頭是誰?”

楊應麒隨口應道:“林教頭就是林沖,他妻子被高太尉的兒子調戲……”說到這裡不禁失笑:“我這是糊塗了麼?哪裡有這事!”

林翼聽得莫名其妙,但還是舍了沒吃完的合羹,陪楊應麒前去看熱鬧,人羣中央中卻沒有女人,據說已經逃走,對峙的是一個道士,一個和尚。楊應麒明知不可能遇見林沖,然而見到這場面還是忍不住失望。

那道士指著和尚的鼻子罵道:“死賊禿!居然敢來壞道爺的好事!”一邊說一邊罵。

那和尚大概三十多歲,垂眉低眼,任那道士怎麼破口大罵也不回口。站在楊應麒旁邊一個老頭子低聲說:“這和尚也還算有點見識。他若是敢回罵,只怕少不得吃一場官司呢。”

林翼腦袋靈活,忙就著那老頭的話問他出了什麼事情,那老頭小聲說:“還能是什麼事情!道爺仗勢當街幹這種下流勾當,沒人敢管,就這和尚出頭!”

林翼問道:“這道士仗著誰的勢?”

那老頭往天一指,搖頭道:“不敢說。”

林翼便省起他說的是皇帝!在楊應麒耳邊道:“皇上喜歡道士不喜歡和尚,怪不得有那麼多和尚往津門那邊跑呢。”

說話間那道士忽然一口唾沫吐在那和尚臉上,那和尚還是合十站著不動,道士見他好欺負便得寸進尺,掄起拳頭就往和尚身上招呼。這一來動了衆怒,周圍旁觀的人本來不敢惹他,這時卻再也忍不住,有幾個大膽的便叫道:“那道士!你也欺人太甚了!”

那道士冷笑道:“道爺便是欺人太甚又如何!通元衝妙先生座下的事情,誰敢來管!”通元衝妙先生是當今皇上賜給道士張虛白的尊號,張虛白接管太一宮,出入禁中,親貴逾大臣,誰敢得罪?果然這道士這一叫亮了來歷,便把那幾個大膽的人都叫得噤聲不敢發一語。

林翼一開始只是旁觀,看到這裡大怒,衝出來道:“天下人管天下事,事事逃不過一個理字!汴京是天子腳下,是道士就不用理王法了麼?”

那道士笑道:“什麼王法!王法還不是我家道門真君一句話!”說著拖著那和尚道:“禿驢!和我到開封府去!你剛纔打得道爺手發疼,現在叫你知道厲害!不翻出你的家底、改了你寺院作道觀我絕不干休!”

林翼見遠處有幾個道士匆匆趕來,心想讓他們多半和這惡道士是一夥,若等他們來到這和尚哪裡還走得了?便一個猛衝過去將兩人撞開,對那和尚道:“快走快走!還真要去開封府啊!”

那和尚怔了一下,對林翼一合十,閃入人羣走了。楊應麒趁著混亂扯了林翼道:“走吧!別惹事了!”一牽卻牽不動,回頭看時,卻見林翼已被那道士扯住,三下兩下沒掙脫,周圍衣袖聲動,兩人已被一羣道士圍住。

楊應麒見被道士圍住,心中暗暗叫苦,林翼還在道:“怕什麼!最多上開封府理論去!”

楊應麒橫了他一眼,心道:“你以爲這裡是津門麼!”

那幾個道士趕過來後,對著人羣吼道:“看什麼看!也要跟道爺上開封府麼?”市井小民害怕,紛紛散去。幾個道士就要來扯楊應麒,林翼掙扎著來護,大叫道:“別碰我哥哥!又不是不跟你們上開封府!”

道士們見他們言談舉止不像尋常百姓,也不敢過份逼迫。這汴京畢竟是天子腳下,這兩個人就算是什麼達官貴人的子弟也不奇怪。

正不可開交時,卻聽一人冷笑道:“張虛白好大的威風!”

爲頭那道士一聽怒道:“誰敢直呼我師名諱!”

楊應麒和林翼循聲望去,只見周圍寥落的人影中並立著兩個飄逸不羣的青年,都是二十來歲年紀,書生打扮,對著這批道士全沒半點懼意,其中一人冷笑著對另外一人道:“胡兄,這幾年道門權貴一個比一個厲害!比如前幾年出來的那個道士王仔昔,蒙聖上寵幸,風頭之盛一時無二,幾乎就要稱宗道門。大宋開國一百五十年,說到蒙恩受寵的,只怕非這個王道士莫屬。”

那個姓胡的書生奇道:“王道士?他去年不是下獄死掉了嗎?鄧兄你是不是弄錯了?”

之前這個姓鄧的書生道:“沒錯沒錯!說的就是他!”

那胡書生道:“若是這王道士如此得寵,怎麼還會下獄見殺?”

鄧書生嘆道:“帝心不可測,朝政難以言。他們道門裡頭的瓜葛複雜得很,到底是因爲什麼,咱們也不敢去猜。不過當初王道士倨傲跋扈,那倒是有目共睹之事。他之所以爲衆人所忌,身死獄中,只怕和這一點也不無關係!”

胡書生也嘆道:“所以說,風頭盛時當知自斂啊!”

那道士頭子聽到這裡,知道這兩個人來歷不尋常,否則說不出這等話來,連聲喝道:“你們到底是什麼人!”

那兩個書生卻不回答,鄧書生道:“說起來,如今這位通元衝妙先生就甚好,聽說今上對他也十分寵幸,乃至呼其號不呼其名。可他出入宮府,終日論道,卻無一言涉及時事。這份衝斂韜晦的功夫,真是令人佩服啊。”

胡書生奇道:“這麼說來,這位衝妙先生倒是知道收斂的人了。卻不知他的門徒又如何?”

鄧書生道:“他的門徒,自然也都是奉公守法之人。要是強橫無禮,當街施暴,那不是給他師父抹黑麼?”

胡書生點頭道:“不錯不錯!王仔昔的下場大家又不是沒看到,殷鑑不遠,張虛白的收斂不管真假,至少總得做做樣子。不過胡兄啊,萬一他的門徒揹著師父幹壞事可怎麼辦?”

鄧書生道:“要是小事也就算了,張虛白想點辦法壓下來就是了。可萬一是鬧得天下皆知的醜事,那張道士爲自己打算,怕就只能棄卒保車了。”

楊應麒聽他兩人一唱一和,就像說相聲一般,心中好笑。那邊幾個道士本來態度強橫,聽到後來卻冷汗涔涔,聚在一起商議。林翼見他們退縮,得理不饒人,指著道士就要說狠話。楊應麒見好就收,把林翼扯住,對幾個道士施禮道:“今日不過一場誤會,道門儒門都是朝廷所重,你我兩家原不必大生干戈,不如就此揭過如何?”

幾個道士見他自稱儒生,也怕對方是有勢力的,隨口罵了兩句,趁機下臺走了。

楊應麒過來謝這那兩個書生。那胡書生笑道:“謝字不敢。兩位也是替人出頭,我們比兩位先到,當時卻因諸多顧忌而沒敢及時出面,委實慚愧。”指著那鄧書生道:“這位鄧兄名肅,字志宏。小可姓胡名寅,字明仲。我二人都見在太學,埋頭苦讀聖人之言,對坐空憂國家之事!不知兩位又如何稱呼?可也是入京讀書來著?”

楊應麒道:“小弟姓楊名廷,字應麒,行七。這個是與我同山讀書的異姓弟弟,姓林名翼。這次入京卻是來長長見聞,要說常住京城,不知有沒有這個緣分。”說著邀兩人尋一家酒樓飲酒敘話。

鄧肅胡寅都是有志向、有學識的宋朝憤青,喜歡楊應麒和林翼仗義,也願與他結交。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彼此都是讀書人,兩句話說下來,鄧胡二人便知楊應麒也是個大有見識的人,於是更爲投機!

走出一段路程,鄧肅聽楊應麒才從畿外來,說道:“原來楊兄弟纔來汴京三日,想來對京城卻不熟悉,便由我二人領路如何?”楊應麒說甚好,便隨他們來到一處腳店。

汴京酒店冠絕天下,大型的酒店稱正店,既賣酒又兼造酒,規模之雄、生意之隆、資本之厚,均非京外一般店鋪所敢望。小酒店又稱腳店,一般不自己造酒,只是從正店買酒來賣。

鄧肅胡寅雖是書香子弟,但兜裡書香多銅臭少,以己度人,因此帶著楊應麒來到的也只是一家精緻的腳店。一壺酒上來,鄧肅道:“這腳店雖小,沽的卻是麒麟樓好酒!只是藏得深,知道的人卻不多。”

楊應麒聽到麒麟樓心頭一動,再聞到那酒香,心道:“是蒸餾酒啊!”問鄧肅胡寅:“麒麟樓的酒好麼?”

“極好!”胡寅讚道:“麒麟樓開業還不到一年,只因賣的酒與衆不同,老闆又經營得當,因此不數月間生意便蒸蒸日上!據說如今連大內也都向麒麟樓沽酒呢!不但文人騷客趨之若騖,就是朝中大臣也是常客,還有人說當今天子也曾臨幸,不知真假。汴京七十二家正店,如今竟都被這家新店壓住!麒麟樓兩旁本有另外兩家正店,如今都被他盤買過去,稍加裝修,打通了作一個大酒樓!號稱汴京三大酒樓之一。”

鄧肅哼了一聲道:“明仲說得這麼起勁作甚?國家政局糜爛!汴京諸公卻如此醉生夢死,豈是天下之福!”

胡寅聞言也是一聲嘆息。

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六章 邊關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九六章 東海的不滿第二九一章 漠北漢地孰先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九十九章 棋局誰是先手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六十二章 聯金扶漢之策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二零五章 挖牆角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一八六章 窮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七六章 詔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九三章 秦檜第二七九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八一章 責第二零三章 鉅變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一七三章 叛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一六五章 陰陽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九章 塞外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五章 出谷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一五零章 國之樑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十二章 鷹兔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十章 絕地第五章 出谷第九十七章 攔路石眼中釘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章 論武
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六章 邊關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九六章 東海的不滿第二九一章 漠北漢地孰先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九十九章 棋局誰是先手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六十二章 聯金扶漢之策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二零五章 挖牆角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一八六章 窮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七六章 詔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九三章 秦檜第二七九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八一章 責第二零三章 鉅變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一七三章 叛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一六五章 陰陽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九章 塞外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五章 出谷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一五零章 國之樑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十二章 鷹兔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十章 絕地第五章 出谷第九十七章 攔路石眼中釘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章 論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万盛区| 辽宁省| 金乡县| 福安市| 中牟县| 新昌县| 民勤县| 龙井市| 中超| 化州市| 宁晋县| 铜川市| 锦屏县| 海伦市| 炎陵县| 辽阳县| 望奎县| 日喀则市| 西藏| 老河口市| 新干县| 衡东县| 漳浦县| 青海省| 泸州市| 聂拉木县| 仙游县| 辉县市| 行唐县| 高邮市| 花垣县| 文成县| 台东市| 苗栗县| 兴城市| 铁力市| 县级市| 公主岭市| 宿迁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