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皇后的命運 上卷 8、索菲女親王的焦慮
8、索菲女親王的焦慮
具有巴伐利亞王室血統(tǒng)的索菲皇太后,是一個強勢的有政治覺悟的女人。十九歲的索菲公主嫁給老皇帝弗蘭茨的次子卡爾後,很快就現(xiàn)自己的丈夫是個體質(zhì)羸弱精神不健全的王子,年邁的老皇帝對年輕公主的政治抱負採取默認支持態(tài)度,於是便有了趁1848年**的混亂局面推翻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事件。
索菲放棄了皇后的寶座,轉(zhuǎn)而扶持自己的長子弗蘭茨·約瑟夫成爲奧地利的皇帝。
在經(jīng)過了1848年**以及幾次暗殺皇帝的行動之後,索菲女親王作爲奧地利皇帝的母親,開始爲兒子的婚事操勞起來。
尋覓年齡以及家譜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對於奧地利皇帝來說,可選擇的餘地不大。雖然各國都有適齡的待嫁公主,但是綜合了當下錯綜複雜的歐洲政治局勢來考慮,選擇一位德意志血統(tǒng)的公主纔是比較穩(wěn)妥的。
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先進入了索菲的視線。
1852年的冬天,年輕的皇帝前往柏林。他遇見了普魯士國王的侄女——安娜公主。弗蘭茨幾乎是立即愛上了這位性格直爽的姑娘。可惜的是,安娜公主已經(jīng)訂婚了。
索菲女親王寫信給自己的妹妹——普魯士王后艾莉澤。
“是否有可能避免這門強加於動人的安娜的可悲的婚事?它是不會給安娜帶來任何幸福的。弗蘭茨非常喜歡這位可愛的姑娘,那場夢幻般的會面給他帶來的幸福,使他年輕的心留下了比我想象的更爲強烈和深刻的印象……你知道,他的口味並不容易滿足,他所鍾愛的並將成爲生活伴侶的人只能是最佳人選,是爲他所喜愛並給他以好感的姑娘。所有這些條件你的可愛的小侄女都能滿足。你可以想象,我是多麼希望能夠得到這位姑娘,以實現(xiàn)我兒子的幸福,他不得不過早的放棄了年輕人無憂無慮的夢幻時代。”[注3]
但是索菲皇太后不得不失望了,普魯士王后艾莉澤無法說服普魯士的政界同意這樁婚事,與奧地利聯(lián)姻並不符合普魯士的政治利益。因此,索菲皇太后又將目光轉(zhuǎn)移到了德累斯頓。
對於安娜公主的喜愛卻因了政治的原因不得不放棄,年輕的皇帝第一次有了挫敗感:這世界並不是可以爲所欲爲的。當然,弗蘭茨·約瑟夫的個性相當溫柔,很大部分是因爲自出生便處在母親索菲的**之下。以母親的意願爲意願,已經(jīng)成爲弗蘭茨兄弟四人習(xí)慣成自然的認知。
薩克森公主西多妮自幼體弱多病,長年將自己關(guān)在屋內(nèi),終年不見陽光的皮膚蒼白之極;又加之少與同齡人交往,父母過分嬌縱,脾氣乖戾,很難討好。
弗蘭茨小時候便認識這位表妹,對她的脾氣可以說很熟悉,在弗蘭茨·約瑟夫還只是個小小的皇子的時候,西多妮公主曾經(jīng)指示僕人將弗蘭茨關(guān)在房間內(nèi)。小小年紀的西多妮有如娃娃般可愛,穿著漂亮的蕾絲裙子,臉龐白皙,表情天真,卻是個壞心眼的小惡魔。她最後放棄了把弗蘭茨推到噴泉裡的想法,是因爲哥哥喬治警告她,如果弗蘭茨受到什麼傷害,他會“忘記”西多妮是自己的妹妹,把她結(jié)結(jié)實實的打一頓,她纔不得不很不甘心的放棄了計劃。因此在母親提到西多妮的名字的時候,弗蘭茨眉頭一皺,條件反射的反感。
“……不,西多妮雖然很可愛,但是她的身體太差了。”
索菲想了想,也同意了兒子的看法,“西多妮的身體,恐怕想要生育健康的繼承人會很困難。”
百年大計在於健康的孫子,索菲女親王也就順理成章再次放棄了與薩克森聯(lián)姻的想法。
這樣……索菲又將眼光轉(zhuǎn)向了孃家——維斯特巴赫家族。
索菲的父親,巴伐利亞前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生有九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巴伐利亞公爵夫人盧德薇卡夫家的地位並不高,在維也納的貴族們看來,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的血統(tǒng)不夠純正,這是將成爲奧地利皇后的巴伐利亞公爵家的公主們的先天缺陷。儘管在血統(tǒng)上不盡如人意,而且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的平民化性格一直是索菲很不滿意的一點,但是,單從容貌、性情和品質(zhì)上來看,海蘭妮作爲奧地利的皇后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最近幾個月來,維也納與波森霍芬之間的書信往來增多,索菲著重瞭解了一下海蘭妮的情況。雖然1848年**的時候索菲曾在慕尼黑見過她,但是那時候海蘭妮還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索菲記憶中的海蘭妮是個溫柔可愛的小女孩,對於沒有生育女兒的索菲來說,已經(jīng)在心裡把她當成女兒一樣看待。
在維也納的上流社會中,年輕的皇帝弗蘭茨是一位很受歡迎的舞伴。不僅僅因爲他是一國之君,歐洲最古老的王朝的皇帝陛下,還因爲他本身便是個個性溫柔相貌英俊彬彬有禮風(fēng)度翩翩舞藝嫺熟的青年,作爲一名丈夫真是無可挑剔。有適婚年齡的女兒們的貴族夫人,都鼓勵女兒在皇帝的舞會中盡力表現(xiàn),以期能獲得他的青睞。
——就算做不成奧地利皇后,能成爲奧地利皇帝的情婦也是不錯的。
當然,所有的人也都知道,想成爲奧地利皇后的女孩,必須同時也能讓索菲皇太后滿意。
1853年的歐洲,戰(zhàn)爭迫在眉睫。
奧地利與俄羅斯之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guān)係,弗蘭茨與俄羅斯沙皇尼古拉有極好的私人關(guān)係,尼古拉的宮殿中還掛有一幅弗蘭茨的個人肖像。在1848年維也納**期間,沙皇派兵進行了軍事幹預(yù)。
弗蘭茨·約瑟夫在一個風(fēng)雨飄搖的年代成爲了腐朽的大國奧地利的皇帝,這可能是他人生最大的不幸。索菲女親王之所以不支持自己的丈夫成爲奧地利皇帝,也有著自己的丈夫絕不可能處理好這個時代錯綜複雜且微妙的政治關(guān)係的考慮。她認爲自己的兒子聰明、溫柔、有個人魅力,並且是個頭腦清楚的人,寄希望於他能夠處理好複雜的國內(nèi)國際政治。
1853年2月,意大利**領(lǐng)導(dǎo)人朱澤培·馬志尼在米蘭動了一場僅僅維持了幾個小時的人民起義,一批**黨被處以極刑,更多的人被判處了終生監(jiān)禁。在米蘭動亂的同時,維也納生了一起行刺皇帝的惡**件。弗蘭茨的頸部受了非常嚴重的傷。兇手是一名匈牙利族的裁縫裡本尼。自然這位勇敢魯莽的暗殺者也被處以極刑。
養(yǎng)傷期間,弗蘭茨頗爲深刻地考慮了自己的處境以及整個國家的命運。他意識到自己的皇帝寶座非常的岌岌可危,性命隨時可能會斷送在一個低賤的下等人手中;如果是被著名的**黨人殺掉大概還能算爲了自由與民主犧牲,但是如果死在狂熱的民族分子手裡,可能上帝都會哭泣。
奧地利面臨著普魯士的步步緊逼,被索菲趕下臺的前任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堅持在神聖同盟的旗幟下確定奧地利對德意志地區(qū)的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地位,以期限制並控制普魯士在德意志各邦國的獨立中所能得到的利益。索菲雖然討厭專橫**的梅特涅,但是對梅特涅的政治思想抱有贊同的看法。
1853年的奧地利,有法國、普魯士、意大利的外患,有匈牙利的內(nèi)憂;英國雖然表面上是奧地利的盟友,但是日不落帝國在歐洲問題上寧願採取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的態(tài)度;俄羅斯一直對歐洲虎視眈眈,尼古拉對弗蘭茨的個人感情比不上國家的利益。
於是,年輕的皇帝希望在這個敏感的時刻,能夠生另外一件事情轉(zhuǎn)移歐洲各國的視線。
作爲擁有無數(shù)“偉大的頭銜”的青年,弗蘭茨自己都記不住他擁有的尊號: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天賜奧地利皇帝;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倫巴第和威尼斯國王,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加里西亞、洛多梅里亞和伊利里亞德國王;耶路撒冷的國王;奧地利親王;托斯卡納和克拉科夫的大公爵;特蘭西瓦尼亞的大侯爵,摩拉維亞的封疆伯爵;哈布斯堡和蒂羅爾,基堡、格爾茨和格拉蒂斯卡的加侯伯爵等等。[注4]
他喜歡穿將軍制服,身材纖弱修長,性格溫和,很是英俊迷人。在生活中是個好青年,孝順的兒子,在動盪的國家局勢中是個傾向於較溫和的治理手段的皇帝,在國際政治中是個企圖以個人魅力彌補經(jīng)驗不足的國家**者。
海蘭妮和伊麗莎白對這些都一無所知。
當弗蘭茨得知母親爲自己選擇了巴伐利亞公爵的女兒爲妻,既不欣喜也不反對。德意志邦國巴伐利亞是奧地利的忠實盟友,奧地利與巴伐利亞之間已經(jīng)有了21對聯(lián)姻,索菲之前的最重要的婚事,是弗蘭茨皇帝和索菲的姐姐卡洛琳內(nèi)·奧古斯泰的結(jié)合。[注5]
哈布斯堡家族與維斯特巴赫家族的第22對聯(lián)姻即將成爲現(xiàn)實。
海蘭妮公主、伊麗莎白公主各懷心事,踏上了前往伊舍爾的道路。沿途風(fēng)景極好,海蘭妮卻激動的沒心情細看;而伊麗莎白……則一直在“逃跑,還是接受命運”之間搖擺。
伊麗莎已經(jīng)錯過了同理夏德伯爵“實質(zhì)性私奔”的機會,但是,“讓海蘭妮成爲奧地利皇后”的想法還是在腦中縈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