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8章 改土歸流

?“蒙古與我大清,骨肉恩親,休慼與共,怎麼能說改就改?蒙古那麼多的親王、郡王、臺吉怎麼辦?蒙古廢旗置省,斷然不可行!”?

“笑話,蒙古如果再由之這些王公、臺吉胡鬧,怕是用不幾年,蒙古就歸了俄國人了!”?

“大清開國數百年,北地一直不絕親,世代婚姻,我大清以蒙古爲藩籬,遠勝歷朝修長城勞民傷財,如今廢蒙古四十九旗,改以州縣,若蒙人不服,禍亂北疆那該如何?”?

“優撫這些蒙古人,他們就不反了?康熙爺對準噶爾何等的優撫?不還反了葛爾丹嗎?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勒王世受國恩,不也反了?哲布尊丹巴就更不用提了,咱們大清列祖列宗,對他們這些喇嘛都是恩寵無比,結果還是勾結著俄國佬毛子造反!要不是莊虎臣這次行事果斷,蒙古早就打爛了!”?

滿朝的文武大臣吵吵嚷嚷,朝會比天橋說相聲唱大鼓詞的還熱鬧。?

以軍機大臣王文韶爲首的一幫子漢員和載振一幫子滿洲親貴幹起來了。?

滿大臣和漢大臣吵架,這不稀罕,國朝幾百年了,漢人和滿人在朝廷裡就沒怎麼合槽過,要是上下一心,那皇帝、皇太后反而睡不著覺了。?

稀罕的是,一般滿人大臣比較迂闊,認死理,不知變通,漢人大臣相對開化一些。要求變法的一般都是漢人,而滿人普遍是能湊合一天算一天,不逼急了是絕對不會同意變法的。?

前幾年。剛毅、世鐸就和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漢大臣死活搞不到一塊去。?

今天議地是蒙古廢盟、旗,改州縣的事情。不過有些邪門的是,滿人反倒支持改土歸流,而漢人大臣則在反對。?

改土歸流是個大事情,弄的不好就是土兵造反。?

漢人大臣總覺得莊虎臣的建議操切了些,天下本就多事,再生枝節怕是更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滿洲老一代的親貴死的死,病的病?,F在領頭的就是貝勒載振和小醇王載灃了。?

掌總地王爺是慶王,他是載振的爹,自然是向著兒子的,慶王和載振巴不得天下的官一天一換,只有出來了實缺,才能明碼實價的往外賣,再加上提建議的是莊虎臣,那和自己是最鐵的。?

這些年來,沒少麻煩莊虎臣給自己擦屁股,又收過他無數的銀子。這個時候不替他出頭也太不義氣了。?

載灃現在和鐵良、端方這些滿州年輕一代的親貴打的火熱,這些人在滿人裡算是拔尖地了,他們這幫子都恨那些老傢伙佔著茅坑不拉屎,巴不得有點什麼變化,這樣纔好出頭。?

所以,對蒙古改土歸流的事情,他們也是大力支持。?

所謂的維新派也好,保守派也罷,在清末都是些狗屁倒竈的事情。?

朝政只是藉口而已,大家嘴上說的都是朝政。而且張口閉口不是祖宗成法,就是子曰詩云,引經據典,互相攻訐。?

實際上,每個人考慮的都不是朝政,朝政只是個幌子而已。滿嘴祖宗之法的人也未必是真的稀罕祖宗之法。那些嚷著變法的也未必是真的相信變法能強國。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是藉口,當朝政成了這些掌握政權地大人們的玩物的時候,那還有什麼怪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些官員都有一心二用,甚至三用的本事,嘴上說的是一回事,言外之意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心裡想地恐怕又是再一層地意思。?

叫嚷著變法最兇的康有爲。若是他少年就靠八股得志。怕是絕對不會吆喝變法了,吹的邪乎的公車上書。也沒上過什麼書,不過是康有爲拿著篇從洋人報紙上東拼西湊出來的非驢非馬的文章在租界裡唸了一遍罷了,象譚嗣同那樣,能梗著脖子等別人來殺的傻子,在清末實在是太少了。?

可一個國家如果沒了能捨生取義的傻子,那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中國自古聰明人就多,太多生著七巧玲瓏心地聰明人紮了堆,往往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情。?

而朝堂,就是這麼一個聰明人扎堆地地方。?

今天朝會議的是蒙古改土歸流地事情,大家嘴上說的也是這個議題,但是心裡卻沒一個人想著蒙古該不該施行改土歸流。?

想借這個機會賣官的,想打擊對頭的,想保住既得利益的,反正想什麼的都有,就是沒人想這個狗屁倒竈的改土歸流。倒是有不少的人覺得莊虎臣多事,蒙古那麼偏遠的地方,隨它去了,值得廢那麼大的真章嗎??

慈禧看下面吵的實在不像樣了,一拍龍椅的扶手道:“好了,吵什麼?這是朝會,不是鄉下的大集,都是一品、二品的大員,吵吵鬧鬧的,成個什麼體統!”?

正吵的起勁的滿、漢大臣都跪在地上,口稱死罪。?

慈禧也不耐煩看他們的樣子,反正也殺不了頭的事情,死罪只是嘴上說說罷了。?

“桂春,你說說,這個事情你怎麼看?你是當過咱大清駐俄國公使的。這蒙古的事情現在可是牽扯到俄國人了?!?

本來一直在看熱鬧的桂春,一見慈禧問到自己頭上,只好硬著頭皮道:“蒙古的事情奴才實在說不好,這個改土歸流有改土歸流的好處,維持現狀也有維持現狀的道理,奴才駑鈍,覺得王大人說的有理,可是振貝勒說的也有理,現在沒個主張,還是老佛爺乾綱獨斷吧?!?

慈禧看他們吵了半天,發現吵架的是漢大臣和滿人的年輕一代,這些滿洲地老傢伙都是憋著不吭聲。所以點了桂春這個鑲藍旗出身的老傢伙,可是他說話不著邊際,竟是個四面光,誰也不得罪,和沒說一樣。?

“你們都說說,這個蒙古到底該不該廢旗設縣?”慈禧指著幾個滿洲王公問道。?

世鐸這些人都又跪在地上,異口同聲道:“請老佛爺乾綱獨斷!”?

慈禧鄙夷的看了他們一眼,然後問旁邊盯著手裡的金懷錶發呆的光緒問道:“皇帝說說,你是怎麼個看法?”?

其實慈禧知道。問他等於沒問,問他一聲,不過是宣喻中外,皇帝還是皇帝,顯示一下母子同心而已。?

“兒子聽親爸爸的,兒子也請親爸爸乾綱獨斷!”?

果然如慈禧所料,光緒的回答沒有任何營養。?

“平日裡,你們都是巧嘴的八哥,真遇見了點子事情,都成了悶聲葫蘆。什麼事情都讓我乾綱獨斷,到時候,要是辦錯了,都是我的不是,你們倒洗地乾淨!”慈禧看著這幾個滿洲王公就來氣。?

這些王爺都是靠著在庚子年,當了縮頭烏龜才保住了榮華富貴的,既沒跟著載漪、載瀾的後面瞎胡鬧,搞什麼義和團,也沒跟著許景澄、立山、聯元這些人和老佛爺唱對臺戲,這才一沒死在老佛爺的刀下。二沒被義和團砍了頭,三沒被洋人當禍首給宰了,這個腦袋能現在還能安在脖子上,那是著實不易??!?

眼下,這個蒙古的事情,一牽連蒙古八旗。二牽連蒙古兩大活佛。三牽連俄羅斯老毛子,那是能輕易說話的??

慈禧嘆了口氣,對下面這些口口聲聲自稱死罪的傢伙,也確實沒了辦法,總不能都給攆回家去種地吧??

要是李鴻章還活著就好了,他是個有主意的,哪怕榮祿在也好啊,他也多少有些見識。可是李鴻章已經死了。榮祿也已經下不了牀了,太醫看過?;貋碚f,怕是榮祿最多也就能再撐個半年了。?

大清朝的人才凋零,同光中興那一代的名臣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已經死絕了,這新一代地還不知道在哪裡,就一個漢員莊虎臣,打仗、議和、治理地方,用來用去就這麼一個人,可是對他已經是一再的提拔,二十歲就給升到了巡撫了,還能再怎麼升官??

不過這小子還是太年輕,脾氣也火爆,義和團他打了,洋兵也打了,議和的時候脾氣上來就要和洋人開戰,剛毅的侄子貪污軍糧,他就敢不請旨就殺了,載瀾闖了他的軍營,說啥也給殺了,這次把蒙古人也給打了,捎帶手還滅了幾百俄國兵,可說也奇怪了,俄國人硬是連提都不提這個事情,生生這個啞巴虧就吃了!?

怎麼軍機處、總理衙門這些人平日裡對洋人是百般的謹慎,還是要招災惹禍,這小子殺了洋人,他們連吱聲不都吱聲,真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洋人還就怕他這個混蛋脾氣。?

莊虎臣的才具也有,忠心也是有的,自己親手提拔的就是比別人舉薦的強些,可是也不能所有地事情就玩他一個人吧?縱然他是鐵打的,也捻不出這麼多的釘子。?

大清沒人才??!?

慈禧發出了和莊虎臣同樣的感嘆。?

這個大清沒人才的問題,慈禧自己不能說要負全責,起碼也是多一半吧。?

“老七,你說說。”慈禧矬子裡拔將軍,點了慶王的將。?

其實,問慶王有什麼意義?他和他兒子載振還能不一條心嗎??

“回老佛爺地話,邊疆改土歸流也不是沒有過,新疆不是已經就廢了土司,改了省、道了嘛,那蒙古又如何不能施行嗎?”?

“可是,我聽他們說地也有道理,這個蒙古的事情和新疆不同,一牽涉旗務,二牽涉洋務,三牽涉蒙、藏兩地的活佛、喇嘛,冒然的改土歸流,怕是不好收場啊!這開墾蒙地就鬧出了亂子,再要是改土歸流,我怕還會有大亂子的。”?

“罷了,罷了,再議吧。軍機處擬旨,發給各地督撫、布政使、將軍,大家都議議,就這麼著吧,都跪安吧!”?

慈禧的決定一如往常,拖吧,拖一天算兩晌了。?

“老佛爺,蒙古改土歸流斷然行不得!”軍機大臣王文韶今天還和慈禧頂上了。?

慈禧也有些奇怪了,王文韶是出名的琉璃球。八面玲瓏地人,水晶心肝,今天怎麼就沒來由地和自己過不去呢?他到底是針對莊虎臣呢,還是有別地心思??

慈禧想問題也和這些大臣一樣,朝政對她也只是幌子而已,透過表面看這些人的心思到底想什麼,纔是老佛爺關心地。?

“哦,你說說,到底爲什麼就實行不得?!?

“我國朝一直是以蒙古爲藩籬,守禦北疆。如今若廢旗置縣,則有損歷代先帝滿蒙一家,羈縻蒙古的國策,而今沙俄對我虎視眈眈,更是應該築緊籬笆的時候,此時撤旗置縣,改土歸流,不是要傷這些幾百年來和我大清休慼與共的蒙古親貴之心嗎?這不是要把他們推向那些居心叵測的俄國人一邊嗎?”?

這話聽著,慶王他們這些滿洲王公都想笑,滿蒙一家這個話。滿人說說倒也罷了,從個漢員嘴裡出來,聽著怎麼那麼彆扭。王大軍機地話,奴才不敢茍同,蒙古這些王爺,都是些沒天良的。咱們大清幾百年一直恩恤他們。可是他們呢?不但不曉得知恩圖報,反而勾結洋人,挾俄國人以自重,威脅朝廷!這勒王竟然就敢起兵造反,現在還被羈押,要是再由之他們,怕今後蒙古非我大清的蒙古了,若是蒙古有失。我大清危矣!”小醇王載灃最近很是得寵。也不像原先那麼懦弱了,對王文韶說話很是不客氣。?

慈禧也沒了主意。只好又問慶王道:“老七,不要再慎著了,說說,你怎麼看?”?

慶王冷笑了一下道:“別的地方反,我還怕三分,唯獨蒙古反,我還真就不擔心!祖宗經營蒙古幾百年,豈能是幾個王爺、臺吉就能挑動全蒙古反了的?只要西藏的達賴、班禪不反,蒙古就反不了天!”?

慈禧眼前一亮,沉吟片刻,看著慶王讚許的點了點頭。?

“老佛爺,您說,奴才講的有沒有道理?”慶王有些自鳴得意的問道。?

“不錯,西藏不反,蒙古也不會全境皆反,是這個道理!”慈禧點點頭,又想了一下,還是談嘆了口氣道:“還是下個旨意,問問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他們的意思吧,他們都是通洋務地,哎,要是李鴻章還活著,就好了!”?

本來得意洋洋的慶王,聽慈禧沒來由的提起李鴻章,心裡一陣發酸,對李鴻章莫名其妙的產生了恨意!?

這個老東西,人死了,陰魂不散!?

北京的朝會,莊虎臣自然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但是他看了西幫收集來的蒙古的資料,也得出了和慶王一樣的結論,蒙古真的不可能全境反,即使是整個蒙古都反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蒙古即使想反,也沒能力了。?

偌大一個蒙古,幾百萬平方公里地土地,竟然只有不到一百萬的人口了。?

滿人對漢人既用又防,而對蒙古一直拉攏,尤其是對漠南蒙古,科爾沁部和愛新覺羅家幾乎是世代婚姻,大部分的公主都嫁到了蒙古,而蒙古更是出了好幾個皇后、皇太后??雌饋?,滿蒙真的是一家親了。?

可是滿人還是有殺手鐗的,蒙古成千上萬的喇嘛廟,幾乎就是蒙古滅族地災星。蒙古人家,每家起碼要有一個男孩子當喇嘛,而且要地最聰明的那個,如果家裡男孩子多,就必須分家,要是不分家,只允許留一個在家裡,其他的幾個孩子都要去當喇嘛。?

現在蒙古有的旗只剩下六、七千人,其中竟然有兩千多的是喇嘛。?

也難怪蒙古窮了,一多半的男人都當了喇嘛,就剩下些婦孺放牧牛羊。男人少,女人多,好多女人嫁不出去,沒男人也沒法生孩子啊!蒙古漸漸人口就越來越稀少!即使這樣,每次打仗的時候,大清的皇帝從來沒忘了拉蒙古人當炮灰,這樣男丁就更缺了!?

自打滿清立國以後,就大量地在蒙古建立喇嘛廟,花錢無數,對這些廟宇更是年年佈施,現在看來竟然是包藏禍心,骨子裡就打算讓蒙古乾脆就絕了種。?

大清立國地時候,蒙古人有一千二百多萬,到了清末,居然不到一百萬了。?

莊虎臣看著這些資料,想起那些天天叫嚷著滿蒙一家親的滿洲王公,心裡發涼,背上除冷汗。?

他冷不丁想起了當年聽過地郭德綱的相聲: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了一千多個段子,經過我們三代相聲演員,幾十年的發揚光大,現在還剩下兩百多段了。估計要是在努力個幾十年,傳統相聲就絕種了!?

這大清的手段也高??!經過大清幾代皇帝和蒙古這些活佛們的不懈努力,一千多萬人口的蒙古現在就剩下幾十萬人了,要是大清在多個百八十年的陽壽,怕是成吉思汗的這些子孫就真的絕種了!?

蒙古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問題!?

莊虎臣現在已經在思考,順利拿下蒙古以後如何經營這裡的問題了,在他看來,蒙古已經姓莊了!?

第325章 魔鬼的宣言第283章 東鄉平八郎的好運氣(下)第253章 擒虎容易縱虎難第233章 戰和兩難第322章 最可怕的兵最怕死第232章 要命的新政第79章 精神虐待第135章 中國軍團(中)第107章 到底誰是條狗第216章 新軍特訓第18章 紅娘盜走張生線第386章 出走第234章 活佛也有算錯的時候第125章 聯軍不連心第216章 新軍特訓第277章 日本沒賭本了第107章 到底誰是條狗第28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1章 策劃案第86章 彈冠相慶第167章 自殘第234章 活佛也有算錯的時候第212章 招股大會第269章 日本海軍的天才第20章 偷聽來的發財大計第300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121章 鬼子逃了?第212章 招股大會第273章 瘋狂而荒誕的夜襲(二)第197章 招降納叛第324章 困惑第209章 蘭州技工學堂第156章 捏了個軟柿子第62章 政/治迫/害第73章 沮喪的初戰第41章 兩處情思第150章 中華共和國第318章 梟雄第316章 國家與國民第11章 窩心的一戰成名(6)第360章 中俄議和第138章 正氣歌第47章 醋海翻波第183章 李鴻章誤國第151章 賣官鬻爵第348章 練太極拳的螳螂第355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六)第50章 楊士琦弔孝(中)第296章 大阪陷落(一)第265章 老樹發新芽第127章 楊士琦的毒計第154章 偷換概念 先兵後禮第344章 慈禧之死(上)第197章 蘭州教案第44章 風雲再起第38章 鴻門宴(下)第248章 黃河裡面開兵船?第242章 偉大的國家第13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52章 不解死局第296章 大阪陷落(一)第212章 招股大會第189章 自作自受第192章 推廣牛痘第57章 拜大神第311章 不期而遇的決戰(二)第206章 慈禧迴鑾第54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349章 強國夢第130章 偷襲聯軍第284章 菜鳥艦隊第361章 大清最後一個忠臣第59章 欽差要殺人第165章 危機四伏第67章 大戰前夜第140章 初到上海第334章 容齡失蹤第183章 李鴻章誤國第252章 誰是憤青誰是漢奸第3章 一鍋燴了大清朝第325章 魔鬼的宣言二十八章 當家人不當家第194章 丐幫幫主第46章 喬致庸(下)第174章 破財免災第179章 第三條道路第225章 城破在即第197章 招降納叛第271章 安南的八國聯軍第307章 揚帆出海第188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102章 嚇唬慈禧第310章 不期而遇的決戰(一)六十三章 殺人如宰豬第120章 援兵還是敵人第387章 王師凱旋第19章 大德通票號第332章 翻天第79章 精神虐待第4章 附身惡少
第325章 魔鬼的宣言第283章 東鄉平八郎的好運氣(下)第253章 擒虎容易縱虎難第233章 戰和兩難第322章 最可怕的兵最怕死第232章 要命的新政第79章 精神虐待第135章 中國軍團(中)第107章 到底誰是條狗第216章 新軍特訓第18章 紅娘盜走張生線第386章 出走第234章 活佛也有算錯的時候第125章 聯軍不連心第216章 新軍特訓第277章 日本沒賭本了第107章 到底誰是條狗第28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1章 策劃案第86章 彈冠相慶第167章 自殘第234章 活佛也有算錯的時候第212章 招股大會第269章 日本海軍的天才第20章 偷聽來的發財大計第300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121章 鬼子逃了?第212章 招股大會第273章 瘋狂而荒誕的夜襲(二)第197章 招降納叛第324章 困惑第209章 蘭州技工學堂第156章 捏了個軟柿子第62章 政/治迫/害第73章 沮喪的初戰第41章 兩處情思第150章 中華共和國第318章 梟雄第316章 國家與國民第11章 窩心的一戰成名(6)第360章 中俄議和第138章 正氣歌第47章 醋海翻波第183章 李鴻章誤國第151章 賣官鬻爵第348章 練太極拳的螳螂第355章 聯合艦隊的覆滅(六)第50章 楊士琦弔孝(中)第296章 大阪陷落(一)第265章 老樹發新芽第127章 楊士琦的毒計第154章 偷換概念 先兵後禮第344章 慈禧之死(上)第197章 蘭州教案第44章 風雲再起第38章 鴻門宴(下)第248章 黃河裡面開兵船?第242章 偉大的國家第13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52章 不解死局第296章 大阪陷落(一)第212章 招股大會第189章 自作自受第192章 推廣牛痘第57章 拜大神第311章 不期而遇的決戰(二)第206章 慈禧迴鑾第54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349章 強國夢第130章 偷襲聯軍第284章 菜鳥艦隊第361章 大清最後一個忠臣第59章 欽差要殺人第165章 危機四伏第67章 大戰前夜第140章 初到上海第334章 容齡失蹤第183章 李鴻章誤國第252章 誰是憤青誰是漢奸第3章 一鍋燴了大清朝第325章 魔鬼的宣言二十八章 當家人不當家第194章 丐幫幫主第46章 喬致庸(下)第174章 破財免災第179章 第三條道路第225章 城破在即第197章 招降納叛第271章 安南的八國聯軍第307章 揚帆出海第188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102章 嚇唬慈禧第310章 不期而遇的決戰(一)六十三章 殺人如宰豬第120章 援兵還是敵人第387章 王師凱旋第19章 大德通票號第332章 翻天第79章 精神虐待第4章 附身惡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墨脱县| 重庆市| 七台河市| 隆昌县| 湛江市| 虎林市| 阜城县| 桦川县| 建阳市| 洱源县| 察隅县| 东乡族自治县| 广州市| 西丰县| 盐城市| 临漳县| 德庆县| 左云县| 惠州市| 聂荣县| 德兴市| 天长市| 凤凰县| 西乡县| 招远市| 彝良县| 额济纳旗| 西平县| 宁远县| 华亭县| 芒康县| 石棉县| 海丰县| 新兴县| 佛教| 沐川县| 乐山市| 郎溪县| 海盐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