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宏沒有想到李燁在出發前就已經把事情安排好了,如此縝密的心事不得不讓張延宏咂舌,現在想起來倒是自己疏忽了。
果不出李燁所料,第二天中午護衛屠子伯回到軍中,向李燁回報打探來的消息。
乾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商州刺史王樞以州庫空竭,減百姓折糴錢,商洛城中的百姓在李叔汶的帶領下憤而譁亂,舉棍毆擊刺史,當場打死打傷多名官吏,刺史王樞也在民亂中受傷,因傷勢太重不治身亡。朝廷接到商州的奏摺後,指派新任刺史李誥赴商州平亂,沒有想到刺史李誥一到商州,便緝拿十幾名帶頭鬧事的百姓,投入大牢中,等候處斬。
帶頭鬧事的李叔汶見事不妙,已經逃往山林之中,落草爲寇佔山爲王,刺史李誥一時還拿李叔汶沒有辦法。不過現在商洛城中人心惶惶,已經知道朝廷派禁軍平亂,不日便可達到。大批的城中百姓準備逃離商洛,害怕朝廷秋後算賬,但是刺史李誥已經關閉城門禁止任何人進出商洛城。
一旁的敬翔一聽搖搖頭道:“現在首先應該做的是安定民心,怎麼能關閉城門不讓百姓進出商洛城呢?城中百姓可能因爲沒有生活來源,更加的焦躁不安,引發更大的衝突”。古代城中的水和糧食大部分在城中,但是蔬菜和薪柴都要從城外運到城內,沒有了蔬菜和薪柴,城中的百姓能過幾天,難道準備讓商洛城中的百姓拆傢俱生火做飯不成。
張延宏也苦笑一下,刺史李誥做事情也太武斷了,這不是想再激起民變嗎?雖然商洛百姓打死刺史王樞不對,但是事出有因,不可牽連過廣,現在應該先平息民憤,然後再捉拿爲首之人,儘快的讓商洛城中的百姓安定下來。
聽完護衛屠子伯的回報,李燁問道:“可打探到李叔汶的情況”。商州民亂雖因前任刺史王樞減百姓折糴錢而起,但是隻要一天沒有抓到李叔汶,事情就不會了解。而且李燁也希望知道李叔汶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只是一般百姓,李燁也就算了,如果是遊手好閒之徒帶頭鬧事,李燁必須將李叔汶捉拿歸案。
“回李典軍,某已經打聽清楚了,李叔汶是商州城中的潑皮無賴,平時就喜歡打架鬥毆、惹事生非,見商州百姓羣情激奮,便帶頭毆打官吏,前任刺史王樞雖然不是李叔汶打死的,但是與李叔汶也有莫大的關係。事發後,李叔汶逃離商洛城,不知所蹤”,屠子伯回答道。
事情已經清楚了,就是一個荷爾蒙分泌過盛的男人,吃飽了事情沒有事情做,正好看見商洛的百姓因爲前任刺史王樞減百姓折糴錢,便出面帶頭鬧事,等事情鬧大了,便一走了之,等著其他人給自己收拾爛攤子。
“屠子伯在幸苦一趟,馬上到商洛附近打聽李叔汶下落,不可打草驚蛇,有事及時向某彙報”,李燁吩咐道。說完,李燁轉身問敬翔道:“敬兄,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此事”,李燁心事已經有了打算,想聽聽敬翔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李典軍現在應該首先入城,求見刺史李誥,與李刺史說明其中的厲害,勸說李刺史不要株連太廣,儘快讓商洛城中的百姓安定下來”,敬翔回答道。
敬翔說的不錯,如果李燁是商州刺史一定會這麼做的,可是換成了李誥做刺史會聽李燁的嗎?如果李燁的官比李誥大,也可以,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兩條路其實都走不通,敬翔還是書生氣太重了。
李燁微微一笑,不知可否,問張延宏道:“張都將,敬兄的方法如何”,李燁想問問張延宏是什麼想法。
張延宏一聽李燁詢問自己的意見,回道:“某贊成敬兄的方法,現在應該首先安定商洛城中的百姓,然後再緝拿亂民李叔汶”。
見張延宏也贊同敬翔的意見,李燁也沒有感覺奇怪,畢竟張延宏和敬翔都是唐代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李燁當然不可能一樣。張延宏和敬翔對於刺史李誥的做法還是相當的認同,也就是感覺李誥做的有些過分了,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可是,在李燁看來,事情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當官不爲民、不如回家種紅薯,商洛發生打死刺史王樞的事情,豈根本原因是王樞減了百姓折糴錢,只要把這個問題處理好,商洛的百姓就不會發生什麼民亂,說白了造成今天的一切都是被前任刺史王樞逼的,當然也有一些人趁亂鬧事的原因存在,蒼蠅不叮無縫蛋,如果王樞沒有錯事在前,那來的李叔汶作亂在後,張延宏和敬翔根本沒有看清問題的本質。
李燁沉吟片刻道:“現在進城於事無補,刺史李誥不可能因爲我們幾句話就打開城門,讓城中百姓過上正常的生活,某以爲現在首要事情是抓住李叔汶,這樣李誥便沒有理由再關閉城門,不知兩位的意見如何”。
“李叔汶現在不知下落,難道一定要抓到李叔汶才能打開城門,城中的百姓就不過日子了,這不是擾民嗎?”,敬翔反駁道。
敬翔說的沒有錯,李燁也不是神仙,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抓到李叔汶,如果十來天城中的百姓還可以過日子,時間一長就不行了。而且現在李叔汶逃到什麼地方去了,根本就不清楚,什麼時間捉拿歸案還不清楚。
“那就依兩位所言,我們現在就拔營啓程,到商洛勸說刺史李誥,勸他開城”,李燁說道。
李燁帶領著旭日都來到商洛城下,在城外紮下大營,張家三兄弟留守大營,自己帶著張延宏和敬翔來到商洛城西門。
城上的官兵一見有人走到城下,站在城垛口向下喊道:“城下是什麼人,報上名來,否則就要開弓放箭了”。
“我們是京城來的禁軍,這是公函,要求見李刺史”,李燁向城上喊道,李燁發現在古代沒有一付好嗓子還真不行,溝通基本靠吼,時間一長李燁發現自己的嗓門比以前要大不少,再練練快趕上男高音了。
“你們把公函放進籃子”,城上的官兵從城牆上面放下來一個籃子。
李燁把公函放進籃子裡,城上的官兵把籃子拉到城上,看了看公函,對著李燁喊道:“你們等著,某去通知李刺史”,說完轉身離開了。
大約過了二十來分鐘,等的李燁有些心急,這時纔看見城門“吱呀呀”被推開,剛纔城上的官兵出現在城門口,向李燁行禮道:“李刺史請李典軍到官衙一敘,李典軍請進城”。
“好大的架子”,李燁沒有想到李誥根本沒有出城迎接自己,自己好歹也是朝廷派來幫助李誥的,沒有想到李誥如此的不給面子。李燁壓了壓心頭的怒氣,如果平時李誥見不見自己都好說,畢竟自己的身份擺在這裡,李誥沒有必要屈尊來見自己,但是這次李燁是代表朝廷來商州,情況就不一樣了,沒有想到李誥如此傲慢無禮。
張延宏和敬翔都沒有想到李誥會拿架子,派了一個守城的官兵帶自己進城,看來這個刺史李誥不是一個好講話的人。
李燁回頭看了看張延宏和敬翔,三人無奈的搖搖頭,“進城吧,看看這個李誥到底是什麼樣的官”,既來之則安之,反正來了,就見見李誥,看他怎麼說。
官兵帶著李燁三人來到官衙,走進大堂中,之間大堂正中做著一個消瘦的中年人,尖尖的下巴上長著一縷山羊鬍,兩隻眼睛正看著李燁三人,並沒用起身迎接。
“太無禮了”,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釁,李燁還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官員,無名之火騰的就冒上來,李燁剛要說話,就聽見李誥道:“來人可是李典軍”。
李誥傲慢的口氣聽的李燁很不舒服,淡淡的道:“正是”。
“既然李典軍到了商洛,以後一切行動由本官調遣,可明白”,李誥說道。
李燁一愣,“什麼,以後李燁在商洛的行動有李誥調遣”,李燁沒有聽錯吧,這次李燁可是朝廷派來協助商州平息民亂的,什麼時候變成了聽李誥調遣了。“旭日都此次來商州是來協助李刺史平息民亂的,並非聽從李刺史的調遣”,協助和調遣兩者的含義相差萬里,調遣就變成李燁什麼事情都要聽李誥的,而協助是平等之間的關係,李燁不得不要力爭一下。
李誥也是一愣,沒有想到李燁會咬文嚼字,絲毫沒有給自己留面子,不由得怒道:“協助就是要聽從某的調遣,不由得你在商洛胡來”。
李燁纔到商洛,什麼時候胡來了,這頂大帽子李燁可不敢帶。“既然,李刺史連協助和調遣都分不清楚,某告辭”,說完李燁就往外走。
“李典軍留步,有什麼話難道不能慢慢講嗎”,這時從屏風後來走出來一個太監模樣的男子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