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劉安這麼一威懾,關於祭祀之事沒有一個人敢再說了。
劉瑾畢恭畢敬地縮著腦袋,全身微微顫抖。
“祭祀之事就此停止,立刻調集錢糧向西北之地運去,如果糧食沒有按時送到位的話,我拿你是問!”
劉安向劉瑾投去一個蘊含殺意的眼神。
“遵旨!”
劉瑾趕緊俯首答應,然後屁顛屁顛地跑出大殿,準備去籌集運往西北之地的錢糧了。
“武媚,你說我這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是值得信賴的?”
回到養天殿後,劉安問武媚。
“陛下說的是哪方面的信賴?”武媚遲疑一下道。
“我今日觀朝堂之上,無不是油嘴滑舌之輩,如此之徒,討帝王歡心可以,但如若真的用來治理國家,只會越來越亂?!?
“所以陛下是要有能力治理國家的人?”
“自然?!?
“臣妾這幾天來幫助陛下批閱奏摺,倒是有看到幾篇寫的不錯的策論,這幾篇策論我都已經整理了出來,請陛下審閱?!?
武媚說完,從厚厚的一沓奏摺中抽出來幾張交給劉安。
劉安接過奏摺,然後就看到了一個非常醒目的題目,《六國論》。
“莫不是高中那會兒學的那篇?”
心裡想著,劉安直接翻看署名的位置,於是就看到了蘇洵兩個字。
還真的是!
寫這篇六國論的,正是蘇洵。
在劉安的前世,人們評選出來唐宋八大家,然後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全部位列其中,可謂是震古爍今的成就。
而現在劉安就看到了蘇洵寫的策論,這如何能讓人不驚喜。
蘇洵的六國論寫的文采斐然,其中所講述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刻。
但是文人騷客大多隻會紙上談兵,具體他的政治才能如何,還是需要斟酌的。
不過就衝著唐宋八大家這個名號,有空了劉安也應該去拜見一下他,畢竟,劉安可是蘇軾的頭號粉絲啊。
除了蘇洵以外,其他幾篇策論倒是寫的有些稀疏平常了。
這裡的稀疏平常是指劉安看來,畢竟現代的思維和封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武媚覺得好的,劉安不一定也這麼覺得。
知道他看到最後一篇策論。
這篇策論裡面詳細地講述了現在的大漢爲什麼開始由盛轉衰,各種論述之後,他得出的結論就是,大漢缺少一種統一的思維。
大漢以孝治天下,德行在所有人看來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基本思想和諸子百家中的儒家剛剛契合,所以他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個人就是董仲舒!
漢武帝時候的一代大儒,現在來到了劉安的手下。
現在的大漢雖然和歷史上的大漢不盡相同,但是都是劉邦建立,然後傳承到現在的。
百家爭鳴依舊還在進行,不同的思想相互矛盾和影響,的確不利於統治。
所以董仲舒的這個建議提的剛剛是時候。
不過,罷黜百家可以,獨尊儒術就不必了。
儒家固然非常適合現在的大漢,但是儒家之中也有很多的糟粕,所以劉安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將多家思想結合之後,形成專屬於大漢現在的思想。
心中有了想法,立刻開始付諸於行動。
董仲舒不愧是一位大儒,劉安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你的策論寫的非常精彩,我也比較認同你的看法,但是我覺得裡面的一些觀點並不怎麼正確?!?
“所以,採納你的建議可以,但是要進行一些修改!”
劉安說完,讓左右把一張紙遞給董仲舒。
這張紙上寫的,正是他準備在儒家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變。
其中具體的,就有和法家、墨家等等結合。
董仲舒是一位大儒,但他並不是一個頑固的儒生。
看完這張紙後,他皺了皺眉頭,猶豫片刻,最後還是點頭答應了。
“陛下所進行修改之法無一不是利於民生,只是臣沒有想到,儒家思想竟然有這麼多不合理的地方,實在是慚愧!”
原來董仲舒皺眉是在自我反思,大儒和一般人的境界就是不一樣。
“既然你認同朕的思想,那麼這件事朕便全權交給你,推廣思想之事任重道遠,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希望!”
“是,陛下!”
董仲舒得令,領符節退下。
在董仲舒離開後不久,劉安奏摺還沒有看幾份呢,就立刻有人再來報告。
這次來見他的是李牧。
“大人,東瀛在沿海地區集結,看數量大概有千餘人,他們已經開始有組織的向我們的沿海城市發起進攻?!?
“我們雖然早就有準備,但還是出現了不小的損失。這些人,都是些亡命之徒!”
“東瀛!”
前世和今生的相互疊加,讓這個渺小的國家成爲劉安最討厭的國家。
如果不是戰船的建造還需要時間,他都準備直接大軍橫掃東瀛了。
彈丸之地也敢和神龍抗衡,自討苦吃。
“區區東瀛欺我太甚,立刻召集大軍,朕要親征!”
劉安一聲令下,李牧立刻就召集了五千大軍。
東瀛不是有千人嗎?自己這邊可是五千人,讓他們小小的見見世面吧!
之前因爲和東瀛已經發生了衝突,所以劉安特意下令加強沿海的防守。
東瀛來犯,事先的準備派上了用場,但是東瀛不愧是天生的海盜,他們在海上就像是魚一樣,大漢還沒有可以限制他們的水兵。
大漢沒有水兵是真,可這並不代表沒有能力和東瀛作戰了。
劉安可是給東瀛大軍帶了一份大禮的。
黑漆漆的神武大炮炮口瞄準東瀛的船隻,隨時準備發射。
因爲之前已經見識過了神武大炮的威力,所以這次東瀛人在看到大炮之後,就趕緊駕船遠離。
等到他們遠離到他們認爲足夠安全的位置後,一個體積較大的船裡面走出來一個人。
“漢皇,我們願意向你們表示臣服,只要的你們願意給我們一些生存的東西便可以。如此,也不必展開殺孽!”
呵!真的是不要臉到極致了,乞討的話說的這麼理直氣壯。
他們的祖先要是有骨氣,現在應該已經想從地底下爬出來了。
“區區東瀛,要戰便戰,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