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

待衆(zhòng)人進了院子,喜婆掀開了轎簾,郭薇兒出轎,依然在轎子前擺放了兩塊氈子。又有道士,手拿花鬥,鬥中裝著谷、豆、銅錢、彩果等物,一邊念著驅(qū)邪賜福的咒文,一邊將花鬥中的物品望門而撒,而一些小孩子這時也是爭相拾取。

此風俗,名叫“撒豆谷”,相傳此風俗源自西漢,目的在於避“三煞”,發(fā)展到後世就是“撒喜糖”。

等小孩子們,將地上撒出的豆谷撿完後,就該拜堂成親了,不過,現(xiàn)在卻還不能直接就進去拜堂,還得有風俗與儀式要走的。

只見郭薇兒接下來在丫鬟小紅的陪伴下,踩著鋪好的地毯,行走入大堂的中門,中門處,這時也擺放好了一個馬鞍,郭薇兒這時也由人扶著,從馬鞍上跨步而過。因爲馬鞍的“鞍”與平安的“安”諧音,所以這跨馬鞍也是,取了其“祈求平安”的意思。

據(jù)說這一個風俗傳自五代十國,因爲在當時胡人騎鞍馬風盛行,因此便就有了這樣的一個風俗。

等新娘子郭薇兒跨過馬鞍後,張世華的二嬸,張秦氏也面帶笑意的爲郭薇兒送上了一面鏡子,郭薇兒也做個樣子,取鏡照面。嫁人爲婦,要注意儀容,畢竟在現(xiàn)在“婦容”也是婦德之一。這取鏡其實就是再告知新娘子,你已經(jīng)不是小女兒了,日後要時刻注重自己的端莊。

而新娘子進了大堂,在大堂的門前也需請人開弓she箭,就是對著空中連she三箭,這和“撒豆谷”差不多,也是爲了避煞,不過因爲元蒙朝廷的禁令,所以she箭用的弓更像是一種儀式用具,本身並沒有什麼殺傷力。

而she箭的人自然也是張世華的堂弟張世輝了,等張世輝三箭射完,按照此時的風俗,那些郭家前來送親的孃家人,就該要走了。

不過在他們走前,有早就給其預(yù)備下的三杯酒要先喝過。此一俗,喚作“親送客”。這個儀式本來是不用張世華親自去的,委託給自己的親戚們就行了,不過張世華依然還是親自去了。

郭羽笑著看著對面的新郎官張世華,用拳頭在他肩膀上錘了一下道:“好妹夫,我妹妹就交給你了?!闭f完,一連飲盡了三杯酒,然後就在張世華的送別下,帶著那些前來送親的孃家人,大步離開了。

等到郭家的孃家人走後,也說明迎親的儀式已經(jīng)走過,可以拜堂了。

這時張世華的父母,張烈武和雪姨也坐在了大堂上的主坐上,大堂上的禮儀郎爲張世華拿上了一個大紅的同心結(jié),而後讓張世華和郭薇兒兩人牽住同心結(jié)。

然後禮儀郎大喊了一聲:“吉時已到,夫妻拜堂?!?

而後就聽到禮儀郎用響亮的聲音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碑斎恢虚g還說了一大堆的討彩的吉利話,這也就不再一一的詳述了,總之等到拜堂完後,那禮儀郎便用這響亮的聲音喊道:“禮成?!?

當然,在接下來還有這不少的儀式,不過對於外面的那些賓客們來說,接下來的儀式跟他們也沒有什麼關(guān)係了,他們等了一個上午,也總算是等到開喜宴了。

因爲來的賓客很多,所以招待賓客的酒菜都是從縣中最大的酒樓“醉香樓”訂好的,等到開宴的時間一到,酒菜就如同流水一樣送到了賓客們的桌子上。

而且不光是張家大院擺有宴席,在張家的商鋪和大張村的張家莊園都已經(jīng)擺好了宴席,算是張世華和那羣追隨自己的漢子們,在大喜的日子裡同樂了。

在說,張世華和郭薇兒夫妻倆,則還有不少的儀式要繼續(xù)呢。

雖說禮儀郎喊得是入洞房,但是載入洞房前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做呢,那就是入祠堂昭告先祖,並且將郭薇兒的名字載入張家族譜。

可以說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因爲從此之後,也就代表著,郭薇兒也是張家的一名“主人”了,而這同樣也是一名妻子才能享有的特權(quán)。

後世人都說現(xiàn)在的女人地位很低,在後世人的印象中,好像丈夫只需要一紙休書就能將自己的妻子修掉,但這其實是後世人對現(xiàn)在風俗的不瞭解,從而產(chǎn)生的一種誤解。

在現(xiàn)在“休妻”這件事,無論對哪一個家庭來講,那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一個妻子不是你丈夫想休那就能休掉的,因爲妻子和小妾不一樣,妻子的名字那也是被載入族譜的,也是這個家中的一名主人。

在現(xiàn)在你如果想要休妻,除非你的妻子不守婦道,有七出之錯,然後你家族中的長輩也同意你休妻,並將你的妻子從族譜中除名,這樣丈夫的休書才具有法律效用,否則丈夫的休書就是一張廢紙,屁用也沒有。

現(xiàn)在就算是皇帝,想要廢皇后,那也要先問問太后和大臣們同不同意,否則也是照樣沒戲。

而在這,我們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小妾和妻子的差別了,如果說妻子是家中的女主人的話,那小妾的地位可就低得多了。在現(xiàn)在一名小妾甚至連人都不算,只能算是一件貨物,如果受老爺恩寵還好,要是不受恩寵,那在家中的地位甚至就和下人差不多。

就比如在唐宋時,文人士大夫之間就有互送小妾,相互玩樂的癖好,當年白居易,蘇軾兩個人,可沒少幹這種事。

由此也可見小妾地位之低。而且最可憐的是,小妾就算生下兒子,那孩子也不能認小妾爲母,也沒有什麼繼承權(quán)。只能認家中的女主人爲母親,甚至如果小妾遇到一個強勢的女主人,那女主人就算是將小妾給打死,女主人也是沒有大罪的,頂多也就是被官府罰些銀子了事。

這也是爲什麼,有些家庭即使再窮再苦,也不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那些富貴人家當小妾,因爲這根本就是一條不歸路?。?

不過這種妻妾的事離張世華還很遠,說實話,雖然張世華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jīng)好幾年了,但是他在骨子裡依然會把自己當成一個現(xiàn)代人,而且他又不是那種風流成性的人,身上又承擔著這麼大的壓力,還真是從來沒有考慮過納妾這個問題。

現(xiàn)在跪在祠堂中的他,腦子裡只是想著,自己在亂世中一定保全自己的家人,至於其他,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了。

等張世華和郭薇兒從祠堂出來後,這才正式往新房那邊走去,在哪還有這不少的風俗儀式要辦呢,不過這些儀式在這也就不再一一的詳述了。

總之等到一應(yīng)儀式都完成後,張世華這個新郎官也該入席,向那些前來的賓客們敬酒了。

在這個大喜的日子,所有人看上去都是喜氣洋洋的,彷彿在座的所有人都沒有在意城外那混亂的世界,只看著這喜氣洋洋歡聲笑語不斷的張家大院,院中又有誰會想起城外那鮮血淋淋、動盪不已的世界呢。

或許在座的所有人,也只有張世華心中藏著深深的擔憂了吧。不過今天畢竟是張世華他大喜的日子,他將心中所有的憂慮都深深的埋在了心底,今天他只是一個娶到心儀女子的新郎官,所以他的臉上一整天都掛著溫和的笑容,始終不曾改變。

當他這個新郎官走到前院時,幾乎所有的賓客都將目光轉(zhuǎn)到了他的身上,很多賓客都笑著舉杯向他示意,而他也面帶微笑的走到一個個桌席前,一桌桌的向那些賓客們敬酒,以表示感謝。

而賓客們“恭喜”的聲音,可以說也是不絕於耳。

當然,也有很多和張世華關(guān)係很好的玩伴,想趁這個機會灌張世華酒,不過這一切張世華也是早有準備了。

在這次賓客中,那些追隨張世華的漢子,只要職務(wù)在什長之上的,是一個不少全都來了,張世華讓他們來,本意是想著趁此拉近自己和他們之間的距離,卻沒想到他們前來卻也是幫了自己一個忙了,就比如那些想趁機給張世華這個新郎官灌酒的,現(xiàn)在幾乎全被這羣漢子給灌翻了。

不過對於這些漢子,張世華也是一視同仁,入席後也端著酒杯向他們敬了一杯酒,這些漢子受張世華敬酒,一個個頓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張世華看著他們端酒杯都是一副立正的樣子,也不禁有些感到好笑,說了兩句讓他們別拘束之類的話,也就離開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四百零七章 聯(lián)合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zhàn)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zhàn)總攻2元代汝寧府的資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斬的內(nèi)容第五十二章 催稅第四章 收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元朝官職表第三十三章 郭薇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zhàn)前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guī) 添女 敗將元朝官職表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一章 上任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人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zhèn)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zhàn)二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臉無情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zhàn)汝陽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一百七十章 礦事第十八章 襲擊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yè)決勝(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三章 買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jié)局)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zhàn)第三章 買糧第二十九章 交戰(zhàn)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詐城 攻堅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guī) 添女 敗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三百四十三章 蘄春之戰(zhàn)(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衝殺第十九章 殺俘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yún)動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四百零七章 聯(lián)合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zhàn)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zhàn)總攻2元代汝寧府的資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斬的內(nèi)容第五十二章 催稅第四章 收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元朝官職表第三十三章 郭薇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zhàn)前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guī) 添女 敗將元朝官職表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一章 上任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人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zhèn)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zhàn)二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臉無情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zhàn)汝陽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一百七十章 礦事第十八章 襲擊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yè)決勝(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三章 買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jié)局)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八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zhàn)第三章 買糧第二十九章 交戰(zhàn)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詐城 攻堅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guī) 添女 敗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三百四十三章 蘄春之戰(zhàn)(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衝殺第十九章 殺俘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yún)動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台中县| 宁夏| 离岛区| 泸西县| 沙河市| 金华市| 锦屏县| 朔州市| 汤阴县| 百色市| 旅游| 苏州市| 东阿县| 自治县| 湟中县| 商南县| 江城| 武邑县| 沁源县| 安图县| 衡水市| 麻江县| 福清市| 兴海县| 民县| 新营市| 平江县| 石狮市| 民丰县| 永登县| 呼玛县| 务川| 淮阳县| 崇礼县| 陈巴尔虎旗| 区。| 富阳市| 罗平县| 漳州市|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