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

這次的整編訓練也並不困難,畢竟巡檢司的這三十名弓手只不過是從長槍兵改編成了刀盾兵,而編制和隊伍卻並沒有任何改變。

而現在這羣新建個刀盾手,唯一欠缺的不過就是對戰刀的使用的熟練度罷了,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張世華也早就有處理的辦法。

俗話說:“通百不如精一,”對於戰陣中的普通士卒來說,列陣與敵交戰時一招也就夠用了。

所以張世華這次訓練這三十名刀盾兵,用的辦法和訓練長槍兵差不多,那就是將弓手們帶到樹林中,讓他們拿著刀對著樹幹劈砍。並且只練劈砍這一招。

張世華相信,“能熟生巧”,只要弓手們人人能用一把戰刀砍斷五棵樹,自然也就能將劈砍這一招給練出來。

要知道巡檢司的長槍兵之所以長槍刺的猛、狠、那也是刺樹刺的,畢竟到現在爲止,巡檢司的長槍兵每個人最少的也刺穿了四棵樹了。

正當巡檢司的弓手正式開始今天的訓練時,關於張世華剿滅河盜的戰報,也傳到了th縣縣尹和監縣的手上。

雖說這次張世華的戰果比上次更好,但是對於th縣縣尹來說,張世華這次戰果遠不如上次重要。

上次的劫匪雖說少,卻是一羣襲殺了里正的悍匪,而且上次正是他豐富了縣尹地位不穩的關鍵時期。而這一次就差多了,因爲臨水鎮的百姓害怕官兵前來,並沒有將河盜襲鎮的事情上報,上面的縣衙雖然說知道有河盜,但是州城的上官卻不知道啊。

於是縣城官吏直接就將這羣河盜給無視了,所以張世華剿滅河盜的消息對於臨水鎮的百姓來說,的確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對於縣城的縣尹和監縣來講,也就是那麼回事,畢竟這個世道到處都是盜匪,剿滅一股上面並不知道的河盜,實在是算不上什麼大事。

所以縣城對於張世華這個巡檢的獎賞自然也不會太重,只不過是獎賞了張世華區區一百兩銀子罷了。

這些錢要是放在張世華還沒有收穫河盜錢糧時,倒也算是不少了,但是對於現在的張世華來說,這些錢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了。

賞錢雖說不多,但是因爲這兩件事卻讓張世華成爲了縣尹和監縣眼中知兵事的人,而這對於現在的張世華來講,卻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再說張世華,在陽水鎮卻也是沒閒著,現在的巡檢司正是訓練最緊張的時候,不但新弓手要訓練,就連新選出的那三十名刀盾手也要訓練。

而張世華卻也並不是一直在陽水鎮悶頭訓練弓手,就在縣裡賞錢送來的第二天,張世華便帶著巡檢司二牛和趙二的那兩隊弓手去了自己治下唯一一個自己還沒有去過的鎮子“徐城鎮”。

要知道張世華因爲剿匪有功,縣尹將縣城以北的四鎮“陽水鎮、臨水鎮、大王鎮、徐城鎮”四鎮皆交由張世華,讓張世華負責四鎮的備盜、保民之務,而張世華這些天將陽水鎮、臨水鎮、大王鎮這三鎮都轉了一個邊,現在唯一沒有去過的就是最爲信仰白蓮教的徐城鎮了。

現在也拖了這麼久了,張世華按理來講,也該去一趟徐成鎮了。

這次去徐城鎮,張世華並沒有帶太多人,加上張世華一行也就是二十多人,畢竟現在在th縣張世華可以說是威名赫赫,也沒有那個不開眼的會在現在主動招惹張世華。

不像臨水鎮和大王鎮兩鎮,皆是在陽水鎮的東邊,徐城鎮是在陽水鎮的西南方向。

距離陽水鎮也並不是太遠,甚至比臨水鎮到陽水鎮的距離都要近,張世華早上帶著弓手們出發,也就是一個半時辰就趕到了徐城鎮。

wωω ¤ttКan ¤c o

到徐城鎮時,徐城鎮的里正徐明和臨水鎮的里正一樣,都是帶著鎮中有頭面的百姓早早的在鎮子口等著張世華。

當看到張世華時,徐明不慌不忙的帶著衆人向張世華這個巡檢行禮問候,張世華在馬上受了徐明他們一禮後,先是打量了徐明一眼,這個徐明年歲並不大,也就是三十歲左右,下巴上蓄著短鬚、身材挺拔,給人一種精明強幹的感覺。

而且這個徐城鎮的里正徐明竟然是一身儒生的打扮,張世華再來之前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信封白蓮教的里正,竟然是一名儒生。

當張世華在馬上打量徐明時,徐明也悄悄的打量過了張世華,雖然徐明早就知道陽水鎮的這位巡檢大人年紀不大,可是當親眼看到張世華時仍然不免感到了驚訝,徐明估計這位巡檢大人頂多也就是二十歲左右,可是那一雙深邃眼睛,卻又讓人感覺看不透這張巡檢的真實年紀,再看面貌,雙眉如劍、鼻樑高挺、面容英武,且這位巡檢大人身材又是挺拔魁梧,身上也透著一股勃勃英氣,但看著面貌就不能以尋常人視之。

不過張世華還是和以前一樣,並沒有拿什麼架子,親自下馬讓徐城鎮的百姓們免禮。

而後張世華又拱手對徐城鎮的里正徐明說道:本官到是沒想到徐里正還是一名“聖教”弟子,見過了,見過了。

而徐明對於張世華特別的語氣重音只當做沒有聽出來,而是對張世華還禮回答道:不瞞大人,小人自幼便喜愛聖人之言,所以便與一位先生學了幾年四書五經。

原來如此,張世華也打了個哈哈,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之後張世華便就和在巡視其他鎮時一樣,吃完飯後,在徐明的陪同下熟悉以徐城鎮的環境。

在巡視途中,張世華不禁對徐明這個里正高看了一眼,這徐明言談舉止之間,並不像其他三鎮的里正那樣粗鄙不堪、反而處處透著股書卷氣,使人樂於親近。

更重要的是徐明這個里正在鎮中的威望極高,他帶著張世華他們熟悉鎮中環境時,途中的每一名百姓看到徐明都會停下腳步,恭敬地和徐明行禮打招呼。

於是在路上張世華轉頭對徐明道:本官這一路走來發現路過的每一名百姓都會向徐里正你打招呼,就連小孩子也不例外,由此可見徐里正的爲人。徐里正定是一位君子啊!

徐明聽了張世華的話向張世華一拱手道:巡檢大人真是過譽了,小人只不過是時不時的在鎮中百姓有困難時,出於鄉親的原因出手把上一把罷了,不過是鎮中百姓的錯愛,小人有哪裡能稱的上君子二字。

反倒是大人您,上任不滿兩月,便爲th縣百姓除去了兩股悍匪,保了本縣百姓們一方平安,以小人看來反倒是大人您,更能擔得起君子二字。

張世華聽到徐明的恭維話後,呵呵一笑道:徐里正過譽了,本官不過是一名大俗人,至於剿匪保境之事本就是本官的分內之事,那又能當得上徐巡檢的稱讚。

好一個分內之事,要是天下的官員都想巡檢大人這般,這天下也就不會變成現在這般局面了。

張世華聽到這話,並沒有說些什麼,而是忽然轉身轉身看向徐明,而徐明卻也並沒有避開張世華的目光。

過了一會後,張世華突然大笑著對著徐明道:當今天下太平,聖皇治世,百姓安居樂業。徐里正你可要慎言!

說到最後一句話時,張世華也加重了語氣。

而徐明聽到張世華這話,則是忙向張世華道了一聲罪。

而後整個隊伍便是陷入了沉默。

接著張世華他們又在徐城鎮轉了一圈,期間張世華並沒有見到百信們有祭拜白蓮教的行爲,不過這也不奇怪,白蓮教鬧起義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朝廷現在早就防範白蓮教了,張世華現在是元蒙朝廷的官員,百姓們自然不會也不敢再他眼前公然祭拜白蓮教。

張世華也並沒有在徐城鎮呆太長時間,在下午時張他們世華就帶人離開了徐城鎮。

而張世華離開時,徐明等人自然也是親自去送張世華離開,等到張世華走遠之後,徐明身後的一位漢子彎腰恭謹的對徐明問道:堂主您覺得張世華此人能爲我聖教所用嗎?

徐明聽到那漢子的問話,嘆了口氣道:日後能不能我不知道,但現在我聖教想招攬他,卻還差的很哪!

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念舊情未重懲(兼請假條)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二百章 中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十一章 匪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零六章 局勢翻轉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蘄春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三十章 惡戰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誤事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雙雄演武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六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場之上 賢士折服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襲對射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九十章 紅巾軍
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念舊情未重懲(兼請假條)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二百章 中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十一章 匪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零六章 局勢翻轉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蘄春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三十章 惡戰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誤事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雙雄演武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六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場之上 賢士折服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襲對射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九十章 紅巾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富蕴县| 文化| 天镇县| 北辰区| 大关县| 建阳市| 玉龙| 信宜市| 交口县| 宜昌市| 汾西县| 东阿县| 灵石县| 宜都市| 淅川县| 崇文区| 团风县| 噶尔县| 武川县| 政和县| 云浮市| 甘谷县| 微博| 汪清县| 云龙县| 民乐县| 子长县| 汽车| 酉阳| 竹北市| 潜山县| 长兴县| 新余市| 武冈市| 景德镇市| 大方县| 兰考县| 上虞市| 满洲里市|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