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上任

至正十年,九月初的一個下午。

潁州、taihe縣陽水鎮巡檢司外,來了五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青年,且這五個青年還人人佩著腰刀,最前面那個青年年約二十,面容英武身材挺拔,還身著一身低級武官的官服,一行人引得周圍的路人不時好奇的觀望。

這青年是taihe縣張家的當代嫡長子張世華,張家是taihe縣有名的豪族,早在南宋時張家便是taihe縣有名的大族,也正因爲如此,張世華年紀不滿二十便出任了這陽水鎮的巡檢。

巡檢始於五代,盛於兩宋,金及西夏也有類似設置。元因宋金遺制,所設巡檢司主要爲州縣所屬捕盜官,在元代官署中,巡檢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種,元朝首創時,通常爲管轄人煙稀少治安混亂地方的非常設組織,除了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管,其功能性以軍事爲主。

五人還沒有到巡檢司,一個守門的弓手卒兵看到他們便連忙進司稟報,另一個兵卒則一臉獻媚的小跑過來,對最前面那個身著官服的青年低頭拜道:“大人便是新來上任的巡檢大人張大人吧,小的李三給大人您請安了。”

張世華低頭對那兵卒道:“無須多禮快起來吧。”又對轉頭身後的人道:“咱們下馬。”

一行人下了馬,讓李三帶路,便走進了這陽水鎮巡檢司,剛進門就看到院子裡站著一羣人,這些人一看到自己,就在領頭的那兩個吏員的帶領下對自己行禮下拜道:“我等拜見巡檢大人,不知大人前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張世華對著衆人道:“好了不知者無罪,大家都起來吧。”“謝大人。”衆人答道。

“好了,你們來幾個人把我們的馬先牽到馬棚裡,其他人沒什麼事就散了吧,二位先留下,小子剛上任還有很多事情要請教二位。”張世華對著那兩個吏員說道。

那兩人連忙低頭說道:“大人折煞小人了,大人儘管問,小人一定知無不言。”

張世華點了點頭說:“好,兩位哥哥隨我進屋我們進屋再談。”

一行人進了主屋,張世華帶來的四人兩個人守在門口,另兩人個人則和張世華一起進了屋子。

進了屋子,張世華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坐在了主座,等張世華坐下後對那兩名中年吏員說道:“兩位無需太過拘束,快請坐下。”

那兩人謝過了張世華就各自找了一個座位坐下。

見兩人都坐下了張世華就開口說道:“本官姓張名世華,不知兩位高姓大名?”

其中那個年長先的說道:“小人姓李木子李名叫重三。”另一人也說道:“小人姓周名叫四九。”

見兩人答完了話就不再多言,張世華就又問道:“李書吏不知這巡檢司現有書吏弓手幾人,兵甲幾何?”

李重三恭謹的答道:“本司現有書吏兩人弓手五十六人,長槍三十桿、弓箭七張、快刀十把、皮甲十副、箭矢兩百餘。”

張世華聽到李重三的答話臉上表情未變,微笑著對兩人說道:“這些兵甲放在那,我們先去看看。”

兩人聽到張世華的話面色大變,想對張世華說些什麼卻又不敢開口,張世華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就知道那些兵器絕對是有問題的,但並沒有點破。而是對這兩人說道:“怎麼,兩位有什麼問題嗎?”

兩人聽到張世華的話,只能硬著頭皮點頭應是,然後就帶著張世華一行人出了主屋,向對面的小庫房走去,這房間很小,大約也就二十平米房間裡不但放著兵器還堆放著一些雜物。

因爲房間太小,張世華就獨自一人進了房間。

看到房間裡堆放的那些兵器,張世華臉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再來庫房的之前自己就猜到這些兵器應該不會太好,可卻沒想到竟然爛到了這種程度。

那幾十桿長矛有些桿子都被白蟻咬爛了,槍頭全部都是鏽跡斑斑、弓箭的弓弦也因爲長時間沒有保養而失去了彈性,那幾把所謂的快刀,猛一看上去就是幾塊鏽鐵片子,那幾副皮甲更是又舊又爛,張世華他毫不懷疑就這樣的皮甲的防禦力還不如身上多穿幾層布衣呢。

在屋子裡待了兩分鐘,張世華就懶得再看這些破爛東西了,出門時張世華陰沉著一張臉,有些憤怒的對李、周兩人說道:“兩位乾的還真好,還真是讓張某大開眼界啊。”

聽到張世華的話,李、周兩人一臉驚恐,連忙跪下對張世華說道:“大人明鑑,這些兵器之所以成這樣,實在不是因爲我們貪公肥私,而是因爲縣中已經好幾年沒有給本鎮的巡檢司撥足錢款了,大人也該知道咱們巡檢司除了縣裡的撥款,根本就沒有其他收入,所以實在是無力保養這些兵甲。”

張世華聽到兩人的答話問道:“你二人說的可是真話?”

李、周兩人答道:“我等萬萬不敢欺瞞大人,大人若不信可以去縣中的戶房詢問,從至正四年黃河水患開始一直到現在,縣裡給本鎮巡檢司的錢款就越來越少,這兩年撥的錢款更是隻夠吃飯的,這些兵器都已經好幾年沒換了。”

張世華聽到兩人的答話,再看兩人的表情張世華也知道李、周兩個人說的應該是真話,於是對兩人說道:“既如此倒是本官錯怪你了,好了你們也別再跪著了,都起來吧。”

而後又轉身對身後的一個隨他一起來的青年道:“驢哥明天你去一趟縣裡找到家父,讓家父儘早給我從縣裡批下一筆錢款來。”

那名叫驢哥的青年,聽到張世華的話彎腰行禮道:“遵命。”

而李、周兩人聽到張世華的話,也面露喜色,心裡暗想道:“這張家不愧是taihe縣的豪強,聽人說縣裡的張典吏還是咱們巡檢大人的父親,這回自己一定要抱緊了這位新巡檢的大腿,要是能和張家攀上關係,自己就有可能離開這窮地方調入縣城了。”

張世華對驢哥說這話的時候,也暗中觀察了一眼李、周兩人的表情,看到兩人臉上露出喜色後把身子躬的更低了,張世華臉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自己這句話就是爲了讓兩人聽到,使兩人收心。

然後張世華又轉身對李、周說道:“兩位來,我們進屋吧,我還要請兩位給我談一談這陽水鎮的具體情況呢。”

聽到張世華的話李、周兩人連忙低頭道:“我等一定知無不言。”

等到張世華一行人再次進屋,張世華請兩人坐下時,兩個人都是小心翼翼的,那樣子就和凳子上有釘子一樣。

張世華看到這一幕心裡不禁暗笑,但是張世華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微笑著對兩人說道:“兩位請講吧。”

李、周兩人對視了一眼,還是李重三對張世華答話,回稟大人:“陽水鎮大約有一千戶百姓,共有五姓,李、周兩姓是鎮子裡最大的兩姓,光是這兩姓就佔鎮子大約八成的戶口,而王,劉,楊三姓人數較少佔了剩下的兩成戶口。”

因爲鎮子不大、人口也不多所以鎮上也沒有什麼豪強大族,在至正四年的黃河水患前這裡還算太平,雖說稅賦重一些可是日子倒也勉強過得下去。

可是自從黃河水災開始,北邊受災的百姓不斷地南逃,流民越來越多陽水鎮的治安也就越來越差。

今年五月黃河再次決口,使歸德府遭災洪水甚至衝入大運河,危及漕運和鹽場,而元蒙朝廷又無賑災之舉,使遭災的流民百姓成爲賊寇危害一方。

這些賊寇雖說大部分都沒有出歸、德、府,可是還有一小部分向南流竄了,前兩個月就有一隻賊寇來到了我們汝寧路taihe縣地界,他們差不多有四十人到了咱們這邊四處劫掠,因爲咱們陽水鎮位置處在taihe縣最北邊,和歸德府離得不遠,所以這些人時常來此處劫掠。

哦、那鎮中的里正和村中的主首(注1),就沒有帶人抵抗嗎?張世華聽到此處不禁問道,雖然說里正和主首也只是民明面上只有催稅、催差、勸農之職,可是這三個職權正是和底層百姓關係最大的,可以說是掌握著底層百姓的命運也不爲過,可以說絕大多數里正和主首,一定都是鄉村中最富的人家,也正以爲如此盜匪前來劫掠這些人一定是盜匪的主要目標。

所以說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帶百姓抵抗。

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陣而戰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處開源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無望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無膽氣援軍現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十一章 匪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五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章 掌控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昇平章第三章 買糧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念舊情未重懲(兼請假條)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六章 招兵2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四十三章 庇護第八十八章 意外風波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
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陣而戰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處開源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無望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無膽氣援軍現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十一章 匪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五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魯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章 掌控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昇平章第三章 買糧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念舊情未重懲(兼請假條)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六章 招兵2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四十三章 庇護第八十八章 意外風波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河东区| 张家口市| 馆陶县| 保亭| 津市市| 肃北| 临武县| 灵丘县| 武冈市| 汽车| 于都县| 剑川县| 松江区| 米林县| 定襄县| 峡江县| 淅川县| 璧山县| 大竹县| 武山县| 汾西县| 包头市| 峡江县| 祁门县| 顺昌县| 墨江| 阿拉善盟| 板桥市| 疏附县| 汉沽区| 梧州市| 永城市| 晋城| 且末县| 通城县| 绥芬河市| 高平市| 鹤壁市| 安泽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