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四章 民怨

鄧重七的事件就像一陣風一樣很快就傳遍了全縣,很快全縣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鄧縣有個叫鄧重七的老百姓受不了壓迫,殺害差役然後自殺的事情。

不過這件事情的發生,並沒有使縣中的催稅的官吏們有所收斂,相反,這件事還使得縣中的官吏越發的變本加厲了,因爲這羣官吏明白,這時候如果自己退讓了,那麼底層的百姓們就會以此爲手段得寸進尺,要知道往往越是窮困的老百姓他們就越不怕死,只要徵稅的官吏們現在退讓了,那麼日後敢鋌而走險的老百姓絕對不在少數。

而且更加重要的就是,這次的稅收實在是太重要了,事關他們自己的飯碗,所以他們更不可能因爲發生了一場命案,而有所收斂,有所退縮。

不過官吏們都也是惜命的,並且他們也知道一個度,所以現在下鄉收稅的差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倆人一隊了,而是三五成羣的一起去百姓家中收稅,並且在收稅的過程中,也不敢太過肥私,畢竟爲那幾個錢真要是把命也搭上了,那可就真是有錢沒命花了。

但是即使是這樣,照樣還是有很多老百姓拿不出稅款來,要知道現在可是元朝,中國古代王朝中稅收最多的幾個朝代,這高昂的稅款別說是底層的佃農百姓了,就是對於一些小地主和自耕農來講,依然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負擔。

至於站起來和朝廷拼命,憑他們一羣農夫,拿什麼來拼命,早知道在現在,百姓們別說是刀劍了,就算是一把菜刀那也是屬於管制品,也是被上面的官吏記錄在案的,甚至還都不是家家都有菜刀,現在去拼命還不如說成送死。

而且老百姓們也並不是一點活下去的希望也沒有,潁州畢竟是在南方,現在又是春天,實在不行還能摘野菜捉蟲子充飢,再不行還能將自家那些土地賣給鎮子的貴人老爺,雖說會被老爺們往死裡壓價,但是總歸還能活下去不是。

所以在懷有生存的希望下,百姓們砸鍋賣鐵、變賣家產,總算是將這次的夏稅的錢款攢夠了,雖說以後會過上好幾個月飢一頓飽一頓捱餓受苦的日子,但是總歸能活下來不是,再說現在收了夏稅幾個月後不就不用交稅了嗎,也算是給了百姓們一些希望。

但是事情總是有著兩面性的,就比如這次提前收夏稅,對於底層的老百姓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但是對於那些收稅的官吏和那些縣中的貴人老爺們來講,卻是一次天大的好事。

畢竟收稅這種事情,到底要收多少稅,還不都是他們說了算,在現在這個識字率無比低下的時代,老百姓們除了相信他們這些官吏的話,還能去相信誰呢,相信那羣吃人不吐骨頭的地主老爺嗎。

再說鄉鎮的那羣地主貴人,他們可比縣中收稅的官吏黑的多,收稅官吏無非就是在收稅的時候貪一些百姓的稅款,而那羣地主貴人卻是直接想要人家的命根子。

要知道在現在這個時代,土地對於老百姓的吸引力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的,如果老百姓有其他的辦法吧稅款交上,那這羣老百姓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變賣自己的土地的,但是土地這種東西不但對老百姓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對於現在的任何地主貴人,同樣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畢竟在現在這個重農抑商的封建社會,只有土地才永遠不會貶值,也只有土地才能長久的使自己家族長盛不衰,但是這個道理誰都懂,所以如何使底層的自耕農賣掉自己手中的土地,一直都是一個困擾地主貴人們的難題。

畢竟只靠正常買賣的話,土地實在是太貴了,而且就算你有錢老百姓也不一定會賣。至於靠強取豪奪,他們一羣鄉下地主也沒有這個能耐啊,再說就算他們有這個能耐,但是強取豪奪吃相也未免太難看了,要知道這些地主都是一些祖輩生活在這的本地人,強取豪奪自己老鄉的土地,那這名聲可就臭大街了,他們可不想一出門就被自己的這羣窮老鄉指著脊樑骨罵。

而想要在不髒自己名聲的情況下,還能便宜的買到土地,那就只有趕上天災人禍這等,老百姓們活不下去的好時候了,所以這羣地主貴人巴不得朝廷年年早收夏稅,官吏人人貪污稅款呢。

所以這次早收夏稅的事情,雖然使底層的百姓們苦不堪言,但是對於上層的那羣官僚和地主來說,卻是一次難得的盛宴。

以至於他們心裡竟然生出了想再收一次稅款的想法,而且是官越大身家越富有的人,這種想法越強烈,畢竟貪慾這種東西,可是比毒品更加可怕的。

至於會不會因此產生什麼不好的後果,哼,一羣泥腿子罷了,難道他們真的敢造反嗎?再說就算這羣泥腿子真的造反,難道就是一定是一件壞事嗎?

他們要是造反無非也就是在底下的縣城鬧鬧罷了,而他們鬧得越歡死的人越多,自己的好處不也就越大嗎,到時候官老爺們有戰功政績,地主老爺們能撈夠土地,那可真是雙贏?。?

暫且先不說上面官員地主們這種鼠目寸光的危險想法,單說一下現在的潁州taihe縣城。

現在的taihe縣在張世華看來,就像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一樣危險,雖說元蒙朝廷只是下令早收夏稅,但是在那羣鬣狗一樣貪婪的官吏和地主的努力下,底層老百姓所承擔的遠遠不是一次早收夏稅那麼簡單。

要知d縣城的官吏光是爲了堵住他二叔張烈文的嘴,就足足塞了一百兩封口費,要是真的只是單收一次夏稅,那可真就是見鬼了。

而從現在taihe縣的變化也能深深的看出這一點,原本已經被張世華剿滅的劫匪盜賊再度死灰復燃,而且因爲沒有了巡檢司的壓制,劫匪們愈演愈烈,勢力也是越來越大,這才短短的一個月taihe縣就已經出現了五十人以上的劫匪勢力了。

而且不光是劫匪重新擡頭,白蓮教在這兩天也是越來越活躍。要知道,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無助中,就一定會下意識的爲自己尋找一個精神寄託,而白蓮教也因此迎來了飛速發展,單單一個徐城鎮,一次白蓮教會就能聚集上千人。

可以說在地主官僚,劫匪強盜,白蓮宗教,三方勢力的壓迫和引導下,整個潁州已經可以用民怨沸騰來形容了。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可不光是在潁州這一州一縣之地發生,在整個hn江北行省都是如此,甚至汝寧府這邊還算是好的,畢竟他們只是提前徵收稅款,而在北邊的汴梁路和大名府這些地方老百姓們不光要提前交稅,還要面臨著被朝廷強徵河工。

據張世華所知,潁州和汝寧府出現的很多盜匪,都是從汴梁那邊逃來躲避朝廷強徵的百姓。

現在整個hn江北地區就像是一個炸藥桶,只要有一丁點的火花,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

但是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那羣目光短淺的官僚地主依然只知道趴在底層百姓身上吸血,僅僅從th縣就能看出這一點,現在張世華也明白了,爲什麼說歷史車輪無法阻擋了,因爲國家如果繼續由這羣目光短淺的吸血鬼統治,那這個國家滅亡不過是早晚的問題,即使沒有白蓮教起義,也會有黑蓮教、紅蓮教。

總之元朝一定是要完了,繼續抱守殘缺只會被洶涌的民怨碾成齏粉,只有起義纔是順應天下大勢的行爲。

想到這,張世華站起了身,出了房門,對著後院帶領弓手們訓練的石十三和趙二喊道:“備馬,隨我去一趟大張村。”

石十三和趙二聽到張世華的話,也並沒有再多問什麼,因爲張世華差不多每過七天都會去一趟大張村,去看望哪裡的七十名兄弟。

所以他們聽到張世華的吩咐,只是低頭稱“是”,然後就去準備馬匹去了。

而見他們去備馬後,張世華心裡才暗想道:“這一百名前任弓手們,在自己的影響下早已對這個朝廷充滿厭惡了,可以說到時候就算自己帶著他們造反,他們也一定會追隨自己,但是卻是這種關鍵時刻越不能出什麼意外,無論如何自己只有將他們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上,自己和家族還有他們才最可能在亂世活下來?!?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戰常遇春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古代各類攻城武器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二百三十五章 獵犬扎那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來使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戰周鐵憂 大王定計有理由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一百零九章 活捉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四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元代汝寧府的資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斬的內容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十章 練軍2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五章 招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十七章 賊蹤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古代各類攻城武器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戰常遇春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古代各類攻城武器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二百三十五章 獵犬扎那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來使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戰周鐵憂 大王定計有理由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一百零九章 活捉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四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元代汝寧府的資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斬的內容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十章 練軍2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五章 招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十七章 賊蹤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古代各類攻城武器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忻城县| 博湖县| 电白县| 米林县| 抚松县| 揭西县| 甘南县| 马山县| 前郭尔| 博兴县| 施秉县| 剑阁县| 宜宾县| 伽师县| 临夏市| 汕尾市| 若羌县| 平南县| 隆昌县| 文登市| 丰城市| 寻乌县| 闵行区| 公主岭市| 手游| 原平市| 汉沽区| 米林县| 荣成市| 阿拉善盟| 镇巴县| 铜山县| 弥勒县| 绩溪县| 新河县| 福泉市| 通榆县| 东乡族自治县| 巍山|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