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五章 籌謀與動盪

那幾名持傘的男人進了院子後,也沒有打量周圍的環境,而是徑直的向小院的大堂走去。

而在大堂的主坐上坐著一位身穿下人布衣的國字臉大漢,在他的下手處則坐著一位賬房打扮的中年儒生,至於這個院子的主人,則是身穿一身錦衣,低眉順眼的站在那個國字臉中年人的身後,當然除了他,這個屋子裡還站著四個勁裝大漢。

不過這奇怪的一幕卻並沒有任何人感到不妥,即使是外面進來的那幾個持傘男人也是一樣。

因爲在他們一進門時,他們就對著那名坐在主坐的男人揖禮道:“我等拜見劉護法。”

是的,這個男人就是劉福通,不過相比於一個月前,現在的劉福通卻顯得更加的有威嚴了,尤其是那一雙眼睛,更是有一種天下間盡在其掌控的霸氣,再配上身上的那股氣質,縱然身穿一身下人布衣,卻也令人不敢直視。

見這幾人對自己如此恭敬,劉福通的臉上也不禁露出了一股笑意,而後只見他面帶微笑的對堂下行禮的那幾人道:“諸位一路辛苦了,快坐吧。”

堂下諸人聽到劉福通這話,便又對著另一邊坐著的杜遵道揖了一禮,而杜遵道也起身還了一禮,雙方各自見過禮後,那些持傘而來的男人才相繼落座。

如果現在張世華也在著,那他一定會驚訝的,因爲堂上坐著的一個身穿儒袍的男子,正是徐城鎮的里正“徐明”。不過和張世華在一起時,現在的徐明神色間少了幾分灑脫和自信,多了幾分恭敬和畏懼。

而他身邊的其他人神色也和他差不多,顯然劉福通現在已經徹底掌控住白蓮殘教的局面了。

等到衆人落座,劉福通輕咳了一聲,而後纔對著堂下坐著的衆人道:“衆位堂主,想必也都知道韃子朝廷又要徵稅了吧。”雖是問話,但是劉福通卻不等堂下的衆人回話,就又開口說道:“這羣狗韃子,佔我漢人江山不說,又橫徵暴斂殘害我漢家百姓,現在大河兩岸江南江北皆以民怨滔天。起初我聖教不忍天下百姓再受韃子茶毒,於是明王率我聖教上下,於月初起義軍、舉義旗,想一舉推翻元蒙殘暴之政。當時是,明王振臂一呼,天下響應,英雄皆北望,追隨明王著,以十萬計,僅半日明王麾下便聚有健兒三千。”

劉福通說這話時,顯得是那樣的慷慨激昂,堂中的諸人除了知道當時真想的杜遵道表情未變,其他人臉上皆是露出了一種狂熱的表情。

不過劉福通並沒有在意堂下衆人的表情,說完這慷慨激昂的話,劉福通臉上又露出了一種悲痛的表情接著說道:“大業本快成功,然卻因受教衆奸人出賣,使我聖教大業功虧一簣,就連明王也壯烈殉教。本護法當時本想一死追隨明王而去,但我聖教大業尚未功成,我又怎能一死了之。於是我便率軍拼死殺出了重圍,茍延殘喘活到今日,就是爲了完成明王遺願,率虎賁,直抵幽燕之地;驅韃虜,重開皇宋之天。”

堂下的衆人聽完劉福通這樣“情真意切”的一番話,皆是“感動不已”,杜遵道更是紅著眼睛對劉福通道:“劉護法一心爲我聖教,實在是令某佩服。”而後更是舉起手對天發誓道:“我杜遵道,對天立誓,今生今世我當與元蒙朝廷不兩立,必誓死完成明王遺願,若違此誓人神共棄,不得好死。”

見他如此,堂上的其他幾位堂主,也皆異口同聲的立下了誓言。

他們不知道明王韓山童是怎麼兵敗死的,更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遺願,但是他們卻知道這位劉護法有多可怕,因爲那些不知道的,現在已經全部死掉了。

等堂上的這幾名堂主發完誓,劉福通也不禁露出了笑意,而後笑著對他們說道;“好,有諸位這樣一心爲公,忠於我教的義士,我相信我們必能完成教主遺願。”

而後他又擺了擺手讓堂上起來發誓的衆人坐下,清了清嗓子對堂下衆人道:“雖然月初我聖教起義失敗,但是韃子朝廷氣雲已盡卻是事實,本護法和杜堂主已經決定,下個月月初,本護法便會率我聖教全部骨幹,再次起義。這次本護法已做好萬全準備,此次起義必會成功。卻不知道諸位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

堂上的其他幾名堂主,看著劉福通那凜冽的目光,背後一寒,便皆是異口同聲的回答道:“我等但憑護法吩咐。”

這件事由不得他們不答應,因爲那些不同意的也早就死掉了。

不得不說,白蓮教的底蘊還是很深厚的,雖然白蓮教主韓山童死了,但受到嚴重打擊的只是he北白蓮教,he南白蓮教其實並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

若再加上堂上那幾個堂主的部下,他劉福通掌控的白蓮骨幹足有三千餘人,這三千餘人可不是什麼烏合之衆,而且最重要的劉福通並不是韓山童。

而且現在的世道太亂了,雖然距離上次起義失敗纔過去不到一個月,但是混亂的程度,卻遠比一個月前要嚴重的多,尤其是在潁州這樣的地區,百姓們都已經不敢在半夜出門了,因爲遍地都是劫匪流民。

所以在各個時候召集白蓮教的骨幹信徒,讓他們僞裝成商隊、流民是不會引起太大懷疑的,更重要的是,誰又能想到已經起義失敗的白蓮教,會在一個月後再度起義呢。

目送那些堂主們冒雨離開後,劉福通站在大堂前的屋檐下,負手看著那滿布烏雲的天空,眼中不時閃過一道精光,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第二日,下了一整日的雨終於是停了,不過天依然陰沉沉的,雖然已經開春很久,但一陣風颳過,依然有一種刺骨的寒意。

再加上現在鄉下的道路淨是一些土路,一遇到下雨,簡直泥濘的沒法走,所以在鄉下,這種天氣老百姓們一般都會在家中待著少有會出門的,但就像我們之前說的那樣,事情總是有例外的。

就比如今天,在張世華以前做巡檢的陽水鎮,鎮子北面的那條路上,就有兩個男人在趕路。

這條路很難走,這兩個男人走在路上,爲了省力,就連腳上的鞋子都脫了,還挽起了下裳,可就算這樣,這兩個漢子走到特別泥濘之處,依然需要靠手中的木棒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因爲整條路上只有這兩個漢子在趕路,所以就顯得這兩個趕路的漢子有些奇怪,如果張世華還在這個鎮子做巡檢的話,那麼巡檢司巡邏的弓手一定會仔細盤問一下這兩個人的。

但是張世華早就不是巡檢司的巡檢了,巡檢司中的弓手們也都和張世華一起離開了,所以在陽水鎮並沒有任何人注意到他們,估計就算注意到了,鎮子裡的百姓也不會在意,所以這兩個漢子很輕易的就進了鎮子。

進去鎮子後,這兩個陌生漢子其中一個便從懷裡拿出了一張紙,這張紙好像是一張地圖,那個年歲大些的漢子,看了看那張紙,就又把紙揣在了懷裡。

然後那名年長的漢子,就帶著另一名漢子繼續向鎮子裡走去,而他們去的方向正好就是這陽水鎮里正李然的家。

到了李然家那,兩名漢子圍著這個鎮中最大的院子轉了一圈,做了一些記號就離開了。

從頭到尾,這兩名漢子一直都是保持著安靜,再加上他們的動作又很快,在鎮子待的時間不長,所以整個陽水鎮並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兩個行爲詭異的男人。

又過了一天,也就是五月初一這一天,天上的烏雲總算是散去了。

如果我們用後世的眼光來看,今天氣溫適宜,又有藍天白雲,絕對算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

不過縣尹馮富樂卻一點也沒有享受天氣的心情,因爲今天縣中負責徵稅的官吏,竟然有一大半都生病了,這其中也包括戶房主事張烈文,這些人因爲什麼生病他馮富樂一清二楚,畢竟只要是有些良知的,就不會願意接這個徵稅的活。

這些差役們雖然貪,但是他們還沒有貪心到爲了幾個小錢,就把自己的鄉親往死裡逼,而至於像張家這樣的豪強大族則更是愛惜羽毛,在這件事上自然是想躲得遠遠的,畢竟他們可不想一出門,就被自己的鄉親指著脊樑骨罵。

再說潁州地界的老百姓,從來都不是任人欺負的善茬。大元建極以來,潁州地界的老百姓可沒少造反,向鄧重七那樣的,更是年年都會發生,真被這羣泥腿子記恨上了,那還真是一件麻煩事,畢竟“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縣城的豪強意向是出奇的一致,甚至就連想來和張家不對付的李家,在徵稅這件事上也是能躲就躲,躲不了就裝糊塗,畢竟在這件事上,他們完全可以躲在後面悶聲發財,傻子纔會揹著全縣鄉親的罵名,站在前面去呢。

所以這兩天任憑馮富樂怎麼說,對這羣老油條來講,那也是大師個聾子講佛法——屁用沒有。

他們可不傻,各個心裡都有譜著呢。在他們想來,你馮富樂是縣尹,是個外地人你自然不用管這個,畢竟只要你任期一到,你就拍拍屁股走了,可我們可是祖輩都要在這生活,要是因爲這事把鄉親們得罪光了,那我們也別想繼續在這待了。

所以傻子纔給你幫忙了。

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雖然這次一大半差役都“生病了”,但還是剩下了一小半人,雖然剩下的這羣傢伙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總比沒人可用要強不是,在臨時招募上一批地痞無賴什麼的,讓他們臨時湊個數這件事也就對付過去了。

反正以前沒人可用使,縣衙用的都是這個辦法。

一個時辰後,馮富樂透過窗戶看著縣衙大院那羣亂哄哄的臨時工差役,臉上的厭惡的表情完全是毫不掩飾,那種厭惡絕對是發自骨子裡的,以至於馮富樂看了一眼之後都不願意再看第二眼,於是他轉身對著身後的師爺劉華道:“劉師爺,快將他們安排好,然後就讓他們走,這縣衙都快成菜市場了。”說完這句話馮富樂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而師爺劉華,看著外面亂哄哄的人羣,也是厭惡的嘆了口氣,但誰讓他是師爺呢,所以他還是聽命的出了門,給給外面那羣臨時工安排事務去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十章 練軍2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無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六十六章 亂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脫脫與太不花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計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八章 改變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戰功成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處罰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三十五章 獵犬扎那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十二章 大勝1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
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十章 練軍2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無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六十六章 亂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脫脫與太不花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戰常遇春(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計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八章 改變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戰功成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處罰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二百三十五章 獵犬扎那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十二章 大勝1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高陵县| 且末县| 永吉县| 河源市| 皋兰县| 娱乐| 常山县| 文成县| 扶沟县| 广州市| 会理县| 西青区| 辽宁省| 登封市| 广汉市| 洛川县| 临海市| 怀仁县| 商南县| 全州县| 武穴市| 侯马市| 吉水县| 哈尔滨市| 盘山县| 凤庆县| 大英县| 通山县| 阿拉善右旗| 辽阳市| 色达县| 荥阳市| 皮山县| 六盘水市| 罗田县| 石嘴山市| 宜君县| 重庆市| 广东省|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