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

張世華一行三人策馬出城,走在通往大張村的路上,看著道路兩旁那些面黃肌瘦,在田地中採食野菜的百姓,還有那一個個因爲營養不良而皮包骨頭的小孩子,張世華也不由得嘆了口氣。

雖說元蒙朝廷修治黃河,無論是對現在,還是對以後都是一件好事。但是秦始皇修長城、開靈渠不是利於後世的好事嗎?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不是利於後世的好事嗎?

但在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越是有利於後世的好事,那就越是會成爲不利於今世的壞事,因爲越是大興土木發動戰爭,那對底層百姓的負擔就越大,要知道沒有那個老百姓可以用自己和家人的命,換取那有利於後世的好處。

而看著這羣可憐的百姓,張世華現在除了嘆息他們可憐的命運外,也幫不上任何的忙,雖然張世華他們家很有錢,也很有勢力,但是他們張家再有錢有勢,也不過就是一個縣城中的豪強罷了,現在大發善心的去幫助這羣可憐人,只會讓張家徹底消失。

因爲張家也是地主階級,而地主之間也是有規矩的,如果張家幫這些百姓,那就是破壞了規矩,畢竟全縣的官僚地主等了這麼久,纔等到一個兼併土地的好機會,到最後這個機會卻讓你們張家給破壞了,那張家的下場可想而知。

再說張家就算不怕那些人的報復,張家也實在是不可能幫得了全縣的百姓啊!別說全縣百姓了,哪怕僅僅是一個鄉鎮的百姓,估計就要讓張家傾家蕩產了。

因此張世華只能忍住不看那些可憐人,並且加快速度向大張村趕去。

也還好,大張村距離縣城並不遠,張世華他們又是騎著馬,所以也是就半個時辰左右,張世華他們就趕到了大張村。

“大張村”光看名字就知道村裡住的一定都是姓張的,而張世華他們家其實也是從大張村走出去的,這樣說吧,張家的祖地就在大張村,所以張家在大張村有一座莊園當祖宅,並且還在大張村有著好幾百畝田產。

也正因爲如此,張世華纔會讓驢哥鹿哥他們帶著剩下的七十名弓手,駐紮在大張村。

相比於縣城的其他鄉鎮村莊,大張村的百姓過得算是最好的了,至少村民們吃飽肚子還是沒問題的,畢竟要是仔細論起來,大張村的每一戶人家都和張家有親戚關係,而在這個及其看重血緣宗族的時代,張家作爲縣中一等一的豪強,對於自己的這些親族,自然也會額外關照一些。

雖然說大張村一小半的村民都是張家的佃戶,但是張家在這收的租子卻是全縣最低的,足足比縣裡其他的地方低了一成多,而且就算是村民們真的過不下去要買土地的時候,張家也絕不對大張村的村民壓價,一律都是按照市件購買的。

當然張家這些政策只針對於大張村的村民,但也因此使張家在大張村獲得了極高的聲望,所以當張世華帶著石十三他們進村時,那些村民看到張世華也都會停下來,尊敬的向張世華打招呼。

而張世華遇到了這些向他打招呼的村民們,也是微笑著點頭致意。

張家的莊園在村裡最裡面,不過即使是在村子最裡面,其實也沒有多遠,張世華他們騎著馬不一會也就趕到了。

莊園門口有著兩名身穿黑衣的漢子,這兩人看到張世華他們後,第一時間就對著張世華彎腰揖禮,並說道:拜見大少爺。

張家的下人不少,但是會這樣對著張世華行禮的,也只有以前巡檢司的那羣弓手了。

張世華他們這時也翻身下了馬,下馬後張世華也擺手對著那兩人道:“免禮吧。”

那兩名漢子聽到張世華這話,才直起腰,並快步走上前來爲張世華他們牽馬。

張世華隨手將繮繩給了其中的一名漢子,並開口對著那名漢子問道:“三郎,兄弟們現在都在莊園嗎?”

那名叫劉三郎的黑衣大漢,聽到張世華的問話,低著頭對張世華道:“回少爺的話,一個時辰前,趙排和張排帶著莊園的兄弟們訓練去了,現在莊園中就只有張大伯、楊二哥還有徐郎中和王十九哥他們。”

是的,現在所有追隨張世華的漢子,都知道了王十九是由張世華庇護的了,對張世華庇護王十九的行爲,漢子們無疑很感動,因爲在這羣漢子看來王十九無疑是無罪的,而張世華爲了庇護王十九而被免職,更讓這羣漢子們覺得張世華是一個義薄雲天的人,從而使得這羣漢子對張世華越發的尊崇了。

而這個結果張世華也早就想到了,畢竟像王十九這樣出身貧賤,身上又帶有悲劇色彩和反抗精神的人,一定會受到底層百姓的認同的,而這其實也是張世華決定庇護王十九的一個原因。

再說張世華,當他聽完劉三郎的話後,點了點頭,也沒說什麼,只是帶著石十三他們大步的進了莊園。

而這時候,莊園內的其他人也聽到了門外的動靜,也猜到一定是大少爺張世華又來看望他們了,於是也紛紛出了房門,向著門口的方向趕去。

張家莊園跟巡檢司的構造差不多,不過比巡檢司小一些,但也是前後兩進院子,並有大堂和廂房,而張世華他們則是徑直向著大堂那走了過去。

張世華剛到大堂,莊園中的其他人也都趕到了,他們看到大堂中的張世華後也紛紛向這張世華揖禮道:拜見大少爺。

張世華讓衆人免禮之後,笑著對著堂上的衆人道:大家快坐,我來也沒什麼要緊事,就是單純的看看大家,和大家聊聊天,來、大家都快坐下吧。

堂上的諸人聽到張世華這話,便紛紛找了一個座位坐下,等到衆人坐下後,張世華也開口跟著衆人聊起天來。其實張世華說的也是實話,他這次來其實真的沒有什麼要緊事,畢竟他每個七天都來一趟,又不是朝廷官員,還有這麼多正事要說。

他來的這麼頻繁不過就是想加深他和弓手們的關係,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並且讓在莊園駐紮的所有人都明白,自己依然很重視他們,並沒有疏遠他們。

總之現在張世華的行爲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對這羣跟隨著自己的漢子絕對是關心到了無以復加。

而張世華的這種絕世好老闆的形象,無疑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再加上張世華丟官也要庇護王十九仗義之舉,更使得張世華的正面形象被無限的拔高。可以這樣說,哪怕張世華現在要當劫匪,反出朝廷,這羣漢子也願意跟著張世華賣命。

至於朝廷,我呸!那算個什麼東西。

就比如這次收夏稅,要是不有張大人,自己的家人估計早就成了無地的佃戶,去外面挖野菜去了。

對於這個只會趴在他們身上喝血的朝廷,他們早就受夠了。

當然這羣漢子態度的轉變也和張世華有著一定的關係,因爲張世華早在訓練他們的時候,就會時不時的對這些漢子傳播一些民族主義思想。

比如漢人的文化有多輝煌,歷史有多燦爛,元蒙人有多愚昧,老百姓有多可憐之類的。

總之在張世華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現在所有追隨張世華的漢子都認爲漢人才是這個國家的正統,並且張世華爲了防止這羣漢子腐化,也會爲這羣漢子傳播一些後世的軍人精神和軍人職責,比如軍隊的職責是保家衛國、保護弱小了,還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了,因爲這羣漢子大都是出身底層,所以他們極其的接受張世華的這些說辭和思想。

並且這些思想也逐漸的成爲了他們新的價值觀,然而越是這樣,他們絕越發的敵視朝廷,因爲現在元蒙朝廷的所作所爲全部和他們的價值觀相反。

而這,也爲張世華日後能順利的帶領這些人起義,埋下了一顆種子。

不過這羣漢子們的改變可不單單隻有這些,在對這羣漢子的文化素質方面張世華也是相當重視的,就比如現在,像周鐵、李二牛這樣什長以上職位的人,還有像王十九、楊二這種絕對忠誠的人,張世華都會爲他們安排培訓讓他們識字。

畢竟日後自己一旦起兵,那周鐵這些人就自然會成爲自己的中堅力量,所以讓他們識字並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也是必需的,畢竟張世華可不認爲只靠一羣會殺人的莽夫就能在亂世中活下來。

而且張世華的這種培訓也的確是有一些效果的,就比如楊二,或許是因爲自身殘疾的原因,使得楊二對於讀書認字方面特別的用功,早在張世華還是巡檢的時候,楊二就開始向週四九和李重三他們學習識字算數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現在楊二已經成爲了除驢哥他們四人外文化最高的人了,並且對於算數方面楊二也掌握的很好了,所以張世華就將大張村這幾十人的後勤採買交給了楊二,也算是對楊二下苦功學習的一種肯定。

第十章 練軍2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十三章 大勝2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九章 練軍1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見劉福通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五章 招兵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脫脫與太不花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六十六章 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戰搏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一百五十九章 楊媚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再起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十七章 賊蹤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二章 搏命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十一章 匪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勝消息傳四方
第十章 練軍2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十三章 大勝2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九章 練軍1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見劉福通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五章 招兵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脫脫與太不花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六十六章 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戰搏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一百五十九章 楊媚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再起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十七章 賊蹤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二章 搏命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十一章 匪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勝消息傳四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塘沽区| 普宁市| 泾源县| 临湘市| 乐亭县| 陇西县| 调兵山市| 雅江县| 永济市| 荆州市| 白玉县| 久治县| 运城市| 太仓市| 德格县| 广河县| 正宁县| 大荔县| 晋宁县| 周至县| 文安县| 中山市| 贵定县| 隆回县| 安化县| 崇义县| 延津县| 深圳市| 金乡县| 响水县| 伊通| 清原| 盐池县| 苍山县| 沧州市| 天全县| 英吉沙县| 万盛区| 顺义区|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