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

“毛貴兵敗柳林,察罕帖木兒領軍進晉冀,看來此番我大宋的這次北伐,是徹底失敗了。哎,當初本王於僞元至正十一年,便在家鄉起兵,而今已然也有近八年了。八年來,本王可謂是兢兢業業,爲圖大事,真的是一日也不敢懈怠。

可看如今,天下依舊如同是一個沸騰的大釜。從南到北,由東向西,到處都是廝殺征戰。這世間的萬千百姓,就像是向北大釜蒸煮的豆子一般,不禁讓本王發問,這天下何日才能重歸太平?”

看罷暗衛們送來的那事關北方戰局的情報,張世華無言沉默了良久,最終不由當著大楚參政常錫巧的面,這般長嘆一聲。

而殿下被張世華召來奏對的常錫巧聽到這話,作爲臣子的他,在這個時候便也就不由抱了抱拳,對張世華解惑道:“大王心念萬民,仁義令臣欽佩。大王既有此等心念萬民的仁義之心,便也不必因此而生疑。

想當年,漢高祖爲抗暴秦,起兵於沛。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衆,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何也?皆賴其寬仁大度,從諫如流。

大王當年領家鄉子弟起兵於太和,爲驅逐韃虜,興復中華而舉義。短短八年,亦擁地數千裡,帶甲百餘萬。功業,雖不能與漢祖這等聖王相比,但放眼宇內,天下可與大王相提並論者,有幾人哉?

故臣以爲,大王只需持之以恆、明志堅持。大王得天之佑,只要持之以恆,相信不出數載,定大事可成!”

“持之以恆。”聽到常錫巧這樣的一番話,張世華負手而立良久,古井無波的臉上,終不由露出了笑容。

“哈哈,錫巧這話說的好,果真的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啊!行百里者半九十,古往今來,太多的英雄豪傑都是敗在了“持之以恆”四字上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本王雖比不得漢祖這等聖王。但自問,也當是遠勝繩索、水滴的。”

說著,張世華轉而看向常錫巧,便也不由露出了那自信無比的笑容來。

……

至正十八年,四月初。

此時,遠在金陵的朱元璋,在經歷長達數年的東征西討後,他這個大宋的江南行中書省平章,此時也終於有了一方諸侯該有的氣象。

浙東,張士誠雖然依舊強大。但是在連戰連敗之下,早已不敢主動向朱元璋挑釁。

是以諾大的浙西之地,便也不由一步步淪爲了朱元璋的囊中之物。如此一來,錢糧、兵馬,朱元璋便也可謂是應有盡有了。

故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甘居於平淡,有著雄心壯志的朱元璋,便也就不由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想法來。

“平章,您看前面便就是禮賢館了。現在,聽說平章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天下有才學的讀書人,江南之地的不少賢才,皆可以說是不遠千里前來投奔啊。

平章您求賢若渴的名聲,也真的是傳遍了整個江南啊!”

“哈哈,善長,你就莫要在吹捧我了。這江南的讀書人心中怎麼看我,我一清二楚。建立這禮賢館,不過也就是爲了這江南的這羣讀書人閉上他們的嘴巴。”

言罷,策馬而行的朱元璋便也不由將目光轉向了前方。

而一旁,同樣是策馬而行的李善長見此,臉上則也不由浮現出了一抹苦笑。

作爲朱元璋的同州老鄉,也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謀士,被朱元璋視爲‘蕭何’的李善長,實在是太瞭解朱元璋的性格了。

出身貧寒,有經歷的數不清的沉浮波折,朱元璋對於江南之地那些個大都只會誇誇其談的名士,真的也是打心眼裡厭惡。

就像朱元璋方纔說的那般,要不是爲了堵住江南之地這些個讀書人的臭嘴,他纔不會浪費錢糧,建這樣一個勞什子禮賢館呢。

但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倒是乃是一個務實的人。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他都很少會因自己個人的喜好來決定這件事的結果。

因而即便是心中很輕視這些只會誇誇其談的腐儒,可朱元璋卻還是親自來到了這禮賢館,準備召見那個名滿江南的儒士——唐仲實。

“鄉間瞽叟見過平章了,給平章行禮了。”當朱元璋一行百餘人,威風凜凜的來到禮賢館處時。

早就在禮賢館的大門前等候著的江南大儒唐仲實,便也就不由帶著一衆弟子,對朱元璋見禮。

不過對此,明明心中極爲輕視這羣腐儒書生,但朱元璋卻還是趕忙翻身下馬,笑將這唐仲實扶起道:“使不得,使不得。唐公實乃江南之地不可多得的賢士,此番能離鄉遠來,便就讓本平章歡喜非常。唐公也就萬萬不要行什麼虛禮了。”

“平章實在是謬讚了,老朽不過就是一個眼神不好的瞎老頭子罷了。讀過幾年書,於鄉中教書餬口,哪裡算的上什麼賢才。”被朱元璋親手扶起,無法見禮,五十歲的唐仲實便也不由這般自謙的道了一聲。

而對於他這聲自謙之語,朱元璋呵呵一笑,那邊李善長則不由見縫插針的開口言道:“三峰先生謙虛了。在江南之地,有那個讀書人不知道唐氏三蘇(唐仲實與父元、次子文鳳三人俱以文學擅名,時號“小三蘇“),不知三峰先生的大名。

先生當年擔任教諭、教授,可謂是誨人不倦,實乃是“東南學者之師“啊!”

“呵呵,老朽不過就是做好了分內事罷了。哪能稱得上是“東南學者之師“這等稱呼,郎中實在言重了,言重了。”唐仲實笑著自謙,但語氣卻是要比對朱元璋時好了太多。

顯然,比起夸人都誇得十分敷衍的朱元璋,還是李善長的表面功夫做的更好。

不過對此,朱元璋也並沒有在意。

畢竟他此番接見唐仲實,不過就是想借此將自己求賢若渴的名聲傳遍江南。唐仲實雖然名氣大,但其人在朱元璋的眼中,不過也就是一個讀過兩年書的瞎老頭罷了。

所以方纔唐仲實自謙的那一番話,在朱元璋聽來,心下反倒是認同非常。

“哈哈,這外面風塵不小。唐公,來咱們還是進去說話,您看如何?”

“便依平章之言。”沒有在寒暄其他,朱元璋、李善長、唐仲實等人便也就不由走進了這禮賢館。

而進入這禮賢館,作爲臣子的李善長,指著這座建的十分寬闊的禮賢館,自然也是不忘爲自己主公吹噓一番,以此來展現自家主公的求賢若渴。

但對於此,一開始就看朱元璋不順眼的唐仲實,自然只是敷衍一笑。

不過雖然討了一個沒趣,但李善長卻也是毫不在意。因而在其好一番巧言之下,三人之間的氣氛,便也不由逐漸變得活躍了起來。

“現如今天下離亂,戰火蜂起,民不聊生。我身爲大宋江南之平章,著實想要爲這天下出一份力。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皆乃是平定亂世的先賢聖王。

身處此等亂世,我著實也想要效仿這四位聖王,平定天下,換萬民以太平。故而不知先生,能又和教我。”

有的沒的說了良久,朱元璋看著對面坐著的唐仲實,卻是不由忽的道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一番在唐仲實聽來,野心勃勃的話。

身爲元民卻反元,身爲宋臣卻又妄知九鼎之重,此賊還真是賊心不改啊!

唐仲實的心中這般想著,身爲江南大儒,從小便就接受著正統的儒家教育的他,心下對於朱元璋這樣毫不掩飾野心的行爲,也不由越發的厭惡。

不過既然能夠以落第士子的身份而名滿江南,被江南的萬千士子共同推崇爲“東南學士之師”,唐仲實自然也不是一個只知道埋頭做學問的書呆子。

所以縱然心中厭惡朱元璋這樣的野心家,可是在面上,卻也並沒露出半點異樣。反而在沉默了良久後,還對著安坐那對面的朱元璋表情認真的言道:“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皆乃是我漢家的先賢聖王。

這四位聖王,建立宏圖偉業的過程雖然各有不同,但在老朽看來,歸根結底,卻也不過只有八個字。”

“哦,還請先生教我!”朱元璋身子微微前傾,表情也不由變得認真。

是以見此,唐仲實微微一笑,便也不由看著朱元璋,一字一句的言道:“四位聖王的創業之法、治國之道,不過就是寬仁愛民,禮賢下士而已。”

“寬仁愛民,禮賢下士。”聽到唐仲實這樣說,朱元璋收回了微微前傾的身子,坐在座位上默然沉默了良久,最終卻不由呵呵大笑起來。

“好,好一個寬仁愛民,禮賢下士。唐公一句話,真的如同醍醐灌頂一般啊!”朱元璋笑著稱讚了唐仲實一番,而後卻是忽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旁若無人的在屋堂中走了一圈,然後猛的轉過了身,面帶微笑的看著也從座位上緩緩站起了的唐仲實道:“想來先生是看不慣本平章強徵寨糧,故而方有此言罷。(注1)”

說著,原本還面帶微笑的朱元璋,笑容一收,眉毛一挑,不由變得殺氣騰騰。

然而見朱元璋如此,對面立著的唐仲實卻依舊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只是搖了搖頭,語氣平靜的言道:“非也,非也。從古至今,立下宏圖霸業的各個聖王,不管其人手段如何,武藝如何,智謀如何。

但既能創下傳承數百年的偉業,就沒有寬仁愛民的。譬如元蒙,便就是因其只知征伐而不知寬仁,故建國不足百年,方纔會生出這等社稷傾覆的大亂來。

平章既有效仿古時先賢聖王之心,又豈能不做到寬仁愛民!”

“哈哈哈哈哈,好,好。果真的名不虛傳,果真是名不虛傳啊。先生的才學膽識,真的是令我敬佩。寬仁愛民,禮賢下士。先生今日的教導,本平章記下了。

最後,敢問先生,可願出仕,來我帳下爲官。”

“出仕。”聽到朱元璋這話,唐仲實卻是想都沒想,便就搖了搖頭。

“老朽今年已然五十多歲了,身體虛弱,眼花耳聾。現在,只是想要在家鄉做上幾年教書匠,實在是沒有其他的心思了。”

“這,好吧。既然先生不願出仕,那本平章便也就不強求了。善長,取百金來,算是對先生今日教導的答謝。”

“哈哈,如此,老朽便也就謝過平章了。”對於這等黃白之物,此番唐仲實卻是並沒有推辭。

因而見此,朱元璋在笑著又和唐仲實交談了一番之後,便也就不由帶著李善長一起離開了此處。

……

“父親,您今日和這位朱平章交談了足足兩個時辰。”就在唐仲實帶著自己的次子和一衆弟子們將朱元璋他們禮送出去後,唐仲實的次子唐文鳳在扶著自己的父親回到房間後,滿心疑惑的他,便也不由在這個時候,向自己的父親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兒子很少見您會和這等人物交談這麼長時間了,當初張士誠派人來徵召您,您也並沒有理會他。難道這位朱平章,就這般不同,值得您這般青眼?”

“不同。呵,若說不同,這位朱平章和那所謂的太尉張士誠相比,這位平章更加野心勃勃啊!”因爲是自己的兒子,唐仲實自然也沒必要髒著掖著,“這是一個野心十足的人,和他相比,張士誠的那點野心,簡直就像是野鴨比之鵬鳥。

你知道他向我問什麼樣的問題嗎。他問的乃是古之聖王的治國之道,問這樣的問題,此子有爲天下之主的野望啊!”

“天下之主?原來是一個這樣的野心家。父親,向他這樣的野心家,在這個時候,天下間實在是太多了,也沒人麼值得父親高看青眼的吧。”

“呵,你以爲他是那些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烏合之衆,草頭王。他修建禮賢館,故作謙卑的請我來到金陵,向我問道時,我已‘寬仁愛民’來嘲諷他,他心中惱怒,面上卻依舊禮敬我。

願意重視讀書人,又能節制自己,還偏偏有著十足的野心。這樣的人生在這等亂世,真不知最後會建立何等的功業啊!”

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三百四十二章 蘄春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四百零八章 湖廣之戰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八十八章 意外風波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十五章 擴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元朝官職表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序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們的訓練日常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襲對射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強敵 亂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一章 上任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五十七章 要活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走向了‘神壇’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二章 盜匪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
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三百四十二章 蘄春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四百零八章 湖廣之戰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八十八章 意外風波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十五章 擴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元朝官職表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序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們的訓練日常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襲對射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強敵 亂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一章 上任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五十七章 要活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走向了‘神壇’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二章 盜匪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四百二十章 苗軍之意 辰州之思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宁阳县| 樟树市| 资兴市| 巨鹿县| 新泰市| 丹凤县| 五莲县| 牟定县| 山西省| 彭泽县| 丽江市| 永昌县| 花垣县| 娱乐| 萝北县| 偃师市| 纳雍县| 通河县| 荣成市| 丰县| 潍坊市| 西林县| 大方县| 凌云县| 郎溪县| 赤城县| 孝义市| 无锡市| 阿拉善右旗| 获嘉县| 榆树市| 高碑店市| 鹤庆县| 黎川县| 巴彦淖尔市| 浮山县| 秀山| 台中县| 双牌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