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名望

接下來的事情很順利,應該說是超乎想象的順利,這個巡檢司的所有人一個不少,全部選擇了跟著張世華一起離開。

第二天一早,張世華和衆弓手們就準備離開了,而這時鎮民們也大都知道了張世華要被免職的事情,可是說在這半年來,張世華的所作所爲在這個時代,足以當得上“好官”這兩個字。

所以在知道張世華要離開之後,鎮民們都自發的前往了鎮子口那,準備送一送張世華。

而在巡檢司,所有的弓手們皆在那收拾自己的行禮,他們選擇要和他們的巡檢大人一起走,雖說因爲巡檢大人他們不用再擔心自己以後的出路,可是整個巡檢司的氣氛依然很壓抑,畢竟弓手們在這個地方待了半年了,這半年雖然每天都在枯燥的訓練,但是這半年卻是他們最快樂最開心的半年,而現在他們終於要離開這個地方了。

弓手們的行禮收拾的很快,他們按照以前張世華教的,將被子疊好、用繩子打好結,而後將被子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張世華站在大堂的臺階上,默默的看著弓手們收拾行禮,而後他又將目光轉向巡檢司,他知道日後自己或許再也不會來這裡了,而後他深吸了一口氣將心中的不捨壓下,他知道現在不是他不捨的時候。

看著弓手們都收拾好了、都集合好了、一切也都準備好了,張世華站在臺階上揮手喊了一身出發,接著所有人便跟著張世華一起離開了巡檢司。

和將要去征戰時一樣,張世華騎著戰馬走在最前面,而巡檢司的弓手們即使揹著行李包裹,但是近半年的軍事訓練所養的的軍事素養,依然讓他們沒有忘記整齊的隊列。

一百多人就這樣在張世華的帶領下,揹著行李邁著整齊的步伐,出了巡檢司向著鎮外走去。

等衆人快到了鎮子口時,最前面的張世華就看到了那些自發來鎮子口爲他送行的百姓,頓時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就充斥了張世華的心。

而百姓們看到隊伍前面的張世華,反應也是各不相同,他們有些人跪下對張世華道:大人的恩情小人永不忘,祝大人您一路順風,這些是在冬天大雪時被張世華幫助過的百姓;有些人則是對著張世華身後的弓手們喊道:孩子好好跟著巡檢大人幹,在外面一切注意些,這些人則是巡檢司弓手們的家人;還有些人則是對張世華彎腰行了一禮,感謝張世華爲他們剿匪,這些人是陽水鎮的普通鎮民。

可以說這一次爲了給張世華送行,陽水鎮的百姓幾乎全來了。

當然還是有些人並沒有來,比如陽水鎮的里正李然這個自私自利徹頭徹尾的小人,早在去年冬天張世華因爲救濟鎮中窮人的事,打擊了他的聲望後,他就記恨上了張世華,不過那時候正是張世華如日中天的時候,所以李里正就算是再記恨張世華也不敢表現出來。

而現在張世華被免職失勢,張家又被縣城官吏壓手打壓,他也就不在懼怕張世了,而張世華要離開陽水鎮他當然不會來爲張世華送行,相反他還巴不得張世華快點走呢,畢竟只要張世華離開了,那他就又是陽水鎮中說一不二的第一人了。

而對於李然的這種想法張世華也早就知道了,不過張世華卻是懶得去在意他,對張世華來說,李然完全和他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人,李然所看重的那些張世華完全就不在意,兩人之間的差距就像是大鵬與麻雀一樣,一隻麻雀對大鵬的記恨,大鵬又怎麼可能會在意呢。

不過令李然沒想到的是,就因爲他沒有爲張世華送行,他在鎮民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更低了,以前李然在鎮民心中還僅僅是小氣自私,現在李然在鎮民心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了忘恩負義、寡廉鮮恥的新高度了。

再說爲張世華送行的那些百姓,雖然里正李然沒有來,但是鎮民還是找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做代表,爲張世華獻上了一碗鎮民自家釀造的米酒。

酒雖然不是什麼好酒,但是張世華卻還是從中喝出了天下任何美酒都沒有的美妙味道,一口氣將碗中的酒飲盡,而後張世華翻身上馬,帶著巡檢司的弓手在百姓們依依不捨的送別聲中離開了陽水鎮。

一百多人走在大路上安靜的出奇,包括張世華在內的所有人都只是在沉默的趕路,所有人都好像在出神的想著別的事情。

張世華他們走的很快,等到中午時就已經快到縣城了,不過等快到縣城時,巡檢司的弓手們卻在一條岔路口分成了兩隊,一隊三十多人由張世華直接率領,另一對七十餘人由驢哥鹿哥他們率領。

其實這早就是張世華準備好的事情,畢竟張世華不可能在他被免職的那天代一百多名弓手進縣城吧,就算張世華是以爲張家招募護衛爲藉口,但一下子招一百名護衛進城,也太令人懷疑了。

所以張世華就只能將這一百人分別安置,他親自帶著最精銳的三十人進城,而驢哥他們則帶著其他的弓手去劉寨鎮大張村,也就是張家的老宅那,將其他的弓手在哪裡安置下來。

而巡檢司的弓手們對張世華這樣的安排也並沒有其他意見,在半年的訓練中,張世華早就已經爲他們灌輸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這句話了,再說都是在一個縣,在哪住不是住啊。

就這樣張世華和張世輝帶著三十名精壯漢子,在下午趕到了太和縣縣城。

守門的官兵看到張世華一行人,人人揹著行李本還想過來盤查,可是當他們認出來張世華後,卻並沒有在盤問直接就讓張世華他們進城了。

甚至在張世華進城時,守門的官兵看向張世華的眼神都充滿著敬佩。

是的,就是敬佩,因爲三次剿匪現在在太和縣百姓的印象中,張世華已經成爲了一個一身正氣、勇敢無畏、知兵善戰、富有仁愛的人了,雖說張世華現在被免了職,但是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反倒讓他的形象越發的高大了。

現在張世華已經被底層百姓樹立成了像岳飛那樣的悲情英雄了,現在在太和縣百姓們一提起張世華,一定會豎起大拇指誇讚一通,最後再嘆口氣道:多好的一個官那,可惜被那些奸人陷害了。

是的,在太和縣沒有一個老百姓會相信,陽水鎮巡檢張世華是一個御下不嚴、屢次瀆職的人。

所以守門的官兵認出是張世華後,纔會對張世華他們不加盤問就放進城去。

而張世華他們一行人進了城後,縣城中的老百姓看到張世華他們時,也是各自驚訝的交談起來。

快看,那不是咱們縣城的張巡檢嗎,看來還真沒錯,張巡檢真的被免職了。他身旁的王老三聽到這話,也是嘆了一口氣道:哎,可惜啊!這麼好的一個官怎麼偏偏被免職了。

你知道咱們張巡檢爲什麼會被免職嗎?劉老二開口問道。

我聽說是因爲御下不嚴、瀆職什麼的,王老三回答道。

狗屁御下不嚴,我給你說,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來我告訴你,不過你可千萬不能告訴別人,劉老二對王老三小聲的說道。

你放心吧,我王老三可不是那種愛傳閒話的人,快說快說。

好、附耳過來,我告訴你,前些天大王鎮的里正塔本者不是被人殺了嗎。

啊!難道塔本者是張巡檢殺得!王老三驚訝道。

當然不是,你先好好聽我說完,劉老二一臉不滿的道。

好、你說、你說,王老三立刻賠笑道。

劉老二見此,先是裝模作樣的向周圍看了看,而後纔對著焦急的王老三道:我給你說,就那個塔本者,可不是什麼好東西,仗著他自己是咱縣監縣的親戚,在大王鎮是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結果這wangbadan不怎麼的欺負到了一名巡檢司弓手的頭上,這貨也不想想那巡檢的人是好欺負的嗎,結果這貨就被那名弓手給殺了。

殺得好,王老三說道。看來張巡檢是因爲這件事受牽連了。

可不是嗎,縣城讓張巡檢抓住兇手,可張巡檢卻說那塔本者該死兇手不用抓,結果惹怒了監縣蘇日拉昆,因此才被免職。劉老二道。

哎,可惜了,就因爲那麼個東西。

沒辦法誰讓現在是蒙古人坐天下,咱漢人就算做再多的事,那也比不上人家蒙古人。

誰說不是呢,王老三也附和道。

隨後二人嘆息了一聲就離開了,但像他們兩人這樣議論的,縣城幾乎到處都是,可以說在張世華進城的當天,這樣的消息議論也傳遍了全縣城。

不過張世華卻並沒有在意這些,而是在進城後帶著身後的三十名漢子徑直向自家走去。

第三百六十七章 計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爾好時光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計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爾好時光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場之上 賢士折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四百零四章 奪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七章 訓練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制 賞賜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序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八十九章 處世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
第三百六十七章 計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爾好時光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計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爾好時光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場之上 賢士折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四百零四章 奪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七章 訓練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制 賞賜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序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八十九章 處世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四百零五章 奪城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死城破論封賞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廝殺激戰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资源县| 葫芦岛市| 金湖县| 潼关县| 正宁县| 武山县| 彰武县| 新龙县| 滨州市| 基隆市| 米林县| 浦县| 秦安县| 肃宁县| 龙岩市| 景洪市| 宁南县| 东阳市| 大悟县| 韶山市| 邯郸县| 崇仁县| 睢宁县| 海丰县| 凯里市| 嘉峪关市| 左权县| 中阳县| 务川| 富裕县| 常州市| 敖汉旗| 达日县| 马关县| 枣阳市| 开化县| 二连浩特市| 东阿县| 大丰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