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抽絲剝繭
啓幀將自己關在書房整整一天一夜,他細細的想著玉琮之中那封書信可能的來歷。
若不是當年的幕後黑手,那麼在這個世上能夠如此熟悉母妃的喜好,且能細緻模仿她筆跡的也就只剩下一個人了,那便北凌失蹤的皇后,凌子域的生母,他的親姨母,常樂水。
手書重現,以現在的局勢來看,對他大爲不利,可啓幀並不在意分毫。
唯獨讓他煩惱的是,若是他的猜想成真,北凌勢力牽涉其中,纔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他的姨母等了十五年,不過是迫不及待要揭開當年的真相,昭告天下她妹妹的清白與無辜,可他作爲親生兒子卻踟躕猶豫不前。
他並不是忘記仇恨,只是最好時機未到。還有就是,他並未想好,若待一切真相都浮出水面的時候,他該如何向顧予初解釋清楚,而她是否會坦然接受,並一如既往的留在自己身邊。
想到這裡,他心中竟然生出一絲害怕,但很快又懊惱自己方纔的惶恐,這不該是他,東啓秦王,應有的樣子。
他將自己鎖起來的一整天裡,古南溪、顧予心輪番端著精心準備的糕點和湯粥前來探望,但都被他拒之門外。
相比之下,顧予初卻很實相,更沒有抗著當家主母的大旗,繼續裝做賢淑,前去叨擾。
母親冤屈未伸,亡靈未撫,卻又被有心之人利用,置於萬人口舌之巔,風口浪尖之上,換做是誰都無法平靜,她又豈能忍心打擾他靜默。
快到傍晚,啓幀才肯推門而出,他靜立在庭院裡,臉色蒼白,看不出任何表情。
晚風輕拂過他額間的垂髮,晚霞溫柔的輕籠他的側臉,眉梢的心事漸漸浮現。
顧予初站在迴廊之上,遠遠的看著他。她突然很想上去抱抱他,即使什麼都不說,可卻始終都不敢向前邁出一步。
過了一會,啓幀發現了遠處躲避的她,他招了招手,示意讓她過來。
顧予初只好提著裙角,一步一步的走近。
還沒想好如何開口,如何安慰,她就被眼前這個男人一把緊緊的抱在懷裡。
她貼著他的胸膛,心中百感交集,這樣剛剛好的親密如果能夠就此靜止該多好,不管前路的交錯,不問往昔的沉浮,他們就只是他們。
“你……也會離開我嗎?”啓幀突然問道,聲音有些沙啞,更有些遲疑。
顧予初一下子愣住了,原來的她是真的很想一直陪在啓幀的身邊,即使這座府邸、整個啓都亦或者他的心裡及他的身邊都不可能只有她一人的位置,但她仍舊是願意的。
可眼下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讓她混亂,讓她質疑,讓她矛盾,她不知道該如何說服自己,更不知該如何抉擇,更何況她還要努力找尋弟弟的下落。
該怎麼回答呢?
這個問題真的是難到她了,但顧予初還是不由自主的將臉埋在啓幀胸襟深處,原本無處安放的雙手也輕輕的環上了他的腰間。
這個身體上簡單的迴應,雖不是他渴望的答案,但也足以讓啓幀疲憊的臉上展露出了淺淺的笑意,可那笑容裡更多的卻是苦澀。
壽宴之後的第三天,秦王仍舊沒有上朝,明帝對他的缺席不聞不問。
就此,不斷有朝臣參奏秦王有恃無恐、目無法紀。
“他既然不想上朝,便以後都不要來了。”
明帝輕飄飄的一句,接著下旨收回秦王手上的平齊軍軍令。
朝野上下譁然,四下猜忌更深,而皇后一黨更是欣喜過望,大爲舒心暢快,緊鑼密鼓的籌謀著下一步計劃。
弘王已死,寧王入獄,秦王失寵,韓王母系外邦,如今也只剩下榮王一人。 再加上榮是皇后嫡出,身份高貴,繼承大統本就是名正言順,其背後又有外祖鎮西王二十五萬軍力支持,更顯得羣心所向、衆望所歸。
緊接著,明帝裝作突然舊病復發,一副老木已朽的模樣,惹得朝野驚亂不已,得勢之人蠢蠢欲動,皆上表諫言明帝爲東啓萬年社稷著想,早日確定後嗣人選的摺子陸續遞到醒心殿的桌案上。
朝會之上,也是接連著三日都有臣子慷慨激揚的羣議立儲之大事,各派爭的是面紅耳赤,但大抵都是力推榮王,而明帝精神不佳,只是靜靜聽著,不置可否,也並未流露反感之意,這更是鼓舞了主立榮王一派的士氣。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明帝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力不從心,相反,他暗地裡命肖廣及內侍大監秘密調查當年太后壽誕,在宸園梅花樹枝懸掛詩文的蹊蹺以及敬妃之死,但內侍大監多方查探,竟然發現從前在敬妃、怡貴妃身邊伺候的宮女及內監在這十幾年之間,不是病死,就是犯錯被逐出宮外後不知所蹤或意外身亡,一時間竟然未查到分毫有用的實證。
皇后久居深宮,素來端靜賢良,溫柔大度,但論起手段可真真是高明,深藏不漏。
對於這樣的結果,明帝盛怒不已。
回憶當年北齊叛亂,他心中早就思量多年的另外一種猜測現在看來,似乎纔是事情本來的真相。
當年,嫺貴妃生事,明帝雖早就知道單憑她一人之力以或者以其母家玉宗山莊的勢力,是斷斷不可能提前查探到齊北王意圖謀反的蛛絲馬跡,他思來想去,覺得只有老辣的鎮西王盡佔天時地利人和,但他掘地三尺也沒能找到證據。
鎮西老王是何許人也?!
溯至前朝,他可是先皇最忌憚的幼弟!但憑他盤踞一方,手握重兵卻可以明哲保身至今就知他絕非等閒之輩。
可以這樣說,他若有心造反,即便不能成功,東啓帝國分蹦兩治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可惜,他情根深種,兒子早亡,不肯納妾,膝下只有一個女兒順利成年併成婚,自此便再無心皇位角逐。
後來,少年明帝向他求取他唯一的嫡親外孫女啓安然,再借其兵力登基爲帝,之後啓安然順理成章成爲皇后。
帝后貌合神離本不新鮮,但啓安然懷有嫡長子,地位穩固,並不屑於後宮爭寵。
可常欣怡的出現卻讓她始料不及,再之後皇長子因病故去,明帝愛屋及烏,偏愛秦王,她心態崩塌,坐如針氈,鎮西老王心疼她,纔開始重涉朝政。
北齊謀反,細細想來,最得益的無非鎮西軍及皇后。
對於鎮西王和皇后的野心,明帝心中清楚明瞭,可北齊軍被剿滅之前是唯一可以同鎮西軍抗衡的地方武裝,再之後,鎮西軍一家獨大,爲保社稷安定,萬無一失,他才遲遲沒有開罪。
鎮西王老辣,但明帝也是心事深沉、未雨綢繆。
怡貴妃自殺之後,明帝圈禁了啓幀兩年,以這樣的方式保護他,以防他同他母妃一樣成爲衆矢之的。
之後,他下令流放啓幀去西北駐軍,同時秘密三請歸隱林牧的老戰神馮渝寬出山,幫他好生照看、歷練啓幀,果然,啓幀不負所望,七年光景一路披荊斬棘、屢戰奇功,從一個普通的士卒到一軍主帥,贏得上下軍心。
鎮西老王畢竟年邁,加上人食五穀雜糧豈能無病,明帝便趁著他舊傷新病交加之際,重整平齊軍,將五萬鎮西軍歸入,再憑馮渝寬遺言舉薦及平齊將領合力上書,封啓幀爲平齊軍主帥,授其二十萬軍權,才勉強與鎮西軍抗衡。
對於邊境各種戰事,明帝明面上念及鎮西老王病體,只派平齊軍爲主力,鎮西軍爲策應,慢慢架空鎮西軍在東啓軍防的地位及威信。
緊接著,東瀛賊患,啓幀幫林峰挽回頹勢,以林峰之高升架起了平齊軍及東定軍的秦晉之約。
再之後,他逼啓幀迎娶南昌王愛女古南溪,至此,平齊、東定、南昌便緊密的聯結成一體,如此,便可輕而易舉的制衡鎮西勢力。
明帝平西之心,籌謀了二十年,現如今,只差引蛇出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