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老饕漫筆 (3)

北平燒鴨,除了專門賣鴨的餐館如全聚德之外,是由便宜坊(即醬肘子鋪)發(fā)售的。在館子裡亦可吃烤鴨,例如在福全館宴客,就可以叫右邊鄰近的一家便宜坊送了過來。自從宣外的老便宜坊關(guān)張以後,要以東城的金魚衚衕口的寶華春爲(wèi)後起之秀,樓下門市,樓上小樓一角最是吃燒鴨的好地方。在家裡,打一個電話,寶華春就會派一個小利巴,用保溫的鉛鐵桶送來一隻纔出爐的燒鴨,油淋淋的,燙手熱的。附帶著他還管代蒸荷葉餅蔥醬之類。他在席旁小桌上當(dāng)衆(zhòng)片鴨,手藝不錯,講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隨後一盤瘦肉,最後是鴨頭鴨尖,大功告成。主人高興,賞錢兩吊,小利巴歡天喜地稱謝而去。

填鴨費工費料,後來一般餐館幾乎都賣燒鴨,叫做叉燒烤鴨,連悶爐的設(shè)備也省了,就地一堆炭火一根鐵叉就能應(yīng)市。同時用的是未經(jīng)填肥的普通鴨子,吹凸了鴨皮晾乾一烤,也能烤得焦黃迸脆。但是除了皮就是肉,沒有黃油,味道當(dāng)然差得多。有人到北平吃烤鴨,歸來盛道其美,我問他好在哪裡,他說:“有皮,有肉,沒有油。”我告訴他:“你還沒有吃過北平烤鴨。”

所謂一鴨三吃,那是廣告噱頭。在北平吃燒鴨,照例有一碗滴出來的油,有一副鴨架裝。鴨油可以蒸蛋羹,鴨架裝可以熬白菜,也可以煮湯打滷。館子裡的鴨架裝熬白菜,可能是預(yù)先煮好的大鍋菜,稀湯洸水,索然寡味。會吃的人要把整個的架裝帶回家裡去煮。這一鍋湯,若是加口蘑(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打滷,滷上再加一勺炸花椒油,吃打滷麪,其味之美無與倫比。

水晶蝦餅

蝦,種類繁多。《爾雅翼》所記:“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梅蝦,梅雨時有之。蘆蝦,青色,相傳蘆葦所變。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蘆葦?shù)净〞兾r,當(dāng)然是神話。

蝦不在大,大了反倒不好吃。龍蝦一身鎧甲,須爪戟張,樣子十分威武多姿,可是剝出來的龍蝦肉,只合做沙拉,其味不過爾爾。大抵鹹水蝦,其味不如淡水蝦。

蝦要吃活的,有人還喜活吃。西湖樓外樓的“熗活蝦”,是在湖中用竹簍養(yǎng)著的,臨時取出,歡蹦亂跳,剪去其須吻足尾,放在盤中,用碗蓋之。食客微啓碗沿,以箸挾取之,在旁邊的小碗醬油麻油醋裡一蘸,送到嘴邊用上下牙齒一咬,像磕瓜子一般,吮而食之。吃過把蝦殼吐出,猶咕咕嚷嚷的在動。有時候嫌其過分活躍,在盤裡潑進(jìn)半杯燒酒,蝦乃頹然醉倒。據(jù)聞有人吃活蝦不慎,蝦一躍而戳到喉嚨裡,幾致喪生。生吃活蝦不算稀奇,我還看見過有人生吃活螃蟹呢!

熗活蝦,我無福享受。我只能吃油爆蝦、鹽焗蝦、白灼蝦。若是嫌剝殼麻煩,就只好吃炒蝦仁、燴蝦仁了。說起炒蝦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館子,記得北平西長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一的有規(guī)模的閩菜館,做出來的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閩人善治海鮮當(dāng)推獨步。燴蝦仁則是北平飯莊的拿手,館子做不好。飯莊的酒席上四小碗其中一定有燴蝦仁,羼一點荸薺丁、勾芡,一切恰到好處。這一炒一燴,全是靠使油及火候,竈上的手藝一點也含糊不得。

蝦仁剁碎了就可以做炸蝦球或水晶蝦餅了。不要以爲(wèi)剁碎了的蝦仁就可以用不新鮮的剩貨充數(shù),瞞不了知味的吃客。吃館子的老主顧,堂倌也不敢怠慢,時常會用他的山東腔說:“二爺!甭起蝦夷兒了,蝦夷兒不信香。”(不用吃蝦仁了,蝦仁不新鮮。)堂倌和吃客合作無間。

水晶蝦餅是北平錫拉衚衕玉華臺的傑作。和一般的炸蝦球不同。一定要用白蝦,通常是青蝦比白蝦味美,但是做水晶蝦餅非白蝦不可,爲(wèi)的是做出來顏色純白。七分蝦肉要加三分豬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點點芡粉,蔥汁薑汁,捏成圓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圓餅狀,下油鍋炸,要用豬油,用溫油,炸出來白如凝脂,溫如軟玉,入口鬆而脆。蘸椒鹽吃。

自從我知道了水晶蝦餅裡大量羼豬油,就不敢常去吃它。連帶著對一般館子的炸蝦球,我也有戒心了。

湯包

說起玉華臺,這個館子來頭不小,是東堂子衚衕楊家的廚子出來經(jīng)營掌勺。他的手藝高強(qiáng),名作很多,所做的湯包,是故都的獨門絕活。

包子算得什麼,何地?zé)o之?但是風(fēng)味各有不同。上海沈大成、北萬馨、五芳齋所供應(yīng)的早點湯包,是令人難忘的一種。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個,但是每個都包得俏式,小蒸籠裡墊著松針(可惜松針時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賣相。名爲(wèi)湯包,實際上包子裡面並沒有多少湯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湯,表面上浮著七條八條的蛋皮絲,有人把包子丟在湯裡再吃,成爲(wèi)名副其實的湯包子。這種小湯包餡子固然不惡,妙處卻在包子皮,半酸半不酸,薄厚適度,製作上頗有技巧。臺北也有人仿製上海式的湯包,得其彷彿,已經(jīng)很難得了。

天津包子也是遠(yuǎn)近馳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號十分響亮。其實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車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羣販賣包子的高舉籠屜到車窗前,伸胳膊就可以買幾個包子。包子是扁扁的,裡面確有比一般爲(wèi)多的湯汁,湯汁中有幾塊碎肉蔥花。有人到鋪子裡吃包子,纔出籠的,包子裡的湯汁曾有燙了脊背的故事,因爲(wèi)包子咬破,湯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舉手乃順著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過天津包子確是湯汁多,吃的時候要小心,不燙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濺到同桌食客的臉上。相傳的一個笑話:兩個不相識的人據(jù)一張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裡的一股湯汁直飈過去,把對面客人噴了個滿臉花。肇事的這一位並未覺察,低頭猛吃。對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氣,不動聲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趕快擰了一個熱手巾把送了過去,客徐曰:“不忙,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完哩。”

玉華臺的湯包纔是真正的含著一汪子湯。一籠屜裡放七八個包子,連籠屜上桌,熱氣騰騰,包子底下墊著一塊蒸籠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籠布上。取食的時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皺褶處猛然提起,包子皮驟然下墜,像是被嬰兒吮癟了的一樣,趁包子沒有破裂趕快放進(jìn)自己的碟中,輕輕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湯汁吸飲下肚,然後再吃包子的空皮。沒有經(jīng)驗的人,看著籠裡的包子,又怕燙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猶猶豫豫,結(jié)果大概是皮破湯流,一塌糊塗。有時候堂倌代爲(wèi)抓取。其實吃這種包子,其樂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間。包子皮是燙麪的,比燙麪餃的面還要稍硬一點,否則包不住湯。那湯原是肉汁凍子,打進(jìn)肉皮一起煮起的,所以才能凝結(jié)成爲(wèi)包子餡。湯裡面可以看得見一些碎肉渣子。這樣的湯味道不會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湯爲(wèi)什麼一定要灌在包子裡然後再喝。

核桃酪

玉華臺的一道甜湯核桃酪也是非常叫好的。

有一年,先君帶我們一家人到玉華臺午飯。滿滿的一桌,祖孫三代。所有的拿手菜都吃過了,最後是一大鉢核桃酪,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絕。先慈說:“好是好,但是一天要賣出多少鉢,需大量生產(chǎn),所以只能做到這個樣子,改天我在家裡試用小鍋製作,給你們嚐嚐。”我們聽了大爲(wèi)雀躍。回到家裡就天天纏著她做。

我母親做核桃酪,是根據(jù)她爲(wèi)我祖母做杏仁茶的經(jīng)驗揣摹著做的。我祖母的早點,除了燕窩、哈什瑪、蓮子等之外,有時候也要喝杏仁茶。街上賣的杏仁茶不夠標(biāo)準(zhǔn),要我母親親自做。雖是隻做一碗,材料和手續(xù)都不能缺少,久之也就做得熟練了。核桃酪和杏仁茶性質(zhì)差不多。

核桃來自羌胡,故又名胡桃,是張騫時傳到中土的,北方盛產(chǎn)。取現(xiàn)成的核桃仁一大捧,用沸水泡。司馬光幼時請人用沸水泡,以便易於脫去上面的一層皮,而謊告其姊說是自己剝的,這段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開水泡過之後要大家?guī)兔兤さ模m然麻煩,數(shù)量不多,頃刻而就。在館子裡據(jù)說是用硬毛刷去刷的!核桃要搗碎,越碎越好。

取紅棗一大捧,也要用水泡,泡到漲大的地步,然後煮,去皮,這是最煩人的一道手續(xù)。棗樹在黃河兩岸無處不有,而以河南靈寶所產(chǎn)爲(wèi)最佳,棗大而甜。北平買到的紅棗也相當(dāng)肥大,不似臺灣這裡中藥店所賣的紅棗那樣瘦小。可是剝皮取棗泥還是不簡單。我們用的是最簡單的笨法,用小刀刮,刮出來的棗泥絕對不帶碎皮。

白米小半碗,用水泡上一天一夜,然後撈出來放在搗蒜用的那種較大的缸鉢裡,用一根搗蒜用的棒槌(當(dāng)然都要洗乾淨(jìng)使不帶蒜味,沒有搗過蒜的當(dāng)然更好),盡力的搗,要把米搗得很碎,隨搗隨加水。碎米渣滓連同汁水倒在一塊紗布裡,用力擰,擰出來的濃米漿留在碗裡待用。

煮核桃酪的器皿最好是小薄銚。銚讀如吊。《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銚是泥沙燒成的,質(zhì)料像沙鍋似的,很原始,很粗陋,黑黝黝的,但是非常靈巧而有用,煮點東西不失原味,遠(yuǎn)較銅鍋鐵鍋爲(wèi)優(yōu),可惜近已淘汰了。

把米漿、核桃屑、棗泥和在一起在小薄銚裡煮,要守在一旁看著,防溢出。很快的就煮出了一銚子核桃酪。放進(jìn)一點糖,不要太多。分盛在三四個小碗(蓮子碗)裡,每人所得不多,但是看那顏色,微呈紫色,棗香、核桃香撲鼻,喝到嘴裡黏糊糊的、甜滋滋的,真捨不得一下子嚥到喉嚨裡去。

鐵鍋蛋

北平前門外大柵欄中間路北有一個窄窄的小衚衕,走進(jìn)去不遠(yuǎn)就走到底,迎面是一家軍衣莊,靠右手一座小門兒,上面高懸一面扎著紅綢的黑底金字招牌“厚德福飯莊”。看起來真是不起眼,侷促在一個小巷底,沒去過的人還是不易找到。找到了之後看那門口裡面黑不隆咚的,還是有些不敢進(jìn)去。裡面樓上樓下各有兩三個雅座,另外三五個散座,那座樓梯又陡又窄,險巇難攀。可是客人一踏進(jìn)二門,櫃檯後門的賬房苑先生就會扯著大嗓門兒高呼:“看座兒!”他的嗓門兒之大是有名的,常有客人一進(jìn)門就先開口:“您別喊,我?guī)е⒆幽兀『汉ε隆!?

厚德福飯莊地方雖然逼仄,名氣不小,是當(dāng)時唯一老牌的河南館子。本是煙館,所以一直保存那些短炕,附帶著賣些點心之類,後來實行菸禁,就改爲(wèi)飯館了。掌櫃的陳蓮堂是開封人,很有一把手藝,能制道地的河南菜。時值袁世凱當(dāng)國,河南人士彈冠相慶之下,厚德福的聲譽(yù)因之鵲起。嗣後生意日盛,但是風(fēng)水關(guān)係,老址絕不遷移,而且不換裝修,一副古老簡陋的樣子數(shù)十年不變。爲(wèi)了擴(kuò)充營業(yè),先後在北平的城南遊藝園、瀋陽、長春、黑龍江、西安、青島、上海、香港、重慶、北碚等處開設(shè)分號。陳掌櫃手下高徒,一個個的派赴各地分號掌勺。這是厚德福的簡史。

厚德福的拿手菜頗有幾樣,請先談?wù)勮F鍋蛋。

吃雞蛋的方法很多,炒雞蛋最簡單。常聽人謙虛地說:“我不會做菜,只會炒雞蛋。”說這句話的人一定不會把一盤雞蛋炒得像個樣子。攤雞蛋是把打過的蛋煎成一塊圓形的餅,“烙餅卷攤雞蛋”是北方鄉(xiāng)下人的美食。蒸蛋羹花樣繁多,可以在表面上敷一層乾貝絲、蝦仁、蛤蜊肉……至不濟(jì)灑上一把肉鬆也成。厚德福的鐵鍋蛋是燒烤的,所以別緻。當(dāng)然先要置備黑鐵鍋一個,口大底小而相當(dāng)高,鐵要相當(dāng)厚實。在打好的蛋里加上油鹽佐料,羼一些肉末綠豌豆也可以,不可太多,然後倒在鍋裡放在火上連燒帶烤,烤到蛋漲到鍋口,作焦黃色,就可以上桌了。這道菜的妙處在於鐵鍋保溫,上了桌還有嗞嗞響的滾沸聲,這道理同於所謂的“鐵板燒”。而保溫之久尤過之。我的朋友李清悚先生對我說,他們南京人所謂“漲蛋”也是同樣的好吃。我到他府上嘗試過,確是不錯,蛋漲得高高的起蜂窩,切成菱形塊上桌,其缺憾是不能保溫,稍一冷卻蛋就縮塌變硬了。還是要讓鐵鍋蛋獨擅勝場。

趙太侔先生在厚德福座中一時興起,點了鐵鍋蛋,從懷中掏出一元錢,令夥計出去買幹奶酪(cheese),囑咐切成碎丁羼在蛋裡,要美國奶酪,不要瑞士的,因爲(wèi)美國的比較味淡,容易被大家接受。做出來果然氣味噴香,不同凡響,從此懸爲(wèi)定例,每吃鐵鍋蛋必加奶酪。

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25章 世相百態(tài) (14)第13章 世相百態(tài) (2)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19章 世相百態(tài) (8)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23章 世相百態(tài) (12)第15章 世相百態(tài) (4)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16章 世相百態(tài) (5)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9章 世相百態(tài) (8)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15章 世相百態(tài) (4)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17章 世相百態(tài) (6)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0章 世相百態(tài) (9)第24章 世相百態(tài) (13)第19章 世相百態(tài) (8)第18章 世相百態(tài) (7)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25章 世相百態(tài) (14)第15章 世相百態(tài) (4)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22章 世相百態(tài) (11)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7章 觀心悟語 (7)
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25章 世相百態(tài) (14)第13章 世相百態(tài) (2)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19章 世相百態(tài) (8)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章 觀心悟語 (4)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6章 撫簡懷人 (13)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23章 世相百態(tài) (12)第15章 世相百態(tài) (4)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16章 世相百態(tài) (5)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12章 世相百態(tài) (1)第19章 世相百態(tài) (8)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15章 世相百態(tài) (4)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17章 世相百態(tài) (6)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8章 觀心悟語 (8)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1章 世相百態(tài) (10)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3章 觀心悟語 (3)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20章 世相百態(tài) (9)第24章 世相百態(tài) (13)第19章 世相百態(tài) (8)第18章 世相百態(tài) (7)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4章 世相百態(tài) (3)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25章 世相百態(tài) (14)第15章 世相百態(tài) (4)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22章 世相百態(tài) (11)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27章 老饕漫筆 (2)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7章 觀心悟語 (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读书| 嘉兴市| 博野县| 陵水| 同心县| 合山市| 平顶山市| 梅州市| 方正县| 轮台县| 许昌县| 怀来县| 巴塘县| 长宁区| 临潭县| 嘉兴市| 湘潭县| 永登县| 灵台县| 灯塔市| 清镇市| 依安县| 龙口市| 梓潼县| 景东| 原阳县| 沅江市| 昭觉县| 元谋县| 白河县| 山东| 安新县| 台中市| 潜山县| 闵行区| 方正县| 平乡县| 棋牌| 焉耆|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