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節

大安六年正月二十五日,黃河上游的兩岸,都飄起了小雪。而興慶府城西的唐來渠,更是積冰不化,連車馬都可以自由通行。自正旦以來,興慶府周圍的定、懷、靜、順四州駐軍,暗地裡氣氛似乎都變得有點緊張,所有兵卒軍官,都被約束在營帳之內,不得隨便外出。而從唐來渠上通過,來往於興慶府與右廂朝順軍司之間的官私使者,更是絡繹不絕。

西夏王宮內,秉常一身戎裝,踞坐在墊著白虎皮的椅子上,不時焦急地往殿外張望。李清與幾個親信的臣子,身著官袍,侍立在殿中,每個人的腰間都鼓鼓的。

李清,你說他們到底會不會來?秉常抑制著自己心中的緊張,向李清問道。

李清微微欠身,回道:陛下休急。他神色如常,看起來一點也不象要圖謀大事的樣子。

殿中的鑲金座鐘咔咔地走著,彷彿在催促著什麼,擾人心意。秉常皺眉望了那座鐘一眼,道:還是沙漏好。這座報時儀太吵了……李清與衆人悄悄對視一眼,沒有人接秉常的話。這座座鐘,還是從遼國輾轉買來的,當日秉??墒侨绔@至寶。

座鐘照樣一擺一擺地走動著,並不理會衆人的情緒。

半個時辰的時間,彷彿走了一年那麼久。好不容易,終於從殿外傳來匆忙的腳步聲。衆人不由自主地將身子轉向殿門的方向,秉常也騰地站了起來,似乎顧念到自己的身份與氣度,遲疑了一下,秉常又緩緩坐了下去,但是脖子卻一直不由自主地伸長著,緊緊地盯著殿外。

馬靴踏在青石地板的腳步聲越來越清晰可聞,沒過多久,便覺一股刺骨的寒風撲進殿中,一個白色的人影隨著這冷風,快步走進殿中,向夏主跪拜下去。他的身上,頭上,沾滿了來不及擦拭的雪花,進到殿中後,便開始融化,頭上身上都是溼潞潞的。

秉常已經等不及聽他叩拜行禮,不待他說話,便欺身問道:如何?使者沮喪地搖了搖頭,道:國相托疾不出,臣連國相的面都沒有見著。秉常的臉色迅速黑了下去,怒聲喝道:你不曾說有軍國機務麼?臣說了……使者嚅嚅答道。

但是秉常並不想聽他的解釋,他使勁揮了揮手,怒道:持金字牌再宣!今日非詔國相來見不可!李清,你去挑十二個使者,各持金字牌,一刻鐘一人,輪流宣詔!遵旨!李清高聲應道,向使者使了個眼色,二人連忙退出大殿。

御圍內六班直西廂大營。

西夏國王直接指揮的精銳部隊御圍內六班直,早已被分成東廂與西廂兩部分。東廂負責夏主的宿衛,由李清與文煥分任統軍與副統軍;西廂負責樑太后的宿衛,由嵬名榮任統軍,樑乙埋的族侄樑乙萌任副統軍。

東廂大營,從外面看來,營內佈滿旌旗,營外持槍荷戈的士兵來回巡邏,盤查嚴密,但實際上,幾乎已是一座空營。而西廂除了日常宿衛樑太后安全的班直之外,所有將士,卻都在營中照常出操。嵬名榮與樑乙萌這些日子以來,都是親自在營中,督導部隊的訓練。雖然外示平靜,但是二人布袍的裡面,都穿著鎧甲,連睡覺都不敢脫下來。

站住!一聲嘶吼在西廂大營的營門外響起,來的是何人?營門卒朝著冒著小雪向大營馳來的一隊人馬喝問,營門的士兵也都警惕地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箭樓上已有幾人士兵從木製的箭夾裡摘下了自己的弓——這樣的天氣裡,角弓是需要好生照料的。

瞎了你的狗眼麼?!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武官從隊中衝上前來,對著營卒一頓怒吼: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這是東廂副統軍文大人!還不閃開!他話未說完,手中馬鞭已向營卒揮出,啪地一聲,營卒臉上露出一道醒目的血痕。

營卒踉蹌著閃到一邊,一手捂住火辣辣吃痛的臉頰,向那武官身後望去。果然見是一個身著白裘的青年軍官領隊,瞅那人相貌,不是文煥是誰?但凡御圍內六班直的兵士,對這個大宋朝的武狀元,夏主寵信的降將,都是並不陌生的。

文煥率著一隊約十幾名騎兵縱馬過來,冷冷地看了營卒一眼,說道:還不快通報?叫嵬名大人開營門迎旨?!他聲音雖然不高,但卻清晰地穿著飄雪的空氣,傳至每個人耳中。下意識的,營卒竟打了一個寒戰,他幾乎可以確定,如果他敢對文煥的話稍有遲疑,這個南蠻子(在西夏人眼中,所有的宋朝人都可以稱爲南蠻子)就可能一刀殺了他。

他連忙退後兩步,又看了文煥一眼,捂著臉便向中軍帳跑去。

文煥瞥了他的背影一眼,嘴角微微動了一下,開始轉頭打量西廂大營的兵力佈置情況。

這是一座戒備森嚴的軍營。其實在一個月前以前,文煥就熟知了西廂大營的日常兵力佈置,他知道哪裡是校場,哪裡是營帳,哪裡是糧倉,哪裡是馬廄,哪裡是武庫……他也知道各處各有多少兵力,哪裡有崗哨,每天有多少人分幾隊巡邏,每次巡邏的時間與路線……但是既便如此,如果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文煥自認爲自己不可能在一兩天之內攻下這座大營。

嵬名榮的軍營,看起來中規中矩平淡無奇,但是偏偏卻是無懈可擊。這讓文煥想起西漢的名將程不識,如同程不識一樣,嵬名榮也是沒有過人的才能,但是卻絕對讓人難以擊敗的將領。在心底裡,文煥認爲嵬名榮是講武學堂第一流的教官——他的軍營,如同一座準確的座鐘一樣,精密的契合著經典的兵書,絕不肯多做一點多餘的事,也絕不會少做一點必要的事。

而最讓人頭疼的是,嵬名榮在政治上雖然沒有過份的野心,但他卻也絕非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的政治嗅覺同樣是水準線以上的。

偏偏這樣的人物,是站在自己對立面的。還真是難以對付的對手啊……

如果有機會,文煥會毫不猶豫地爲大宋除去這個在宋朝來說其名不顯的勁敵。但是,文煥現在連自己有沒有機會完成夏主拖付的任務,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這個夏主,總是愛讓他的臣子去做超過他們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情。

文煥惟一感覺安慰的是,無論他此行是成功還是失敗,對於他真正的使命而言,都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

溥樂侯!伴隨著言不由衷的笑聲,一羣武官簇擁著一個身著紫裘、身材削瘦、微帶笑容、有著一張普通西夏人所缺少的白皙臉龐的武將從營中走來。文煥認得此人正是西廂副統軍樑乙萌。文侯駕到,未曾遠迎,還望恕罪……不敢。文煥見著衆人,早已翻身下馬。樑大人!嵬名將軍呢?有聖旨!噢?樑乙萌似乎很吃驚,訝然道:老將軍剛剛接到太后懿旨,進宮去了。文煥也吃了一驚,將信將疑地望了樑乙萌一眼,他與身邊的絡腮鬍武官交換了一下眼色,問道:這是何時的事情?這廂卻是有緊急之事。未到半柱香的功夫。要不我再差人去請老將軍回來?樑乙萌熱情地笑道。

文煥心裡計算一下,人算不如天算,嵬名榮不在此處,雖然逃出算中,但是西廂大營之事,卻也更加簡單。他笑了笑,因道:罷了。既如此,請樑大人接旨吧。再另找人宣嵬名將軍便是。那,文侯請!樑乙萌做了個手勢,讓開一條道來。在這當兒,他望了文煥一眼,二人的目光正好碰在一起,文煥只覺樑乙萌的眼中,有一絲奇怪的神色一閃而過。但這當兒也不能多想,文煥齎著夏主的聖旨,率著親兵侍衛們,大步往中軍帳走去。到了中軍帳內,他才意外的地發現,這裡竟早已擺好了香案等物。

樑乙萌笑道:剛迎了太后懿旨。文煥心下略寬,按捺住心中不時浮起的莫名的憂慮,快步走到香案之前,朗聲說道:樑乙萌接密旨,餘人迴避!樑乙萌微笑著將手臂舉起,緩緩地在空中揮了一下。他身後隨即傳來一陣刀劍與鎧甲碰擊的聲音,衆將一齊退出了大帳。樑乙萌這才上前幾步,跪拜下來。文煥清朗的聲音,在帳中響起。

敕令:御圍內六班直西廂都統軍嵬名榮、副統軍樑乙萌,即刻隨溥樂侯文煥覲見,朕有軍國機務諮議……文煥的手詔尚未宣讀完畢,帳外又有喧譁之聲,只見一陣急促的腳步,從遠至近而來,彷彿是有人小跑著衝向大帳一般。樑乙萌正驚疑地望著文煥,早見一人手執金牌,闖進帳中,高聲宣道:召嵬名榮、樑乙萌速速進宮見駕!文煥心中暗贊這齣戲演得逼真,他連忙快步走到樑乙萌面前,將夏主的手詔遞過去,說道:必是軍情緊急,樑大人速速領旨,隨某進宮。樑乙萌卻默不做聲,似乎在猶豫什麼。

樑大人還不領旨?文煥卻想趁著他沒有反應過來,又連聲催促。他一面催促,一面觀察形勢?,F在中軍帳中,只有自己的十幾個親兵,要就地格殺樑乙萌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脫身和善後?

這個樑乙萌,雖然威信遠不及嵬名榮,但也不是好對付的——樑乙萌與樑乙埋父子關係一般,在梁氏家族內部並不算受重視,但是卻受樑太后的看重。他也算是得到夏軍普通兵衆所認可的將領,此人爲人一般,但箭法在西夏軍中卻頗爲有名,有個外號叫做樑神箭.軍隊有軍隊的邏輯,勇猛善戰的將領,在軍中是受歡迎的。何況梁氏在軍中也還是頗有黨羽的。至少在西廂大營中,樑乙萌也不是說殺就能殺的。所以,不到萬一得己,極端的手段必須謹慎使用。畢竟文煥也不想毫無價值地死在西廂大營。

文煥朝隨從使了個眼色。親兵們握著刀柄的手背上,青筋崢嶸。

樑大人?樑乙萌想了一會,似乎覺得不對,一面說道:嵬名老將軍不營中,臣……一面悄悄伸手摸向刀柄。他的手尚未碰到刀柄,唰地一聲,兩柄雪亮的腰刀架到了樑乙萌的脖子上。

不得無禮!文煥朝親兵喝斥道,卻沒有命令他們放開樑乙萌,反而笑著對樑乙萌說道:樑大人不是想抗旨吧?文侯此是何意?我樑乙萌素來忠義,豈會抗旨?樑乙萌的臉騰地就紅了。

不是抗旨便好。文煥走近幾步,笑道:那麼樑將軍,兵符何在?文煥,你想造反麼?樑乙萌高聲叫道。

叫這麼大聲,想找救兵麼?文煥臉上笑意更濃,本侯奉有聖旨,樑將軍隨本侯見駕,商議軍機,西廂大營,先由野利將軍代領。他一面說,一面指了指那個絡腮鬍子野利蘭。

聖旨在哪裡?樑乙萌硬著脖子叫道。

野利蘭從懷中取出一個卷軸,在樑乙萌面前打開,果然,上面寫著讓野利蘭代領西廂大營的赦命。文煥笑道:樑將軍請看仔細了!識時務者爲俊傑,本侯勸將軍還是速速交出兵符。樑乙萌看到那份赦命,彷彿被霜打蔫的茄子一般,臉色灰了下來,垂頭道:兵符與將印是嵬名將軍隨身攜帶,我不知道在哪裡。文煥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樑將軍,此時負隅頑抗,又有何益?樑乙萌瞥了文煥一眼,語帶譏刺地說道:人算不如天算。我命在君手,何必誑你。野利蘭看了看帳外,走到文煥身邊,低聲說道:文侯,此事亦速決。文煥何嘗不知道久拖不利,但是這件差事,辦得卻總是讓人不能放心,他苦笑道:若無兵符,將軍能彈壓住西廂大營否?只須攔住嵬名榮不歸此營。末將有聖旨在握,儘可彈壓得住。文煥尋思了一回,似乎亦別無他策——他畢竟不能在西廂大營的中軍大帳拷問樑乙萌。當下拿定主意,對野利蘭說道:如此拜託將軍。我只帶兩人回宮覆命。餘人都留給將軍。文侯放心。樑乙萌對於自己的敗局,似乎是抱持著認命的態度。接下來表現得相當合作,毫不反抗地隨著文煥一道出營,前往西夏王宮。但不知爲何,也許是事情過於順利,文煥心中,竟然始終有著隱隱的不放心。

樑乙埋國相府。

疾馳往返於王宮與國相府之間的使者前後相繼,但是十二道金字牌樑乙埋都置若罔聞。使者連樑乙埋的面都見不著。

國相,他們先動手了……樑乙埋的府上,幕僚們七嘴八舌的商議著。

這哪是召國相議事,分明是想學呂后擒韓信……這不是金字牌,這是摧命牌啊……樑乙埋卻始終瞇著雙眼假寐,不發一辭。這些幕僚們,吃乾飯的本事是有的,真正節骨眼上,卻沒有人是可以依賴得上的。

小皇帝這次總算是搶先一步動手,但是動作卻未免太大了。樑乙埋是絕不肯輕率地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去見夏主的。但是區區一次援遼之議,金牌使者來了十幾趟,這中間的蹊蹺,樑乙埋豈能嗅不出來。第三波使者一到前門,他的後面,便有人分三路,前往樑太后處、樑乙逋的軍營與御圍內六班直西廂大營。

只要這三處不失,笑到最後的,絕對是他樑乙埋。

同時,爲了反擊,樑乙埋又以抱病爲由,以軍令詔李清、文煥等人往府中議事。這是爲日後留餘地的作法——當然,如果李清、文煥等人真敢來,他樑乙埋便敢處死他們。

現在的關鍵,是要儘快讓樑太后、樑乙逋、嵬名榮知道發生了事變。

聽著面前的慕僚們議論紛紛,一時間,樑乙埋心中泛起一種智珠在握的快感。一種居高臨下,認爲自己比別人聰明的快感。也許,樑乙埋養了這許多慕僚,其目的本身便是爲了享受這種快感的。

鎮定若素的樑乙埋相信,以夏主掌握的兵力,在一天之內,很難攻克國相府,而一天的時間,足夠讓樑乙逋做出反應。但是他卻並不知道,他的使者,未必就可以安全到達他們的目的地。

此刻,羽林軍左軍統軍仁多保忠率本部人馬,已將國相府通往外面的道路嚴密地封鎖起來。樑乙埋派出去的每一個使者,早都成了仁多保忠的俘虜。

只要控制住全部御圍內六班直,就可以軟禁樑太后,就可以以樑太后的名義召樑乙埋與樑乙逋,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政變成功……既便事情不能如此順利,也可以憑藉大義的名份與御圍內六班直的實力,攻下國相府,與樑乙逋周旋,到各地勤王之師的到來……

仁多保忠一直在等待著文煥成功的消息。

御圍內六班直西廂大營至西夏王宮的距離並不是太遠,但也不很近。

文煥帶著兩名親兵,押著樑乙萌趕往王宮。東廂大營的主力早已調至王宮,樑太后手中只有當值的侍衛。憑藉著東廂的優勢兵力,無論用計謀還是用強,總之有足夠的把握控制住樑太后——只要野利蘭能順利控制西廂大營,那麼駐紮在西夏王宮附近的武力,便全部被夏主一派控制,樑太后的侍衛無論如何也是不到援兵到來的。而如果真能控制樑太后,局勢就會朝著有利於夏主的方向發展。不過……文煥擡頭看了一下天色:這樣寒冷的天氣,並非用兵的季節,如若政變能再拖兩個月,一切就完美了。

樑乙萌出大營不遠,就被文煥謹慎地縛住了雙手。但是他卻始終是安之若素,讓文煥心中始終是疑竇難開。

文侯。在離王宮大約還有五箭之地的時候,奔馬上的樑乙萌突然喚叫文煥。

樑大人,忍耐一會,馬上便到了。文煥淡淡地回道,既沒有勝利者的傲慢,也沒有因此停下來。

我想與文侯做筆交易。樑乙萌的聲音穿過愈來愈大的風雪,清晰的傳入文煥的耳中。文煥心中一動,高舉喊道:停!一面猛拉繮繩,只聽到戰馬長鳴一聲,已勒住了坐騎。兩個親兵也勒住自己的戰馬,牽著樑乙萌的坐騎,走到文煥近前。

交易?正是,交易。樑乙萌著重強調了交易兩個字。

文煥右手摸了摸下巴,饒有興趣地看著樑乙萌,沒有說話。

若是我沒猜錯的話,這次我進了王宮,性命八成是保不住了?;噬虾迖嗳牍?,拿我來出氣,也是難免。樑乙萌的語氣中竟似帶著幾分自嘲。

文煥也沒有隱瞞的意思,坦率的點頭道:樑大人說得不錯。我梁氏一族人丁興旺,國相與太后也未必在意我這條小命。樑乙萌自嘲之意更濃,這個時候,我也只有靠自己來自保了。樑大人是想讓我放了大人麼?文煥不動聲色的問道。隱隱地,他感覺到極大的不妥。自陷入西夏之後,文煥的警惕性漸漸有了脫胎換骨的提高。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的。

不錯。樑乙萌似乎頗有信心與文煥談成這筆交易,當南朝虎視眈眈之時,大夏卻禍起蕭牆,無論誰勝誰負,最終都只能是南朝漁翁得利。文侯只要做個順水人情,放我一馬,我立馬舉家離開夏國,無論是大遼、南朝,還是大理都不愁沒有容身之地。文侯在皇上面前推託過去也並不難。文煥依然只是望著樑乙萌,並不接話。樑乙萌還沒有提出他的價碼。

文侯若能救我,樑某感激不盡,自當有所報之。樑乙萌觀察著文煥的臉色,見他並沒有一口回絕,語氣上又親熱了幾分,兄本非夏人,不幸淪入異邦,是李清用計,方不得己歸降……說這幾句話的時候,樑乙萌小心翼翼地不住偷眼察看文煥的神色,生怕激怒於他,見文煥沒有異色,他才略略放心,繼續說道:說句無父無君的話,若今上是可輔之主,文兄棲身於夏國,亦未必不能建功立業,封妻廕子,甚至標榜青史,留名萬世。然則……文兄果以爲今上這次孤注一擲能成功麼?你以爲呢?文煥反問道,他此時幾乎已經直覺到西廂大營出了問題。

西廂大營。

一個身著鐵甲的老將端坐在虎皮帥椅上,冷冷地望著被五花大綁的野利蘭等人。這張椅子,豈是黃口小兒能坐得?野利蘭做夢也想不到,嵬名榮居然一直都在軍營之內。

樑乙萌說的並不全是假話,在文煥與野利榮到西廂大營之前,樑太后的確派人來傳過旨。旨意的內容,的確也是召嵬名榮進宮,只不過,是要嵬名榮多帶人馬進宮,加強宿衛的力量。樑太后是從西夏腥風血雨的宮廷鬥爭中走出來的勝利者,對於宮廷陰謀,實是有著超出常人的嗅覺。也正是這種敏銳的嗅覺,一次一次幫助樑太后轉危爲安。

嵬名榮在接到樑太后懿旨後沒有多久,文煥與野利榮緊跟著就來了。

深受樑太后器重的嵬名榮,其精明強幹,遠遠超出文煥的想象。文煥突然出現在西廂大營,嵬名榮便已然料定來者不善。在尚未確認已經公開翻臉的時候,若文煥持聖旨而來,的確是不好對付的——輕不得重不得,一不小心就落入人家算中。因此嵬名榮乾脆躲了起來,讓樑乙萌去當擋箭牌。若是沒什麼事,他也容易推脫;若果真有變,那麼嵬名榮就決心讓樑乙萌當替死鬼了——嵬名榮想的非常深遠,如果文煥果真是來圖謀西廂大營,一旦失敗,那麼夏主就很可能在東廂諸班直的護衛下殺出興慶府,西夏難免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爲了避免內戰,儘可能的保住西夏的元氣,就一定要控制住夏主,將政變控制在興慶府的範圍之內。掌握住秉常,就等於佔據著大義的名份。能否爭取到一點的時間,麻痹住夏主,至關重要。至少是遠比樑乙萌的性命來得重要。

所以,當文煥與野利蘭的來意完全顯露之後,儘管嵬名榮完全可以將文煥與野利蘭一道在西廂大營內格殺了,他還是不肯冒這個險。一來嵬名榮認爲文煥比野利蘭難對付,聖旨的力量在文煥的手中與在野利蘭的手中可能完全不同;二來他不能保證殺光文煥一行人,就一定不會打草驚蛇。事關重大,嵬名榮是絕不肯冒一丁點兒風險的。

犧牲掉樑乙萌便是了。

嵬名榮對於這種輕重利弊的權衡決斷,是非常清晰果斷的。

樑乙萌本來對自己的地位,毫無疑問也是非常清楚的。不過,他也非常瞭解樑太后、嵬名榮、樑乙埋父子的爲人,在這個時候,他若不甘心被犧牲,那麼嵬名榮會毫不猶豫地將他與文煥等人一起格殺在西廂大營內。而事後他的家人,也難逃悲慘的命運。

樑乙萌雖然不甘心成爲犧牲品,但是他也是懂得選擇的人。

畢竟去到夏主那裡,還有一絲僥倖。

文煥與野利蘭被成功的欺騙過去。當文煥帶著樑乙萌離去之後,野利蘭的屁股在中軍帳的帥椅上尚未坐穩,嵬名榮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他帶來的親兵殺戮殆盡,野利蘭也被活捉。西廂大營,轉瞬之間,又回到了嵬名榮的手中。

被生擒的野利蘭此時面如死灰,垂頭喪氣說不出一句話來。

嵬名榮輕蔑地望了野利蘭一眼,起身緩緩走到野利蘭跟前。野利蘭對嵬名榮素來敬畏,亦深知他的爲人:嵬名榮雖然平時看起來是敦厚的長者,但殺伐決斷,心狠手辣,對擋在他前面的人,絕不會有任何的仁慈之心。嵬名榮每走近一步,野利蘭便覺得嘴脣乾涸得愈來愈厲害。他努力抑制住顫抖的衝動,緊緊地閉上了眼睛。

腳步聲停住了。

那一瞬間,野利蘭只覺得時間凝固。

嵬名榮再次居高臨下地輕蔑地看了野利蘭一眼,刷地一聲拔出佩刀。

血濺五步。

一顆滾圓的人頭落到地上,滾燙的鮮血噴涌而出。

今日之事,事成必有爵賞!若敢違我軍令者,立誅不赦。硬梆梆的聲音,絕對不容任何人置疑。

願供將軍驅使!衆將連忙一齊凜遵。

好!說話間,嵬名榮已坐回帥位,諸將聽令:赫連雲,爾速去見樑將軍,稟報李清、文煥作亂,挾持主上,請樑將軍即刻關閉城門,控制內外城,切斷中外交通,並派兵馬至王宮救駕勤王,誅亂臣、清君側!遵令!一名偏將側身而出,接過將令,立即大步退出帳外。

其餘諸將,即刻點齊兵馬,隨本將一道進宮勤王!全軍倍道疾馳,毋要放走李清、文煥!那邊一隊隊人馬從西廂大營蜂擁而出,撲向王宮。這邊文煥的心已經沉至冰點。

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當文煥安全離開西廂大營後,即便是西廂大營傾巢而出,監視西廂大營動靜的人也一定以爲是自己的人馬,爲了不過早引起樑乙埋的懷疑,他們不會用煙火對王宮示警。此時,嵬名榮的人馬,一定已經到半路了。

文兄須當機立斷。樑乙萌催促道,他也有幾分心焦,選在這個時候才說,樑乙萌也是經過計算的——他要防止文煥過河拆橋,說得早了,夏主還有足夠的反應時間,文煥就可能殺了自己,去給夏主報訊。他想要的,是要讓文煥與自己成爲一條繩上的螞蚱。現在文煥如果去王宮報訊,就只好給夏主殉葬。只要進了王宮,文煥就不可能有機會拋棄夏主獨自逃生,最後八成會被嵬名榮一鍋膾了。

樑乙萌相信文煥是聰明人,能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也擔心,這時候如果猶豫不決,那麼自己逃生的機會,也會十分渺茫。

文兄非夏人,不必爲夏主守臣節。兄得罪南朝,亦不可東奔。何不早下決斷,與我一道奔遼?我昔時曾使遼,與蕭素有舊,現今蕭素在遼身居高位,兼遼主英明,必有我等容身之地。時間一點一點流逝,樑乙萌越來越沉不住氣了,他似乎已經感覺到嵬名榮手握大刀追殺過來的聲音。

奔遼?文煥冷笑一聲。他縱馬至樑乙萌身後,猛地拔出刀來,反手一挑,將樑乙萌身上的繩子割開。樑將軍,今日你我各奔前程罷!樑乙萌沒料到文煥竟然不肯投遼,不由得怔了一下,方抱拳謝道:文兄大恩,日後必報。後會有期!說罷,便掉轉馬頭,急匆匆逃走了。

文煥看了幾乎是近在眼前的西夏王宮一眼,咬了咬牙,對兩個親兵說道:你們過來。兩個親兵依言策馬走近,正欲詢問文煥有何吩咐,只覺眼前白光一閃,脖子上有液體噴身而出,便失去了知覺。

對不住了!文煥看了一眼被自己親手誅殺的兩個親兵的屍體,調過馬頭,朝仁多保忠部奔去。

我是大宋的子民,不必爲夏主守節。一路之上,文煥都在心裡反覆地對自己說著。

當文煥趕至仁多保忠部之時,才發現這裡也已經脫離掌握了。

樑乙埋的親兵隊長寧葛意外發現國相府的各條道路都被人封鎖了,於是寧靜被打破。

樑乙埋下令在他漂亮的後花園中燃起大火,無奈天不助人,雪彷彿就是在那一瞬間猛然變大,還颳起了狂風?;鹪觞N也點不起來,既便是烽煙,在這樣的天氣裡,也無法讓遠處的人看見。樑乙埋總算也是經常帶兵打仗的人,他立即讓寧葛挑了三百精壯之士突圍向樑乙逋求救,自己親自披甲,命令滿府所有的成年人都拿起武器來守衛相府。

巷戰很快出現在國相府附近。

仁多保忠僅有一千人的部隊,卻要分散控制國相府的四個路口,如若樑乙埋集中國相府全部兵力突圍,那麼仁多保忠便是再善戰,也不可能抵擋得住——仁多保忠的任務,本來也只是牽制樑乙埋。但是樑乙埋不知道虛實,不敢孤注一擲冒險。而寧葛似乎也欠缺應有的運氣或者說謀略,他突圍的方向,是離樑乙逋軍營最近的道路,正好也是仁多保忠親自駐守的路口。

風雪掩蓋住了嘶殺聲,鮮血很快被白雪覆蓋。

但是這一點也不能掩蓋巷戰的殘酷與血腥。

這樣的風雪,只有最好的弓箭手與最好的角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但同樣也會大打折扣。無論是仁多保忠部,還是寧葛的相府親兵,都是在短兵廝殺。

不斷有人倒下,但用不了一會,便連屍體都看不見了。

仁多保忠的確是一名出色的將軍,他身邊的四百精兵,也不遜於天下任何善戰的戰士。但是,漫天飛舞的大風雪遮蔽了人們的視線,要擋住寧葛的突圍,他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寧葛的勇猛,也爲仁多保忠一生之中所僅見。

一名素以武藝高強著稱的軍官衝到寧葛面前,未及一合,便被寧葛的戰斧劈去半邊腦袋。兩名仁多保忠的親兵紅著眼睛合圍上去,便見寧葛大吼著揮動戰斧,斧光卷著雪風,數招過後,兩名親兵便都成爲了斧下亡魂。堪堪要五名戰士,才足以抵擋住如狼似虎的寧葛。

仁多保忠數次想下馬,與寧葛決一雌雄。但是念及自己身負重任,才勉強按捺住自己爭強好勝之心。一名真正的將軍,其作用絕不是披堅執銳在戰場上廝殺。

仁多兄!在仁多保忠左支右絀之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

文郎君?!仁多保忠驚喜地轉過頭,援軍來……他的話只說到一半,文煥是孤身一人而來,身上還沾滿了血跡。仁多保忠的臉黯淡下去,皇、皇上……我們輸了。文煥的神情其實已說明了一切,趕快突圍……趁著樑乙逋沒有封鎖城門……皇上與李郎君呢?文煥不是夏人,但是仁多保忠是。無論於公於私,救出夏主,都是仁多保忠首先要考慮的。

沒機會了。不知爲何,文煥沒有正面回答仁多保忠。突圍吧,再不走就被人一鍋膾了!仁多保忠臉色慘白,死死地盯著文煥。

文煥沒有迴避,迎著仁多保忠的目光,沉聲道:回到靜塞軍司,再來勤王。他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皇上不利的。輸了麼?仁多保忠轉過頭,又看了一眼猛不可擋的寧葛,早知如此,還不如護著皇帝直接衝殺到靜塞軍司……他搖了搖頭,突然大吼一聲:撤!這支所謂的羽林軍,虛晃一槍,迅速地集結起來,向著城門殺了過去。

樑乙逋的反應已經是非常迅速。

接到嵬名榮的通報後,他立即下令內外城落關閉門,禁止任何人出城,分派親信將領率兵加強城門防衛。同時派人前往各個渡口要津,下達了許進不許出的死命令,以防各地諸侯知道消息後有非份之想。

然後他便親自領著大軍進城,直奔王宮。

但是他的使者還是慢了一步,他的使者到達東門之時,離文煥與仁多保忠率部衝出城去,不到半柱香的功夫。

接到消息的樑乙逋氣得跺腳大罵,不得已分出一支部隊,去追趕文煥與仁多保忠。在樑乙逋看來,文煥無足輕重,但是仁多保忠卻是用來對仁多瀚的上好籌碼。但是眼下他的重中之重,還是控制住小皇帝。對於仁多保忠與文煥,只能寄望於惡劣的天氣。

雖然勝劵在握,但如果秉常有個什麼意外,就是絕大的麻煩。

快點,直娘賊的!都給我再快點!樑乙逋不斷的高聲吼道。一隊隊士兵,從各個方向,撲向西夏王宮。

第10節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第16節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6章 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15 汴京杭州3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八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1節 下第九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1)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十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八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11節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0節第7節 下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十八章第4章 上第二十章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二十五節第七節第8節 離間計上(02)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四)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4節 下第八章第七章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七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4節 下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一章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五章第3節 上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十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二章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9節 上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四章第一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三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2章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5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一)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3節 上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五)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節 上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四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二十二章第12節 再度交鋒(上)
第10節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第16節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6章 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15 汴京杭州3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八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1節 下第九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1)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十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八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11節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0節第7節 下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十八章第4章 上第二十章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二十五節第七節第8節 離間計上(02)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四)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4節 下第八章第七章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七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4節 下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一章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五章第3節 上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十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二章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9節 上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四章第一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三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2章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5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一)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3節 上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五)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節 上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四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二十二章第12節 再度交鋒(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汾阳市| 滕州市| 宜兰市| 乌兰察布市| 大庆市| 句容市| 民县| 祁阳县| 讷河市| 扶风县| 霍城县| 嘉定区| 平阴县| 嘉荫县| 张掖市| 西乌| 礼泉县| 大关县| 全州县| 武平县| 泸定县| 潮安县| 惠东县| 贵州省| 商丘市| 深水埗区| 南充市| 宜良县| 桐梓县| 含山县| 鹤峰县| 菏泽市| 沧州市| 定日县| 福鼎市| 通河县| 福鼎市| 桐梓县| 望城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