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

“外星人來到地球?張崇斌,你可知道距離地球68光年,這意味著什麼嗎?”便衣男子顯然非常質疑這個說法。

張崇斌微微一笑,沒有作聲。

少校這時搖了搖頭道:“68光年,那意味著飛行器以光的速度航行,從那個‘公牛之眼’來到地球也要68年的時間!除非是超光速飛行,否則……”

張崇斌這時開口道:“雖然這種說法近乎神話傳說,聽起來很荒謬,但很多宗教的創世之說也是如此,要論證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些許道理,那絕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我們不妨先把這個問題放下來。現在,我想請諸位關注一下這接下來要說的事件。有關資料顯示,當年這兩個神秘社團與納粹合作研製UFO,目的是想讓那些來自外星球的神族後裔利用這個高性能的飛行器回到他們的星球,沃瑞爾協會肩負著這個特殊使命。不過,這個代號似乎就是JFM的任務後來不知爲何廢止了,而且,希特勒在發動二戰期間,沃瑞爾協會和遒力會這兩個社團被納粹收編在黨衛軍負責的E-IV局下。此後,納粹集團隨著不斷蔓延的戰火越陷越深,逐漸走向無法挽回的敗局。而這兩個神秘的女郎也在1945年突然不知所蹤。那一年的3月11日,人們只在沃瑞爾協會的內部文件上看見了瑪麗亞·奧爾西珂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無人還在此地。從此,沃瑞爾協會似乎也從地球上消失了。從這個事件中,不知道你們察覺到了什麼沒有?”

聽張崇斌說到這兒,所有的人又都沉默下來……

張崇斌接著道:“這起事件,在我看來很可能意味著納粹集團與外星文明最初達成的合作交易,因爲希特勒擅自發動戰爭,並意圖改變這個超級飛行器的用途使之用於戰爭而解除了。這也就是爲什麼納粹在擁有了如此高級的科技文明後,最後仍會走向毀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便衣男子問道。

“我這樣判斷的理由是,當初兩個神秘社團通過靈媒接受到外星高級文明的信息並擁有了製造UFO的技術,這個神奇事件的發生是有明確的目的的,它就是沃瑞爾協會的使命——幫助那些滯留在地球上的神族後裔利用這個高級技術製造出可以穿越時空的機器回家。所以從相關資訊中就可以看到,二戰發生前,納粹早期研製的多款UFO樣機都沒有明顯的火力武器裝置。可是當納粹發動戰爭後,這兩個社團被黨衛軍收編,UFO的樣機設計開始向新型戰鬥機轉型。這裡,我們不妨大膽做個假設,如果當初確實存在傳言中的那個秘密合作的話,那麼納粹的行爲就應該屬於嚴重違約。我想,如果我是外星文明使者,發現納粹這種企圖後,我也會取消對納粹集團研製UFO的技術支持,不會再支持它。另一方面,根據有確鑿證據的史料來分析,也可以找到論據支持我剛纔的推斷。我們來看,納粹在1938年和1943年分別組織考察隊進藏,第一次去的主要目的就是尋找所謂的亞特蘭蒂斯神族後裔,他們爲此測量並收集了大量的藏區風物人情資料,據說收穫不小,回國後考察隊還得到納粹高層的嘉獎。這次的行動,可以看作正常履行合作協議的守約行爲。而納粹考察隊的第二次進藏,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爲了尋找那個‘地球軸心’,想通過得到這個神奇的能量來扭轉他們陷入敗局的厄運。此次的行動可以看作納粹集團在失去外星高級文明的支持後,被迫去抓‘救命稻草’的舉措。”

“納粹怎麼知道藏區會有這種神乎其神的能量?還有,藏區怎麼就成了神族後裔的所在地?”便衣男子問道。

“坦率地說,回答這個問題,是需要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和很大的勇氣的。如果你們有耐心聽我解釋,我可以嘗試說說。”張崇斌回道。

“那你就說說吧。”便衣男子道。

“其實,所謂的亞特蘭蒂斯神族,我想,應該就是地球上古時代最後一批擁有高度物質文明的人類種族。傳說亞特蘭蒂斯帝國就有類似UFO的飛行器,它所在的那片面積遼闊的大陸在距今12000年左右,因爲突然遭受所謂的天譴,依我看,應該是天災,在一天一夜間沉沒海底。這段歷史已時隔久遠,當時人類創造的絕大多數輝煌的文明更是風縱塵揚、沉洲浮荒……不過,人類對於如此慘絕人寰的大災難的記憶不會輕易忘卻,它已如基因般積澱在骨髓裡,甚至化於不滅的靈魂中。這也正是世界各地各民族諸多古老神話傳說中,都曾提及遠古時代人類曾被一場可怕的大洪水近乎滅絕般地毀滅過的淵源。同時,我也發現,當今人類在認知事物方面,有個現實但也存在明顯缺陷的習慣方式,那就是人們只相信‘眼見爲實’。還好,幸運的是,一些能夠反映上古文明顯著特徵的遺蹟至今還存在著,今天的人們仍可以親眼目睹到。”

“這些遺蹟至今還存在?”上尉問道。

“是的,譬如說埃及的金字塔。”張崇斌道。

“金字塔……呵呵,和萬里長城一樣,確實是世界的一大奇蹟。可那是古埃及人民爲了修建法老之墓而建造的偉大工程,它的建造年代並沒有那麼久遠。”便衣男子反駁道。

“您說的那是傳統的,也是比較原始的教科書的說法。事實上,根據最新的金字塔研究發現,在古埃及法老制王朝成立之前,金字塔就已經存在了。所以,金字塔是法老墓穴之說已漸被學術界否定。而且,有人通過深入研究金字塔旁邊的那個巨大獅身人面雕像的水浸風蝕痕跡,推斷出它存在的時間已在萬年以上。這個時間跨度,已超越當前主流認爲的人類文明只有六千多年的進化歷程。此外,金字塔這種奇特的建築不僅僅在埃及存在,事實上,在大洋彼岸的南、中、北美洲,甚至在海洋深處,人們也已發現這種建築,這又如何解釋?金字塔之所以被今人看作奇蹟,不僅僅是因爲它規模宏偉,飽經風雨傲立於悠久歷史長河迄今不倒,在我看來,更是因爲這種建築本身所蘊涵的神奇高深的科技文明。說句不客氣的話,埃及最大的那個金字塔,若讓當今科技最發達的美國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再去照葫蘆畫瓢地造出一個,我想這恐怕也將會是個無法完成的工程。那麼試想一下,遠古的人類,如果真如那些教科書所寫的是些茹毛飲血連基本的生存都沒有保障的原始人建造的,那這種遠古文明遺蹟的存在豈不是最荒唐的邏輯和謊言?可是,現實中,它卻一直矗立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

聽了這番話,便衣男子不由地陷入沉思中……

3極北之地

稍作停頓,張崇斌接著道:“如果我們再解放一下思想,先假設人類在上古確實存在過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也存在那個亞特蘭蒂斯帝國,那麼,在這個帝國即將被海水吞滅的時刻,我想這個帝國的人民一定會有一些人遠走逃命。試問,這些人如果要逃,在當時,可能是整個地球大部分的陸地都將被罕見的大水淹沒的時候,他們應該往哪裡逃?”

“你的意思……在那個時期,一些倖存的亞特蘭蒂斯人來到了青藏高原?”便衣男子說道。

張崇斌回道:“青藏高原的高度早在距今100萬年前左右就達到了3500米,而在15萬年前就已接近現在的高度,成爲‘地球之巔’。如此,即便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場洪峰達上千米的水患天災,青藏高原地區,特別是高原之上羣峰連綿的雄偉山脈,也不會被洪水吞沒。因此,我們可以想象,這片看似荒蕪絕塵的高原大地,很可能正是本次人類文明的源頭和發祥地。”

“遠古的歷史,是有很多未知的秘密,不過,高度達上千米的洪水……這聽起來,太懸乎了!張崇斌,你的想象力確實夠豐富,夠大膽。”少校睜大了眼睛說道。

張崇斌笑了笑道:“《山海經》《易經》《淮南子》這類古籍,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

“你提這個,什麼意思?”便衣男子問道。

這時,張崇斌站起身來,指著貼靠在牆邊的一塊寫字板說道:“可否允許我畫個圖?” Wωω⊕ ttκa n⊕ ℃O

便衣男子和少校點了點頭。

張崇斌走到畫板前,拿起一支筆在畫板上按照上南、下北、右西、左東標出四個方位,然後在西北方位畫上一排排連綿起伏的大三角形,在相對的東南方位則畫上小三角形,最後又用三條高低不一的黑粗橫線將兩個方位的圖形上下分隔開。畫完,他轉過身來,說道:“這個圖的方位,與我們今天的地圖標示的方位剛好相反,但這卻是我國古代地圖方位標註的習慣方式。二者之間並沒有本質上的矛盾,只要我們將圖轉動180度就可恢復成我們現代的方位習慣。這裡,我需要先說明的是,這些三角形,是代表高出地面的山脈和山峰,而這三道黑粗橫線,是代表高度不一的水位線。我畫的這圖,很簡單直白,但容易說明問題。這幅圖,可以簡明地將《山海經》《易經》《淮南子》這些古籍中所記載的一些東西聯繫起來,我的觀點也可以從中找到根源和依據。”

衆人不語,等待著張崇斌說下去……

顯然,張崇斌的這種表述方式再次引起了他們的關注。此刻,張崇斌心裡很清楚,這絕不是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用語言就能輕易表述透徹的話題。曾經夜讀這些古籍經典,雖然不時會有陣陣心領神會的愜意,但又總有看不透的迷障,迷茫之中,似有一點光亮在前方指引著自己。順著這光,他曾不斷摸索追尋著……此時此刻,他感覺到體內有股熱力在激盪,直衝顱頂……一時間,身心通透的感覺令他一振,他擡起手一指圖上那突起在最高的黑粗橫線之上,西北方位連綿起伏的山峰羣,說道:“這就是《山海經》和《易經》的源頭!”

“山峰……洪水……羣山……海水……《山海經》……”便衣男子自言自語道,似有感悟。

“如果水位上升到這個位置,那麼地球高原之上的地理景觀將與今天的大不相同,生活在高山上的人眼裡的世界就會是這一列列‘金字塔’式的山峰和填充羣山周邊的汪洋。而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這部奇書,其內容不僅僅是對洪荒時代地理風物面貌的記載,其實它的名字本身還蘊藏著一個遠古的秘密,而這個秘密正與我國另一部上古奇書《易經》有著隱秘的關聯。知道嗎,《山海經》這部書,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是18卷,爲‘山經’‘海經’‘大荒經’等文字版本,而原始的《山海經》是有圖有文字的,共32卷。”熟悉古籍的張崇斌娓娓道來。

“《周易》與《山海經》也有隱秘關聯?”少校不禁插話問道。

“確切地說,不是《周易》,而是《連山易》與《山海經》的關係非同一般,看透這個關係,也許就會明白中華歷史文明的演化規律。”說完,張崇斌轉身在畫板上又寫了兩個漢字:“艮”“兌”。

“艮、兌……這好像是周易八卦的卦名?”便衣男子探問道。

“沒錯,這兩個字正是取自《周易》八個卦名‘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其中的兩個。‘艮’在八卦中代表‘高山’,‘兌’則代表‘海洋、河流’。這裡需要事先說明的是,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易經》就把它等同於《周易》。其實不然,《周易》是距今3000多年的周式易經版本,是由周王朝的開創者文王根據以前的《易經》文本,再憑藉其超凡智慧和重天命輕鬼神的變革立意完成的作品。而在《周易》之前,還有《歸藏易》,再之前,就是《連山易》。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據說出自於黃帝時期的《歸藏易》和神農時期的《連山易》如今都已失傳。不過,此三易皆根於伏羲所創八卦之本源,《周禮·春官宗伯》有這麼句話:‘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這就是說,在周朝的時候,有人不僅見過而且還掌握了運用此三易進行占卜的法術。由此可見,此三易雖然淵源甚遠,直抵上古時期,但它們卻都已各自完成尊起卑落的推演之序。現代人們看見的《易經》八卦排序是以‘乾’卦爲首,‘坤’卦爲尾。人們研究《易經》發現,這六十四卦的排序其實是很有講究的,起首卦往往‘位尊受崇’,以‘乾坤’爲首尾的先天卦序,既是一種天地定位結構,同時也表達了天尊地卑的思想。而我寫上‘艮’、‘兌’這兩個卦名是因爲,《連山易》的卦序正是以‘艮’爲起首卦,‘兌’爲尾卦。此外,再請各位注意,在先天卦序中,‘艮’所在方位是西北,‘兌’的方位是東南。對應地理方位來看,青藏高原地正處西北,而東南則是低窪之地直延至太平洋。說到這裡,我要再說說《淮南子·天文訓》裡的一段記載,這部古籍曾對上古時代的天地變遷有過這樣的描述:‘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這段話裡提到的共工與顓頊,還有那個不周之山也是來源於《山海經》。今天,我們先不枉自猜測這超乎尋常人理解範圍的共工爲了爭帝最後去撞不周山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這種不帶感彩的對天地突變後場景的客觀描述難道也是無稽之談嗎?我們先來發揮一下空間立體思維,看看這‘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究竟是種怎樣的景觀……”

“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日月星辰都移動了位置……什麼力量能讓整個天空傾斜?這怎麼可能?”上尉忍不住道。

第1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1)第24章 不可告人的登山計劃(1)第10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2)第43章 罪有應得(2)第21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1)第1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1)第36章 聯手攻關(2)第17章 死亡迷途(5)第6章 神秘的同盟者(1)第4章 布達拉宮奇遇(1)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42章 罪有應得(1)第45章 調查報告(1)第36章 聯手攻關(2)第55章 偉大的使命(3)第19章 進山的“鑰匙”(2)第22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2)第33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3)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18章 進山的“鑰匙”(1)第30章 高空逃亡(4)第48章 調查報告(4)第53章 偉大的使命(1)第13章 死亡迷途(1)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21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1)第18章 進山的“鑰匙”(1)第25章 不可告人的登山計劃(2)第14章 死亡迷途(2)第52章 異度空間(4)第55章 偉大的使命(3)第1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1)第18章 進山的“鑰匙”(1)第14章 死亡迷途(2)第15章 死亡迷途(3)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28章 高空逃亡(2)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第22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2)第16章 死亡迷途(4)第28章 高空逃亡(2)第47章 調查報告(3)第41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3)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15章 死亡迷途(3)第45章 調查報告(1)第31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1)第20章 進山的“鑰匙”(3)第4章 布達拉宮奇遇(1)第39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1)第50章 異度空間(2)第29章 高空逃亡(3)第35章 聯手攻關(1)第46章 調查報告(2)第29章 高空逃亡(3)第38章 夜襲追蹤(2)第9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1)第50章 異度空間(2)第6章 神秘的同盟者(1)第41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3)第52章 異度空間(4)第12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4)第48章 調查報告(4)第6章 神秘的同盟者(1)第32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2)第39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1)第2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2)第15章 死亡迷途(3)第51章 異度空間(3)第47章 調查報告(3)第5章 布達拉宮奇遇(2)第2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2)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第57章 本來面目(1)第47章 調查報告(3)第3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3)第22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2)第10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2)第3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3)第8章 神秘的同盟者(3)第23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3)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第38章 夜襲追蹤(2)第38章 夜襲追蹤(2)第19章 進山的“鑰匙”(2)第17章 死亡迷途(5)第41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3)第20章 進山的“鑰匙”(3)第9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1)第43章 罪有應得(2)第34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4)第48章 調查報告(4)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9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1)第56章 偉大的使命(4)
第1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1)第24章 不可告人的登山計劃(1)第10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2)第43章 罪有應得(2)第21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1)第1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1)第36章 聯手攻關(2)第17章 死亡迷途(5)第6章 神秘的同盟者(1)第4章 布達拉宮奇遇(1)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42章 罪有應得(1)第45章 調查報告(1)第36章 聯手攻關(2)第55章 偉大的使命(3)第19章 進山的“鑰匙”(2)第22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2)第33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3)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27章 高空逃亡(1)第18章 進山的“鑰匙”(1)第30章 高空逃亡(4)第48章 調查報告(4)第53章 偉大的使命(1)第13章 死亡迷途(1)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21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1)第18章 進山的“鑰匙”(1)第25章 不可告人的登山計劃(2)第14章 死亡迷途(2)第52章 異度空間(4)第55章 偉大的使命(3)第1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1)第18章 進山的“鑰匙”(1)第14章 死亡迷途(2)第15章 死亡迷途(3)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28章 高空逃亡(2)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第22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2)第16章 死亡迷途(4)第28章 高空逃亡(2)第47章 調查報告(3)第41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3)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15章 死亡迷途(3)第45章 調查報告(1)第31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1)第20章 進山的“鑰匙”(3)第4章 布達拉宮奇遇(1)第39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1)第50章 異度空間(2)第29章 高空逃亡(3)第35章 聯手攻關(1)第46章 調查報告(2)第29章 高空逃亡(3)第38章 夜襲追蹤(2)第9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1)第50章 異度空間(2)第6章 神秘的同盟者(1)第41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3)第52章 異度空間(4)第12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4)第48章 調查報告(4)第6章 神秘的同盟者(1)第32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2)第39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1)第2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2)第15章 死亡迷途(3)第51章 異度空間(3)第47章 調查報告(3)第5章 布達拉宮奇遇(2)第2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2)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第57章 本來面目(1)第47章 調查報告(3)第3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3)第22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2)第10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2)第3章 共濟會秘密會議(3)第8章 神秘的同盟者(3)第23章 突破四維空間的妙想(3)第40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2)第38章 夜襲追蹤(2)第38章 夜襲追蹤(2)第19章 進山的“鑰匙”(2)第17章 死亡迷途(5)第41章 青藏高原——遠古的極北之地(3)第20章 進山的“鑰匙”(3)第9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1)第43章 罪有應得(2)第34章 開啓的潘多拉魔盒(4)第48章 調查報告(4)第7章 神秘的同盟者(2)第9章 古老聖典的啓示(1)第56章 偉大的使命(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苍梧县| 鸡西市| 余江县| 扎囊县| 清原| 富蕴县| 海宁市| 泰州市| 东海县| 江陵县| 定西市| 海晏县| 镇安县| 林周县| 玉门市| 新源县| 九龙城区| 交城县| 来安县| 蓬莱市| 新建县| 广灵县| 科技| 常熟市| 兴化市| 志丹县| 安宁市| 温泉县| 宜城市| 开封市| 七台河市| 克什克腾旗| 洪泽县| 北流市| 定边县| 全椒县| 昂仁县| 明溪县| 平远县|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