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六章 打口水戰

孔穎達就說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說的就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則看重利益。字面意思已經清楚之極,還需要怎麼理解嗎?”

孔穎達一副牛逼哄哄的樣子,他不僅是孔子的後人,而且還是現在儒學界最有權威的人,說到論語什麼的的確有牛逼的基本。

雖然沒人家那麼有文化,不過做爲個穿越者狡辯還能輸麼,爭取到了時間後張素靈光一現,就擺擺手說道:“孔庶子,先不說孔聖人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亞聖孟子也說了,盡信書不如無書,任何事情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做定論,如果守著書本就能解決一切,哪還有紙上談兵一說嗎?”

“小人逐利,這是聖人的話,其他書本豈能與之相提並論。君子本就應該看中道義,難道你認爲聖人的話還錯了嗎?”這次對著張素怒喝的是諫議大夫褚遂良,孔穎達黑了臉,被搶白之後沒有再出聲,而是一臉質問的表情。

“黃口小兒,你有什麼資格指責孔聖人。”後面的文官集團中不少人爭先恐後的跳了出來,還有人叫囂著讓李二治張素的不敬之罪,這是活脫脫的一出舌戰羣儒啊,深知這些人難纏的程咬金等人暗暗替張素焦急。

雖然張素覺得儒學把國人吭得不輕,束縛了國人思想,不過這主要還是朱程理學的錯,跟孔子其實沒多大關係,那些鳥人只是曲解他的話而已,能被奉爲聖人,其實孔子的很多話和思想都是值得稱道付諸行動的。

做爲一個穿越者,張素的優點就是不會像現在的讀書人一樣對孔子幾乎是盲從,他要敢說孔子錯了,估計當成就會被這些狂熱份子天誅,再說孔子這話也不能算是錯誤的,於是就說道:“各位稍安勿躁,這大呼小叫的可有失體統了,在下可沒有質疑過孔聖人。”

李二等人看得有趣,一言不發,看著張素一副淡定的樣子褚遂良感覺他們這些如此激動實在有點丟人,惱羞成怒的喝道:“黃口小兒,你不學無術理解不了孔聖人和孟子話中之意,說出了不敬之話,這豈是你能狡辯的。”

“陛下,臣再次懇請治張素的罪。孔聖人提倡仁義禮教,此乃人倫道義之大理,我大唐以孝治天下方得太平,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豈容這等小人顛覆。”

此時張素已經被升級成爲是顛覆大唐教化的罪人了,長孫無忌這時候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鄒國公這話的確很不合時宜,發展商業或許沒錯,但對聖人不敬卻是不該。”

長孫無忌絕對是在落井下石,之前沒有出來反駁張素,很可能是因爲他已經知道李二下了決心,反對發展商業其實就是在給李二找不自在,他這種聰明的人自然不會做這種傻事,所以這時候站出來也沒否定發展商業,而是在張素被咬住的時候順手推了一把。

這老小子果然夠陰毒的啊,張素心有慼慼的感慨一句的時候,魏徵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爲鄒國公話尚爲言明,應該讓他繼續說下去,這時候說治罪不應該。而且臣覺得,即使鄒國公有說錯的地方,也不該以言治罪。”

魏徵站出來替張素說話,他雖然也是文官,卻跟孔穎達等人不是一夥,這位大能可是公正嚴苛的代表型人物,就算是跟孔穎達一夥,認爲張素沒錯的時候依舊會站出來,能讓李二將愛鳥憋死的人怎麼會含糊。

“魏大夫,你是何意?難道冒犯聖人不該治罪嗎?”魏徵站出來替張素說話馬上就成了被集火的對象,但他面色不變一一據理反駁,總之就是要讓張素繼續說下去,並且一直強調不該以言治罪。

封建時期,對言論最寬鬆的就是宋朝,真正做到了不以言論治罪,書生士子各個都能指點江山對朝廷高談闊論,這放在唐朝估計也要說定罪爲妄議朝政,更別說是文字獄橫行,寫首詩就會被誅殺的清朝了。

李道宗等老熟人和一些公正的人,比如房玄齡等都站出來替張素說話,一時間張素家裡吵鬧得跟菜市場有得一比,他這個當事人無語的看著,反而好像跟他沒什麼關係一般。

吵了一會兒之後,李二等他們停下後纔開口道:“張素,你有什麼話說?”

張素本來就看不慣迂腐的人,沒好氣的直接說道:“是非功過本就該任人評說,難道聖人就一定全部都是對的?孔庶子,你都給我扣上那麼頂大帽子了,我今天還非質疑一下孔聖人不可。”

“豎子無理,憑你也配質疑孔聖人。”孔穎達怒氣值再次飆升,罵了張素一句轉而跟李二說道:“陛下,聖人思想是國之根基,張素再三無理挑釁,再不治罪會讓天下讀書人寒心的啊。各位你們也聽到了,張素自己已經承認,還有哪裡需要言明的?”

李道宗等人不知道該怎麼說,長孫無忌也沒在說話,估計是不想把要陰張素的意圖表現得太過明顯,反正李二這時候面色也有些不好看,說起來儒學也是李二的教條,雖然他不像孔穎達等人那麼迂腐,不過張素這麼說他肯定也有些不爽。

看到李二面色有變化張素就連忙說道:“陛下,臣並不是質疑孔聖人倡導的仁義禮教是錯誤的,只是想說人無完人,即使聖人同樣也會犯錯誤。做爲後人,我們在向先人學習的過程中也該明辨是非,而不是盲目聽從。”

孔穎達又要說話,結果被李二擡手給制止了,李二現在的臉色改善了不少,說道:“張素,是非功過任人評說是沒錯,不過胡言亂語就不對了,你說說孔聖人的有哪些錯誤吧。如果你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某就饒你不敬之罪。”

張素心裡有些忐忑,尼瑪在皇帝身邊果然得謹言慎行才行,有時候即使李二心裡沒什麼怪罪的意思,但這麼多大臣急得跳腳,不表示一下都不行,結果還是要倒黴。雖然有些心有餘悸,很是不爽的張素還是說道:“孔庶子,在下質疑孔聖人誅少正卯,這事你怎麼說?”

孔穎達等人愣了一下,然後大義凜然的說道:“少正卯乃小人桀雄,聖人誅殺乃是君子之誅,這有什麼好說的。”

“君子之誅,這話粉飾得還真是動聽呢。”張素撇撇嘴表示鄙夷,然後說道:“孔庶子,我懶得再跟你爭辯這些,咱們再把話題轉回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認爲這句話孔聖人的意思是,再道義和利益面前,能夠捨生取義的是君子,而見利忘義的就是小人,並不是說君子就非得選擇道義而丟棄利益。”

這時候儒生們還沒爭先恐後的想招給孔子平反,所以張素不再說誅少正卯的事孔穎達等人也樂得如此,其實誰是誰非李二和長孫無忌等人心裡都很清楚,所以也沒人說張素質疑孔子有什麼該治罪的地方了,畢竟張素只是針對一件事,又不是全部都想推翻。

“你這是在狡辯。”孔穎達當然不會認爲自己是錯的,張素就沒好氣的說道:“孔聖人的事蹟我想諸位叔伯比我都清楚,孔聖人一生都在爲出仕爲官四處奔波,正本身就是在追求利益,難道孔庶子你認爲孔聖人也是小人不成?”

“庶子胡言,聖人謀求出仕乃是爲了教化萬民,其實商賈之事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又是褚遂良跳了出來,然後儒學文官又一個二個的跳出來罵張素無理。

如果繼續爭辯下去,估計再過個十天八天都不會有結果,心裡不爽的張素有些不耐煩了,就說道:“孔庶子、褚大夫,你們覺得商賈是小人,看不起商賈,那麼是不是該跟商賈劃清界限啊?”

“我等雖稱不上君子,卻也不屑於跟小人同流合污。”孔穎達很是義正言辭,張素就邪笑著說道:“好,果然高風亮節。既然你們不屑於跟商賈這樣的‘小人’同流合污,那麼不跟商賈打交道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了吧?”

張素看著孔穎達等人,繼續說道:“不知道幾位長輩身上的衣裳是不是從商賈手中買來的?你們既然不願與商賈小人同流合污,還爲何還買商賈出售之物,這樣的話你們可就是給聖人蒙羞的小人了,想必諸位不是口中看不起商賈,私下卻跟商賈暗通曲款的虛僞之人吧?”

褚遂良無話可說,沉寂了一下之後孔穎達硬著頭皮說道:“老夫這身衣裳是夫人親手做的,並不是從商賈手上買來。”

張素一聽樂了,說道:“孔庶子,在下相信你夫人絕對有這個手藝,不過在下還想問一問,你夫人做衣裳的布是從哪裡來的,是自家織的嗎?你身上的衣裳貌似是用絹布織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織布所需的絲和麻又是從哪裡來,自家種植的嗎?”

孔穎達等人一臉窘迫,李二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其實這些事情並不是李二等人想不通,只不過他們的身份不適合說出來,讓張素來說自然就毫無壓力了。

心裡的怨氣還沒出盡,張素又接著說道:“孔庶子、褚大夫,包括所有反對發展商業的人在內,如果你們認爲脫離了商賈也能生活下去,那在下願意認下教唆陛下的罪過,要怎麼處罰你們說得算。可是既然離不開商賈,行商可以讓我們本身生活得更好,又可以讓老百姓和大唐更加富有,爲什麼還要反對發展商業?我們離不開商賈,又憑什麼看不起商賈?”

第七章 認真你就輸了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一四五章 想砸場子?還嫩點第一二八章 開門紅後得造勢第三〇三章 一家子的推測第三六六章 盛世模式開啓?第三一四章 不去不行第一一八章 組隊來找茬第三二七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三一一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二九六章 潛移默化第四一二章 法務司第五十一章 時鐘和用馬車拉的錢第三十章 失敗的肖像商標計劃第二九三章 百濟新羅,角色轉換第三三二章 李恪的做爲第三四七章 大唐的夜市第一九二章 婚期不同第一二九章 法力無邊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董事會議第七十八章 未來女皇帝一家都是奇葩第七十章 第一次踏進皇宮第二五五章 李泰的政績工程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一一六章 軍裝和校服第三〇四章 太子難產第一九〇章 策略第一〇四章 心中有佛就可以第三四六章 混亂的薛延陀第三〇七章 惡人李恪第二一〇章 有紙幣就應該有錢夾第二二六章 大唐杯蹴鞠聯賽第三四〇章 派對構想第二二〇章 雜誌規劃第一三八章 標點符號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六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長樂公主第八章 輸了之後都想找回場子第三〇四章 太子難產第八十章 貞觀年間的第一次約會第四二六章 搞個農業部第三〇三章 一家子的推測第二五三章 李泰的理想與現實第五十九章 和吐蕃人的衝突第一四五章 想砸場子?還嫩點第一九六章 搬家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品酒論劍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二七四章 事情敗露了第四二五章 農耕畜養第四二五章 農耕畜養第七十八章 未來女皇帝一家都是奇葩第三〇六章 商鋪停業第四二三章 子女的教育第一七二章 終於還俗了第二四七章 泰山封禪第一四八章 做佛要做歡喜佛第二七九章 波斯王子第三九九章 內亂和外亂第四二八章 制科開考第五十九章 和吐蕃人的衝突第三九八章 律法和學科第二十三章 將草紙當成印鈔機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二七七章 要的只是幸福第五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第一四七章 讓李二也受挫第一三七章 輪番攻擊第三一六章 遼東城第三四〇章 派對構想第八十二章 商人的道義第三八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三九章 國際化商會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三三三章 火燒弘福寺第三三二章 李恪的做爲第二三三章 局勢變化第四一〇章 史上第一份周邊第三三三章 火燒弘福寺第三二三章 原來是薛仁貴第二六一章 冬天裡的豐收第四二二章 被打劫?好事。第十九章 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第一四一章 錢多了也麻煩第八十章 貞觀年間的第一次約會第一二五章 授銜第九十七章 學院規劃第四一二章 法務司第一〇四章 心中有佛就可以第二七七章 要的只是幸福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四二六章 搞個農業部第三八七章 三權分立可能嗎?第二一五章 再下一城第一五六章 報紙的影響力第二〇八章 離間分化第一八六章 送上門來當丫鬟第三十六章 史上第一位解說員第一百章 益智遊戲第三七八章 噩耗
第七章 認真你就輸了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一四五章 想砸場子?還嫩點第一二八章 開門紅後得造勢第三〇三章 一家子的推測第三六六章 盛世模式開啓?第三一四章 不去不行第一一八章 組隊來找茬第三二七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三一一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二九六章 潛移默化第四一二章 法務司第五十一章 時鐘和用馬車拉的錢第三十章 失敗的肖像商標計劃第二九三章 百濟新羅,角色轉換第三三二章 李恪的做爲第三四七章 大唐的夜市第一九二章 婚期不同第一二九章 法力無邊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董事會議第七十八章 未來女皇帝一家都是奇葩第七十章 第一次踏進皇宮第二五五章 李泰的政績工程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一一六章 軍裝和校服第三〇四章 太子難產第一九〇章 策略第一〇四章 心中有佛就可以第三四六章 混亂的薛延陀第三〇七章 惡人李恪第二一〇章 有紙幣就應該有錢夾第二二六章 大唐杯蹴鞠聯賽第三四〇章 派對構想第二二〇章 雜誌規劃第一三八章 標點符號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六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長樂公主第八章 輸了之後都想找回場子第三〇四章 太子難產第八十章 貞觀年間的第一次約會第四二六章 搞個農業部第三〇三章 一家子的推測第二五三章 李泰的理想與現實第五十九章 和吐蕃人的衝突第一四五章 想砸場子?還嫩點第一九六章 搬家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品酒論劍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二七四章 事情敗露了第四二五章 農耕畜養第四二五章 農耕畜養第七十八章 未來女皇帝一家都是奇葩第三〇六章 商鋪停業第四二三章 子女的教育第一七二章 終於還俗了第二四七章 泰山封禪第一四八章 做佛要做歡喜佛第二七九章 波斯王子第三九九章 內亂和外亂第四二八章 制科開考第五十九章 和吐蕃人的衝突第三九八章 律法和學科第二十三章 將草紙當成印鈔機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二七七章 要的只是幸福第五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第一四七章 讓李二也受挫第一三七章 輪番攻擊第三一六章 遼東城第三四〇章 派對構想第八十二章 商人的道義第三八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三九章 國際化商會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三三三章 火燒弘福寺第三三二章 李恪的做爲第二三三章 局勢變化第四一〇章 史上第一份周邊第三三三章 火燒弘福寺第三二三章 原來是薛仁貴第二六一章 冬天裡的豐收第四二二章 被打劫?好事。第十九章 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第一四一章 錢多了也麻煩第八十章 貞觀年間的第一次約會第一二五章 授銜第九十七章 學院規劃第四一二章 法務司第一〇四章 心中有佛就可以第二七七章 要的只是幸福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四二六章 搞個農業部第三八七章 三權分立可能嗎?第二一五章 再下一城第一五六章 報紙的影響力第二〇八章 離間分化第一八六章 送上門來當丫鬟第三十六章 史上第一位解說員第一百章 益智遊戲第三七八章 噩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桓台县| 璧山县| 将乐县| 开平市| 辰溪县| 清新县| 天柱县| 元阳县| 安宁市| 波密县| 苍溪县| 商水县| 鄂州市| 错那县| 芷江| 林西县| 建德市| 高州市| 临颍县| 玉山县| 泰来县| 西峡县| 博客| 谷城县| 天峻县| 永城市| 邯郸市| 清新县| 酉阳| 瑞昌市| 靖州| 鸡泽县| 穆棱市| 石阡县| 邯郸县| 奉化市| 云林县| 吴江市| 兴安县|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