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章 太學三舍

這一段時間,王賢可以說清閒無事的,已經快臨近秋季了,院子裡的花兒大多已經凋謝,他就端著椅子坐在大樹下,無聊了便看一看書,直到九月底開始去太學報名。

那個語嫣老是神神秘秘的,王賢自從知道她也是後世的後,挺想和她聊一聊後世的一些流行元素,可惜又對這個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人有些怕,怕她逮到機會就像自己宣揚那些大道理,所以王賢也不關心她,就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見到一次面。

王德明因爲生意又遠行了,所以去太學只能他一人了,不過這些天他也對汴京有了一些瞭解,初到此地,以爲汴京極爲容易迷失,可是真要仔細看清了,便知道它的佈局極爲工整,有些類似現代城市的幾環嵌套,每一條街道都分左右二邊,街道雖然不寬,但是顯得極爲整齊。

這邊乃是士子集中之地,紹聖時,當今皇帝恢復了三舍之法,這個太學監舍又開始擴張了,剛開始是有八十齋,每一齋又分五間房子,每一間可住六人,現在擴大到了一百五十齋,由於有等級之分,故而齋房不在一起,外舍住在偏東的舍居,這裡人是最多,大部分的士子們都會在此,而內舍的士子住在偏西處,他們可以去西邊的文華閣參閱古書,而且又有多名博士可詢,算得上是特殊待遇了。

但是最好的便是上舍生,總共只有一百多個人的上舍生自然不同於外舍、內舍,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博學之士、天縱之才,也是大宋未來的朝廷大員,所以太學對他們可不敢有絲毫怠慢,房子都是最好的佈置,而且每月又有口糧之資,相對普通人家,也算的上一筆鉅額收入了。

王賢本來準備步行而去的,剛好隔壁李府的門房趕著牛車要過新街,他就以車代步,穿過十里街道,邊和那門房套套近乎,邊觀望著汴京居民的生活。

這些百姓們表情各異,互相的交流和貿易往來,整個汴京街道就像後世之中的城市一般熱鬧,各種不同種類的貨物、不同類型的行業都爭相地在這招攬顧客,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

這裡便是汴京啊,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未必過的很富庶,然而他們每日忙忙碌碌的,都會有著信念,要把生活過的更好。

王賢收回這些思緒,從皇揚門過去到了北邊,這邊人果然不少,早已經有十數個士子打扮之人站在這裡了,站在大門旁邊的也是一個儒士打扮的老者,看周圍士子對他的尊敬便可知道其人必是一位大家。

門口站著一個像是太學守衛一般的人,穿著一身盔甲,見到王賢就道:“這裡是太學,閒者莫入內!”

王賢忙道:“在下聽說今日可以報名入學太學,特來報名的。”

他這話一出口,頓時把那十數個士子和那老儒者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了,他們的眼色都很奇怪,像是看到一個胡鬧的小孩一般,而那守衛立刻推了王賢一把道:“胡鬧,你可明白這裡是太學!非嬉戲之地,速速離開。”

王賢奇怪地道:“怎麼了?我難道就不能進太學了?”

那守衛剛想發火,卻不料那個老儒生已經走了過來,笑呵呵地道:“這位小哥,老夫問你,你可知書明經,可知何爲聖人?”

這個問題問的真是莫名其妙,他旁邊之人聞言皆是或交頭接耳,或沉默獨思,何爲聖人?

王賢也是很奇怪,但是他知道這個老者必不是一般之人,他問這話說不定就是考校自己一番,當下便道:“在下幼年之時讀過論語、孟子,知曉孔子之仁、孟子之義,至於何爲聖人……以仁心待他人、以忠義爲根本,可爲蒼生造福、爲朝廷立功者皆可稱爲聖人。”

那老者笑了笑道:“你這話倒是漂亮,也罷,雖然太學生年齡有些限制,但老夫保舉你進去考上一考,若是能過了那些考官之眼,你便可以成爲最年輕的太學生了。”

王賢一愣,太學生年齡有限制?他並不知此事,然而朝廷確是有過限制,當年神宗時便下了規定,男子二十方可入太學,後來紹聖時又改爲二十二歲,一直延續至今,故而他過來說是報名太學,那守衛自然以爲這小孩是來搗亂的,要不是遇到這個老者,他定然會被趕走。

那老者微笑地看了一眼王賢道:“成與不成都是你的造化,與老夫無關,立一,帶這位小哥去裡面找考官去吧,別說是老夫保薦,先讓他試上一番,老夫現在尚有要事,就不能陪諸位敘舊了,後日老夫便要南下,諸位便和老夫在南郊亭前一聊吧。”

王賢驚訝地看著這個老者遠去,周圍士子們都是頗爲傾慕地看了看他,然後就有一個穿著黑色儒袍、看起來很溫和的年輕人走了過來,對著王賢道:“小哥姓甚名字?可是京城人氏?”

王賢點頭道:“在下王賢,便是京城人,尚無字號。”

古人取字要到二十,一般是長輩或是達官貴人來取個表字,贈送給人,也可自己取字,但是很少有人少年便是有字的。

那個黑袍士子見到王賢談吐不俗,以爲其少年聰慧,家長定爲其取了字,聞言倒是一笑道:“在下方營,字立一,乃是成都府人,早年家貧來京城投靠親戚,現在尚在太學讀書。”

王賢看了看這些人,有些疑惑地道:“難道你們都已經是太學生了?不是今天過來考試的?”

方營呵呵一笑道:“今日雖說是太學特招,但是王兄你走錯門了,這邊的是西門,乃是內舍學生學習之處,我帶你去見考官吧,其實試題不難,一篇經義一篇策論,若是王兄看了荊公之經義,必是無絲毫問題。”

王安石的《三經新義》是整個太學之人必學科目,加上其它聖人之書,便是經義所考,而策論也多是和其有關,故而方營有此一說。

他帶著王賢走進太學裡面,這些建築羣規模龐大,有殿閣和房舍之分,中間有一道極爲寬廣之路,連接東西兩旁,王賢跟在他的後面,有些奇怪地問道:“剛纔那個老人是誰啊?”

方營微微一笑道:“此老乃是天下大才,王兄你今日也算是和他有緣碰面,平常學生,就連我等,也不過只見過他幾面而已。”

王賢好奇萬分,天下大才?難道那個老人便是後世的傳奇文豪蘇軾?他忙問道:“是不是蘇軾?”

方營一愣,旋即大笑道:“王兄端的好眼力,然而此老並非東坡先生,但也與東坡先生關係異常親密,便是黃涪翁,今次回京不過幾日時間,可巧讓你趕上。”

黃涪翁這個名字王賢怎麼聽不出什麼名氣來,但是聽方營說起來竟然如此推崇,應該是個很有名氣的人啊,而且此老竟與蘇軾關係異常親密,難道是……黃庭堅?

王賢有些遲疑地道:“他是黃庭堅?”

方營笑道:“天下除了涪翁,誰還有如此氣魄?”

黃庭堅,字魯直,王賢再怎麼愚笨,也知道他的大名,蘇軾的文章里老是出現他的名字,而且黃庭堅也是蘇門四學士之首,書法、畫筆和詩詞文風皆是自成一格,千百年來爲人所樂道。

王賢才見過大名鼎鼎的李清照,所以對有幸見到黃庭堅倒不是太高興,這時又有些奇怪地道:“聽說東坡先生被髮放嶺南之地,難道涪翁沒有受其牽連?”

方營訝然地看著王賢道:“王兄莫要說此事,免得有人說起閒話,萬一落一個誹謗朝政便不好了。”

王賢知道這個方營心中很有顧忌,故而不再說起這個,只是問了一點太學的事情,方營自然是知無不答,待把王賢送到東邊的考官面前時才道:“容我先和考官說上幾句。”

這個考官大概是四十來歲,看起來很是文質彬彬,見到方營便笑道:“立一,你爲何到東邊?可別讓那些舊友看見損上你幾句。”

方營哈哈笑道:“顯之如今可算有了職務,卻還來羞我,今日太學特招,情況如何?”

這考官名叫張平寒,字顯之,也是成都人,他是紹聖時便到了京城太學,雖然幾經努力,仍然沒有到上舍之中,不過禮部侍郎葉祖洽卻以爲其頗有上進心,給了他一個太學監考之職,如今他也算意氣風發了,今日太學特招,剛好派上用場,所以大早便在此等候了。

張平寒依然笑道:“今日尚好,反正尚有明日一天,所以來人不多,共計二百餘人,待到午時便可開考,說起來我也算是閒人一個,就在此登記一個名兒。”

方營笑了笑道:“清閒難道不好?不過今次還要讓你幫個忙,你看到那個小哥沒?我想讓他來考上一番,你看如何?”

張平寒眨了眨眼,帶著笑道:“如此作法,可不是你方立一了,你也知道禮部有命必當二十過二方能參加考試,你這就算是逾制,讓我又如何?”

方營輕“哦”了一聲,又道:“可是禮部又有詔令,大才之人,年雖幼亦可補之。”

張平寒笑道:“此子竟是個大才?立一你可莫要說的這麼早,昔年呂惠卿之孫年僅十六便想入太舍,神宗陛下親試之,方纔知纔不在年高,故而定下‘年雖幼亦可補之’此律,而今距昔年雖久,尚無幼年之人一試,立一你可拿準了?”

他把王賢當成是方營的至親了,這句話也算是對他提個醒,方營自然聽出話中的意思了,這時呵呵笑道:“我便知道顯之不肯,只是……”他低聲對張平寒說了幾句,使得張平寒又驚又喜,忙道:“真的?立一可莫要哄騙我。”

方營微微一笑道:“我哪敢哄騙你?不過涪翁後日便要南下,邀我等後生在南亭一敘,到時候顯之莫要錯過了。”

張平寒忙道:“那是自然,涪翁此次爲何忽然返京?”

方營看了看周圍,小聲道:“顯之莫要問上這麼多,待到後日之晨你便明白,如今便讓這個登上這小哥之名罷了,莫要耽擱其考試。”

張平寒點了點頭,也是小聲道:“立一你若早說此子乃是涪翁薦舉,便省的如此之事了,何必說這麼多話來。”

方營呵呵笑道:“從此事便可知顯之爲人,不私一分一毫,我在西頭尚有些事,你便照看著他吧,待和他講明後便讓其進場,我也想看一看這個小哥的本事如何。”

王賢看著前方那兩個人不停地有說有笑,不禁有些氣悶,這時正有一人朝他走過來,對他笑道:“小兄弟,多日不見,想不到你竟然在此地。”

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3章 塔塔爾人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93章 再遇端王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26章 責任誰擔外傳:失蹤之事(十)第101章 拜訪清照第64章 驚天大案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65章 誰主此案第46章 宏偉設想(上)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63章 奇怪事件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2節)第96章 雪天觀景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4節)第44章 夜涼如水第70章 曾布相公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57章 逃亡途中第31章 達成交易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71章 不能繼續第8章 關進黑屋第110章 秘閣修書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46章 宏偉設想(上)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8章 不見答圖(下)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74章 三舍之法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章 小孩塔布(上)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30章 內鬥不斷
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3章 塔塔爾人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93章 再遇端王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26章 責任誰擔外傳:失蹤之事(十)第101章 拜訪清照第64章 驚天大案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65章 誰主此案第46章 宏偉設想(上)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2節)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63章 奇怪事件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2節)第96章 雪天觀景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1節)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4節)第44章 夜涼如水第70章 曾布相公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57章 逃亡途中第31章 達成交易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6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71章 不能繼續第8章 關進黑屋第110章 秘閣修書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36章 輝煌一箭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46章 宏偉設想(上)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8章 不見答圖(下)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74章 三舍之法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31章 達成交易第1章 小孩塔布(上)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67章 有朋遠來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30章 內鬥不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德安县| 望江县| 雅江县| 渝中区| 阿克苏市| 资溪县| 江都市| 广水市| 万源市| 舞钢市| 翼城县| 聂拉木县| 大田县| 恩施市| 友谊县| 安新县| 汉川市| 青川县| 登封市| 岑溪市| 甘德县| 吉安县| 汶川县| 翁牛特旗| 辉县市| 巴青县| 台北市| 屯门区| 左云县| 隆安县| 石泉县| 罗江县| 龙州县| 岢岚县| 乌兰县| 兴业县| 台山市| 信丰县| 蒙山县|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