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章 有朋遠來

清晨在鳥兒吵鬧中拉開了,好看的雲霞散開在東方天空,像年久未用的紅染料不經意灑了出來,排成一個沒有規則的圖形。

張慶已經起來了,昨夜在書房查探資料,直到半宿方睡,今日大早便起,準備繼續調查那個棘手的案子。

他喝過小米粥,換上了官袍,準備先去刑部再去宗正寺,誰知到剛一出門,便遇到一個也是三十多歲的青年。

這個青年上身穿著藍色的袍子,但不是純淨的藍色,有一些麻布的顏色,頭上戴著的是一頂方帽,穿著平底鞋,雖然打扮的很像普通市民,但是看著他的表情卻讓人覺得他是一個無賴。

那青年哼了一聲道:“媽的,看什麼看,老子身上還有好看的嗎?你小子找打是不是?”

張慶竟不生氣,呵呵笑道:“李京山,你怎麼來了?”

那個李京山罵罵咧咧地道:“老子怎麼不能來了,來看你小子不成嗎?這京城沒有大改啊,聽說你小子升官了,怎麼也不通告老子一聲?”

張慶一邊拉著李京山走進內屋,然後著人煮茶,一邊把烏紗帽脫了下來道:“李京山,都說貴人事忙,我看你不是貴人,忙的還真不可開交,我升任五品的時候特意到蘇州去尋你,結果找你不著,知道你又去溜達了,所以去年升遷也未告訴你,怎麼著?你還想怪我不成?”

李京山喝了口茶道:“媽的,老子這幾年可真是鬱悶到家了,差點去要飯了,江湖上的朋友不講道義,老是黑吃黑,我一個小混混還真是左右吃不開,來求你幫忙的。”

張慶一笑道:“你要是吃不開,那我大宋便沒人可以吃開了,怎麼?遇到什麼麻煩了?”

李京山卻沒有回答,看了周圍半響才道:“嫂子呢?怎麼沒看到,還有你家的小丫頭,奇怪,你家裡怎麼就你一個人,不過沒把他們接過來吧?”

張慶苦笑地道:“以前刑部有律,不能與家屬住在一起,所以一直沒有把內人接過來,現在雖然想接回來,但是最近事忙,待我這事了就把她們母女二人接回到京城住。”

李京山大罵道:“就知道你這小子沒良心,嫂子多好的心腸啊,你事忙?你能有什麼忙?”

張慶搖搖頭道:“算了,我還是不說的好,到時候只怕你又管起來閒事來了,說吧,你遇到什麼麻煩了?”

李京山這時喝乾了茶,放下茶盞才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情,說起來事情的源頭還是你們的章相公。”

章相公便是章淳,此時正是大宋宰相,執掌全國政事,他本是當年王安石變法一派,司馬光上臺以後他被一貶再貶,心中有著莫大壓抑,皇帝親政以後,開始大變元佑法制,恢復神宗舊制,就把章相公拉了上去。

他一執政,元佑一派徹底遭殃,因爲司馬光、呂公著已死,他心中的那口怨氣沒法噴出去,只能朝著元佑派的其他人來發泄,一個個貶到南疆、貶到西北、貶到嶺南,總算出了口惡氣。

可是這個倒是其次,他又開始恢復神宗之法,把舊制原封不動地套回來,此時離神宗一代已經年久,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樣了,可是他卻不去想,只是執著地認爲司馬光認爲好的東西那一定是不好的,他又利用朝中影響把司馬光封號、勳爵給剝奪掉,算是死掉了也要踩一腳發發怨氣。

這麼一個滿腔怨氣的相公這時有了莫大的權勢了,他終於把目光放到了國境,當年司馬光上臺之時,用西北四地換被夏人俘虜的幾萬宋兵,這時給了章淳一個大大的藉口,由此可以判斷司馬光是奸邪,但他要矯枉過正,就必須同黨項人開戰。

隴西之地,在大宋官員心中,一直認爲是屬於大宋的,可是一直徵西北而不得,使得他們不得不口頭承認這是一個獨立的朝廷,但夏王依然是向大宋稱臣的。

章淳和皇帝的想法也算是重合,開始把目標向著隴西,調兵十萬安排在蜀地,使得夏國感到壓力倍增,急忙向遼國求援,希望從中調和。

這本來對市井影響不大,可是章淳卻信奉糧草豐而士氣足,舉國調糧到西北。

其實調糧也就是朝廷向百姓買糧、向商賈買糧,本來以市價購糧也不會引起什麼亂子,可問題就像瓷器落地一樣,一下子炸開了。

先是小吏們盤剝糧農,剋扣糧食,再有奸商故意壓低糧食價格,使得糧賤傷農更進一步,讓百姓們怒不可遏。

這些百姓們終於有人引頭,明州有人帶頭鬧事,砸掉了府衙大院,又搶了裝運好準備送往西北的軍糧,打死了運糧官員,使得明州知府大爲震驚,立即請江南路的招撫使、提舉常平使領兵鎮壓。

這事上報到了朝廷,立刻爭論不已,有人認爲刁民鬧事、搶奪軍糧,罪不容誅。也有人認爲是章淳任人不當,致使民怨沸起,應寬大處理。

兩邊僵持不久,章淳終於通過強大的手腕壓下去了,他命人把明州鬧事的頭目們全部抓下,其餘百姓不究其罪,全部放了。

而這領頭鬧事的一個叫魯生的,竟和李京山是個意氣相投的好友,李京山聽聞此事,左思右想,終於還是上京來求昔日好友幫忙來了。

張慶聽他說了前因後果,算是明白此事,其實這件事他也有耳聞,畢竟朝中爭論太大,當時他雖然覺得章淳可能有些不對,但也不好出言說什麼,畢竟他的刑部侍郎是章淳提的,現在可算是章淳一派了。

李京山見到張慶不說話,心有點沉下去道:“怎麼,你也幫不了?”

張慶端起了茶盞,輕喝了一小口,然後放下茶盞,見到李京山臉上有些焦急,不由笑道:“你還是沉不住氣,其實這事說難辦它還真難辦,說容易它也真容易,對於一般人甚至是其他朝廷大員來說很難,但是對於刑部來說卻很容易。”

李京山奇怪地道:“你不會要私放囚犯吧?到時候若有人蔘你一本,豈不是連累了你?奶奶的,老子可不想連累了你。”

張慶哈哈笑道:“平常我說你聰明無比,看來你還是不知這官場玄機,簡直是玄之又玄,這事就讓我來幫你辦好,保證不會有什麼問題,你就在這汴京遊耍兩天罷了。”

李京山仔細地看了一下張慶,然後道:“你小子別害了自己便成。”

張慶輕舒了身體,看了天色,一笑道:“光顧著和你說話,你看都到這時刻了,你先在這裡坐著,或者在外城遊蕩遊蕩,我還有一件案子要去商議,就先不陪你了。”

李京山狐疑地看著張慶道:“你還是不是刑部侍郎?怎麼可能堂堂侍郎還要審案?”

張慶大笑道:“你這匹夫,誰說侍郎不會審案了?那要看審的是什麼案,像現在我所審的便是滔天大案,由開封府、大理寺、宗正寺和刑部共審,你說這樣的案子捨我其誰?”

李京山來了興趣,奇怪地道:“到底是什麼案子?竟然讓幾府同審?”

張慶看了他一眼,忽然心中一動道:“這案子說給你聽也好,說不定你還真能幫上忙。”

他當下便把這些案子的來龍去脈詳細說來,最後道:“那少年王賢說的話我認爲很可信,然而那兩個白衣人不僅飄渺而且詭異,說給皇上聽定會被叱爲荒唐之言,若是真能找到那兩個人,那便有了線索,也解了我的迷惑。”

李京山沉默了一下,突然道:“那兩個白衣人會不會是明教的?”

明教,又稱摩尼教,是西方波斯傳過來的,張慶對此並不陌生,聞言不由驚訝地道:“怎麼會?那個明王十多年前不是已經死了?”

十幾年前,張慶因爲荊公王安石的親孫奇怪失蹤一案追查下去,最後終於順藤摸瓜,查處明教來了,不過自從那事一了,他便再也沒有聽到過明教這兩個字來了,今次突然聽到李京山直接說明教,不由大吃一驚。

李京山嘲笑地道:“還大官呢,明王死了,他們明教難道不會有新的明王?這麼大的教派散掉了才叫奇怪,我剛纔聽你說白衣烏冠,第一個反應就是明教。”

張慶疑惑地道:“可是這不正常,明教爲何要殺端王殿下?”

李京山站起來懶散地道:“這我就不知道了,得了,我來幫你找一找,看一看那兩個白衣人來在不在?不過說好了,今晚要陪老子喝酒,奶奶的,不醉不散。”

張慶哈哈笑道:“還是那麼愛喝,好,我就捨命陪君子了,陪你一醉方休!”

此時的豔陽已經高照,院子裡明媚陽光竟然使得幾人心情大好,又說了好多以前舊事,不由又是大笑又是懷念,直到中午時分方纔停休。

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2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0章 行醫者事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50章 先定後婚第85章 朦朧月下(下)第18章 不見答圖(下)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30章 內鬥不斷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1節)第1章 小孩塔布(上)第51章 又要遠行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6章小孩生病外傳:失蹤之事(五)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37章 運糧歸來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00章 兩幅紙畫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71章 不能繼續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91章 爐邊商議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2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3節)第41章 別勒古臺第33章 大汗合不勒(下)第96章 雪天觀景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81章 魯直南行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78章 經義策論(上)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62章 命懸一線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51章 又要遠行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1章 一夜未宿第94章 密室相談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98章 雄心壯志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2章 爭吵不斷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90章 文人之論(下)第94章 密室相談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
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2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0章 行醫者事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50章 先定後婚第85章 朦朧月下(下)第18章 不見答圖(下)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30章 內鬥不斷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1節)第1章 小孩塔布(上)第51章 又要遠行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6章小孩生病外傳:失蹤之事(五)第119章 四大將(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37章 運糧歸來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00章 兩幅紙畫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71章 不能繼續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91章 爐邊商議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2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3節)第41章 別勒古臺第33章 大汗合不勒(下)第96章 雪天觀景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73章 酒誤之緣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81章 魯直南行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78章 經義策論(上)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62章 命懸一線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51章 又要遠行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1章 一夜未宿第94章 密室相談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98章 雄心壯志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120章 另有原因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2章 爭吵不斷第118章 四大將(上)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90章 文人之論(下)第94章 密室相談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台中县| 富宁县| 兴业县| 同心县| 毕节市| 黑山县| 台北县| 瑞昌市| 湖口县| 彭州市| 明溪县| 舞阳县| 静安区| 江安县| 青田县| 讷河市| 柏乡县| 本溪市| 江华| 杭锦后旗| 垣曲县| 余江县| 平原县| 叙永县| 嫩江县| 樟树市| 汉阴县| 高雄县| 关岭| 延庆县| 南木林县| 民勤县| 罗平县| 昌黎县| 峨边| 子洲县| 申扎县| 大田县| 汽车|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