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即什子寨附近一帶的山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聯合平南王尚可喜及靖南王耿精忠反叛,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一時間,那些朝秦暮楚看風使舵的降清官僚,羣起響應。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襄陽總兵楊來嘉、陝西提督等振臂助之。數月之間即佔據嶺南六省,形成燎原之勢。次年春,叛軍進攻湖南長沙嶽州,軍鋒直指湖北,湖北吃緊。清廷命巡撫張朝珍駐軍武昌洪山,抵禦吳三桂。
當時吳三桂散發的僞札遍佈湖北州縣,麻城等地農民倚山集寨起義,借吳三桂之勢力反對清朝統治者。大冶縣的黃金龍得到吳三桂僞札後即揚言自己得了天書和寶劍,在興寧山中鼓動當地農民起義。守道徐君惺率兵前去剿滅,黃金龍逃匿到麻城劉君孚家。劉君孚亦已得到吳三桂的僞札,準備於七月起義。因恐怕事情敗露,遂於五月十五日返回他的家鄉曹家河,擁衆數千人,佔據東山。麻城縣的鮑世榮、李公茂、陳恢恢等人亦舉烽而起,響應劉君孚。黃州守將王宗臣率兵進剿東山,兵次東山腳下的興福寺;麻城縣令屈振奇率鄉勇進駐白杲鎮。二人正在商議會兵進攻之策,即被劉君孚的騎兵乘夜偷襲,殺得七零八落,喪魂落魄,王宗臣和屈振奇率領殘兵羸馬退守麻城,不敢迎戰。
清軍聚精銳前往鎮壓,幾次被義軍打敗。清廷震恐。湖廣巡撫張朝珍急調武昌知府于成龍領兵進剿。于成龍一面收買寨中變節者劉啓禎作內應,一面微服探寨,竟然控制了指揮中心。黃金龍被迫逃往羅田紙棚河繼續堅持鬥爭。
二十二日,于成龍帶領一批生員、紳士趕到距離鄒君升山寨二十里遠的望花山,與劉君孚等人研究對策。各處的官員、區長、鄉勇、生員、紳士等等,在於成龍的號召下,紛紛趕赴望花山,配合于成龍的行動。大家的意見十分一致,這次絕不招撫,而應該全力進剿。心懷怨憤的劉君孚,也堅決主張進剿,他認定刺殺他的刺客就是鄒君升派來的。于成龍認爲,黃金龍和鄒君升這次倉促起兵,並沒有準備好充足的軍糧,支持不了幾天,與其立即進剿,不如三面設圍,一面設伏,將敵人困住,然後相機剿殺。于成龍這次剿匪的陣容十分強大。黃岡知縣李經政、麻城知縣屈振奇聞訊趕來,都被于成龍打發回去,辦理日常公務。剿匪戰鬥,全部用當地的士紳和鄉勇。原起義軍首領之一的程振邦,這次給於成龍進獻了一份地形圖,使于成龍得以周密佈置。
二十五日,戰鬥正式打響。很快,王方遠就抓獲了方公孝,于成龍下令斬首。這天,于成龍還接到朝廷命令,改任黃州知府,這個好消息也令軍心大振。 二十六日,投誠官李懋官殺傷了一部分叛軍,向于成龍報功。
二十七日,大批鄉勇趕到,參加戰鬥,把鄒君升趕到了油河。
二十八日,各處鄉勇繼續戰鬥,殺敵無數。
二十九日,黃金龍等二十人絕糧,逃往馬鞍山,中了埋伏,全數被擒。當天晚上,鄉勇們把黃金龍押解到望花山,于成龍下令立即斬首。
七月,黃岡李集暴發叛亂,其首領方公孝率衆至歧亭寨堅守。他分三路寨兵同清軍展開激戰,不敵,身亡,歧亭寨長鄒君升星夜退至羅田項家廟。
八月一日,夏仲昆等人生擒鄒君升於項家廟,斬首四十餘級。其他鄉勇四面進攻,殺敵無數,戰爭進入了尾聲。鄒君升被擒後也被斬首,首級解往武昌報功。
wωw?ттkan?℃O
八月二日,于成龍下令不許再殺一人,允許剩餘的起義軍投誠。其他善後事宜,于成龍都一一週密佈置,務使百姓真正安心。
這場平叛戰爭,前後只用了六天,而且沒有動用官軍,全是地方武裝。戰爭平息後,于成龍也沒有忘了劉君孚。他自己捐出俸銀,典賣衣服,湊足了一百兩白銀,當衆重賞劉君孚。並且公開宣揚,這次能夠生擒黃金龍和鄒君升,全是劉君孚的秘謀妙計,全靠劉君孚的大力支持。劉君孚的親信們,都以爲他全心全意地投靠了朝廷,再也沒有反清復明的理想了。搞得劉君孚衆叛親離,以後再也不可能做起義軍的領袖了。幾年後,劉君孚鬱鬱而終。
黃金龍、鄒君升的叛亂平定之後,東山的局勢仍然是暗流洶涌。
這年十月,吳三桂大軍在江西進攻湖口,散兵劫掠興寧,已經很接近湖北。清軍在黃州府下屬的蘄州一帶增兵戒嚴,準備迎敵。吳三桂在進兵的同時,又發動了新一輪的政治攻勢,在湖北各地散佈“僞札”,鼓動漢族百姓起兵策應自己,湖北境內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亂。蘄黃山寨再起波瀾。叛軍犯江西湖口,戰火燒到興寧,蘄州戒嚴。又吳三桂密佈僞札,湖北復大亂。
十月中旬,陳鼎業糾合逃兵,搶奪驛馬,在陽邏一帶起兵。
十月二十九日,何士榮糾合黃寅生等人,在黃岡縣永寧鄉起兵。
同日,劉啓業在石陂起兵。
十一月一日,周鐵爪、鮑世榮(鮑洪功)、李公茂、陳頓徹(陳恢恢)、王子之等人,在麻城白水畈起兵。麻黃東山綿亙數百里,與羅田、蘄水接壤,歷來就是藏龍臥虎之地。各擁衆數千人,遙連湖口、寧州等農民起義軍。何士榮被推舉爲農民起義的總盟主,號稱擁兵十萬。衆起義領袖約定十一月上旬攻取黃州。一時黃州鼎沸如浪,岌岌可危。東山主山脈龜山區鮑家屋有個鮑世榮(亦作鮑世庸,號洪功),少時聰穎,過目成誦。成年後,受族人聘請至黃市鮑家院的觀音堂執教。明朝末年,災荒四起,官府催租逼稅,致使民不聊生。在李自成起義軍的影響下,鮑世榮與周鐵爪、萬野予、陳恢恢一起組織龜山、鹽田河、張家畈一帶農民舉行武裝起義。義軍在什子寨東的龍潭修建煉矛廠,製造武器,操練兵馬。由於義軍殺貪官,抗官稅,打擊豪紳,拯濟貧民,所以深得百姓的擁護,勢力日益壯大,不到一年時間,鮑世榮的起義軍就發展到萬餘人。崇禎十五年(1643),義軍突出明軍的重重包圍,撤至陝西,投奔李自成,正式受編爲闖王的部隊。鮑世榮投奔闖王后,參與了西京的練兵活動,爲李自成攻克北京助了一臂之力。進京不久,吳三桂與清兵勾結,進攻闖王,闖王退入陝西,鮑世榮也隨闖王撤至陝西,後又轉移到湖北,最後潛回麻城,伺機而動。
吳三桂叛軍攻陷湖口後,各鎮援兵皆隨大軍進攻湖南,黃州守備空虛。何士榮和鮑世榮一看時機成熟,便緊鑼密鼓地組織農民武裝起義。
十月中旬陽邏的陳鼎業父子掠奪驛站的馬匹起義。
另外,還有廣西將軍孫延齡的族人“孫將軍”、萬野予等人,也率部潛入,與周鐵爪聯合。這幾支叛軍各有數千人,加起來則有數萬之多,對外號稱十萬。他們奉何士榮爲盟主,計劃於十一月上旬,合兵攻打黃州城,然後進攻武昌、漢陽。
這裡頭有好幾個首領,都是曾經接受于成龍招撫,獻過“安家樂業”旗的,如今時機一到,又重新舉旗造反。只有劉君孚等幾股力量,徹底地投靠了于成龍,沒有參與這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