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9章 救援

夜幕下,風雪飄著,一隊黑衣人馬已經潛伏在街道兩側,這裡離大理寺不遠。

冰雪降臨,大理寺的大門緊緊地閉著,守衛在門口禁軍士兵一刻不停地在巡邏著,不過這裡的守衛並沒有當初那麼森嚴,誰會在乎李從善那麼一個人,只是今日這皇宮內的陛下忽然間下詔,要好好照顧牢獄之中的鄭王李從善。

牢獄之中,鄭王李從善披肩撒發,身上穿著一件寫了“囚”的囚衣,甚是邋遢。此刻他正哆哆嗦嗦地坐在監牢的角落內,看著窗外飛來的一絲雪花。

寒風從窗戶內吹來進來,順便帶來了雪花,李從善呵了一口氣,白色的霧氣從口中升起,轉瞬間又消失在空氣中。

這樣的日子李從善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是個頭,或許死亡纔是他的終結,李從善剛開始還有力氣罵李從慶,可是現在李從慶已經成爲這大唐江山的主宰,對於自己的存在就是他李從慶的威脅,過不了多久,只要白綾一條或者御賜的毒酒一杯,就能結束自己的命。

李從善怔了一會兒,在這牢獄之中還有他的家眷僕役等,自己若是死了,他們也會跟自己陪葬吧,≤≤≤≤,m.+.c↙om這應該就是李從慶行事的風格。

隔了一會兒,遠處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打破了監獄的寧靜,只見一個牢頭手裡挎著一個竹籃,李從善嗅了一口,聞見這氣味是多麼的熟悉,他已經許久未曾吃過這麼美味的食物了。

牢頭到了牢房的門口,他立馬從腰間拿出鑰匙,開了牢房的大門。

“喲,鄭王今日可有口福了,底按照陛下的吩咐已爲你帶來了好吃好喝的,請鄭王好吃好喝飽餐一頓,也不枉弟最後侍奉你幾日。”牢頭笑著,已經到了李從善的面前,將一籃子的食物全部放到了李從善面前的那張破矮幾上,接著又一一取出了裡面的碗筷菜餚。

李從慶將頭髮撥弄開來,露出一張秀氣卻佈滿污垢的臉,他慢條斯理地從角落裡爬了起來,走到那張破矮幾前,用筷子撥弄這盤中的菜餚,“呵呵,這莫不是斷頭飯吧,看來我李從善終究是要一死,只不過是早死晚死罷了。這菜餚再好,可是我李從善再也沒有胃口了。”

“這個底就不伺候鄭王千歲了。”牢頭完,跨出牢門,將牢門鎖上了,臨走時候搖了搖頭,嘆道,“老天爺真是不公平,人家一出生就是王爺,俺們怎麼是一個頭百姓呢。”

李從善已經開動碗筷,這個時候討論生生死死的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人活一世,能求一口飽飯足矣,經歷過此劫,李從善已經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好飯,好酒,好菜。”李從善扒拉著邊吃邊喝,忽而又嗚咽地哭了起來,他趴在破矮幾上伏著面哭著。

這一頓豐盛的飯菜吃了許久,外面已經聽不見任何聲音了,只聽見風雪嗚咽之聲,李從善淡淡的抽噎哭泣聲。

時值半夜,子時時刻,一片寂靜,

忽然間趴在桌子上被凍醒的李從善伏起身子,他驚愕地聽見外面有輕輕的腳步聲,不久之後,幾個黑衣漢子出現了牢獄門口。

“你們是誰?”李從慶驚愕地看著眼前幾人,他的脖子往後面縮了縮,身子想要直起,卻不料碰見了冰冷刺骨的牆面,李從善又好似一陣哆嗦,他覺得兩腳無力,寸步不能移動。

“鄭王放心,我們不是害你之人,今夜是來救你出去的。”

“果真?”李從善聽到這句話,並沒有多言,或許這些人就是救他出去的,在他面前只要有任何稻草,他都要使命去拉一把。

黑衣漢子揮起一刀,牢門的大鎖被砸開了。

“走。”黑衣漢子直接拉起站在原地的李從善,一把抱起李從善。

“等等,還有我府上的家眷、僕役。”李從善想要放開那個漢子的手,只是被黑衣漢子抓得緊緊得。

“來不及了,鄭王先走,其餘的,我們的人馬會想辦法的。”

“你們不去救,我就不出去。”李從善死活賴著不肯走。

黑衣漢子頓感煩躁,他直接一掌拍在李從慶後脖頸處。

李從善被拍暈了,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煩。

“走,千萬不要讓那些禁軍發現了,還有解救他的家人的任務就交給老胡你們幾個了?”

老胡低聲一句,“辰護衛,你就放心啊,這件事情就包在俺老胡的身上了。”

風雪還在下著,大雪紛紛揚揚從空中飄落。

千金一笑樓的燈火依舊輝煌,在大雪下顯得十分神聖,李從善等家人被人從大理寺中救出來之後,接著就通過千金一笑樓的密道被送往了城外的圓寂寺中,那座曾經囚禁李煜的白蓮閣,白蓮閣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在冰雪中盛開著,暫時容納李從善等人。

李從善得知自己以及家人被救出來之後,他的心底甚爲高興,只是如今他並不知救他的人馬究竟是哪一派的,就這樣他們稀裡糊塗地住在了此處。

半夜的鐘聲已經敲響了,在雪夜中顯得並不是那麼洪亮,趙德昭披著一件厚實的黑色斗篷,與圓寂寺中的方丈正在品茶。

圓寂寺中的方丈也是從未喝過這麼保留原汁原味的茶水,得知魏王趙德昭是從吳越國西府帶來的,方丈爲吳越國西府人,聽聞此茶名爲龍井茶,方丈便頭道:“此乃家鄉的味道啊,只是不知千歲是何種方法保留此茶的香味的?”

趙德昭道:“此茶與平時喝的不一樣,乃是炒制而成,若是方丈喜歡,以後王就派人給寺院多送一些。”

方丈笑道:“秦淮河東側駐紮著林仁肇的大軍,不知千歲接下去將打算怎麼做?”

“天下事天下人做,自然會有人來收拾李從慶的,至於林仁肇,自然要用適合他的方法去對付。”趙德昭呷了一口茶水,只覺得有一股前世的味道留在脣齒之間,“也罷,跟方丈實話實話罷。這吳越國不久之後就會派軍北上,江東之地即將不太平囉。”

“魏王千歲所謀甚好,貧僧佩服,屆時若需要我圓寂寺,我圓寂寺定當再助一臂之力。”

“有勞方丈出力了。”

圓寂寺南方一百里開外,此刻秦淮河的河水也顯得十分靜謐,此刻在句容西側的大營內,馬誠信此刻陰沉著臉色,坐在行軍大營內殺氣騰騰的樣子,他的身前站著十幾個面色被大火薰得發黑、手臂以及身上零星地掛著彩的將領。

聽著將領們彙報完軍中的傷亡過後,馬誠信的一雙手因爲憤怒而手指蜷縮著,此刻已經勒得通紅,他掃視著大營內的諸位將領,發脾氣怒道:“一百石的糧草被毀,四十帳篷被毀,我方傷亡六百士卒,對方究竟用了甚麼,半晌工夫,我句容西后方大營就損失慘重。”

“將軍,對方使用的就是這個。”裨將馬春暉遞上一個黑黝黝的物事,他怕此物有毒,便包裹在絲巾上,恭敬地放在馬誠信的桌子上,隨即又站回了原地。

馬誠信拿起這個物事,直接從絲巾上取了下來,往眼前湊了湊,忽而又聞了聞上面的味道。

馬春暉即刻制止道:“將軍,此物恐是毒物,將軍還是看看就行了。”

wωw ?????? ?¢ 〇

“呵呵。”馬誠信想要發笑,因爲這個物事他曾在江淮、江右等地看到過,不過對於這些生兵來,此物確實不常見,而朝廷也只是在關鍵之時纔會使用此物,據那潤州之戰中,林仁肇水軍在風向突變之時就是使用了火油筒(也叫猛火油),只見他佯怒道,“你們這羣廢物,這不過是火藥罷了,有何大驚怪的。當年唐哀帝時,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燒燬龍沙門,用的跟此物也差不多。而且此物我大唐就有,既然林仁肇都使用此物了,今夜我即刻讓陛下從庫房內出一批‘發機飛火’,明日用拋石機投擲火藥包,讓林仁肇嚐嚐看此物的滋味。”完,馬誠信哈哈一笑。

馬春暉想到,道:“將軍,既然如此,今夜就遣末將馳騎入奏,請旨取火藥。”

馬誠信對馬春暉以及李翰道:“本將這有此意,馬都頭與李副將你們二人即刻馳騎入奏。”

完,二人便出了行軍大帳,取了快馬即刻往南城門而去。

城內,李從慶還未入睡,這段日子唐國內部的局勢讓他睡不著覺,他心內甚是擔憂,城外就駐有林仁肇反叛的大軍,城內也謠言四起,國主李煜還在世的謠言。

李從慶右手拖著腦袋,偌大的宮殿中只有李從慶與身旁的一個內侍,此刻他擡起頭,問身旁的那個內侍道:“李內侍,現在是甚麼時辰了?”

“陛下,現在已經到了丑時,陛下還是早些歇息罷。”

李從慶嘆了口氣道:“唔,最近國事太多,朕睡不安穩,正打算現在就去大理寺,今夜這心內不安,總覺得有事情要發生。”

“陛下,還是明日吧,今夜宮門已閉,禁軍把守皇城,陛下又何必擔心呢。老奴職責所在,還是勸陛下歇息罷。”

就在此刻,宮門外忽然又人闖宮了。只見是一個身披甲冑的禁軍都頭,門口的一個內侍立即入殿稟告。

雖然宮門已閉,可是軍務等重要之事,李從慶吩咐了立即見之。

“陛下急事,大理寺監內李從善被人劫走了。”

殿門被打開,風雪吹了進來,李從慶明顯感到一陣身體上的寒冷。

“甚麼?”李從慶氣血翻涌,忽的起身,一個踉蹌差倒在地上,幸虧一旁的李內侍扶住了他,李內侍著又順手摸著李從慶的胸口,讓他呼吸感到順暢。

“細細來,究竟發生了何事?”李從慶伏在桌子上,頭擡了起來,兩隻眼睛盯著,問那個禁軍都頭道。

這個禁軍都頭拱著手,他不敢擡頭看李從慶,畢竟今夜守衛在大理寺的乃是他們部的禁軍,只是人從他眼皮子底下被人劫走,按照李從慶的性格,不會大卸八塊那是極好的事情了,他生怕李從慶會怪罪,於是乎道:“啓奏陛下,屬下等人進去大理寺的時候,見禁軍許多將士倒在血泊中,而監獄的牢門大開,我等發現李從善等家眷被人劫走了。”

“究竟是何人在堂堂我大唐禁軍眼皮子底下搶走了李從善等人,你等在現場有何發現蛛絲馬跡,這些乃何人所爲?”李從慶一番質問,只是讓他覺得奇怪的是今日他剛好提起鄭王李從善,可今日鄭王就被人劫走了,這根本就不是巧合,而是有人蓄意而爲,只是李從慶並不知道對方究竟是何人,他覺得是林仁肇的同黨無疑了,他接著對那個禁軍都頭道,“你且多派一些人馬,一定要找到李從善。”如今只能加派人手在城內搜尋李從善的蹤跡了。

“是,請陛下放心,這末將已經派了人去查,只是這沒有李從慶,明日那場戰該如何打?”這個禁軍都頭又問道。

“算了。”李從慶打了個哈欠,他瞇著眼睛道,“明日之事明日再,今日朕困了,你等只要做好分內之事,好好爲我大唐效忠即可。”

“是,末將告退。”

那個禁軍都頭走後不久,殿門口的不遠處有出現兩個高大的影子,此二人正是馬誠信部下的馬春暉以及李翰。

李從慶見到又有軍中將士前來,他強打起精神,立即追問道:“你們是哪個將領部下的?”

他們見到李從慶過後,立馬彙報了當夜的軍務,“回陛下,我們句容西側步軍都虞候馬誠信部下,今夜林仁肇率領一部分人馬來夜襲,敵軍用了火藥,使得我軍損失不少,此番前來皇宮,是想問陛下要庫房的火藥。”

“火藥?”李從慶自然知道這個火藥的威力,只是這個火藥甚爲危險,一不心就會發生爆炸,好幾次軍器監的工匠都被這個物事給奪去了性命,“不到關鍵之時,朕也不會輕易動用此物的,不過如今叛賊都如此了,朕這兒又怎麼能不用呢?”

馬春暉哭喪著臉道:“陛下,那物事實在是太過厲害了,我軍今夜傷亡士卒不少,帳篷、糧草等輜重也被毀壞了許多,若是敵軍繼續用此物進行騷擾,恐怕我軍立馬會成爲篩子。”

“句容西側不是有三萬大軍麼,怎麼這麼多的人馬對付不了林仁肇的軍隊?不過這林仁肇也是的,選人數最多的人開刀,不知他心中打的甚麼算盤?”李從慶反問道。

“陛下,是末將等人無用,只要陛下派給我們火藥,這一切就容易多了。”

“也罷,朕下個旨意,你們去軍器監等庫房去拿一些罷。”

之後馬春暉以及李翰即刻帶著李從慶的旨意去了軍器監等庫房處。

第43章 涼茶商人第85章 探病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41章 皇帝計策、考驗人心第30章 廣味集團之聯盟第24章 密室商議、孟昶離京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55章 事前安排、郭榮駕崩第36章 道路遇阻、雪夜叛亂第39章 攜蜂窩煤談合作第14章 佛寺之行、佛寺遇刺第35章 攻打蜀國第204章 混入句容第61章 晉陽之戰(二)第214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一)第53章 郴州之捷、戰前準備第16章 凜冬已至第155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16章 遇女神和女漢子(1)第142章 引蛇出洞第4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11章 古今汴梁與開封第32章 周密佈局、安排刺殺第219章 朝議第20章 汴水所見、漕運石炭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1章 校讎與活字印刷第30章 多角第81章 安排第20章 產業謀劃之大計第9章 親赴揚州、綁架成功第114章 好消息第150章 林仁肇的震撼第26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34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一)第45章 穿越二號、 二姑臺見第199章 你們就是國家第1章 治世計劃醞釀中第5章 預防叛亂、巡視淮南 並章第45章 遼國內伏筆第22章 趙德昭大業籌謀第30章 多角第16章 凜冬已至第147章 何必執著只求放下第148章 誰是白子第106章 天意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10章 一不小心崴了腳第15章 替罪羊第117章 見面第220章 分歧第53章 歷史宿命、李璟崩卒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7章 設壇祭天第4章 巴公原形勢危急第221章 南下的福船第28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29章 疑似地震、火藥成功第17章 醜媳婦見公婆第6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5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2章 成爲眼中的魚餌第15章 對趙德昭的試探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51章 商議滅蜀、謹慎行事第27章 四大‘才子’之陰謀第72章 孟氏歸降、獻俘大典第27章 出生入死的兄弟第58章 分進合擊第55章 風起第134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三)第63章 楊帆起航、尋新大陸第18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98章 真假第65章 西南前變第8章 解瘟疫規劃土地第132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一)人物篇之趙氏介紹一第24章 密室商議、孟昶離京第43章 韓德讓第77章 反將一軍第33章 文州刺殺、全氏歸順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163章 林仁肇的報復第24章 一方缺角的玉璽第66章 行逢託孤、文表叛亂第6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6)第74章 趙德昭的用意第64章 我是瀛州人第19章 德昭認濛爲義父第50章 四輪馬車、開封公交第43章 幸教船務、船塢鼻祖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8章 替天行道除四害第101章 刺殺第3章 更改官帽、李筠叛亂第61章 晉陽之戰(二)
第43章 涼茶商人第85章 探病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41章 皇帝計策、考驗人心第30章 廣味集團之聯盟第24章 密室商議、孟昶離京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55章 事前安排、郭榮駕崩第36章 道路遇阻、雪夜叛亂第39章 攜蜂窩煤談合作第14章 佛寺之行、佛寺遇刺第35章 攻打蜀國第204章 混入句容第61章 晉陽之戰(二)第214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一)第53章 郴州之捷、戰前準備第16章 凜冬已至第155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16章 遇女神和女漢子(1)第142章 引蛇出洞第4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11章 古今汴梁與開封第32章 周密佈局、安排刺殺第219章 朝議第20章 汴水所見、漕運石炭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1章 校讎與活字印刷第30章 多角第81章 安排第20章 產業謀劃之大計第9章 親赴揚州、綁架成功第114章 好消息第150章 林仁肇的震撼第26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34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一)第45章 穿越二號、 二姑臺見第199章 你們就是國家第1章 治世計劃醞釀中第5章 預防叛亂、巡視淮南 並章第45章 遼國內伏筆第22章 趙德昭大業籌謀第30章 多角第16章 凜冬已至第147章 何必執著只求放下第148章 誰是白子第106章 天意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10章 一不小心崴了腳第15章 替罪羊第117章 見面第220章 分歧第53章 歷史宿命、李璟崩卒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7章 設壇祭天第4章 巴公原形勢危急第221章 南下的福船第28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29章 疑似地震、火藥成功第17章 醜媳婦見公婆第6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5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2章 成爲眼中的魚餌第15章 對趙德昭的試探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51章 商議滅蜀、謹慎行事第27章 四大‘才子’之陰謀第72章 孟氏歸降、獻俘大典第27章 出生入死的兄弟第58章 分進合擊第55章 風起第134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三)第63章 楊帆起航、尋新大陸第18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98章 真假第65章 西南前變第8章 解瘟疫規劃土地第132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一)人物篇之趙氏介紹一第24章 密室商議、孟昶離京第43章 韓德讓第77章 反將一軍第33章 文州刺殺、全氏歸順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163章 林仁肇的報復第24章 一方缺角的玉璽第66章 行逢託孤、文表叛亂第6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6)第74章 趙德昭的用意第64章 我是瀛州人第19章 德昭認濛爲義父第50章 四輪馬車、開封公交第43章 幸教船務、船塢鼻祖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8章 替天行道除四害第101章 刺殺第3章 更改官帽、李筠叛亂第61章 晉陽之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高邮市| 长丰县| 安阳县| 锦屏县| 新竹县| 门头沟区| 安国市| 株洲市| 双城市| 陈巴尔虎旗| 富源县| 叶城县| 逊克县| 翁牛特旗| 西城区| 渝北区| 海阳市| 奉贤区| 泸西县| 五家渠市| 江口县| 含山县| 大埔县| 舟曲县| 高唐县| 腾冲县| 长武县| 论坛| 江阴市| 定州市| 安龙县| 从化市| 邵阳市| 太和县| 古田县| 洮南市| 英超| 新野县| 桃园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