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章 歷史宿命、李璟崩卒

(親們,我弄貼吧是爲了收集資料,以便於寫作。)

科舉改革之後,爲大宋朝廷輸送了大批的人才,而自此之後,科舉考試也成爲了大宋朝廷的人才選拔慣例。

而在水稻實驗區,占城水稻在本土長勢良好,也發揮了它的優勢,比本土水稻顯得更爲優良。

建隆二年二月,荊南高保勖進黃金什器。甲戌,趙匡胤幸城南,觀修水匱。丁丑,南唐進長春節御衣、金帶及金銀器。己卯,趙匡胤賜天雄軍節度符彥卿粟。禁春夏捕魚射鳥。

與此同時在南中國海,幾艘海船正往北駛去,而在船上裝載了大量的貢品,這幾艘海船乃是三佛齊國派遣使臣往宋朝進貢的船隻。

時間輾轉到了三月丙申。

此刻南方,大宋派往流州的官員、百姓等皆在新建的基隆港口下港,根據朝廷的規劃,這些百姓暫時安排在基隆港口附近。

百姓下港口之後,見其周圍方圓百里之內人煙稀少,就在基隆附近開始探查地形,然後修建房屋,開墾荒地,播種糧食。

而掌握水泥技術的工匠們開始在基隆附近修建水泥廠,爲開闢基隆做準備。

水泥廠建成之後,基隆開始修建港口,居民樓以及各項公共設施,其他居民則開始往基隆西邊遷移,在那裡將建設流州的府衙——臺北府。

而在流州,金瓜石礦已經成爲流州的第一大礦產。

一個月後,農曆四月。

大宋派往占城的軍隊及官員隨同占城使臣阿木木菠蘿已經到了占城海邊的港口,在下了港口之後,阿木木菠蘿就領著大宋鴻臚寺官員去皇宮參見國王。

而在另外一邊,卡宴這邊受樑王趙德昭的委託,開始在占城國內選擇地盤,設立了廣味集團在占城國的第一家分號,卡宴根據樑王的設想,又融入了占城當地菜系的特色,推出了新式菜餚,這幾日,廣味酒樓內,雖然算不上賓客爆滿,但是這在占城首都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五月,丙寅,三佛齊國船隻來開封,獻方物,之後按照與占城國相似的對待,朝廷再次派出使臣前往三佛齊國,兩國締結友誼。

之後,順帶廚子一同出使。

五月丁丑,鹽池枯竭,趙匡胤遂以安邑、解兩池鹽給徐、宿、鄆、濟。之後趙德昭上奏,趙匡胤在齊魯、流州西岸等近海附近開闢鹽場,以水泥作爲圍堰,全部按照後世鹽場的標準,建設日曬鹽鹽場,又言令鹽政收歸中央,地方不得干涉。

貪官污吏還是存在的,庚寅,供奉官李繼昭坐盜賣*官船棄市。

之後東西二京的水泥路修築好了,這是大宋國內第一條標準意義上的國道線,趙匡胤下令賜名東西京專道一號線,之後皇帝詔諸道郵傳以軍卒遞。

一號線路修築完成,接下去,朝廷又開始陸續修建大宋國內其他道路。

而在福寧殿內,皇帝趙匡胤最近在思考削弱武將的權力,

之前趙普已經多次上奏,請求皇帝削弱武將、節度使手中兵權,趙匡胤心知這些武將都是自己的兄弟,因此這上面遲遲未動手,先前禁軍那邊也只是淘汰了一批弱兵,收回了地方節度使的一些權力。

但是陳橋之變,乃是趙匡胤心頭的一塊心病,他也多次向宰執求解,只不過趙普言辭激烈,趙匡胤多次未表態。

而趙德昭也知道趙匡胤心中的糾結,因此搜刮腦袋瓜子,這纔想出一個軍校的方法以及開設武舉,擇優選擇。

而且這項決議的實施,應該在杯酒釋兵權之後,再實施,到時候等節度使武將手上的兵力削弱之後,再甩出這一殺手鐗,既削弱武將兵權,又能培養一批軍校生,對朝廷忠心耿耿。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就到了七月。辛未,晉州神山縣谷水泛出鐵,方圓二丈三尺,重七千斤。

歷史按照軌跡前行,只不過其中一些已經被趙德昭改變了,只是在這段日子,最讓趙德昭恐懼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七月壬申,趙匡胤以光義爲開封府尹,光美行興元尹。

趙德昭還在城外,聽聞小貴子匆匆報到,此事在耳,他大呼驚歎,事情還是發生了。

因爲開封府尹並不是一個閒職,相反他相當於一個直轄市的市長,比市長權力大些。

開封府尹是大宋一個重要的官職,它位在尚書下、侍郎上,一般是從一品或二品官銜,下設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府尹總領府事,掌管京師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戶口等政務。

而這個時期的開封府尹權力還是有一些大的。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趙德昭的皇叔趙光義把持開封府尹十五年(建隆二年七月(961)任開封府尹,至開寶十年十月登基後離任),廣收大量人脈,在暗中形成了一股與皇權趙匡胤,相權趙普相互對峙的勢力。

這三股勢力相互而成,誰都奈何不了誰,可是現在趙德昭非但沒有改變趙光義被任命開封府尹的歷史宿命,反而讓自己陷入怪圈之中,而當下無庸子尚在流州閒逛,在京城之中,自己能夠依靠的謀臣就只有苗訓與趙普了,苗訓雖然有才,但是不喜結交權貴,而趙普現在官微,頭頂上有王樸、範質等四朝元老宰執,此人熱衷權力,而且在接下去的時光之內,會成爲繼王樸、範質等人之後的大宋宰相。

武凌清見到趙德昭方纔還是高興的樣子,一下子神采黯然,還有些無奈與憤怒,聽聞腹黑男趙光義成爲了開封府尹,他也對這件事情十分無奈,但是自己與趙德昭作爲穿越者,趙德昭又對歷史十分熟悉。

武凌清勸慰自己的好友,凡事三思而行,暗中謀動,他相信憑藉趙德昭與自己,一定會大獲全勝的。

趙德昭辭別武凌清,就回宮了。當日趙德昭在去福寧殿的路上,見到了趙光義從福寧殿方向出來,看來是父皇趙匡胤已經任命他爲開封府尹了。

趙德昭見到趙光義,臉上立即露出尷尬的笑容,拱手道:“侄兒恭賀三叔升任開封府尹。”

隨後趙德昭站在趙光義的身旁,四目相對,趙德昭從趙光義的眼中看到了一絲得意勁兒與諷刺意味。

趙光義面頰之上紅光滿面,則呵呵道:“哈哈——昭兒,叔父這是小登科,算不上的。”

“三叔見笑了,昭兒明日爲三叔、小叔慶祝一番,這侄兒的酒席已經在酒樓備妥當,到時候煩請三叔小叔一道同去。”趙德昭說道。

而他畢竟是自己的親叔叔,可是這個親叔叔日後會不會再次成爲一個禽獸腹黑男,這個趙德昭還真是不能打包票,但是憑藉自己多出一千多年的知識與經驗,他還是有方法對付被權力腐蝕的趙光義的。

趙德昭尚存在一絲恐懼與不安,而他也在暗中調派長春堂與飛雀監視皇叔趙光義,以免讓他暗中做大。

趙光義順下了趙德昭的邀請,便轉身而走,恰在此刻,小叔趙光美也從福寧殿出來。

遠遠見到趙光美,趙德昭的心中也有一絲迷惘,他不知道在權力下,自己的親人日後會變得如何,但是他相信他一定會改變歷史,逆天而行。

趙光美現如今畢竟還是個少年,對於權力而言,他並不完全清楚,可是權力是把雙刃劍,日後誰知。

趙光美見到趙德昭,立即迎上來,拍打趙德昭的肩膀道。

趙德昭被拍得生疼,他拱手賀喜道:“恭喜小叔行興元尹,明日我已經邀請了三叔以及小叔,一道去酒樓慶祝。”

“多謝昭兒,小叔還有事情先走一步,明日見。”

趙德昭望著三叔小叔的背影,嘆了口氣,他仰望老天,心裡大呼:老天爺,我要逆天而行。

此刻,洪都新建造的皇宮之中。自從李璟遷往南都,已過了數月,但洪州狹窄,宮府營廨,都不能容納,羣臣日夜思念回去,李璟後悔憤怒不已。

這一夜,風很大,李璟躺在牀上,身旁只有一個婦人。

“咳咳咳——”

“陛下,保重龍體要緊!”一位中年婦女坐在李璟身旁,然後端著一碗藥,一口一口地在喂藥,此人正是鍾皇后,只見她雙目紅腫,鳳目四周尚餘淚漬。

“不打緊,喝一些藥就好了,朕的身體朕清楚。”李璟說完喝下了藥,只是尚在咳嗽之中,事實上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身子,恐怕大限將至,就在這幾日了,只不過他還在悔恨當初遷都的決議。

等皇后走後,他難忍咳嗽,忽然抄起旁邊一塊手帕,捂住嘴巴,一聲劇烈咳嗽之後,他攤開手帕,見到手帕上面落滿了片片雪花狀嫣紅之物。

隨後李璟將此手帕收入袖口之中,然後提筆開始寫下遺詔。

三日後,唐國國主李璟在洪都崩卒,死時十分悔恨,時年四十六歲。

而在江寧府中,太子李從嘉正在東宮之中與人飲酒作樂,身旁太子妃正在撥動琴絃,彈琴助樂,李璟崩卒的消息尚未知曉。

第1章 假途滅虢第15章 金鱗豈非池中物第2章 命中註定的穿越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151章 主動出擊第3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3)第2章 誤入埋伏周軍敗第139章 地下情第166章 一張起疑的軍牌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2章 假途滅虢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10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10)第4章 巴公原形勢危急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4章 巴公原形勢危急第175章 潤州水戰(三)第222章 吳越事第69章 大宋醫學院第26章 幸青城山、夜探兩府第48章 箭在弦上第202章 頑石豈可動吾心(下)第6章 蓬頭稚子戲侍女第12章 席間會議、朝議遷都第10章 一不小心崴了腳第62章 分進合擊第57章 分進合擊第170章 暴風雨來臨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35章 攻打蜀國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15章 上元節遊逛東京第8章 解瘟疫規劃土地第203章 兩手準備第56章 開設軍校第45章 穿越二號、 二姑臺見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50章 林仁肇的震撼第6章 蓬頭稚子戲侍女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219章 朝議第207章 戰略佈局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77章 反將一軍第94章 出使(三)第3章 大夢魂歸洛陽兮第2章 命中註定的穿越第13章 唐國遷都、伺機而待第107章 遇見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3章 官帽改制、李筠叛亂第74章 趙德昭的用意第36章 你們有救了第191章 采石之役第55章 事前安排、郭榮駕崩第211章 戰慄的唐軍第28章 調查第46章 兄弟相聚、前世今生第73章 柴河之戰、各取所需第26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44章 船塢設計、金明池成第34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一)第39章 親征淮河、渦口之戰 並章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6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6)第1章 東京風雲、皇子失蹤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26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36章 雙喜臨門、試驗水泥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21章 靜夜思第191章 采石之役第57章 忻州之戰第215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二)第222章 吳越事第28章 御街之上遇王樸第23章 泉州來使、稱藩於宋第105章 猝不及防第39章 君臣死別第12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21章 商談酒樓尋地皮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67章 亙古不變的真理第155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87章 受用第217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四)第28章 替天行道除四害第27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2章 殺戮第7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7)第5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85章 綁架第99章 盜印與刺殺第24章 殿前都虞候、刺史第134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三)第50章 壽州城下、唐割江北(上)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7章 商議北伐第16章 凜冬已至
第1章 假途滅虢第15章 金鱗豈非池中物第2章 命中註定的穿越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151章 主動出擊第3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3)第2章 誤入埋伏周軍敗第139章 地下情第166章 一張起疑的軍牌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2章 假途滅虢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10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10)第4章 巴公原形勢危急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4章 巴公原形勢危急第175章 潤州水戰(三)第222章 吳越事第69章 大宋醫學院第26章 幸青城山、夜探兩府第48章 箭在弦上第202章 頑石豈可動吾心(下)第6章 蓬頭稚子戲侍女第12章 席間會議、朝議遷都第10章 一不小心崴了腳第62章 分進合擊第57章 分進合擊第170章 暴風雨來臨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35章 攻打蜀國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15章 上元節遊逛東京第8章 解瘟疫規劃土地第203章 兩手準備第56章 開設軍校第45章 穿越二號、 二姑臺見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50章 林仁肇的震撼第6章 蓬頭稚子戲侍女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219章 朝議第207章 戰略佈局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77章 反將一軍第94章 出使(三)第3章 大夢魂歸洛陽兮第2章 命中註定的穿越第13章 唐國遷都、伺機而待第107章 遇見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3章 官帽改制、李筠叛亂第74章 趙德昭的用意第36章 你們有救了第191章 采石之役第55章 事前安排、郭榮駕崩第211章 戰慄的唐軍第28章 調查第46章 兄弟相聚、前世今生第73章 柴河之戰、各取所需第26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44章 船塢設計、金明池成第34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一)第39章 親征淮河、渦口之戰 並章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6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6)第1章 東京風雲、皇子失蹤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26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36章 雙喜臨門、試驗水泥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21章 靜夜思第191章 采石之役第57章 忻州之戰第215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二)第222章 吳越事第28章 御街之上遇王樸第23章 泉州來使、稱藩於宋第105章 猝不及防第39章 君臣死別第12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21章 商談酒樓尋地皮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67章 亙古不變的真理第155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87章 受用第217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四)第28章 替天行道除四害第27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2章 殺戮第7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7)第5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85章 綁架第99章 盜印與刺殺第24章 殿前都虞候、刺史第134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三)第50章 壽州城下、唐割江北(上)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7章 商議北伐第16章 凜冬已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青州市| 邹城市| 富平县| 曲阳县| 鄂托克旗| 江源县| 高雄市| 平和县| 文安县| 深圳市| 大悟县| 五台县| 水富县| 老河口市| 溧水县| 威远县| 长沙县| 高碑店市| 蓝山县| 舒兰市| 高要市| 平塘县| 涞源县| 逊克县| 来安县| 右玉县| 奉贤区| 嫩江县| 阜南县| 宜宾市| 松潘县| 湟源县| 阳原县| 健康| 永宁县| 中宁县| 固原市| 梓潼县| 安岳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