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5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二)

?又到了黑夜,白天的燥熱也一點一點地褪去了,空氣中有些涼爽,今日唐軍與三國聯軍對陣之下一戰失敗,讓唐軍放棄了出戰,轉而固守金陵城,一座堅城,就在他們的腳下延伸開來。

而此刻江寧府城頭上站滿了唐軍士兵,他們盔甲披著,手執兵器,黑夜下,城樓上也擺滿了許多火把,照得整座城池異常高大,自從雙方休戰之後,唐軍便如同緊繃的弦一般,他們緊閉城門,注視對面秦淮河十幾裡的戰線。

在他們對面的秦淮河兩岸已經都集結駐紮了三國軍隊,在秦淮河河水中,宋軍船隻快要擠滿了這條河道,沿著秦淮河一側擺開了陣仗,河面上也是星星點點的火光,宛如星河一般。

三國軍隊也相繼駐紮秦淮河兩岸,沿著河谷地帶一字排開,河邊上一頂頂帳篷旁,許多士卒正在夜空下站定,他們在歡聲笑語,圍著篝火在議論攻打金陵之時,眼下將士們認爲攻打金陵城池便是最後的一場大戰。

而在岸上的三國營帳駐地,風中有些涼爽,中軍營帳外也擺起了三國旗幟,全部順著風吹去,營帳外把守著許多士兵,這裡宛若一個鐵桶一般,任何飛鳥都不能跨越。

今夜曹彬、潘美、李漢瓊、楊信、丁德裕以及其餘宋軍、漢軍、吳越軍都%∨,..在中軍營帳內商議緊要之事,諸將的心頭並沒有因爲今日打勝了一戰而驕傲自大,越到關鍵的時候,諸將心頭越是緊張、嚴肅,不大的營帳內,氣氛感覺有些堵得慌,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座堅城,還有十幾萬的唐軍將士,他們也是亟不可待,早一日攻下這座城池,江南的這一場戰鬥也能早日結束。

過了一陣,正當大夥兒都在思忖軍務之時,此刻軍帳的簾子被掀開,一般這個時候諸將基本上都不會讓底下的將士們隨意闖入其中,可是還是有一個將領入了急匆匆地軍帳,似乎不用直接通報,此人正是曹彬的裨將。

“見過曹部署。”一個穿著盔甲的將領一入營帳,便行了一個禮,然後道,“城內禮賓院王太師有信函送來,差了曹小將軍前來,請曹部署親啓。”

“哦?曹璨現在帳外?”曹彬一臉狐疑,隨即他吩咐那個將領道,“先讓他在外邊候著,有事再喚他。”

曹彬立即打開了信函,這份書信署名乃是王樸,信函內的內容也讓他甚感意外,曹彬看完了,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諸將也不知道曹彬爲何這般激動,他們便以爲是曹璨出城。

曹彬擡起眼睛,他的一雙眼上有些臃腫,諸將也是熱情地看著他,他不由分說立即道:“王樸王太師來信,說不久之後,城內有唐軍將領要獻城投降,而且那僞帝李從慶已經昏迷不醒,諸事不能自理。”

“投降?”諸將一聽,也是一怔,他們異口同聲地問道:“曹部署,這是真的麼?”

曹彬點點頭,將信攤開放在桌上,道:“確實如此,王太師已經在信中說明一切了,獻城之事指日可待。”

隨即他讓曹璨入營,曹璨入營之後,一一回答了諸將的疑問,諸將聽了之後也就更加有信心攻打這座堅城了。

商議完畢過後,曹璨似乎並沒有移動腳步,他一直在等待著甚麼。而曹彬也明白曹璨的小心思,他便留下了自己的兒子在營帳內,他還有一個疑問。

曹彬的兩隻眼睛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曹璨便狐疑道:“爹爹怎麼這麼看我?”

曹彬摸著下巴的一縷短胡茬,他道:“璨兒,你說說你是如何出城的?”曹彬方纔一直對曹璨出城十分疑惑。

曹璨湊過曹彬的耳邊小聲嘀咕道:“此事是殿下告知孩兒的,他正有此意讓爹爹一日後帶著兵馬去玄武湖的圓寂寺,孩兒便是從那兒出來的。”曹璨所指的就是密道一事。

“玄武湖、圓寂寺?”曹彬疑惑道,“那是如何進入的?”

“不是地上,爹爹認爲該如何進出呢?”

“你這臭小子,居然跟你爹打啞謎,何況你還是我的下屬。”

“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

夜暮下江寧府內,今日唐軍打了一個敗仗,樞密院的大臣便暫行兵事,讓禁軍以及府軍在各處要道開始巡邏,嚴防城內的一舉一動,今夜街道上所有的地方已經暫停人員通行,秦淮河脂粉地界也開始了宵禁。

緊挨秦淮河一側,燈火今夜並不通明。此刻清音閣中,自從趙德昭成爲長春堂的主上,掌握了長春堂的實權過後,又得了調集唐國兵權的虎符過後,眼下他又召集長春堂的武士執行下一個計劃。

廳堂內,衆人已經陸續而來,他們這幾日過得十分艱辛,因爲要完成接下去的計劃,衆人也在唐軍中的每一支軍隊中對他們的將領也瞭解了一下,對於軍隊而言,只要控制了頭目,就能控制手足,眼下對他們而言,至少有一部分將領還是可以利用的,這樣子對他們的計劃也有用處的。

楊濛、楊澈、老九、黑衣探花、萬鬆、楊光以及商浩斌等人也坐在一側,衆人已經知道了趙德昭的那個計劃,他們正期盼未來發生的事情,而且因爲虎符在手,趙德昭可以隨意地在唐軍中調動將領。

趙德昭見衆人已經全部等齊全,他便道:“今夜城內禁軍戒備森嚴,不過越是這樣的關頭,就越發要鎮定,而且那些可以策反的唐軍將士就是我們可靠的後援,今夜就可以開始行動了,藉著夜色來實施我們的行動。”

衆人見趙德昭這麼說,也是默認他說的話,不過如何行事,還得靠仔細籌謀。

此刻清音閣中的氣氛也是緊張,畢竟事關重大,這個時候趙德昭擡起眼睛,看了一眼遠方,回顧左右道:“如今勝利在即,也不必要犧牲雙方這麼多的人馬,而我又得了調集唐軍兵馬的虎符,此刻行事也容易了許多,光復江南之戰指日可待。”

隨即他又拔出劍來,大聲道:“王師伐不義,天下一統,我大宋必勝!”

衆人也叫嚷道:“大宋必勝!大宋必勝!大宋必勝!”

接著趙德昭與衆人商議後,便按照精密地部署計劃行事了,在黑夜之時,長春堂的武士已經活躍在金陵城內的各處地方,他們所去之處也是各位帶兵的將領的家屬家中。

……

而且如今李從慶的病雪上加霜,一病不起昏迷不醒,在這一病之下,整個唐國朝廷暮氣沉沉,它的衰敗景象便表露無遺,全部展現出來,軍情十萬火急,三國大軍忽然間集結在江寧府金陵城外,重挫了唐國水軍,整個朝野上下已經對李從慶失去了信心。

御醫劉得仁以及其他御醫都在昭慶殿內久候一旁,他們左顧右盼,暗暗嘆著氣,而龍榻上的李從慶則是一副面如死灰的樣子,蓋著被子恍若一具死屍一般,彷彿從此不再醒來一般。

而劉得仁等御醫也是搖搖頭,因爲國主李從慶自從頭部受到撞擊之後,就一直昏迷不醒,眼下已經好幾日了,劉得仁裝作一副惶恐的樣子,實則內心便是竊喜,而趙德昭那邊本來就沒有對李從慶視作一個對手,而是一個利用的棋子。李從慶這顆棋子已經作廢,好壞已經另當別論了,最重要的作用只剩下俘虜與廢帝的角色了。

李從慶已經不用管了,只要用名貴的藥材吊命就可以了,足夠讓他保命就行了,診斷過後,劉得仁等御醫從昭慶殿內出來,見到外面候著許多官員。

這些官員一見到御醫便是問長問短,御醫沒有辦法,只是折衷地說了幾句,劉得仁側著一雙小眼睛便在這些官員的臉上打量起來,他暗思忖道如今樞密院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首當其衝就是江寧府的城防了,其餘中書省以及其他朝廷機構也是忙個不停,昭慶殿外,一些大臣也在殿外觀望著裡面的情形。

唐國的皇帝一病不起,而底下的官員也焦急不安,劉得仁暗暗觀察之下,倒是有一些發現,那些官員面目上的表情已經出賣了他們心中的想法。

樹倒猢猻散,自己的利益纔是最重要的……一旦李從慶駕崩,不知道(南)唐的局勢會如何?因此選擇一個主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劉得仁走到韓熙載的身旁,然後點點頭示意了一下,待劉得仁去翰林醫官院內配藥走後,這些官員仍舊站在昭慶殿外,而在這些官員內,韓熙載也是站著,雖然他身居重要的官位,可是也是一個臣子。

不過韓熙載看樣子今日的氣色很好,因爲他也暗暗觀察了許久,對他的那些臣僚,他也是看透了,他們的心思逃不過他的眼睛,不過韓熙載也有自己的想法,

韓熙載走近一個官員的身旁,而那個官員看見韓熙載走過來,並沒有甚麼動作,韓熙載走過他的身旁,只是說了幾句,面上露出一副唉聲嘆氣的神情。

第205章 再戰句容第44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18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12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上)第192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02章 宮變第10章 暗風第14章 汴梁街頭遇“奇人”第20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7章 意外發現、打蛇七寸第21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2)第5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5)第47章 一餐飯以及逛街第113章 新技術第3章 更改官帽、李筠叛亂第86章 學習本章免費第3章 官帽改制、李筠叛亂第90章 身份第86章 學習第165章 自編自演的劇本(二)第51章 宋軍之路第61章 晉陽之戰(二)第140章 美人計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66章 初見韓熙載第154章 興師問罪第171章 預備第12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上)第114章 好消息第90章 身份第34 勘察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39章 君臣死別第137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六)第82章 殺戮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160章 這就是真相第208章 石臼湖之戰第15章 對趙德昭的試探第132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一)第8章 出乎意料的身世第2章 命中註定的穿越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67章 亙古不變的真理第45章 遼國內伏筆第81章 安排第201章 頑石豈可動吾心(上)第32章 一張弩第50章 喜悅第109章 獻八州率土歸降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25章 多方反應、矛盾凸顯第148章 誰是白子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6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0章 一不小心崴了腳第179章 救援第58章 分進合擊第200章 戰略轉移第16章 韜光養晦待天命第216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三)第66章 初見韓熙載第26章 相國寺題壁相見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128章 山雨欲來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145章 雪夜拜師第111章 請求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137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六)第197章 魏王好計謀第107章 遇見第107章 遇見第48章 唐軍反攻、周軍整軍第32章 黃牛堡下蜀換帥第35章 攻打蜀國第32章 玻璃製成、千金難得第193章 金陵爆炸聲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105章 猝不及防第135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四)第76章 流言與收服第204章 混入句容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39章 親征淮河、渦口之戰 並章第170章 暴風雨來臨第223章 三角帆船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5章 火槍圖樣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5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1章 這樣你總該信了吧第3章 無疾而終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135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四)第3章 趙府後院的禁區
第205章 再戰句容第44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18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12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上)第192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02章 宮變第10章 暗風第14章 汴梁街頭遇“奇人”第20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7章 意外發現、打蛇七寸第21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2)第5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5)第47章 一餐飯以及逛街第113章 新技術第3章 更改官帽、李筠叛亂第86章 學習本章免費第3章 官帽改制、李筠叛亂第90章 身份第86章 學習第165章 自編自演的劇本(二)第51章 宋軍之路第61章 晉陽之戰(二)第140章 美人計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7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66章 初見韓熙載第154章 興師問罪第171章 預備第12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上)第114章 好消息第90章 身份第34 勘察第16章 一不小心說漏嘴第39章 君臣死別第137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六)第82章 殺戮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160章 這就是真相第208章 石臼湖之戰第15章 對趙德昭的試探第132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一)第8章 出乎意料的身世第2章 命中註定的穿越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67章 亙古不變的真理第45章 遼國內伏筆第81章 安排第201章 頑石豈可動吾心(上)第32章 一張弩第50章 喜悅第109章 獻八州率土歸降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25章 多方反應、矛盾凸顯第148章 誰是白子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6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10章 一不小心崴了腳第179章 救援第58章 分進合擊第200章 戰略轉移第16章 韜光養晦待天命第216章 江寧府之最後的決戰(三)第66章 初見韓熙載第26章 相國寺題壁相見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128章 山雨欲來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145章 雪夜拜師第111章 請求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137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六)第197章 魏王好計謀第107章 遇見第107章 遇見第48章 唐軍反攻、周軍整軍第32章 黃牛堡下蜀換帥第35章 攻打蜀國第32章 玻璃製成、千金難得第193章 金陵爆炸聲第176章 趙匡胤共邀出兵第105章 猝不及防第135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四)第76章 流言與收服第204章 混入句容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39章 親征淮河、渦口之戰 並章第170章 暴風雨來臨第223章 三角帆船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5章 火槍圖樣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5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1章 這樣你總該信了吧第3章 無疾而終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135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四)第3章 趙府後院的禁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肇州县| 阳城县| 新野县| 庆云县| 辉县市| 黑河市| 沈阳市| 合川市| 沛县| 丹巴县| 广安市| 章丘市| 紫阳县| 临邑县| 康乐县| 东莞市| 平度市| 渝中区| 额尔古纳市| 彰化县| 枝江市| 革吉县| 古交市| 京山县| 定日县| 庐江县| 正蓝旗| 普陀区| 黄浦区| 卓资县| 随州市| 湖北省| 即墨市| 北辰区| 曲周县| 肇源县| 元阳县| 青龙| 荔波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