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觀察這塊玉時,整塊玉通體圓潤,觸之溫暖而不寒,可見這塊玉的價值不菲了。能夠擁有這塊驚世絕倫的寶貝,可知這家的地位是官宦人家了。
既然前世母親說這塊玉是趙家的家傳寶玉,那這戶人家十有bj應該姓趙,只是自己現在還不能確認自己穿越到了哪朝哪代。剛剛那個自稱爲自己奶奶的夫人好像說什麼“德”字,那應該是什麼趙德吧!那麼這會是誰呢,歷史上叫趙德的,恩,我好好想想。
好像是有那麼一個,他是唐朝人,號天水先生,海陽人,祖籍廣東潮安。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韓愈抵任請他爲海陽縣尉掌管軍事之外,還請他主持州學,以督學風。韓愈離任後,趙德將韓愈的75篇文章,編成《昌黎文錄》。後人將他附祀於韓文公祠中。
自從穿越之後,趙小昭明顯感到自個兒的記憶力也變強了。
“呵呵,難道我就是他,那我也是在唐朝的廣東潮安了。”很明顯他想岔了。
自從接到洛陽家中的消息,趙弘殷和趙匡胤兩父子連忙向朝廷告了事假,日夜兼程地離開汴京城西去。
過了一日半許的樣子,父子兩人終於到了洛陽城中。
洛陽依舊如往日般那樣繁華,而熱鬧喜悅則是屬於趙家的。
當府門口的老僕人看到老爺和少爺回來了,連忙躬身。
“恭喜老爺和少爺!”然後想到了什麼,趕緊地通知家人去了。
“夫人,老爺和少爺回來了!”老僕人上次不接下氣,粗喘道。
“趙安,你快去吩咐廚子去街市上買點酒肉菜回來,順便讓廚房燒點熱水,另外再把這個消息通知賀娘和三郎!”婦人說道。
“是,夫人!”趙安躬身退了下去。
等賀娘和三郎過來,三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去了。
“老爺,二郎你們回來了!”
“我們在汴京城中看到了家信就急急忙忙趕回來了!”
“走,二郎,我們去看看孩子!”說著就往孩子的房間趕去。
爺兒兩人迫不及待地推門而入,見到了孩子安然地在搖籃裡吐著泡泡。
“二郎,你看孩子長得真俊兒,跟你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趙弘殷忙不迭地抱起睡著正熟睡的孩子,“孩子的天庭飽滿,一看以後就是個大富大貴的命!”
“果然是兒子!賀娘給我生了個兒子!”想到自己作爲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隨時可能,終於有後了,“嘿嘿,是麼,爹爹!”
聽到耳邊有人在說話,趙小昭猛然間睜開惺忪的睡眼。只見到面前的是一位穿著深色的長衫,長著一張方正的國字臉,臉上蓄滿了略顯灰白的山羊鬍子,濃眉大眼的,眼光很犀利,眉宇間透著一團和氣,只是眼角的皺紋很深很深,只是其中一隻眼睛有點灰暗,不知道爲什麼,他的兩邊的鬢角有些發白,明顯是個中老年男子,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個穿著白衫的青年男子,樣貌跟中老年男子酷似bj分,劍眉星目,一副器宇軒昂的樣子。“這兩人想必是兩父子吧,應該是我的親人。”彷彿錯愕了,這兩人身上的氣概十分不凡。
“孩子醒了,爹爹,你看看他正在盯著我們看呢!”趙匡胤說道,然後從他爹手中抱走了孩子,“爹,你給孩子取個名字吧!”
“那就叫‘德昭’吧,德者,品德高尚,德者兼濟天下,仁者無敵;昭,顯著,又爲太陽發出亮光!”中年男子想了想,細細斟酌著,爾後脫口而出,從此不難看出趙弘殷自己的遠大志向及對孫子的莫大期望。
“德昭,趙德昭,恩,好名字啊!爹!”青年男子喃喃道,發出一聲讚歎。
“二郎你的名字可是我取得,也是好名字哦!”當初趙弘殷給兒子取了“匡胤”兩字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匡救後世。
“趙德昭,趙德昭,跟自己前世的名字好接近啊!趙德昭,好像在哪兒聽到過。”趙小昭搖搖頭,看來自己現在不是在唐朝。
“不對啊,似乎很熟悉的樣子!”趙小昭從頭到腦想了一遍,忽然之間腦洞打開,“趙德昭不是趙匡胤的兒子嗎?”
於是乎一段段歷史彷彿在趙小昭的腦袋瓜子裡鮮活了起來,“趙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趙匡胤次子,母孝惠皇后賀氏。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因受宋太宗訓斥,自殺而死。”
眼前的那個青年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唐宗宋祖”的宋太祖趙匡胤,而那名中老年父子不用猜,就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
“嘖嘖,怎麼在歷史上這麼悲慘,本來可以當皇帝的,被那個趙小三給‘陰’死了。”或許是後世穿越而來的人,“不,我一定不會讓歷史按照原來的軌跡走下去,既然我來到這個世界,那麼我必定要主宰這裡的一切!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趙小昭捏緊了拳頭,整張臉開始變得嚴肅起來,目光中充滿了憤懣。
“奇怪,我怎麼在孩子的眼睛中發現了不一樣的‘意思’,那種……”趙弘殷畢竟浴血沙場了很久,經歷了大大小小上百場的戰鬥,“可能是我看錯了吧,不過這孩子看起來一本正經的,像個小大人似的!呵呵,有趣,有趣!”趙弘殷內心想到。
外面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於是趙匡胤抱著自已的兒子出去曬太陽去囉。
院子裡百花爭豔,鳥語花香的,院裡的建築上下錯落,雖然算不上很繁華,再加上這裡的空氣十分新鮮,遠遠不是後世那污濁不堪的空氣,趙小昭感到心裡舒暢極了。
汴京在經過改朝換代之後終於穩定下來了,如今又是當今大周的國都。當初因爲汴京上演著後漢和周朝相對立的戲碼,環境十分混亂不堪,而杜氏、趙光義和懷有身孕的賀氏等婦孺小兒這手無縛雞之力暫時被安排在相對穩定的洛陽老宅之中。
這次回洛陽一是爲了看看家人,二是把家人都接回汴京城的家中。
然而這一切現在都發生了變化,因趙家在汴梁有房子,趙氏父子又都在京城爲官。爲了能夠和家人在一起,趙弘殷下決心要把趙府舉家全部遷往汴京了,於是乎一家人行駛在去汴京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