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的小山綿延不絕,一座小山峰上,叢林幽深,野花香溢,矮草橫生,峰頂,有一座很大的亭臺樓閣,歷來是文人雅士相聚,飲酒賦詩之處。
“姑爺,人還挺多的。”坐著第五家的馬車來到山腳下,擡眼望去,山上山下三兩人羣,皆是白衣摺扇,書童爲伴。
清韻詩會是由幾個名門大公子組織,旨在以詩會友,交流佳作,促進詩歌發展。看到這麼多人,李耀桀也是略微驚訝,“別是什麼高手在民間啊,老子是來出風頭撩妹的。”
雖然唐朝建立初期,有名的詩人和詩作並沒有記於史冊,但不代表這個時代就沒有才人了。
“二位,請出示請帖。”亭臺外,有童子檢查出入。
小萱把杜蔓婉交給他的請帖遞上去,童子查看一遍,“李公子,裡邊請。”
杜蔓婉已經先行一步到來,見到李耀桀,上前打招呼,“李公子。”
“杜小姐。”
“公子的……頭飾有些許奇怪。”杜蔓婉不知道如何表達。
李耀桀哈哈一笑,“怎樣?好看嗎?”
“嗯……”
不少人注意到這裡,見芳名在外的杜蔓婉主動給人行禮,紛紛好奇此人是何許人也。
詩會豪宴,美食佳釀必不可少,李耀桀坐在一旁,大快朵頤。
“姑爺……”小萱覺得好丟人……
“想什麼呢?民以食爲天,填飽肚子纔是最重要的,率性一點。”李耀桀滿不在乎地說,也毫不在乎周圍的目光。
杜蔓婉遠遠看了他一眼,哭笑不得。
李耀桀打量著周圍,看到了幾個熟人,前日在杜家門外見到的程道林,陳義,以及馬文才。
只是這個詩會藏龍臥虎,很多京城權貴,他們也收起了當時的那份傲氣。
“是你?”馬文才看到李耀桀,走了過來。
李耀桀喝了一口酒,“馬公子。”
“還沒請教閣下貴姓大名。”馬文才那日也知道李耀桀是腹有詩書,不再傲然。
“李夕。”
……
日上三竿,人已經來得差不多了,這就是有請帖的好處,可以知道來了多少人。
“感謝諸位才子佳人的前來,在下墨江……”
衆人入席之後,詩會的負責人開始講話,李耀桀無奈笑了笑,原來古時候也是這麼玩的。
“小萱,這個墨江是什麼人?”
“朝中一位尚書大人的公子。”
地位很高啊。李耀桀看了一眼人羣中的墨江。
“今日主題,便詠以夏日之物,或感於夏日之時。諸位可臨場發揮,亦可出往日佳作……”
詠物?李耀桀沉思,以前他很少寫詠物之類的作品,“只能想想有沒有抒情的了。”
看了一眼四周,絕大部分都在冥思苦想,就算是已有作品的,也要假裝思考,假裝是臨場發揮,這樣的作品會加分很多。
馬文才那幾個人也開始落筆,杜蔓婉也捲袖行筆。
“小萱,幫我。”李耀桀想起了他原先寫過的一首。
揮筆潑墨,筆走龍蛇,一氣呵成!
……
半個小時之後,絕大部分人都已經寫好停筆,三五成羣,相互交談。來這裡的人必定是良莠不齊,所有人公開討論的話會讓那些才華尚淺的,或者是詩作不佳的人很難堪。
“公子。”杜蔓婉拿著寫有詩句的宣紙,走到李耀桀面前,“我前些日子寫了一首律詩,敢請公子指點一二。”
“律詩?”
周圍的人驚呼。
“律詩?”作爲這次詩會的負責人的墨江,聽聞杜蔓婉寫了一首律詩,也是快步走過來,“杜小姐作了一首律詩?”
“正是!”
墨江看了一眼李耀桀,並不認識,長安城裡有名的才子,他都認識,朝李耀桀作揖:“這位兄臺,敢問貴姓?”
李耀桀起身同樣還禮,“免貴姓李,名李夕。”李耀桀同樣自稱李夕。
“李夕?他就是那個在藝香樓寫了一首律詩的李夕?”
“是他了。”
……
現場有人聽說過李耀桀和劉茂比鬥之事,也包括墨江,“原來是李公子,在下失敬了。”
“不敢當。”
墨江微微一笑,“杜小姐,不知道可否讓我也見識一下你所作的律詩?”
“墨江兄,你們幾個是頭號才子,不如就一起展示一下吧,讓我們這些人也開開眼。”同爲家世背景深厚的一個男子走上前,開口。
“孫兄所言極是。”墨江笑著開口。
“在下孫懷,見過李公子。”
李耀桀被他嚇了一跳,“孫公子如此大禮,在下不敢當。”
“哈哈,我佩服公子才華,無妨。有機會,我倒想邀請李兄一同聚樂!”
……
“姑爺,他父親是東宮的高官。”李耀桀在拿詩作的時候,小萱在他耳邊輕輕說。
東宮?太子?李建成?我靠!李耀桀心顫,“他父親是太子殿下的人?”
“是的。”小萱點頭。
媽呀,明年這個時候,太子就死翹翹了,李耀桀可不想被連累。今天過後,再不要和這人有交集。還有,儘量搞清楚哪些人是李建成的部下,然後,有多遠離多遠。
……
“我來先獻醜了。”一個看起來年紀未到18歲的少年上前,臉龐還顯得十分稚嫩,但他的才華在長安已經是小有名氣。
“是上官公子?”
《詠蟬》
溶溶夏日目中晴,
百萬大軍十萬城。
我若臨高開口唱,
世間何處可無聲?
……
這少年的詩,辭藻並不華麗,像極了打油詩,但韻味十足,將夏日裡蟬的鳴叫寫得動人,最後一句“天下何處可無聲”又將他的壯志和年少氣盛表達得淋漓盡致……
“上官公子這首詩語言簡練。通俗易懂,又不失意境,乃佳作也。”
“他叫什麼名字?”李耀桀聽到上官這個姓氏,腦海裡閃過了些什麼。
“好像是上官儀。”小萱不知道,墨江爲他解釋
我靠!上官儀?李耀桀十分震驚,看他的眼神已經變得熾熱。要知道,上官儀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官至宰相,在詩歌方面是開創了“上官體”的牛人。雖然上官體並未能成爲潮流,後世對這種詩體的瞭解也很少。但這種詩體風格對於唐詩的定型是有很大的貢獻的。
李耀桀對他有了解是因爲,他的孫女叫上官婉兒,中國古代著名的大才女……
不對啊,我之前看過他的資料,他是貞觀初年纔來長安趕考的,爲何現在就在長安了?難道是歷史變了?還是史料有誤?李耀桀在心中思緒萬千。“墨江兄,這個上官儀是什麼來頭?”
“他是來長安遊玩的,寫了不少文章,在長安的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上官公子,後年,記得一定要來長安趕考,你的人生會很精彩的。”李耀桀見上官走過來,笑著說。兄弟,你未來發達了別忘了會“神機妙算”的我呀。
“那就借公子吉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