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1949年12月3日,60軍在18兵團編成內,逼近成都。
這一天,張羣又向劉文輝和鄧錫侯施壓,提出兩條要求:
一、劉文輝、鄧錫侯和胡宗南合署辦公,一起指揮作戰。
二、劉文輝、鄧錫侯的家眷同熊克武、向傳義、鄧漢祥等先去臺灣。如果川西決戰勝利,國家和個人都有辦法;如果失利,負責將劉、鄧送往臺灣。
面對這一陰謀,當晚劉文輝和鄧錫侯商量對策,決定採取“一推二拖”的辦法:關於家屬問題,託詞推卻,堅決不去臺灣;關於同胡宗南合署辦公問題,口頭答應,實際不履行,拖下去再說。
12月4日上午,劉文輝通過鄧漢祥將意見轉告張羣。鄧漢祥是劉文輝的秘書長。張羣很不高興地說:“劉的太太不能去,那就叫他的兒子去!”
到了晚上,國民黨財政部長關吉玉受蔣介石之命,來到劉文輝家,假惺惺地說:“聽說你要送家眷到臺灣去,恐怕沒有外匯,我給你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取用。”
劉文輝立即對關吉玉敷衍說:“感謝你的好意,讓我考慮一下再說。”
此時,劉文輝已意識到,蔣介石正在步步向他緊逼。儘管連續三次逼劉文輝就範,都讓劉文輝虛晃一槍,搪塞過去了,但嚴重的場面一定會到來。
果不所料,危險向劉文輝襲來了。12月5日下午3時,張羣電話通知劉文輝,“立即到勵志社去!”
劉文輝放下電話,感覺事情不妙,有鬧翻的危險,於是,叫了鄧漢祥一道去,臨時好有個迴旋餘地。
當劉文輝走進張羣的辦公室,看到張羣脫了外套,脖子上掛著一個木質的護身符,而黑眼珠則一動不動地長久地注視著自己時,頓時覺察到了空氣中的緊張氛圍。
任何事,就怕平靜的無聲。
張羣和劉文輝他們就在這寂靜中較量著。
終究,張羣還是失去了耐心,首先開了口。當然,姿勢上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劉自乾!你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
自乾是劉文軍的字。過去,中國人取名字,既有名有字還有號。劉文輝搬出準備好的一套,“我的主意始終如一,早就打定了,那就是同共產黨拼,萬一拼不過,就去西康當喇嘛。近日,聽說共產黨軍隊已從玉樹西進了,看來這條路已走不通。現在只有同共產黨拼到底了!……”
劉文輝說到這裡,張羣辦公桌上的電話鈴聲突然大作起來。突來的鈴聲猶如沉悶的天空中驚過一陣雷聲,震得張羣和劉文輝的頭頂“嗡嗡”作響。
張羣拿起電話。
對方的聲音很細。
劉文輝聽不清楚內容。
張羣畢恭畢敬地回答:“來了!來了!”
劉文輝判斷是蔣介石打來的電話。
當張羣放下電話後,劉文輝雖然情緒緊張,但還是鎮定自若地問:“這幾天東路情況怎麼樣?”
張羣站在那兒,臉部一陣扭曲,一反剛纔接電話時的畢恭畢敬,聲音提高了八度:“你不要問東路西路,問你自己怎麼樣?”
鄧漢祥見兩人頂起了牛,慌忙從中打圓場,說:“先請胡宗南、顧黑三(顧祝同)和劉軍長、鄧錫侯商定作戰計劃,然後再請蔣先生下命令。”
張羣無心回答,拿起電話要找胡宗南講話。看張羣的神氣,似乎馬上合署辦公的樣子——把劉文輝交給胡宗南扣起來。
事也湊巧,胡宗南不在。張羣當著鄧漢祥的面,一時找不到扣留劉文輝的藉口,只好改口道:“等我和胡宗南約好了時間,再通知你們開會。”
劉文輝聽了如釋重負:好險哪!差點兒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