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5)

克服了無後方作戰的種種困難,六縱在劉鄧大軍編成內在大別山站住了腳。

這讓蔣介石極爲憂慮,生怕劉鄧大軍渡過長江。1947年11月7日,蔣介石發佈命令,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由國民黨國防部部長白崇禧坐鎮指揮。

華中是白崇禧的老巢。

儘管白崇禧與蔣介石勾心鬥角,但這一次,白崇禧卻十分賣力地執行蔣介石的命令。11月27日,白崇禧調集了優勢機動兵力——

以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和第六十九師擔任江防,又從豫皖蘇、山東調來第九師、第十一師、第二十五師、第二十六師和第二十八師,加上原來在大別山的第七師、第十師、第四十師、第四十八師、第五十二師、第五十六師、第五十八師、第八十五師、第八十八師這9個師,共15個整編師30萬人的兵力,再加上空軍和海軍的配合,企圖分進合擊,徹底摧毀大別山根據地。

白崇禧向15個師同時命令,“分進合擊。行動時間定在12月3日。”

國民黨軍的大規模行動,使大別山的形勢頓時緊張了起來。中央軍委原計劃劉鄧、陳粟、陳謝三大主力會師中原,破擊平漢路顯然較爲困難。

12月4日,劉伯承和鄧小平根據各方彙集的情報報告中央軍委:“現大別山地區情況較緊張。第四十八師已佔立煌,第五十八師主力到商城,第七師已佔太湖,第二十八師一個旅佔廣濟。並又悉:第二十五師將到羅田、英山,昨日第十師、第十一師在光山以南向我進攻,第八十五師附第十一師之第一一八旅在黃陂。因此,平漢路破擊必須推遲,陳謝、陳粟均不再受該戰役之約束。”

報告中,同時提出瞭解放軍的作戰方案:

一、乘機先將第十縱隊向桐柏軍區、第十二縱隊向江漢軍區展開;

二、野戰軍尋機殲敵一路,打退敵之進攻;

三、以後再找良機破擊平漢路。

顯然,這個作戰方案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分析了國共兩軍情況後的結果。一是,國民黨軍兵力佔有絕對優勢,而且密集靠攏,野戰軍一時難以捕捉戰機。二是大別山根據地尚未鞏固,中心地區山高路險,不便於大部隊機動。三是,大別山人口稀少,糧食也很困難,不能採取集中主力與敵硬拼的打法。

12月8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再次致電中央軍委,提出對策:“敵向大別山進攻,已發現有33個旅近80個團,每路爲兩個師以上。其目的似在迫我向西、向北。根據現況,我不能過早佈置主力作戰。而我實力只能殲敵孤立的一個師,多便吃不消。故我決心將王(宏坤)縱、趙(基梅)縱迅速進入桐柏山、江漢區。其餘主力適時分遣集結,依託大別山作寬大機動。必要時可暫時渡淮河機動,把敵拖一時期,再打中等殲滅戰。此次爲我反攻後之最大考驗,處境確有困難,惟士氣頗好。但須有友鄰部隊有力配合,拖散一部敵人。”

頭一天,國民黨軍先頭部隊第四十八師、第五十八師到達商城一線,第十師、第十一師到達光山、經扶,第七師、第二十八師到達羅田。

大別山的地兒越縮越小了,劉鄧大軍的形勢日見嚴峻。

12月8日,野戰軍指揮部在禮山(今湖北大悟)縣門前灣開會研究對策。決定採取“避戰”方針,部隊分頭行動,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利用大別山複雜地形與國民黨軍周旋。

爲保證部隊行動迅速,便於打仗,司令部通知各單位輕裝上路。輕裝下來的東西,全部分給老百姓。軍用物資則就地掩埋隱蔽。同時,指揮機關一分爲二,設“前批”和“後指”。鄧小平、、李達帶領“前指”500餘人和二縱、三縱、六縱在大別山地區堅持鬥爭,劉伯承、張際春帶領“後指”及中原局機關900餘人和一縱向淮河以北轉移到外線作戰。

“前指”所率隊伍轉移之途是,路窄,水多,霧大。人都面對面了,還看不見。六縱在“前指”的指揮下,緊張地在行軍途中……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2章 隴東三邊(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3章 血洗大楊湖(9)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3)大潛伏7第3章 血洗大楊湖(6)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六 部大潛伏1819第4章 突出重圍(4)第二 部太原3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第二 部太原16/17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8第6章 劍指豫北(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7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12章 隴東三邊(1)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6)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二 部太原1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9章 葫蘆河畔(2)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3第二 部太原1/2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3章 血洗大楊湖(8)第19章 西南人心(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6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1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1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6)第4章 突出重圍(5)第二 部太原8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1)第3章 血洗大楊湖(9)第13章 兩打榆林(3)第12章 隴東三邊(6)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5章 豫皖劍韻(4)第2章 烏雲密佈(2)第11章 延安!延安!(4)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17章 晴雲飛渡長江(1)第17章 揮戈荔北(2)第15章 襄樊役(4)第18章 一劍封喉(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15章 襄樊役(6)第15章 襄樊役(4)第二 部太原9/10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第17章 揮戈荔北(5)第13章 兩打榆林(1)第16章 淮海嘯(5)大潛伏1011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5)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9章 葫蘆河畔(2)第1章 南昌 ? 洪湖(2)第二 部太原1/2大潛伏89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4節 朝鮮失利:毛澤東調查王近山大潛伏56第6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1)開卷語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節四軍事家的淡泊生活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6章 劍指豫北(4)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5/26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22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9第17章 揮戈荔北(3)第6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4)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7/28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2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第4章 突出重圍(3)
第12章 隴東三邊(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3章 血洗大楊湖(9)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3)大潛伏7第3章 血洗大楊湖(6)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六 部大潛伏1819第4章 突出重圍(4)第二 部太原3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第二 部太原16/17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8第6章 劍指豫北(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7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12章 隴東三邊(1)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6)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二 部太原1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9章 葫蘆河畔(2)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3第二 部太原1/2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3章 血洗大楊湖(8)第19章 西南人心(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6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1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1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6)第4章 突出重圍(5)第二 部太原8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1)第3章 血洗大楊湖(9)第13章 兩打榆林(3)第12章 隴東三邊(6)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5章 豫皖劍韻(4)第2章 烏雲密佈(2)第11章 延安!延安!(4)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17章 晴雲飛渡長江(1)第17章 揮戈荔北(2)第15章 襄樊役(4)第18章 一劍封喉(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15章 襄樊役(6)第15章 襄樊役(4)第二 部太原9/10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第17章 揮戈荔北(5)第13章 兩打榆林(1)第16章 淮海嘯(5)大潛伏1011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5)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9章 葫蘆河畔(2)第1章 南昌 ? 洪湖(2)第二 部太原1/2大潛伏89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4節 朝鮮失利:毛澤東調查王近山大潛伏56第6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1)開卷語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節四軍事家的淡泊生活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6章 劍指豫北(4)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5/26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22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9第17章 揮戈荔北(3)第6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4)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7/28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2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第4章 突出重圍(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互助| 开平市| 右玉县| 柏乡县| 巧家县| 红河县| 桂东县| 绥中县| 黑山县| 沂南县| 大名县| 浏阳市| 广宗县| 曲麻莱县| 象山县| 宽甸| 吐鲁番市| 广德县| 西畴县| 内江市| 集贤县| 宜丰县| 德惠市| 元阳县| 本溪市| 静安区| 樟树市| 潜江市| 六安市| 轮台县| 阿拉善盟| 梧州市| 武功县| 呼伦贝尔市| 丰城市| 汉源县| 唐山市| 邹城市| 治多县| 松原市| 施甸县|